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名德信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大都(今北京)人
  • 出生日期:约1260

王实甫(约1260-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杂剧、散曲作家。其生平事迹多不可考。《录鬼簿》将其列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可知其为前期作家。孙楷第《元曲家考略》从苏天爵滋溪文稿》卷二三发现一篇《元故资政大夫中书左丞知经筵事王公行状》,认为元代显宦王结之父王德信(约生于1253年),名既与实甫同,且时代亦颇相近,或即剧作家王实甫。然若无其他材料,尚难以证实。今从王实甫现存[商调·集贤宾]《退隐》套曲中,可略知其思想倾向。他自称“想着那红尘黄阁昔年羞,到如今白发青衫此地游”。可知其早年曾经做官,并在官场中遭逢不快之事,故后来退隐林间,根本原因在于官场之黑暗凶险,即所谓:“退一步乾坤大,饶一着万事休。怕虎狼恶图谋。遇事休开口,逢人只点头,见香饵莫吞钩,高抄起经纶大手。”可知其心有馀悸之情形。但其晚年似较舒适平静:“且喜的身登身登中寿。有微资堪赡赒,有亭园堪纵游。保天和自养修,放形骸任自由。把尘缘一笔勾,再休题名利友。”由“中寿”知其至少活了六十岁,六十以后则已不可知。

王实甫所作杂剧今知共有十四种,现存者三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歌舞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仅存残曲者二种:《韩彩云丝竹芙蓉亭》、《苏小卿月夜贬茶船》;存有剧目者九种:《双蕖怨》、《矫红记》、《诗酒丽春园》、《赵光普进梅谏》、《东海郡于公高门》、《孝父母明达卖子》、《曹子建七步成章》、《作宾客陆绩怀桔》、《才子佳人多月亭》。另存散曲套数三首,其中残曲一首,小令一首。一说杂剧《度翠柳》亦为其所作,然不可信。

王实甫亦为元曲之杰出作家,他虽未能被列为元曲四大家之中,但历来评价甚高,尤其是其代表作《西厢记》,更为人所称道。贾仲明为其所撰吊词说:“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飙飙排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太和正音谱》言“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乃指其绘写之美,故又曰:“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至明人王骥德时,则已将王实甫、关汉卿喻之为唐诗中李白杜甫,且认为杂剧南戏诸作中,“法与词两擅其极,唯实甫《西厢》可当之”,故称其为“千古绝技”(《曲律》)。都穆亦言:“北词以《西厢》为言。”(《南濠诗话》)王世贞亦异口同声称“北曲故当以《西厢》压卷”(《曲藻》)。李贽则颇看中该剧本人物情思之真实与表现之自然,将其誉为“化工”,说即“如化工之于物,其工巧自不可思议”(《焚书》卷三《杂说》)。清初李渔称:“吾于古典之中,取其全本不懈,多瑜鲜瑕者,唯《西厢》能之。”故而总结说:“自有《西厢》而迄于今四百馀载,推《西厢》为填词第一者,不知几千万人。”(《闲情偶寄》)明人胡应麟则从剧场演出角度评曰:“才情既富,节奏弥工,演习梨园,几半天下。”自明代弘治年间始,仅明刊本《西厢记》即有六十馀种之多,已发现存世者亦近四十种。出现了徐士范、王伯良、凌蒙初、李贽、汤显祖、徐渭、沈璟、金圣叹等重要评点本,对研究该剧有重要价值。今人注本则有王季思与吴晓铃二家最为流行。有关王实甫生平材料见周德清中原音韵》、钟嗣成《录鬼簿》、隋树森全元散曲》。

王实甫作品

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 王实甫 ]

元代杂剧剧本。简名《破窑记》。王实甫撰。旦本。剧叙宋代故事:洛阳员外刘仲贤,颇富家资,令女儿刘月娥抛绣球招婿。寇准、吕蒙正住城南破窑,意待刘员外招婿后献诗求钞。不料绣球打中吕蒙正,刘员外嫌蒙正家贫,将其夫妻赶出。白马寺僧人撞钟开斋,蒙正每日去赶斋就食。后寺僧改为斋后撞钟,蒙正再至,斋饭已无。蒙正知是辱己,题诗于壁,含恨而去。至破窑,见锅碗尽碎。月娥道是适才其父怒而为之。寇准借得两锭银子,与蒙正赴京应举。二人俱中。蒙正授洛阳县令,未至其家,先遣媒婆劝月娥改嫁,为月娥所拒。蒙正又扮寒儒归,月娥亦无怨言。蒙正叹为贞节。夫妻同至白马寺烧香,刘员外牵羊担酒,前来认亲,蒙正拒不相认。适寇准奉命前来进香,道昔日斋后撞钟,打破锅碗,均是刘员外为激其上进所用苦心。蒙正始悟,拜认岳丈。按,吕蒙正妻姓宋,蒙正无住破窑事,亦无斋后撞钟事。此剧内容当为作者所虚构。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钞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据以校印。 查看详情>>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 王实甫 ]

全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戏曲剧本。元王实甫撰。五本二十一折。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著名元曲家,著有十三种杂剧,仅存《破窑记》等三种和《芙蓉亭》、《贩茶船》各残存一折。此剧写书生张君瑞进京应试,途经普救寺,偶与崔相国女儿莺莺相遇,一见钟情,由于老夫人反对,中途拆散,侍女红娘竭力相助,终成眷属。故事最先出自唐元稹的传奇《莺莺传》,后经金董解元改编为《西厢记诸宫调》,实甫据后者改编。富有浓厚的反抗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由思想,首次提出愿天下有情人均成眷属的主张,因而遭到后世王朝的封禁。作者成功地塑造了男女主人公张生和崔莺莺这对封建社会中典型的才子佳人形象,特别是红娘这一人物,颇受人们喜爱。语言优美,诗意浓郁,主题有积极意义,成为我国古典戏曲中的杰作。金圣叹评之为第六才子书,列于庄周、屈原、司马迁、杜甫、施耐庵之后。此剧注释版本甚多,明清以来不下四十种,其中通行本有明弘治十一年(1498)北京岳氏刻本,崇祯间汇岁锦堂刻三名家合评本,毛晋汲古阁刻《六十种曲》本。著名评注家有汤显祖、徐渭、李贽、金圣叹、陈眉公等。一九五四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吴晓铃校注本、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王季思校注本和潘兆明《王实甫和西厢记》(1980年中华书局)等书可供参考。先后译成英、法、日等文本,在海外流传甚广。 查看详情>>

金圣叹批评本西厢记 [ 王实甫 ]

杂剧《西厢记》情节曲折动人,曲词华美流畅,为历代读者所喜爱。 金圣叹学识渊博,所作评点明快犀利,所发议论往往出人意表,一时见者叹为灵鬼转世,所评《西厢记》成书于顺治十三年(1656),从此风行天下。金圣叹的评语,对人情世态的体悟深刻而细腻,评点文字的表述机智而幽默。此外金圣叹的评点,对原作的最大贡献是明确反对“淫书”说,直接抨击了历代封建礼教维护者和道学先生对这部优秀古典爱情剧的诋毁,为《西厢记》在清代的广泛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查看详情>>

四丞相高会丽春堂 [ 王实甫 ]

简称《丽春堂》。杂剧剧本。元王德信著。明何良俊《曲论》说:“《丽春堂》亦是金人之事,则知金人于双调内惯填此调,关汉卿、王实甫因用之也。”近人吴梅《顾曲麈谈》说:“余按实甫《丽春堂》杂剧,系谱金完颜某事。而剧末云:‘早先声把烟尘扫荡。从今后四方八荒,万邦齐仰,贺当今皇上。’以颂祷章宗作结,则此剧之作尚在金世,实父盖亦由金入元者矣。”日本青木正儿《元人杂剧概说》说:此剧“构想非常单纯,是什么趣味也没有的戏剧;但曲词典雅,尤其是第三折叙丞相在贬谪中拿着一根钓竿放情于山水之间的曲辞,更是绝唱。结构则前二折写宫中生活的都雅,而到第三折忽然出现了逍遥山林的生活,前后做一个对比,这一点也极有趣味。丞相那襟度雍容的情趣,贯串全剧,表现出庄重之感。此剧为歌曲本位的作品,不可以结构论也。”此剧反映了金代上层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赞扬了内部的团结,歌颂了具有文韬武略而又宽宏大量的高级官员。剧作以女真人为主角,保留了女真人的生活习俗,选用了部分女真族的乐曲,故富有民族特色。但情节单纯,结构松散,叙事平板而乏波澜。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