哲学

论衡全译 [ 王充 ]

《论衡》是东汉著名哲学家王充的重要著作。两千年来,《论衡》对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学术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奇书。 查看详情>>

墨子白话今译 [ 墨子 ]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墨两家号称"显学",墨子在当时的声望与孔子差不多。由于墨子倡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等主张,基本反映了广大劳动阶层的呼声,因此,墨子又被誉为劳动人民的哲学家。《墨子》就是记载墨翟言论和墨家学派思想资料的总集。 《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七十一篇",班固注曰墨子:"名翟,为宋大夫,在孔子后。"《隋书·经籍志》著录"《墨子》十五卷,目一卷,宋大夫墨翟撰"。《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都著录"《墨子》十五卷,墨翟撰"。现在通行本《墨子》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无原文。关于《墨子》的佚失情况,一种说法是从汉代开始的,另一种说法是南宋时佚失10篇,其余8篇是南宋以后佚失的。 查看详情>>

白话周易 [ 佚名 ]

《周易》是我国三千多年前的一部古典哲学著作,内容博大精深、神妙玄奥,是我国哲学思想的最早起源,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一部古代典籍。《白话周易》对生老病死、伦理道德、思想方法、治军作战、刑事诉讼、婚丧嫁娶、夫妻关系、家庭教育、喜怒哀乐以及革故鼎新等,都作了带有普遍规律性的论断,是我国古代很实用的生活教科书,是把抽象的哲理和具体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的典范。在数千年的时光中,《周易》一直被人们推崇备至,奉为千古不易的经典绝学。 查看详情>>

华学科学与哲学 [ 胡兰成 ]

此书是胡兰成在台湾出版的第一本书。1974年他受聘为中国文学学院终身教授,开门授课,其向来高谈汉文明或中国文明,此书即是他为授课而准备的一本书,记录了他在中国文化学院期间的思想精华。其书全面论述了中华文明的优越性,究天人之际,穷东西之辩,提出华学一词,将中国文明上升到与科学、哲学这两大世界学科并立的高度。其中见解深得唐君毅、卜少夫等人推崇。 查看详情>>

体论 [ 杜恕 ]

杜氏《体论》四卷,魏幽州刺史杜恕撰旧、新《唐志》同。恕字务伯,晋征南大将军杜预之父也。官御史中丞,出刺幽州,以斩鲜卑小子一人为程喜所劾,免为庶人,徙章武。阮武谓恕曰:「今向闲暇,可潜思成一家言。」遂著《体论》八篇,又著《兴性论》一篇。嘉平四年卒于徙所,《魏志》有传。八篇者,一曰《君》,二《臣》,三《言》,四《行》,五《政》,六《法》,七《听察》,八《用兵》;四卷者,卷凡二篇,其书盖亡于唐末,《群书治要》载有六千余言,不著篇名,审观知是《君》、《臣》、《行》、《政》、《法》、《听察》六篇,其余《言》篇、《用兵》篇略见《御览·六帖》,而《意林》以《自叙》终焉。今录出校定为一卷。恕又有《笃论》,别载于后。嘉庆二十年岁次乙亥二月既望。 查看详情>>

辜鸿铭讲论语 [ 辜鸿铭 ]

《辜鸿铭讲论语》作者是辜鸿铭。本书不但语言精练,词意精达,而且在讲解的过程当中纵贯中西,援引歌德、卡莱尔、阿诺德、莎士比亚等西方著名作家和思想家的话来注释某些经文,将注释中将书中出现的中国人物、中国朝代与西方历史上具有相似特点的人物和时间段作横向比较,帮助那些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西方人更好地把握儒家经典的内容。 查看详情>>

孔子的智慧 [ 林语堂 ]

《孔子的智慧》为林语堂文集之一,共分11章,其中《孔子传》首次把孔子的传记译成英文,这是孔子最早的传记,也是孔子惟一的传记,依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孔子世家》英译;《中庸》给儒学系统一个完整适当的基础;《大学》虽然在伦理与政治之间,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国家世界之间的立论未必允当,文字则是前后一贯的论辩;经过重新排列重新选录的《论语》文本,大体而论,是《孔子的智慧》最为隽永有味的一章。 查看详情>>

老子的智慧 [ 林语堂 ]

林语堂著,林语堂先生以其特有的笔调和论述方式谈老子思想的一本书。该书按《老子》原有的顺序对八十一章分别予以语译和解说。每一章的解说均是按该章宗旨进行分节讨论。解说是把老子智慧放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予以思考,尤其注重老子与孔子、庄子的比较。书中把《老子》八十一章按内容概括为七篇,分别为:道之德、道之训、道之体、力量之源、生活的准则、政治论、箴言。书中认为《老子》前四篇(前四十章)形成老子思想的哲学原理,后四十一章(后三篇)是讨论实际生活上的问题。该书另有三篇序文和一篇有趣的附文《想象的孔老会谈》。林语堂先生在书中认为,道家哲学恰说明中国民族性中孔子所不能满足的一面。道家哲学为中国思想之浪漫派,孔教则为中国思想之经典派。而《老子》一书是全世界文坛上最光辉籼烂的自保的阴谋哲学。老子是以混混噩噩藏拙蹈晦为人生战争利器的唯一学理,而此学理的本身,实为人类最高智慧之珍果。老子的隽语,象粉碎的宝石,不需装饰便可自闪光耀。了解老子的最好的方法,便是配合庄子来研读。另外一种研究老子的方法,是从爱默生的短文《循环论》着手,爱默生运用诗歌顿呼“循环哲学家”之中“循环”,导出了与老子同样的思想体系。书中认为,如果要找一种被科学家所接受的宗教,我们会不加思索地说出“道家”二字。道家的道是宇宙的神智、万物的根源,是赋予生命的原理,给物质世界带来了一统和灵性。关于生命、心灵、意识等数学所无法解决的问题,还得留给非科学家去处理。一种类似于“神秘主义”的方法也会帮助我们了解“自然”。 查看详情>>

省心录 [ 林逋 ]

《省心录》是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所著,宋仁宗在其去世以后追封谥号“和靖先生”,所以后世也常称其为和靖先生。林逋自由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但性情却恬淡无争,隐居于杭州西湖边的孤山之上,一生未做官也未娶妻生子,林逋喜好养鹤种梅,常与世人道自己有梅妻鹤子,意思是将梅花当做自己的妻子,把鹤当做自己的孩子。陆游曾称赞其书法造诣高绝,苏轼也赞其文采折服与林逋的人品。林逋其著作存世不多,现留存于世词三篇,诗三百余首,书法作品仅三幅。《省心录》是林逋将其思想整合而出的佳句小集,劝诫世人从心向善,传授为人处世的要领。许多言论精妙至极,直指人心。书中的这些金玉良言好比陈年佳酿,历久弥新,相信能为今天的人们在修身养性、为人处世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查看详情>>

榕坛问业 [ 黄道周 ]

十八卷。明黄道周(1585—1646)撰。黄道周字幼平,一作幼玄,号石斋,漳浦 (今属福建)人。天启进士,选庶吉士,散馆补编修,以终养归。崇祯时任右中允。南明时任礼部尚书。他对 “性”、“情”等多有论述,曾深辨宋儒气质之性之非。著有 《易象正》、《三易洞玑》、《太函经》等书。作者自崇祯五年(1632)起家居,讲学于漳浦北山,崇祯七年(1634)夏就芝山之正学堂为讲舍,于崇祯八年(1635)冬召任原官,始罢讲。此书为作者家居时讲学的语录汇编。本书的前十六卷即自崇祯七年五月至崇祯八年冬的讲学语录,第十七卷为作者答复友人的问难之书。第十八卷为答同年蒋德璟所问,为黄道周的弟子所代答,并附蒋德璟原问十八条于后。全书以问答的形式整理而成。每卷分载所编弟子姓名、每卷前又各缀以黄道周的题识。全书的大旨以致知明善为宗,主要宗法于朱熹之学。如他在书中认为,人之性初本无智愚之别,是由积习所造成智愚之分,只要“克己”,把先天本性发挥出来,“便是格物物格”,致知知至。千古圣贤学问只是“致知”。所谓 “致知”,只是 “知止”。此“止”字,只是至善。他重视“慎独”,认为“慎独”的关键是“时时守中”,即保持中庸。其他关于天文、地志、经史、百家之说,无不随问阐发,不作性命之空谈。由于作者博学贯通,故能有叩必竭,响应不穷。虽然词意间涉深奥,而指归则大体可识。明儒语录多陈因迂腐,为博学之士所轻,黄道周的《榕坛问业》可一雪其弊,故为后世学者所重。有明刊本、清刊本、《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