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字姬传,一字梦谷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安徽桐城人
  • 出生日期:1732年

姚鼐[nài](1732年—1815年),清代学者、文学家。字姬传,一字梦谷,号惜抱。安徽桐城人。少家贫,体弱多病而嗜学。先受经学于世父姚范,后受古文法于方苞后学刘大櫆。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兵部主事,转礼部。历充山东、湖南乡试副考官,会试同考官。累迁至刑部郎中、记名御史。曾于《四库全书》馆任纂修。告归后,主讲江南、紫阳、钟山各书院达40余年,以诲迪后进为事。论学主张义理、词章、考证三者不可偏废。精研经学,博采汉儒之长,而折衷于宋,主张深究义理。认为程朱多得古人精深之旨,而其生平修己立德,且于实际生活中践行其言,故深为后世所向慕,乃至元明两代皆以其学取士。然而正因为利禄之途开,导致学者专于追求富贵,而疏于发明经义。这一陋习延续达数百年之久。到近世,学者乃思一切矫之,于是专宗汉学,以攻程朱为能事,学术为之大坏。其实,汉学和宋学并非水火不容,而可以互相补充。他说:“夫汉人之为言,非无有善于宋而当从者也,博闻强记以助宋君子所遗可也,以将跨越宋君子则不可也。”他还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考察了汉学产生的根源、特点及缺陷。认为孔子殁而大道微,汉儒承秦灭学之后,始立专门,各有师受。久之通儒渐出,贯穿群经,但杂糅了谶纬之说,以致学术怪乱。魏晋尚空虚之谈,以清言为高,以章句为尘垢。由此南北乖分,学术异尚,长达500余年。唐一统天下,兼采众长,将诸经之传注定为义疏,但择取的内容是非不分,未有折衷。宋之时,真儒乃得圣人之道,群经略有定说。然而元明守之,著为功令。明末至清,学者既厌功令所载为习闻,又恶于陋儒不考古而蔽于近,于是专求古人名物制度、训诂书数,以博为量,以窥隙攻难为功,甚至于欲尽舍程朱而宗汉,实际是猎其枝而去其根,搜其细而遗其巨。这种近世汉学与“自有真是非,勿徇时人之好尚”的古汉学有着天壤之别,他说:“夫汉儒之学,非不佳也。而今之为汉学乃不佳,偏徇而不论理之是非,琐碎而不识事之大小,哓哓聒聒,道听途说,正使人厌恶耳。”只能使学者玩物而丧志。他直斥当时颇诋宋儒的大学袁枚纪昀之非,并对翁方纲说:“诸君皆欲读人间未见书,鼐则愿读人间所常见书耳。”以上学术思想也贯穿于他的古文理论之中。其论文,根极于性命,而探原于经训,至其浅深之际,有古人所未尝言,他独能抉其徽而发其蕴。所编《古文辞类纂》,分文之体类为13种,而所以为文者则为神理气味和格律声色八个方面。认为神理气味,文之精也;格律声色,文之粗也。学者于古人必始遇其粗,中遇其精,终则御其精而遗其粗。论者以为自明以来言古文者,莫详于鼐。所为文高简深古,尤近司马迁韩愈。与方苞、刘大櫆合称桐城派,然论者以为辞迈于方氏,而理深于刘氏。其著作有:《九经说》、《三传补注》、《老子章义》、《庄子章义》、《惜抱轩文集》、《文后集》等。

姚鼐作品

古文辞类纂 [ 姚鼐 ]

清姚鼐编古文总集。姚鼐字姬传,因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兼方苞、刘大櫆之长,为桐城派“三祖”之一,是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桐城派讲究“义法”,标举“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以阳刚阴柔分析文章风格,提出“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为文章精蕴。此书的编辑正反映了桐城派散文的标准和观点。全书分75卷,选录上自战国下迄清代的古文辞赋约700余篇,依文体分为13类,即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辞赋、哀祭,文体分类更趋合理。书前有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的特点、源流及其义例,书中有评点,阐发桐城派文学观点。选录重点为《战国策》、《史记》、两汉散文、唐宋八大家、明代归有光和清代方苞、刘大櫆的古文,间选元结、李翱、张载、晁补之等人的文章。魏晋六朝作品,在辞赋类中仅选晋代张华、刘伶、陶渊明、鲍照的赋各1篇,潘岳的赋3篇。在颂赞类中仅选晋代袁宏的赞1篇。此书成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乾、嘉间皆以抄本流传,嘉庆末康绍庸始刻于广东,道光五年吴启昌复刊于金陵,光绪间李承渊重刻本为姚氏晚年定本。1988年岳麓书社出版标点本,以《四部备要》刻本为底本,并据通行各篇所出原书订正。此外,清末王先谦编《续古文辞类纂》34卷,收乾隆至咸丰诸家古文,以补姚编之阙,可称“续书”。黎庶昌也有《续古文辞类纂》28卷,扩编姚氏之书,堪称“广古文辞类纂”。 查看详情>>

惜抱轩诗文集 [ 姚鼐 ]

诗文别集。清姚鼐撰。二十六卷。文集16卷,诗集10卷,诗后集1卷,诗外集1卷。鼐字姬传、梦谷,号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山东、湖南乡试主考官、会试同考官。参与纂修《四库全书》。辞官后主持江南紫阳、钟山等书院。与方苞等为“桐城派”代表。有《古文辞类纂》、《惜抱轩文集》、《诗集》等。此集约十八万字,自定,皆为五十九岁之后所作。文集十六卷:论一卷,考一卷,序二卷,题跋一卷,书一卷,序二卷,策问一卷,传一卷,碑、志三卷,记、赋、祭文各一卷。收文凡三百二十一篇。所作多为书序、碑传之类文字。《赠钱献之序》、《仪郑堂记》可谓论学之代表作。治经,主于融会众说,不为墨守之学。为文从容雅澹。推尊程朱,间杂考据。主张文笔简洁平淡,文章须兼具义理、考据、词章,以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为作文大要。其说偏重义法,只期阐明立意之所在。山水小品颇清逸,《登泰山记》诸文尤为后人称道。于清代经学、文学影响颇大。有《四库全书》本,同治间省心阁刻本,又光绪、民国间《四部备要》本,《四部丛刊》本等。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