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菼[tǎn](1637年-1704年)清大臣、诗文家。清康熙十二年(1673)癸丑科状元。
长洲(今江苏苏州)是清代出状元最多的县。有清一代,开科112次,状元114人,有7人出自长洲。韩菼是长洲7位状元中的一员。
韩菼,字元少,别号慕庐,谥号文懿,故人称“韩文懿公”。韩家先世是凤阳(今属安徽)人,后迁于长洲,乃书香门第。韩菼的曾祖、祖父和父亲都通过科举入仕,做过地方官或京官。母亲姓周,身世不详,盖也名门闺秀。韩菼好学上进,擅长诗词古文;他喜欢山水,常邀好友结伴出游,嗜酒豪饮。韩菼性倔强,不盲从,凡他不喜欢做的事,任谁劝说,决不心动。康熙十一年(1672)八月,韩菼考中顺天乡试,成为一名举人;翌年二月,韩菼参加礼部会试,夺得第一名会元。四月,参加殿试。殿试考时务策,韩菼在时务策策文中指斥“三藩”拥兵自重,图谋不轨,应尽快撤销。殿试结束,读卷大臣把前10名的卷子送呈康熙皇帝圣裁。康熙皇帝正在筹划撤藩,铲除地方割据势力,韩菼的对策正中下怀,遂在卷首朱书“第一甲第一名”6个大字。
韩菼成为清代第14位状元。这年,他37岁。
中状元后,韩菼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不久,以修撰身份充任日讲起居注官,随从康熙皇帝出席各种重大活动,笔录于册,按年编次起居注。旋即,奉旨编著《太极图说》。3天后,康熙皇帝又令他作两首诗进呈,大加赞赏。翌日,又命他把平日的文稿全部进呈上来,对韩菼的学识更加赏识,在弘德殿召见,让他讲解《大学》,又命他主持编写《孝经衍义》。此书自顺治皇帝起开始编纂,迟迟未能完书,韩菼接管后,组织一批儒臣,通力合作,顺利完成。全书包括“凡例”、“目录”1卷,“经旨总要”2卷,“衍义”100卷。
康熙十四年八月,韩菼出任顺天乡试正考官。十五年,迁右春坊右赞善。十六年三月,转为左春坊左赞善。十月,康熙皇帝授予他侍讲官位,侍从皇上,讲解经史。十七年,再次出任顺天乡试正考官。
康熙十八年,韩菼乞假回家,改葬父母。他在家住了整整5年。
康熙二十三年八月,韩菼回京,仍做侍讲官。不久,转为侍读。二十四年二月,康熙皇帝考试翰林院官员,韩菼的好友、昆山(今属江苏)人徐乾学名列第一,韩菼名列第二。徐乾学入值南书房,韩菼升为韩林院侍讲学士。1个月后,擢为内阁学士。内阁学士位次内阁大学士,掌传达诏命及章奏,例兼礼部侍郎衔,从二品,是朝中颇有权势的大臣。
至此,韩菼入仕仅仅14年,若扣除在家居住的5年,仕途生涯仅9年。他是当时青云直上的官员之一。
一些官员开始妒嫉韩菼,竟动员他早点儿致仕,即退休回家,甚至威胁他尽快离去。韩菼道:“这正是我的心意。”康熙二十六年,他便托病辞归乡里。
韩菼在家一住又是8年,潜心研究学问,从《六经》到汉儒的笺注,唐儒的义疏,宋儒的章句,无不悉心钻研;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是他极推崇的;唐诗、宋词,他也反复吟诵。他还时常以诗歌古文教导乡里后进。闲暇时,便与三二个友人徜徉于泉石间。
韩菼回乡第3年,徐乾学也回到昆山。
徐乾学是康熙九年第一甲第3名进士,即所谓“探花”。他的二弟徐秉义是康熙十二年第一甲第3名进士,与韩菼同榜,也是一名探花。他的三弟徐元文,则在顺治十六年(1659)荣膺状元桂冠。“昆山三徐”名震天下。“三徐”步入仕途后,恃权纳贿,他们的子侄依仗父祖权势横行乡里。一些官员上疏弹劾,徐乾学辞归乡里。不久,朝廷追查“三徐”和他们子弟的不法行为,予以严惩。“三徐”的好友怕受牵连,疏远、躲避“三徐”,甚或攻击,以洗刷自己。
韩菼推重“三徐”的才学,不满“三徐”的恃权纳贿等不法行为。但在“三徐”遭到攻击、指斥的时候,他没有像“三徐”的其他朋友那样,疏远、躲避,甚或攻击,仍像从前一样与“三徐”往来,替他们辩解一些不应有的罪名。
康熙三十四年七月,皇上又下诏召韩菼回京,命他充任《大清一统志》总裁官。两个月后,擢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三十八年,调任吏部右侍郎。三十九年,擢为礼部尚书。康熙皇帝极赏识韩菼的才学和人品,诏谕大臣说:“韩菼乃天下才,风度好,奏对也合朕意。”又下诏道:“韩菼学问优异,文章古雅,旷古少见。”“韩菼所撰文章,能道出朕心中事。”四十一年十二月,康熙皇帝特赐韩菼“笃志经学,润色鸿业”匾额。
康熙皇帝有心让韩菼出任内阁大学士,一次变故却讨厌起他来。
康熙四十年三月,安徽巡抚高永爵奏劾布政使张四教加派火耗、挪用库银计30万两。康熙皇帝命两江总督阿山调查此事。阿山奏称这笔银两系康熙三十八年皇上南巡时的花销。康熙皇帝览奏大怒,下诏说:“朕3次南巡,所过地方,蠲免钱粮,开仓济贫。朕的一切开销,都是在京城就准备好的,未动用地方一丝一毫。”命将张四教、阿山交部查处。正在这时,漕运总督桑额鞫讯张四教,张四教招供。阿山与张四教为姻亲,故包庇张四教。康熙皇帝让各部大臣聚议,怎样惩处阿山。最高监察官左都御史说:“依律当诛。”韩菼不同意处死阿山,为他辩解了几句。那些忌恨韩菼的人便乘机诽谤,说韩菼偏袒阿山。康熙皇帝龙颜大怒,韩菼从此失宠。
康熙四十二年十二月,韩菼上疏,称身体有病,乞请致仕。康熙皇帝未准,诏令:“韩菼因擅长诗文而屡被擢用,至礼部尚书。从前掌翰林院事时,对庶吉士不勤加教习,每天带着他们喝酒,致使庶吉士都怠于学习。各部大臣商讨国事时,韩菼也不直言,只随声附和几句,他的行为远不如他的才学。他如今知罪了,托病求罢,不合臣子之义。命他仍留任礼部尚书,戴罪立功!”四十三年四月,韩菼再次上疏乞求辞官,康熙皇帝还是不准。这年八月,韩菼病死在礼部尚书任上,享年68岁。
第二年,韩菼移葬故乡。子女请他的好友朱彝尊题写墓碑。另一个好友方苞为他撰写墓表,道:
公之生也,众以为贤,而自视乃缺然。公之殁也,人为之悲,而乐之其如归。更千秋而万岁,孰能察公之时义,而识其心之精微。
韩菼死后48年,即乾隆十七年(1752)二月,乾隆皇帝诏谕内阁:“故礼部尚书韩菼生平博学多识,精通经术,他所撰写的文章清新文雅,开一代风气,足为学林楷模。从前没有请谥,今加恩追谥,以示褒荣。”赐谥号曰“文懿”。
《满清入关暴政》三卷,清韩菼撰。较为集中地记载了清兵入关后对江南地区的屠戮和破坏。所记“皆身所亲历,目所亲睹……远处风闻者不载也”,故其史料价值较高。该书版本情况不详,民国初年曾以上述书名入编《满清野史五编》。现据此标点整理。 查看详情>>
《江阴城守纪》是清朝韩菼编著的一本小册子,主要内容记录江阴城在清兵入关后自主抗清历史。书中除韩菼编写的《江阴城守纪》两卷外,还收录了许重熙《江阴守城记》、南园啸客《平吴事略》、戴田有《扬州城守纪略》三篇文章。内容都是江南百姓抗击清军的事件。韩菼撰。菼字元少,别字慕庐,长洲人。清康熙间,殿试第一,官至礼部尚书。本书共六二面,分上、下两卷。书后附录三篇,首为许重熙「江阴守城记」一卷,同记一事,较为简约。重熙,江阴人,明祟祯时,以撰「五陵注略」等书,为诚意伯刘孔昭所纠。因系明人,口吻与「韩纪」有异。其馀两种「附录」,一为南园啸客「平吴事略」,一为戴田有「扬州城守纪略」。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