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上

浙江通志七十二卷明嘉靖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胡宗宪修,薛应旂纂。宗宪字汝贞,号海林,绩溪县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嘉靖中以总督军务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巡抚浙江。尝督师剿倭寇,以言官论劾,下狱瘐死。万历初追复原官,谥襄懋,著有《筹海图编》十三卷。应旂字仲常,号方山,常州武进县人,嘉靖十四年进士,历官南京考功郎中,以忤严嵩,谪建昌通判,后复起,官浙江提学副使,以大讣罢归,不再仕。所著有《考亭渊源录》《甲子会纪》《四书人物考》《薛子庸语》等书。浙东西郡邑,自汉以后隶扬州刺史,唐隶扬州观察节度,宋隶两浙路安抚使,元置江浙行中书省,为浙东海右两道地。逮明洪武初改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领府九,后以嘉兴、湖州二府来属,领十一府,凡一州七十五县。浙江遂为东南屏翰之首,人物兴盛,都邑富丽。郡邑之志,宋人为之者,已极多矣。而省无通志,自嘉靖乙未。丙申间,华亭徐存斋(阶)视学浙江,始创之,未竟就。越十有六年,应旂为提学副使,复继纂,又十年经七易稿而后成,如是其不易也。浙江地志,若统十一郡而通为一编,则自应旂肇创。按其书编次,卷前有华亭徐阶序,应旂序,浙江地理图一,志类分:地理志、建置志、贡赋志、祠祀志、官师志、人物志、选举志、艺文志、经武志、都会志、杂志十一类。其记载虽一省之土地险易,政事沿革,定纲领目,不紊有条,体制略备,惟考订犹有未详,取材则繁简失伦,纯驳互见。迄清末际,王棻撰《辨嘉靖通志误》一文(见《柔桥集》卷六)而讥诋愈甚,且举其考沿革之误谬数端,列证驳斥,致使积数百十年纂成之书,名几为之所掩。徐阶、应旂并称当时名士,虽稿经七易,然终不能脱当时修志陋习,略于志例,疏于考订。其若与明代志乘驰骋并论,则此志果为上驷也。又其毕竟为首修之志,创始之难,而为浙省通志奠定基础之功终不可灭。

续修浙江通志稿不分卷民国十三年修,稿本(浙江图书馆、嘉兴市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师范学院图书馆等分藏)

近人沈曾植纂。曾植字子培,别号乙盦,晚号寐叟,嘉兴人。按此志创修于民国三年春,浙江通志局成立,延曾植为总纂,朱祖谋、吴庆坻、张尔田、陶葆廉、金蓉镜、章梫、叶尔恺、朱福清、王国维、刘承干等十余人为纂修。记载自乾隆元年止于宣统三年;以雍正《浙江通志》原有类目外,增《大事记》(编年体)《大事纂》(纪事本末体)《遗民传》三类。不久局裁,编纂停顿,仅成初稿二百六十册。此稿今分散于各地,调查所知,上海图书馆藏二十三册,为《文苑传》《艺术传》《选举》《职官》《金石》《古迹》《经籍》等门。上海师范学院图书馆藏十二册,为《寺观》《祠祀》《陵墓》三门。嘉兴市图书馆藏二十一册,为《城池》《关梁》《田赋》《水利》《蠲恤》《积贮》《钱法》《海防》等门。余二百四册,均藏于浙江图书馆。此外如顾家相撰《浙江通志·厘金门稿》三卷,已于民国八年付印;又家相与朱祖谋预修《浙江通志·湖州人物传稿》,现存浙江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有《续修浙江通志采访稿》,疑皆此志之散稿也。

重修浙江通志初稿不分卷民国三十一年至三十八年修。稿本(浙江图书馆藏)

近人余绍宋等纂。绍宋浙江龙游县人。民国初历任浙江法政学校教务长,众议院等秘书,司法部次长。辞官任北京美术专门学校校长,著有《画法要录》等书。绍宋初学法,兼绘画事。其家世传志乘之学,至绍宋已四传矣。是书创修,始于民国三十一年,浙江设省志史料征集委员会于云和,由绍宋为主任,从事征集浙江文献。翌年改为浙江通志馆,由绍宋与凌士钧分任正副馆长,又聘瑞安孙延钊、杭县锺毓龙任总编纂,下设编纂及分纂共二十余人。抗战胜利后,馆址迁移杭州,至民国三十八年停办。当时拟有《重修浙江通志体例纲要》《浙江省通志编纂大纲》,均出绍宋所撰。其大要以评浙省旧通志得失,兼述重修意旨,二篇曾登载于《浙江通志馆期刊》创刊号。据其大纲所言,此志体例分为五纲,一曰纪,记浙江自古以来大事,用正史本纪体例;二曰考,分为八类,考述自然现象及历史遗迹;三曰略,凡十二类,所记皆有关于社会政治事项;四曰传,分三类,拟正史列传之例;五曰谱,凡二类,拟正史表之例。五纲之外,别立杂记一类,又仿章学诚《湖北通志》之例,立两浙文征。查此志已编就者,共二百四十七册,为金石考、著述考、人物传等稿,除原稿外,南京图书馆藏有缮本。

杭州府志六十三卷首一卷明成化十一年刊本钤别下斋藏书印(南京图书馆藏)

明陈让修,夏时正纂。让嘉定县人,成化初任杭州知府。时正字季爵,仁和县人,正统十年进士。考杭州志书,今犹存者,以版刻论则推此志最古矣。本书是原刻本,首页盖有别下斋藏书诸印。查此志今犹存者,据朱士嘉《中国地方志综录》所载,此本之外,北京图书馆藏原刻本,已残缺耳,浙江图书馆有景写成化本亦残。据《四库全书提要·存目》著录此志,是据宁波范氏天一阁藏本,天一阁今已无此书。《提要》云:“是书成于乙未,因洪武中徐一夔志及永乐、景泰续志增修。分封界、山川、公署、风土、学校、水利、军政、诏敕、恤政、坛庙、名宦、科贡、人物、坟墓、寺观、书籍、碑碣、纪遗十八门。所收颇冗滥,其凡例称引用诸书,皆简节全文,或因而足以己意,故皆不著所出。”又据《明史·艺文志》载此志作为六十四卷,并卷首在内也。

杭州府志四十卷首一卷清康熙二十五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马如龙纂修。如龙字见五,山东德州人,康熙举人,康熙二十四年任杭州府知府,二十八年升任浙江臬司。是编如龙延邵远平、顾豹文,据康熙二十二年仁和杨鼐等所纂志稿重辑,书成于康熙二十五年。三十三年知府李铎延汪燝,又增补会治、各宪、守令等门,余则仍依旧志原文增补,为康熙李铎增刻本焉,其书流传犹多,原本今则稀见罕有。杭州在宋时名临安,乾道、淳祐、咸淳诸朝皆有志,于明有洪武、永乐、景泰、成化、万历五志。修于宋者,今惟成淳志为全书,乾道、淳祐二志俱残缺,明志惟成化、万历犹存。宋志文虽闳肆,而失之猥杂,又诸志各自为例,互不相关。明志如万历志所纪郡事,自三代迄明,数千百年之因革治乱,采摭备考甚详,足以补宋志之所不及者,惟文则不殆宋志。是编则依万历志体裁,虽采辑繁多,而附见具能得体,且其文能与宋志颉顽。志例共列三十八门,无大纲,其体例能撮前志之所长,又不遗其细,使一郡之典章具备。其叙赋役则按年编次,殊无遗漏,纪河渠由开而恐塞,务重于浚踈。又如江海、驻防、岁时、人物诸篇,纪载朴茂核实,读其书者,可知其体裁文笔之如何焉。

光绪杭州府志稿二百二十卷稿本,叶景葵跋(上海图书馆藏存卷一百六至一百十五)

清丁丙纂。丙字嘉鱼,一字松生,号松亭,钱塘人,好藏书,著《善本书宝藏书志》。此稿近人王棻、罗榘、张预、吴庆坻校定。此本不全,仅存记事稿,人物志之儒林、忠义、孝义共十卷。按叶景葵跋略云:“光绪年此底本校刊于长沙,时子修师尚任湖南学政,其子炯齐、士鉴任校勘。入民国陆勉济(懋勋)纂修府志,又就底本增删,参用吴承志校本府志本也。”据叶跋所言,此稿非丁丙之原书矣。

新纂杭州府志稿一百七十八卷稿本,叶景葵跋(上海图书馆藏存卷一百八至一百十七)

近人陆懋勋纂。懋勋字勉济,仁和县人。光绪乙丑科举人,戊戌进士,授编修,以知府用发江苏署常州府,充牙厘局提调,升道员,入巡抚程德全幕。民国回浙,入巡按史屈映光幕为秘书。映光聘修杭州府志,后任巡按齐耀珊病其志稿过繁,改聘吴庆坻重纂成书付印。懋勋之原稿共三十三册,兹存十六卷五册,有叶景葵跋。

仁和县志二十八卷清康熙二十六年刊本(浙江图书馆藏)

清赵世安纂修。世安字维康,辽阳人,监生,康熙二十一年任仁和县知县。杭州负郭,则为钱塘、仁和二县,而钱塘之名最古,秦时已建,仁和则为五代时朱梁均王龙德二年,析钱塘、盐官二县地,置钱江县。是时吴越属钱氏,朱梁之龙德二年,即武肃之天宝十五年也。吴越《备史》云:“割钱塘盐官各半,及富春之长寿、安吉二乡,置钱江县。”宋太平兴国三年,钱氏纳土,改钱江县为仁和。及高宗南渡,建都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仁和、钱塘俱为畿县。仁和邑乘,明嘉靖间邑人沈朝宣纂《志稿》十四卷,《武林掌故丛编》收。清康熙癸丑,知府嵇宗孟奉牒纂志,遂命仁和令孟卜修纂,卜延张右民、沈兰先、吴任臣、徐林鸿、曾一举编纂,会卜去遂寝。癸亥世安官仁和,继事纂辑,延顾豹文、邵远文续纂成书。按此志摭采诸书颇富,尤于《武林旧事》《癸辛杂志》,沈朝宣《仁和志稿》、田汝成《西湖志》,征引最多。其体例分封畛、山川、公署、风土、学校、选举、水利、恤政、坛庙、吴越世家、人物、城里城外、祥异、艺文、纪事、纪文诸门,叙城中诸水,各详源流;及通畅疏流,粗具城市街道下水之说,此志实开之端。人物志,本之陈善《府志》,取沈朝宣《志稿》者,占十之八,新增万历以来人物,仅十之二。吴越世家一门,乃袭陈善《府志》例,所纪钱镠诛王郢、擒汉宏、破走黄巢之事甚详,采摭诸书皆注出处。又纪镠子元瓘,瓘子宏佐、宏俶,则仅具梗概,岂无文献可征耶。

临平纪三卷清四勿斋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沈谦纂。谦字厺矜,仁和临平人。按此记为记事体裁,以世代绪次,能考年月者,则按年月排次。卷一事纪,例谓自后汉延熙至宋宣和止;而书内增至明崇祯止。谦小序云:“谦作《临平事纪》,而有概焉。夫临平一镇也,僻在杭郡之东,地不满十里,户不满万人。以视天下之大,不几■〈米希〉米之在太仓乎。”此语与例无涉焉。卷二附记,汉至元,例谓事涉临平,而无年月者入此;而书内增至万历止。卷三诗纪,自唐至元止,书内无增。此志为谦原纂,而增辑者未详何人也。

临平记再续三卷稿本(浙江图书馆藏) 

近人陈棠、姚景瀛纂。棠字荫轩,景瀛字虞琴,皆为临平人。临平为仁和县属镇,今属杭县。《临平记》创修于明沈谦,记自汉至元末事迹,其后康子兰与康莲伯,又仿乡镇志例,厘为镇志十六卷,其书早佚。后有潘夏珠继沈谦之书,为《临平续记》;光绪十年,张大昌又为《补遗》四卷,纪至明末。棠鉴前记正待补续,竭十余年心力积稿盈尺,未及编次而疾作,乃嘱景瀛续成之,景瀛承其遗绪,为临平作志,稿成时年已八十有八,亲携稿送于浙江图书馆。按是编编例,重在补辑前记,记述人物以迄清末,至若山川各条,不属于人事,故列入附记别之。

桑梓闻见记一卷续记一卷稿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鲍逸纂。逸字问梅,号问梅半隐,杭州人。此书逸记杭州山水、土风、士习、土产、随笔而书。自乾、嘉以来往事琐闻,记载尤详;庚申及辛酉太平军二次入杭州事,皆目覩耳闻,颇为翔实。其书虽有采摭于《西湖志》《湖山便览》等,亦必考订属实,而后述之。此稿成于同治甲戌,未见有刊本也。

补订艮山杂志不分卷稿本,盖寿松堂,孙氏丰华堂藏印(上海图书馆藏)

清翟灏纂。灏字晴江,仁和人。此本为蓝格誊清本,一名《艮山地理书》,张尔嘉为之增补。艮山为仁和县地,在杭城东隅,系一小阜耳。宋南渡后称岳,与卞梁之艮岳齐名。元绍兴路儒学沈德章撰《艮山碑记》,述及旱道水路。此志记古迹、掌故、桥梁、村落、传记、诗文,起自咸丰迄同治止。今艮山土阜不存矣,而为沪、杭、长铁路之交点处。

栖里景物略十二卷清嘉庆十四年传抄本(浙江图书馆藏)

清张之鼐纂。之鼐字仲谋,号横潭,又号半庵,仁和县唐栖人,清初诸生。是编之鼐纂成于康熙间,书凡十二卷,补遗一卷,凡一百三十五篇,搜采颇博,文亦雅驯。惟所引事物,不注原书,此犹沿明人旧习也。书分为十二卷,而录《传经堂》记、序、诗文多至二卷,又《横潭诗集》一卷,似非志例。首列唐栖考一篇,考据沿革,漕运古迹,山川原委甚详,颇有志乘之才也。唐栖考云:“唐栖者为隐士所栖也;隐士名珏,字玉潜,宋末会稽人,镇因以隐士所栖得名。”按唐栖在仁和县北五十里,德清县东南三十五里,栖水所贯,水南仁和,水北德清,为产蔬果著名之地。此书为之鼐曾孙迎煦于嘉庆己巳岁借邵兰生藏抄本传抄,阅年兰生之书毁于火,今此本为孤本矣。

海昌外志八卷明崇祯二年刊本(江苏省地理研究所藏)

谈迁纂。迁始名以训,字孺木,号观若,海宁县枣林人,诸生。迁不屑场屋之文,好观古今治乱之事,尤注心明朝典故,著有《国榷》一书,颇行于世。海昌为海宁县之古称,其名始见于《三国志·陆逊传》云:“逊始在府,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四库全书提要·存目》著录此志云:“是志题曰海昌,以海宁为吴海昌郡,从古地名也。”盖海昌吴时为县,非为郡也。考海昌志于明嘉靖间,邑令蔡完延董谷纂《海宁县志》九卷;其前犹有永乐间训导曾昶撰《县志稿》,朱迪又为《续志》四卷;成化中洪遵纂《海宁县志》,久佚。惟宋潘景夔之《海昌图经》,据此志缘起所言:“藏于邑之硖山闻氏。”但按清康熙十四年,知县许三礼修县志时,已不可得也。此志继崇祯三年赵维寰《宁志备考》而作;其书体例,分舆地志、食货志、职官志、建置志、选举志、人物志、丛谈、艺文志八门,子目四十有三,较前志多所考证。书首有自序,署丁亥秋九月,并附录宋《海昌图经序》一编。原刻本除此书外,别无发见。藏于上海图书馆者,为静得楼抄本,浙江图书馆藏有旧抄本,钤有海昌马氏味吾斋藏、陈恭溥、游艺仙馆诸印,及道光丁未陈恭溥手跋。

海宁志略不分卷旧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范骧纂。骧字白文,号默庵,海宁人;明举人,顺治十一年举贤良方正,不就试。是编修于顺治丙申丁酉间,时邑令秦嘉系延骧所纂也。其书体裁,以仿胡孝辕《海盐图经》之例,每门统作一篇,分分野、山川、坊衢、乡市、沟洫、田赋、户口、兵防、公署、学宫、潮汐、海塘、寺观、补遗、附录十五门。其书文辞为论说体裁,引证考订,网罗断制,尚能合乎史体。例如潮汐篇;附《浙江潮说略》,引载《史记》《山海经》,枚乘《七发》诸说,以证海宁自古为观潮地。又引录褧伯宣《潮候图说》云:“浙江之口有两山焉,其南曰龛,其北曰赭,并峙江海之会,谓之海门,潮之入于浙江也。发乎浩渺之区,顿就敛来,拗怒不泄,而汹涌之势陈也。”此叙海宁潮汐之形势,足资征引。余篇颇简略,殊为未定之稿。按此志纂成后未即附刊,此书系管庭芬手钞,据骧手稿校录。至光绪八年海宁钱氏始为之校梓,而有刻本流传。

宁志余闻八卷清光绪三十二年海宁张光第传抄本(浙江图书馆藏)

清周广业纂。广业字勤补,号耕崖,海宁县人,乾隆举人,著作甚富,撰有《广德州志》《孟子考》《冬集纪程》等书。此编广业经二十余年之久,纂成于乾隆五十一年,搜罗极富。观其卷前所列旧志书目,有《盐官县图经》,宋绍兴胡兟《续图经》一卷、开熙潘景夔《海昌图经》十卷,咸淳吴由重修《海昌图经》十卷,杨均《海昌先贤录》《图经考异》,明永乐曾昶《海宁县志》六卷,朱迪《海宁志补四卷》,正德董谷《海宁县志》九卷,嘉靖严宽《海宁水利图志》,嘉靖蔡完《海宁县志》九卷,隆庆《海宁丈量则例》一卷,万历郑日休《海宁水利议》《万历派贴均差书册》,天启赵维寰《宁志备考》十二卷、天启谈迁《海昌外志》八卷,天启吴维熊《海宁志余》;清顺治秦嘉系《海宁县志》,康熙许三礼《海宁县志》十三卷,乾隆金鳌《海宁县志》十二卷,乾隆战效曾《海宁州志》十六卷,共载海宁舆地掌故之书计有二十一种。是时,诸书虽或存或佚,广业皆一一参考索稽,以证旧志之所有缺误,力为采摭补正,故题其书曰《余闻》。其体例,分十二门,方域、建置、海塘、典礼、食货、盐法、官师、选举、人物、列女、艺文、杂志。方域志沿革篇,博采考证颇详。道光间钱泰吉纂《海昌备志》时,尝参其书,称其书搜采甚富,视昔加倍。按此志抄本以此书最旧,北京图书馆藏有静德楼抄本,海宁王国维手校;民国辛丑壬子间,国维拟刻此书不果。

长安镇志一卷清光绪三十二年海宁张氏小清仪阁传抄本(浙江图书馆藏)

清邹存淦纂。存淦字俪笙,海宁县长安镇人。按此志书口题曰:《修川小志》,兹从卷第一行题名著录。长安一名修川,又名长河,为海宁属镇,在县治西北,为运河所经,北宋时即设镇于此。此志存淦纂成于同治五年至十三年间,稿本未刻。其书分河道、桥梁、堰闸、官署、乡校、坊表、园亭、庙祀、冢墓、风俗、物产、人物、寓贤、杂记十四门,书首有同治五年山阴陈敦彬及萧山姚夔序,书尾有光绪五年存淦自跋,及光绪二十二年应绍先跋。按存淦自跋云:“《修川小志》一卷,辑于山阴陡亹镇,当避乱之时,怀古思乡,情有不能自已者。惜艺文一册,已付劫灰,不能复称全璧。修川向无志书,李、梁二先生所辑,又复不存。虽后之学者,自能超越前辈,知所未知,亦宜略存梗概,以备考究;故于暇日重录一过,付儿辈藏之。”兹著录之书,是据存淦录存稿传抄,经王承宰批注,颇多增订。

重修富春志六卷明正德十六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吴堂纂修。堂字思化,一字允升,乐平人;永乐十六年进士,官四川富顺知县,宣德九年调任富阳知县,在任九年去,官至和州知州。按此志正统五年知县临川聂大年原修,宣德间堂官富阳,旧志颇残缺失次,始为重纂,正德十六年知县刘初重刻。此志搜摭旧闻,广询故事,详审粘密。书首有像图,一为富春侯颜祖之像,一为子陵严先生之像,堂为之像赞。目次分邑治、封域、衙门、建置、山川、桥道、户赋、物产、坛祠、院观、祀典、寺观、古塚、官师、题名、历代人物十六门。建置考沿革曰:“秦会稽郡领二十六县,富春其一也,至汉哀帝封河间孝王子玄为富春侯、晋孝武大元中避简文郑太后讳改春为阳。”此志从其古名也。

余杭县志十卷明万历四十四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戴日强纂修。日强字兆台,蒙城人,万历举人,万历三十八年任余杭知县。考余杭志乘,始见咸淳《临安志》引载《余杭图经》,宋大中祥符间李宗谔所修,书已佚。《文渊阁书目》卷二十,新志类著录《余杭县志》,当修于明正统以前,书亦不传。嘉靖间知县王确据成化间修县志稿,再加重修,成《余杭县志》十卷,《王志》亦佚,毛氏汲古阁曾有藏本,为四卷。按《四库全书提要·存目》收两淮盐政采进本,万历《戴志》。当时《王志》已佚。故今存余杭志书,此志最为古本。按此志成于万历丙辰,分舆地志、籍产志、建置志、官师志、选举志、人物志、艺文志、丛谈、径山志、洞霄志十门,目六十有二。《四库提要》谓其书中间纪载多舛误。如沿革门云:“汉高帝时属荆吴国,不知汉时余杭为西部都尉治,仍属会稽郡。”城墉条云:“古城在今县溪南,莫详所始。”不知淳《临安志》载汉熹平二年所改;经两次迁徙,至后唐时号为清平军,殊为疏于考订。至第一卷即立山川一条,而九卷又别立径山志。既有古迹一条,又别立洞霄志,尤为冗复。

临安县志十卷传抄清康熙十四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陆文焕纂修。文焕字廷元,常熟县人;贡生,康熙十三年任临安知县。临安为杭州府属邑,县志见《文渊阁书目》新志类著录,修于明正统以前。嘉靖间知县廖谕,修县志八卷;万历间知县黄鼎象又修县志四卷,均已散佚。此志文焕亲为载笔,其书体裁,多循廖、黄二志,补编救弊,以正前志缺误,严净简洁,文章志例较前志为佳,使临志臻于纯雅也。其体例,为志十,为目六十有三。山川古迹,统列于舆地志;诗文赋辞,统入艺文志,以正前志之散乱。以名宦孝子节妇诸传,统纳于人物志,以避分门冗杂之弊。卷前列县境图、县治图、天目山图、玲珑山图等,绘刻精美。

于潜县志八卷清康熙十二年刊本(浙江图书馆藏)

清赵之珩修,何尔彬、章国佐纂。之珩字楚璧,遂平县人,顺治十八年进士,康熙九年任于潜知县。尔彬字春曹,于潜人。国佐于潜人,事迹未详。于潜自汉置县,县志可考者,见《文渊阁书目》新志类著录,明正统以前已有志矣。嘉靖间知县汪奕又修县志五卷,已佚,其后百三十余年始成此志。其书体例,分舆地志、建置志、财赋志、秩官志、选举志、人物志、艺文志、杂志八门,目五十一,各门列总纪一篇。财赋志,搜罗较繁,记及琐细;选举人物艺文,所纪无几;山川、水利,记载不多,而支节源委,错叠丛出。于潜文萃,本非极盛,人物艺文之寥落,则犹有可说。若于山川、水利,于潜当浙江之上游,山有天目;水利为一邑之要务,而所纪仅寥寥数页,殊为疏缺。按此志传本,今仅见藏于浙江、南京二图书馆,为原刻本,乾隆三十一年知县陈泰年据原本重梓,今传本亦不多见。

新城县志四卷明万历四年刊本(浙江图书馆藏)

明温朝祚修,方廉纂。朝祚益阳人,嘉靖举人,万历二年任新城知县。廉新城人,嘉靖进士,官至工部侍郎。按此志温朝祚序谓:“此书出方廉手,而受商于周天球。”其书体例,分疆域志四条,山川志五条,田赋志五条,建置志六条,秩官志六条,人物志六条,祠宇志四条,分门析目,简括有度。按沿革:“吴黄武五年,割丹阳、会稽、吴郡地,置东安郡,立新城,其名始此。五代梁初,以避讳改名新登;宋初钱鏐国除,仍复旧名。”新志源委,据此志书后载洪贯旧志序谓:“新城在宋乾道、淳祐、咸淳时皆有志,至元而亡。入国朝永乐时邑人袁璞为《新城志稿》,事多简略。至景泰初,邑人凌公志一再修之,然所载文辞,失之太冗。”洪贯述新志修于嘉靖以前者有五;洪贯之志,成于嘉靖八年;其前无考,其后嘉靖二十三年,邑人方椿纂县志六卷,此志前凡七修,皆佚。此志继《方志》重修,今存者以此书最古。

嘉兴府志三十二卷旧抄本,明弘治五年修,刊本(嘉兴市图书馆藏存卷二十一至卷二十四。上海图书馆藏抄本全)

明柳琰纂修。琰字邦用,扬州府仪真人;成化二年进士,弘治初任嘉兴府知府,卒于官。是编成于弘治壬子,以府及所属七县,各为一志;所纪嘉禾古迹,事实具备。其例分二十一门,官师一门尤详,以补至元志所未备,据道光《嘉兴府志》于尚龄序谓:”此门为琰属教谕林光所辑。其余各门,据邹衡《嘉兴志补》。”此志自序谓:“为出于郡诸生曾春修订,而于人物碑碣遗文古迹,颇有遗漏;厥后聘南川林先生光校正付梓。”故此志大半出于林光之手。按此书为弘治志仅存之残本,首页有何元锡手跋谓:“是书乃钱塘吴氏绣谷家藏,系据两淮马氏藏本传抄,已遗佚数卷,仅存卷十一至卷三十二。后售与元锡,元锡访藏书家思补完,终未见其书。”按元锡字梦华,号蜨隐,钱塘县人。其跋谓两淮马氏藏本,四库全书馆据两淮马裕家藏明刊本著录存目。元锡之跋,未注年月,而以柳琰书为柳琬,以避清仁宗颐琰讳,故以琬字代之,而原书内则仍书柳琰,以证此书当是嘉庆以前抄本。此书存卷二十一至卷二十四,为平湖一县,书首页盖有求是斋收藏章。上海图书馆近入藏此志,乃为刊本全帙。

嘉兴府志补三卷传抄明正德七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邹衡纂。衡别号东丘子,嘉兴人,庠生。嘉兴郡志,自宋嘉定间岳珂为郡守时,命关表卿等编纂志稿,珂去任未成,其后秀州司录洪皓重修。迨元至元戊子,徐硕为之增修考订,成《嘉禾志》三十二卷,最号名书。其后几三百年未有修之者,明弘治间知府柳琰始为重修,成府志三十二卷;事有遗漏,衡为此编,以增补《柳志》所未备。纂成于正德元年,越六年郡守陈琳为之刻行;其书共分上中下三卷,凡十二册。《四库全书提要·存目》著录此志,谓衡取宋、元诸志,增所未备。其已见于《柳志》者不录,故谓之《志补》。据衡自序谓:“暇时览宋元志及《大明一统志》,于吾郡中七邑有遗失者,修而补之,若名宦,若贞节、若孝行,论定而后,有可为人师法者;有陵墓、学校、寺观、桥梁、碑碣、文章所未载者;仍分上中下三帙,成十二册。”按此志今仅存抄本,此书为朱士楷擁百庐据戴松门手抄本过录,书后有士楷手跋谓:“录此副册,庶斯志不致终成孤本也。”以此语则知刻本之不传已久矣。

嘉兴府图记二十卷明嘉靖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赵瀛修,赵文华纂。瀛字文海,号左山,关中三原人,嘉靖八年进士,历官户部员外郎,出知嘉兴知府。文华慈谿县人,嘉靖八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是编纂成于嘉靖己酉,其例分方画、邦制、物土、人文、丛记五类,目二十有一。首有赵瀛、赵文华二序,文华序谓:“取旧志删正之,补其缺漏;为方画、邦制、物土、人文,凡四篇。所宜广备,附以丛记,总凡若干卷,名曰图记。”按其序言,颇详志体;创志例丛谈之例,实始于此志。四库全书馆据浙江巡抚采进本著提要存目,称此志:“叙述颇有体例,其方画每朝为一地图,殊为可法。”按此志明刻本今存除此书外,南京图书馆藏有两部,其中一部,有石门蔡小砚家藏诸印,另一部旧为八千卷楼所藏。

嘉兴府志三十二卷明万历三十八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存卷四至卷六)

明刘应钶修,沈尧中纂。应钶安成人,万历二十七年任嘉兴知府。尧中嘉兴县人,万历元年举人,官至郎中。是编纂成于万历三十八年,见《澹生堂书目》《千顷堂书目》《文瑞楼书目》著录。此书存寺观、郡城、户口、赋役四门,每卷第二行至第四行,列纂修及参校人姓氏。

嘉兴典故纂要八卷续编八卷清乾隆五十四年刊本,续编旧抄本(上海师范学院图书馆藏)

清王惟梅纂。惟梅字逊斋,海盐人,庠生。是编惟梅采袁、吴二郡志及沈尧中府志,以叙嘉郡典故。于古迹人物农事,纪载尤备;并采《竹宅小志》与《嘉禾佳话》,摘其要以付之。《续编》惟梅又续辑至嘉庆四年。光绪元年始刻;此本为光绪以前所抄,极为罕见矣。

秀水县志十卷明万历刊本(上海图书馆藏,缺序目)

明李培修,黄洪宪纂。培利津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十九年任秀水知县。洪宪字之庐,号葵阳,秀水县人,隆庆五年进士,官至侍读学士。尝奉使朝鲜,著有《朝鲜国纪》。秀水旧为嘉兴县地,宣德四年大理寺卿胡概巡抚浙江,以嘉兴县地广赋繁,奏请分嘉兴自郡城之西,伍福等乡,置秀水县,所辖乡九,都一十七。秀水地平衍,四望无山,水皆秀,因以秀水名。县志是编创始,纂成于万历丙申,志例为纲者八,为目者五十有一,卷前有图三。其书体裁,凡有数善;一纪田赋,备载明制办款目细数,较他志为详。二纪乡圩,必详述田亩分数,水道源委,为经野之要。三述风俗,甄善而不讳恶。四叙人物,必按今地所在。五纪其先人,仿元好问《中州集》例,引墓志,不自为传,尤见矜慎,信为实录也。

重修秀水县志稿不分卷民国初修未竟稿本(嘉兴市图书馆藏)

近人金甸丞纂。甸承字蓉镜,嘉兴人。是编纂成者,有巡典、王言、农桑、蠲恤、仓储、漕运、海塘、武备、列传、艺文诸门,皆属稿未定。其例系继康熙间任之鼎所修县志,门类大抵相同。新增事物,为数亦不多耳。惟列传增补人物,视旧志有增。此稿未经付印,共二十一束,未装订。

新塍琐志十四卷首一卷清同治九年修稿本(嘉兴市图书馆藏)

清郑凤锵纂。凤锵字玉鸣,一名拙言,又字广文,桐乡县人,道光十四年举人,侨居新塍镇。新塍秀水县属镇,今属嘉兴县。镇一名新城,唐会昌中筑土为城因名。镇志之修,按本书凡例载:“有沈莘士《新溪古迹考》,张翊清、张辉祖《新溪杂詠》,邵棠《新塍志略》,屠秋园《新溪人物备考》。”均佚,此稿为凤锵纂成于同治九年,未刊;子孙保其稿数十年,今捐归嘉馆。其书体例,卷首有严辰序、凡例、舆图、疆里、水利、沿革;卷一风俗,卷二物产、方言、祥异,附治乱于祥异;卷三公署、坊巷、津梁;卷四寺观、祠祀、坊表;卷五园宅、古迹、冢墓;卷六科举、人物;卷七列女、方外、寓贤;卷八、卷九集文;卷十、卷十一集诗;卷十二著述;卷十三金石;卷十四丛译。凡二十八门,无纲领目,据事直书,不拘编例。

古禾杂识四卷据清道光二十年刊本抄(上海图书馆藏)

清项映嶶纂,王寿增补。映嶶字朱树,嘉兴县人。寿字补楼,嘉兴县人。此书前有道光庚子周栻序,略云:“乾隆间有项朱树先生著《古禾杂识》一篇。凡宾祭、婚丧、馈赠、戏游、衣饰、饮食,时尚好恶之习,一一登载,书久未彰。王明经补楼得之,感往而慨来,条申其说,而复增辑其所未备,馒版而播之。”按此书所述,不越嘉兴习俗,乡邦礼节,当时为日用之常书也。

天香录十二卷稿本,有冯雄手跋(上海图书馆藏存卷一至六)

清李遇孙纂。遇孙字庆伯,嘉兴县王店人。王店一名梅里,嘉兴之一巨镇焉。《天香录》遇孙记乡里遗事。天香者,遇孙乡里有别墅,名曰天香精舍。《清史稿》引载李遇孙《天香录》八卷,而此本目次则为十二卷。遇孙记其里中自明初至清乾隆时,前辈事迹,坠闻轶事;卷前有海宁陈鱣序。

梅里志不分卷研经庐抄本(浙江图书馆藏)

此志不著纂人姓氏,盖有柳东石经阁收藏印,按柳东为冯登府别号也。梅里即梅会里,一名王店,在嘉兴县南三十余里,大彭、嘉会、三都之间;长水所经,东为大彭,西为嘉会,地多梅因以梅名镇。自元王镛以来,种梅溪畔,始著称于世;故其镇又曰梅汇,又曰小长芦。此志纂人及纂修时期均无考,其书分形胜补遗、补建置、补坊巷、桥梁、园亭、寺院、寺观、补坟墓、忠孝、补仕宦二条、补隐逸一条、先哲补遗、闺阁补遗、文苑、释道、医学、书家、奕艺、画师、琴师、拳勇、花木、物产、逸事、诗话诸门。按其编例,为承前志增补。花木门,载梅独详,谓宋例梅在里北天香庵,庵废为民舍,梅尚存凡十三树,树各异状,形色俱古,着花无多,香气特甚,相传为南宋时物。

竹里述略十二卷清同治三年修稿本(浙江图书馆藏)

清徐士燕纂。士燕字谷孙;嘉兴县人,事迹未详。竹里即新篁里,属嘉兴县履仁乡。明弘治柳琰府志,纪有新行市属嘉兴县,在县治东南五十四里;万历间建常平仓,与五店、新丰、锺带并称四镇。而居人相沿称新行里,或称行里,行(音杭),旧多竹;嘉庆中仪征阮元,书署里门曰新篁里。按士燕序谓:“里旧无志,纪载阙如,自叔末先生始知讲求故迹,尝有志辑里志不果;里之遗闻轶事,时散见其所著诗文笔记中。”是编士燕于咸丰、同治间,采摭郡邑志书,及里人文诗笔记,诸族家谱纂成。其书编例,卷一总述,卷二述东圩谿北之一,卷三述东圩谿北之二,卷四述东圩豁东,卷五述西圩谿泉桥北路,卷六述西圩谿泉桥南路,卷七述东圩谿南,卷八述轶迹,卷九述里北迤东,卷十述里东迤南,卷十一述里南迤西,卷十二述里西迤北,附录新篁里竹枝词三十首。所纪形胜、古迹、风土、人文,以村里分次,不拘编例。

竹林八圩志十二卷稿本(嘉兴市图书馆藏,存卷一至六,卷十至十二)

近人祝廷锡纂。廷锡字心梅,浙江海宁县人。侨居竹林八圩三十余年,访求人物、掌故、地理、古迹,农商利病;所遇耆宿、田畯、方外、刍荛,随时咨询;笔记考核之,辑为此志。竹林在嘉兴县东南古履浮乡之东周里,光绪中里人联合八圩守望相助,东西六里,南北五里,隐然自成区域。此志即记此域,详其圩名,并都庄辖地四至,为其志范。其志例分界域、里名、沿革、山川、桥梁、坛庙、祠宇、塚墓、第宅、物产、设置、金石、选举、人物、艺文、文征内篇、文征外篇、诗征内编、诗征外编、丛谈诸门。稿成于民国九年,二十一年石印。嘉兴陶葆廉为之作序,原稿已缺,存卷保存于嘉兴图书馆。葆廉子诚益供职该馆,余道过嘉兴,诚益持此稿示余,且言曰:“吾尝闻父言,此志虽已付印,而原稿犹有备考之价值也。”因录其一二于右,以备与印本佐考焉。

嘉善县志六卷清文水长发堂传抄明正德间修本,清毕星灿跋(嘉兴市图书馆藏)

明倪玑纂修。玑纂修《定州志》,已著录。按此志正德丁丑知县倪玑创修,其时去设县之岁八十七年,经营草创,搜辑非易;嘱致仕训导孙璧,及邑生沈概、蒋岳、高■、夏光宇、郁衮分类纂集而成。此志虽因亟成而简,然一邑掌故,赖以存焉。书刊成于正德十二年,志例分为二十五目,而无大纲。然其类聚群分,叙次质直,不溢不漏,颇具体裁。其书原刻本见著录于《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书目》,又有王绶珊九峰旧庐藏精钞本二册。此本首页有嘉庆己卯云圃毕星灿跋,当为嘉庆已卯以前抄本。观此书楷法劲秀,似出书家之手,惜不传其姓氏,为出何人之手笔,以待将来稽考。

重修嘉善县志十二卷首一卷明万历二十四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章士雅修,盛唐纂。士雅字循之,吴县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十九年任嘉善县知县,官至工部郎中。唐字元陶,邑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历官吉安府推官,湖广道御史。嘉善自《倪志》后,嘉靖二十九年知县于业又修县志八卷。是编继《于志》重修,主笔者盛唐,分纂袁唐,同校者邑生顾自新、李自芳、冯盛时、陈五礼、袁士鲲、沈万钶、冯盛典、庄则孝。其书体例,分地理志、建置志、食货志、经政志、官师志、选举志、人物志、艺文志、杂志九类,析为五十目。按此志刊本极不易得,明代藏书家祁承■〈火業〉曾藏此书,《千顷堂书目》亦载。

海盐县图经十六卷明天启四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樊维城修,胡震亨、姚士粦纂。维城字亢宗,黄冈人,万历三十九年进士,四十七年任海盐知县。震亨海宁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人,官至知州。士粦字叔祥,海盐人,庠生,与震亨同学,震亨纂县志延为助辑。此志搜罗秦、汉以来遗文甚多,皆士粦为之考证,而不署士粦名于纂修人表,仅见维城序中述及。海盐志称为图经者,始于宋景德《海盐图经》,绍兴间有李直养《海盐图经》,二书久佚。此志称图经者,沿用宋州县图经之例。其书凡七篇,首方域、次食货、次戍海、次堤海、次官师、次人物、次杂识;卷一十有六,凡三十六万余言。方域志沿革考证,为出震亨之手,谓初治城在华亭乡者,山名橐山,林名橐林,陷为橐湖。按《水经注》云:“谷水之右有马皋城,东出五十里有武原乡,故越地也,秦于其地置海盐县。”《吴地记》有云:“海盐县秦始皇二十六年置,陷为柘湖,又改武原县。”按柘湖即橐湖,秦时县治陷为橐湖之说,始见于唐人《吴地记》纪载。五代、后唐县属杭州,天福时改属秀州,元属嘉兴路,明属嘉兴府,宣德时析东北境为平湖县。自唐以后之沿革,此志考述较详。

澉水志八卷明嘉靖三十六年重刊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宋罗叔韶修,常棠纂。叔韶字仪甫,绍定初以修职郎监嘉兴府海盐县澉浦镇税并烟火公事。棠字召仲,号竹窗,海盐县澉浦镇人。其先为临邛人,曾祖同以御史中丞南渡扈跸来,侨寓海盐天宁寺,子孙遂为海盐人,世居澉浦,棠好文不仕。《澉水志》即《澉浦镇志》,按叔韶自序云:“澉者盖《水经》所载谷水,流出为澉浦者是也。”澉之立镇,按本志云:“晋光熙初有毛人三集洲上,盖泛于风也,居民贸易遂成聚落。其地唐属苏州府海盐县,而始置镇;宋立镇官监之,人烟极盛,专通番舶。”镇志之起,据常棠序谓:“绍定三年,镇尹罗仪甫属余撰《澉水志》,虽一时编集大略,而仪甫去,竟勿遐问。后二十七祀,府镇孙君即镂于时,则是书之遇知音。”棠叙镇志之由起如是。其书志例,分地理门、山门、水门、廨舍门、坊巷门、坊场门、军寨门、亭堂门、桥梁门、学校门、寺庙门、古迹门、物产门、碑记门、诗詠门,凡十五篇,又析子目。叙述简核,纲目赅备,八卷之书,为页止四十有四,可渭体例精严,藻不妄抒者也。按乡镇志书,宋时已流衍较盛,于浙西一隅,见载于《宋史·艺文志》者,有张即之《桃源志》、章鉴《余不志》,惟常棠此书独传,可推乡镇志书之祖。且其后承修不乏,大抵宗其体裁,而成乡镇志之一种体类。

续澉水志九卷明嘉靖三十六年修。抄本,近人张元济跋(上海图书馆藏)

明董谷纂。谷字硕甫,里人。尝至会稽谒王守仁,得闻良知之学,著有《性论》《碧里杂存》等书。后以举人任府县属官,累升至汉阳知府。此志谷里居时所纂,志例首舆图、列澉浦所城图、永安湖图、秦驻山总图。次地理纪、职官纪、公署纪、贡赋纪、兵卫纪、祀宇纪、人品纪、杂纪、艺文纪。谷自序略云:“《澉水志》一编,宋宝祐间里人常棠所集,迄今三百年矣,旧本无存,止传写于民间。谷求得数本,参宜考订,始获其全箧,藏凡四十年。”按《续志》仍依旧志体类增续,图补旧志所缺,沿革引旧志载:“晋光熙初,有毛人三集洲上,盖泛于风也。居民贸易,遂成聚落。唐属苏州海盐县,始置镇,明洪武设备倭卫所。”按沿革所述,毛人三集洲上,当指外国人,则澉浦晋时已与外国贸易矣。

平湖县志十九卷明天启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程楷修,陆澄原纂。楷字公式,号畸人,合肥县人,天启二年进士,授平湖知县。澄原字嗣端,号芝房,平湖县人,天启五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平湖为海盐县地,自明宣德间始析壤置县,嘉靖四十二年法皑纂县志九卷,刊本已佚,万历间知县黄焰又修而未成。此志成于天启丁卯,其例分舆地、礼乐、食货、风俗、职官、选举、名宦、人物、外志九类,目六十有一,依据黄焰属吴迪纂稿,增补纂成。

平湖县志十卷清康熙二十八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朱维熊修,陆葇纂。维熊漯阳人,以文林郎知平湖县事,莅任三年创修县志,葇字雅坪,平湖县人,康熙六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此志为葇定例,分门纂辑者有邑人沈季友、陆士琰、金璞等。其书体例,分舆地、建置、食货、风俗、职官、选举、人物、艺文、武备、外志十门。以人物志尤见斤斤严慎,增补笺正旧志之缺误者甚多。平湖旧志有法、程二志,《法志》镂本久佚,今仅存其序,《程志》及是编,虽传皆极稀见。

乍浦备志三十六卷清道光八年邹氏镜古堂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邹璟纂。璟字芷珊,号南园老人,乍浦人,著有《南园杂识》。乍浦于南宋时置水军,设统制领之;元置市舶司,明时设千百户等职,各有官署。清初只存守备巡检两职,及海禁开,居民渐密,以海防同知驻治其地,所筑城池公署之制,与州县同,当时与明州、沪渎共号鼎峙。初无镇志,往事仅见载海盐及平湖二县志书。至清康熙四年李潜山作《九山志》二卷,山外之事弗录,厥后宋双颖为《九山志续补》,始述及镇市。乾隆二十二年双颖弟话桑又重编之,改名《乍浦志》。其例分城市、山川、武备、职官、人物、外纪六门,嘉庆间许河又为《续志》,乍浦志渊源如此。按此志创修于道光三年,璟与徐雪庐、陈国器编纂,是时乍浦为平湖县属镇。此志编例,用州县志体裁,有城池书院公署。其定例为二十四门,曰地图、曰山水、曰城池、曰书院、曰公署、曰关梁、曰古迹、曰积贮、曰物产、曰祥异、曰海塘、曰兵制、曰泛守、曰军饷、曰职官、曰宦绩、曰选举、曰祠祀、曰邱墓、曰人物、曰寺观、曰释道、曰艺文、曰杂记,采摭繁重,叙述一镇之书,多至三十余卷,所订凡例二十则,颇中体要。

桐乡县志十卷清初据明嘉靖本影抄(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藏,现藏上海图书馆)

明任洛修,谭铠纂。洛纂修《辽东志》已著录。铠字体仁,桐乡县人,弘治甲子科举人;官兴化府同知,泉州府推官。按是编创修于正德九年,告成于嘉靖初年,此志见《内阁书目》《千顷堂书目》《万卷堂书目》著录,刻本久佚。其书纪载山川、道里、民风、土俗、人物、物产较详,而所取材于崇德、嘉禾旧志,皆注明出处,明正德甲戌以前之事,可谓博采无遗。按桐乡旧为乡,属崇德县,明宣德庚戌,分崇德东境地立县,治于桐乡,遂以乡名县。县志创修于天顺五年,教谕危山纂县志七卷,弘治十五年,邑进士钱荣纂《续志》十四卷,皆见载《千顷堂书目》,其传本则以此本最古。

重修乌青镇志五卷明万历二十九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李乐纂。乐著《吴兴杂记》已著录。此志为乐解职里居时,与里人唐振山取沈平、颜如愚二氏之《记镇事略稿》,芟繁增缺,润故创新,仅六月书成,乐为之校刊。志例自建置沿革,迄艺文,凡二十有五门,附见者三。乌青二镇,明时为湖州乌程县地,清顺治二年清兵平定浙西,以乌镇属乌程县,划青镇属桐乡县。其后商业繁盛,而两镇接合。俗称乌镇,为浙江烟叶之区,以桐乡产烟最多,今镇全属桐乡县。

乌青文献十卷首一卷清康熙二十七年春草堂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张圆真纂。圆真字炎贞,乌程县人。按此书所引纪载,乌青文献之书,有宋沈平(东皋)之《乌青记》及《乌青拾遗》。明赵恒(云川)《感古集增辑》,王济(雨舟)《乌青志》,陈观(桂月)《校正乌青志》,茅坤(鹿门)《浙闻杂记》,唐守礼(振山)《重修乌青志》,颜如愚(莲池)《重修乌青志》,胡顺伯《乌青续录》,清沈嗣骏(芷庵)《重修乌青志》。乌青为浙西大镇,文献浩繁,且所隶村落四面分隶者数县,诸县志乘亦无有不纪载者。此书国真采摭繁重,体裁不免庞杂,自沿革分野迄诗文,凡四十门,尽均采摭诸书辑成,而不自述一辞。

嘉泰吴兴志二十卷铁琴铜剑楼重辑归安姚氏咫进斋抄本稿(常熟瞿凤起藏)

谈钥纂,近人徐兆玮辑。钥字元时,湖州归安县人。淳熙八年进士,枢密院编修。兆玮字少逵,号虹隐居士,常熟县人,清光绪十六年进士,授翰林。此本铁琴铜剑楼主人聘兆玮,据咫进斋抄本与《吴兴丛书》本《嘉泰吴兴志》校核,重辑而成。按《吴兴丛书》本刘承干跋谓:“《嘉泰吴兴志》二十卷,宋谈钥(元时)撰。明嘉靖时徐长谷撰《吴兴掌故集》犹及见之,后不传。开四库馆时,馆臣从《大典》辑出,未及编纂进呈。外间传抄,有分二十卷者,有分十五卷者,亦有不分卷者,今所存原目,仍分为二十卷。”《嘉泰吴兴志》传抄本颇多,刘承干未见咫进斋抄本,刘氏刊《嘉泰吴兴志》,未有与此本参校。此外有江阴缪氏烟画东堂抄本藏于上海图书馆。吴兴刘氏刊此书未详校勘,讹误颇多。兆玮因铁琴铜剑楼主人之请,据咫进斋抄本重为校辑,时年逾七十矣,蝇头细字,无一笔讹误,书成于乙亥十月,而未刊行。卷前有兆玮题识略云:“刘氏所刊仍分二十二卷,著姓、贤贵事实二门,则为卷十六及卷十七之首,以乌程县以下为卷十七,题贤贵事实下。咫进斋本惜少第三十二页,从刘刊录补,尚缺十九行,不能合拢。今以二本互校,刘本《沈恪传》少三十余字,不成文理,其他互异之字亦多,从姚本为长。惟《沈约传》姚本脱十字,则当从刘本耳。大抵传抄互异,刘氏刊书疏于校雠,鲁鱼亥豕触目皆是。此《吴兴志》一卷,姚氏所得虽为残本,而仍付剞厥,可见当时传本之罕纵,缺页未能刊补而存此二十一页,其足订正,刘刊者不下三十余条。鄙意不为将残刻附之《咫进四集》,而系跋于后,详述此本之胜于刘本,援宋、元残本之例,保存今刊,倘足备嗜古者校勘之一助乎,质之铁琴铜剑楼主人以为何如。”据此识以述此本较刘本为佳,惜未刊行。按此志著姓,吴兴著姓姚氏、沈氏、丘氏、钮氏,上皆乌程。钱氏、胥氏皆长兴。贤贵事实,记陈高祖霸先,世祖蒨,废帝伯宗,高宗顼,后主叔宝。衡阳献王昌,武帝第六子也。记陈朝帝胄封王者三十人,太子诸王十一人。记后七人,妃四人,嫔一人,夫人二人,婕妤一人,淑媛一人,太妃一人。又记自汉至宋、齐人物五十余人。犹足为吴兴之宝贵文献。

湖州府志二十二卷清归安姚氏咫进斋传抄明成化本(上海图书馆藏存卷一至十三、卷十八至二十二)

明劳钺修,张渊纂。钺字廷器,江西德化人,景泰五年进士,成化八年任湖州知府,十二年卒于官。渊归安县人,事迹未详。是编创修于景泰间司训长洲陈颀,书成未刻。成化八年钺莅湖州,阅其书,考事实尚有缺略,乃延渊重为增补,十一年始刻成书。其书编例,首揭之以地图,继次第其事实,而以诗文为终,纪载自唐、宋迨明成化时事咸备。按湖州旧志,大抵都沿用古名,称曰《吴兴志》,此书始为《湖州府志》,以遵明时职方之制焉。据其凡例云:“以礼部所颁式为准。”但其志体,仍本谈钥《吴兴志》,以各县类于府下,总分四十门,附目六。其书以纪载土产较详,纪蚕丝,土产志云:“丝则各县俱有之,惟出于菱湖、洛舍为第一。绵则以武康为尚,号曰鹅脂,属县俱有头蚕绵,韧而可用,二蚕绵白而不韧,绢绸绫纱,惟郡城中织之,其外俱无。”纪产笔,土产志云:“笔出归安县善琏村,昔有冯应科、陆颖,皆善制笔,近时王古用所制亦妙。”

湖州府志二十四卷明弘治四年刊本(浙江图书馆藏)

明王珣纂修。珣字德润,山东曹县人,成化五年进士;二十年任湖州知府,弘治六年升河南参政去,官至监察御史。此志为弘治辛亥珣官湖州知府时所重修,珣以郡志极有分析,属郡人汪翁仪、唐应征、陈远,袭《劳志》而论次增辑;其体裁与《劳志》无甚异,列为三十三目;分礼、乐、射、御、书、数六集。时《劳志》刻本不多,此志版匡字体极大。刻本除此本外,上海图书馆藏残部,存卷五、卷十、卷十一,三卷。

湖州府志十四卷明万历四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栗祁纂修。祁字子登,号东岩,山东夏津人,嘉靖四十一年进士,隆庆五年以户部郎中出任湖州知府,三年升山西副使,历官参政,开府北边,未上任而卒。按此志初为归安唐枢编纂,枢殁后,张应雷续成,经祁鉴定付刻。卷前有董份序,言纂修始末甚详。其例分土地、人民、政事三纲,原本唐枢之定例。列郡建、疆域、山川、乡镇、区亩、形胜、津梁、物产、古迹、陵庙、户口、功贵、风俗、■〈召辛〉召、甲科、贡阴、逸遗、列女、流寓、方艺、郡守、县令、赋役、学校、修筑、恤录、形禁、兵屯、廨署、邮递、坛祠三十一门。每门各缀子目,与他志小异。同治《湖州府志》引郑元庆《湖录》云:“予阅天下新旧志书多矣。从未有此体例。董宗(伯份)以为创格,吾则谓之变调;其舛错遗失处,不可枚举。”按此志体例未能精确,终不免后人之讥也。查明修《湖州府志》,今存者有劳、王、张、栗四志,成化《劳志》,刻本久佚,弘治《王志》,刻本惟浙江图书馆藏有全书。此志除此本外,南京图书馆亦藏有原刻本。而嘉靖《张志》,原为吴兴陆氏所藏,已归日本静嘉堂文库所有,而海内无之,是为深憾焉。

西吴里语四卷明嘉靖二十六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宋雷纂。雷自号市隐居士,湖州人。此书成于明嘉靖初,书后有雷子鉴跋,谓其父既殁后,鉴为之裒集,而付诸梓者也。此书记湖州西乡轶事,随笔摭录。《四库提要·存目》入于小说家类,不审其书,为记乡邦杂事旧闻风俗焉;《四库提要》且讥其所载皆不著所出,亦多涉荒诞,不尽可信。夫地记之书,为记当地旧闻,大抵为采访记录,则如何而著出处。例如《里语》记宋德祐初元兵破四安镇,正将胡明等死之。长兴历修县志皆作陈明,而长兴《谭志》直斥《西吴里语》为误。至嘉庆时聘钱大昕修长兴县志,《辨证》篇《胡明非陈明》一文谓:“见于《宋史》瀛国公纪,作胡明,《西吴里语》本《宋史》也。”则《里语》虽不著出处,而所述不是不据正史也。又《里语》记永乐十二年广苕乡吴贵归事甚详。《里语》又述水利载:“淳熙十年大理寺丞张某言:陂泽湖塘水,则资之潴泄,旱则资之灌溉。近者浙西豪家每遇旱岁,筑为长隄,中植榆柳,外捍茭芦,于是旧为田者始隔水之出入。湖州等处,昔有水患,今多旱灾,盖由于此。”此书记水利灌溉,乡里事物者多,极为翔实,当不可以小说视之焉。

吴兴掌故集十七卷明万历四十三年芋献征校刻嘉靖本。钤有开万卷楼藏书一印(南京图书馆藏)

明徐献忠纂。献忠字伯臣,号长谷,华亭县人;嘉靖四年举人,曾知奉化县,罢官后寓居湖州。是编其寓居湖州时所作,成书于嘉靖六年以后。其例分十三类,曰宦业、曰乡贤、曰游寓、曰著述、曰金石刻、曰艺文、曰名园、曰古迹、曰山墟、曰水利、曰风土、曰物产、曰杂考,考订尚未详审。按此志有嘉靖刻本,已佚,见载历代史志及藏书目著录,四库全书馆据两淮盐政采进原刻本著于《存目》。

吴兴掌故纪要不分卷旧抄本(浙江图书馆藏)

是书已残缺,辑人无考。兹存山水、园亭、庄宅、古迹记略、寺观、祠祀、建郡、郡守、同知、通判、推官、邑令、授辟召、进士、遗逸、七十二峰记、吴兴人物考诸篇,每篇编例,府以下以县别为次。建郡篇载:“楚灭越,始立菰城县,为春申君黄歇之封邑,秦始皇三十五年改菰城为乌程县,隶会稽,以乌巾(或作金)、程林二家善酿得名。三国孙权封兄子皓为乌程侯,宝鼎元年孙皓以永安、余杭、临水、阳羡、故障、安吉、原乡、于潜,悉注乌程,乃合九县为郡,以乌程为治,改郡名曰吴兴,谓兆皓之能兴吴统也,吴兴之名始此。”按是编未见史志及藏书家著录,纂修时期,据本书郡守篇截至明万云鹏止。考云鹏嘉靖五年任湖州知府,十年去任。是编当纂成于嘉靖初。

吴兴杂纪不分卷抄本,有辛伯跋,钤西湖外史、吴宽之印(上海图书馆藏)

明李乐纂。乐字彦和,号险川,乌程县乌青镇人,官至广西左参议,纂有《乌青镇志》,万历二十九年刊行。此书署朱国祯(文宁)校正,国祯不知何许人也。书后有辛伯跋云:“丁未冬至前,伯偶至松陵,于郭友三先生处,出示此册,所载大明吴兴事略,颇有可观。惜未见刊本流行,想当时未镌板耳。”按此书绝无编例,为闻见之笔记耳。开卷记太湖,谓“陆鲁望望云太湖,上禀咸池五车之气,故一水五名。然今湖中亦自有五湖,曰菱湖、莫湖、游湖、贡湖、胥湖。”则五湖之名,明时湖州另有一说也。又记万历二十九年六月寒气逼人,里人单衣不能御,倍而■〈礻夾〉,又倍而绵。富阳山中飞雪成堆,至七月始热。又记郡贤守令,自颜真卿以下十多人。乐所睹者,熊公汲,江西南昌人,栗公祁,山东夏津人;李公颐,江西余干人;沈公孟化,福建永定人,陈公经济,河南禹州人,诸人皆万历时湖州知府也。又记安吉江天祥事,势不及麻九,然白日杀人。江天祥,明隆庆时湖州之大盗也。余皆记乌青镇事甚详。

吴兴合璧四卷首一卷清乾隆五十二年刊本(提要编者自藏。上海图书馆藏光绪四年活字本、民国铅印本)

清陈文煜纂。文煜字蓉裳,归安县人。案此篇以骈俪之文而为纪载之书,统记湖州府属乌程、归安、长兴、德清、武康、安吉、孝丰七县,分山部、水部、古迹部三门。全书以骈俪文写成,自为之注,注文亦用俪句。俪辞绮句,炫博争奇,为地志中独创之作也。

湖阴汗简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旧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徐有珂纂。珂字晓笏,乌程县人。按此书编次,简上,世纪、世表、述古九篇;简下,地纪、地图、征今七篇;简末,补遗。《湖阴汗简》记太湖南岸事。古称:“水北为阳,水南为阴。”故曰湖阴。其书编例,颇有规画,专记太湖小梅港以南之地,今吴兴县临太湖之区。以小梅港纳苕水入湖,苕水东迄至练聚(今名练市、产笔),流百余里,其间水口百数十处,皆太湖之来源,《汗简》记此区域事物也。分世纪、世表记村镇乡里沿革也。世家与述古九篇,记明时湖州人同盟抗宦官事。简下地纪,述沿湖自西而东之村镇、古迹、桥梁,地图为《汗简》所纪载之地域断限,征今七篇,记乡团及太平军事。补遗记兵防水利也。

乌程县志十二卷清康熙二十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高必腾纂修。必腾字凤翥,奉天辽阳人;荫生,康熙十四年任乌程知县,官九载,调新宁。此志为必胜官乌程时,聘沈从龙、罗开驎等编纂,其书采摭于明王道隆撰《菰城文献》者颇多。其志例,总立三十门,其余以类附之。为芟去崇祯间刘沂春修旧志标目之琐碎,而书中纪载之杂冗,仍旧覼缕。按乌程自秦置会稽郡,改菰城县为乌程县,介于会稽、鄣郡两郡之间。湖州郡属一州六邑,除安吉与长兴西南地为故鄣地外,其余大部分自乌程县。而湖州以蚕桑著闻,亦以乌程为最,乌程之桑,有密睛青、白皮桑、荷叶桑、鸡脚桑、扯皮桑、光叶桑、晚青桑、火桑、山桑、红头桑、槐头桑、青鸡桑、木竹桑、青乌桑、紫藤桑、望海桑,凡十有六种。至大者株以二厘,其长八尺,所谓大种桑,至小为密睛青,叶小而密。丝以头蚕为上,柘蚕次之,柔细而白者,谓之“合罗”,稍粗者谓之“串五”,又分鹿者谓之“肥光”。绵以头蚕“同宫茧”作者为上,谓之“纯绵”,两蚕共成一茧也。蛾口绵蛾子咬出茧后者之为次,最下者用织紬软茧为之,“大环绵”头蚕茧造成,白如雪甚韧,他处不多,乌青产之。紬有水紬、纺紬、花绵纳、斜纹绌、兼丝纳、绵经丝纬紬,又有光丝紬、花丝紬。桑皮又可造纸,有桑皮纸、长钱纸,皆以桑皮制成。以上具见此志物产所载。

晟舍镇志八卷抄本(浙江图书馆藏)

清闵宝梁纂。宝梁字小圃,乌程县晟舍镇人。晟舍籍乌程县之常乐乡二十九都,为湖州郡城东第一镇,与南浔、乌镇、东林,并称郡东之四大镇也。晟舍之名始于唐,相传李晟驻兵于此,故名,历宋、元、明以迄清,科第联绵,簪缨继其间,著述古迹,甲于他区。而数百年竟无镇志,宝梁恐文献之沦没,自幼留心乡里掌故,笔录成帙。咸丰戊午宦游中州,所成志稿,未藏行箧,同治元年改官江南,航海来上海,闻家藏图书尽付劫灰,感慨系之。自同治丁卯春至己巳夏,两年之间重为采辑,复成此志。其书分舆图、界域、村舍、河渠、街巷、桥梁、庙宇、古迹、祠宇、坟墓、坊表、营汛、圩田、物产、风俗、进士、举人、贡士、荐辟、封赠、荫袭、临雍、乡饮、大寿、节孝、贞烈、殉难、人物、闺秀、流寓、方外、著述、杂记、艺文诸门。

东西林汇考八卷清乾隆三十一年修稿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茅应奎纂。应奎字湘客,双林镇人,纂此志稿成时年九十有二岁矣。东、西林在湖州郡城东南,属归安县之松亭乡,即今浙江省湖州市双林镇也。镇肇建于唐、宋,其先东林颇繁,后乃西林昌,而东林渐消歇。此编所定志境辖十里,卷前有双林镇图、双林镇四境图。其书体例,分形胜志、建置志、古迹志、土产志、征献志、列女志、艺文志、诸摭纪八门,附地理于土产,附科第、寓贤于征献,体裁皆备。土产志记双林以产蚕丝名,尤以所制包头绢最著,包头绢妇女用为首饰,明时通行天下,正、嘉以前南溪僅有纱绢帕,隆、万以来机杼之家相沿。此业亦巧变百出,有绫、有罗,有花纱绉、纱斗紬、云缎,有花有素,有轻至三四两者,有重至五六两者,有连至数丈者,有开为十六者,每方有四尺、五尺、七八尺不等。其花样有四季花、西湖景致、百子图、龙凤图等,大小疏密不等,各省客商云集贸易。按包头绢明、清时妇女用为首饰,至今农妇于捋桑采茶时犹用之,以避风暑,大致以布制,紬制者绝少有。阅此志是为未竟之稿本,而未见有刻本及藏书家著录。本书首有光绪壬午俞刚题记云:“此书湘客先生手纂,初稿未经更定,观征献寓贤等志名目太多,层见复出,大略可见。后半册不知何人妄加涂抹,兼有增入,随笔牵扯,尤不足取。然原本文笔高深,的是作手。”按俞刚之题记所言,亦认为是应奎所撰原稿也。查双林镇志今流行者,有同治九年蔡蓉升纂《镇志》三十二卷,但据本志凡例云:前有万历四十五年陈所志撰《丁巳笔记》,以记镇事,康熙十二年吴若金又纂《续志》。又据俞刚题记谓:此志后有谈氏、郑氏及载梅簷、蔡雪樵诸续修本。诸志今已大抵不传,惟见《中国地方志综录》载蔡蓉升纂《双林镇志》,疑即蔡雪樵之书也。又日本《静嘉堂文库藏书目》著录有抄本《双林镇志》,而未著明撰人。嘉兴市图书馆藏有抄本《双林镇志新补》,撰人亦无可考,稽《双林镇志》源流,可考者惟此耳。

宝前两溪志略十二卷清嘉庆十一年万蕉园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吴玉树纂。玉树字灵圃,归安县人。按此志嘉庆原刊本,久不多见,民国十一年吴兴刘氏嘉业堂辑《吴兴丛书》收刻此书。此志编例,卷一序例、山川,卷二卷三园林,卷四津梁,卷五寺观,卷六祠礼,卷七卷八人物,卷九艺术,卷十释老,卷十一卷十二著述。据玉树自序略云:“吾邑自宋钱氏归顺后,分乌程东南十五乡别置归安县,议筑城于宝前两溪之间日射村,后因事乃寝。宋以后诸书所载,或阙而存疑。”又按此志编例云:“事迹通关郡邑,不专属两溪者不载。人物止载实居兹土者。著为一时典章,凡先辈遗书以志一方人文。”又云:“《两溪志》向无成书,今搜讨历代诸事及故老遗闻,随得随录,不列前后。”又山川志小序云:“宝前两溪柳湾、竹坞,舞碧飞青;与云清、云因,水注其间。”按今四溪流源出百里外,而非射村之两溪也。又人物述故鄣吴均等人,则滥及全郡。著述志,僅录书名,而多至二卷,岂尽射村人之著述耶?真是自乱编例也。

长兴县志十卷清顺治六年驯雉堂写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张慎为修,金镜纂。慎为字含锐,河南阳武人,顺治三年进士,授长兴知县。镜字金心,号次山,别号水一方人,邑人,明崇祯贡生,国变不仕。长兴建县,始于晋分乌程县地置长城县,五代吴越避梁讳改名长兴。宋升为州,元因之,明初为长安州,寻复为县,志乘源流,据此志《统例》云:“县志肇于宋太平兴国初,张韬礼摄令时编集,嘉定间重加纂修。明兴洪武初邑人刘巽二修,永乐中周镐夫三修,弘治二年,臧衍四修,嘉靖初年知县黄光升五修;四十年刑部尚书顾应祥六修,崇祯十一年知县吴锺峦属文学姚光佑七修,草未就而锺峦去任,光佑亦旋卒,事遂湮废。宋志及刘、周所修,具不复可见。《臧志》六卷,计二百叶,《黄志》二卷,计五百五十叶,《顾志》有二本,一本十卷,计二百六十叶,一本十二卷,计四百五十余叶,姚光佑草未卒业。《臧志》六卷,不分志类,《黄志》二卷体用编年,当自为一书,于志例未合。《顾志》一本十二卷,亦不分志类;一本十卷,分志者八,曰建置志、曰舆地志、曰民业志、曰治道志、曰锺英志、曰选才志、曰人物志、曰杂志,其九卷十卷皆诗文也,则曰附录上、附录下。姚稿十二卷,分志类者十三,曰舆地志、曰山川志、曰建置志、曰秩祀志、曰风俗志、曰食货志、曰经政志、曰帝王志、曰官师志、曰选举志、曰人物志、曰艺文志、曰杂志。兹篇所纂定为十卷,凡一千余叶,分志类者十,曰舆地志、曰建置志、曰民业志、曰经政志、曰锺英志、曰官师志、曰选举志、曰人物志、曰艺文志、曰稗官志,体裁简质,率效旧志,征文考献,洋洋大观,则详于旧本远矣。”观此《总例》,旧志及新修之志,体例均叙。按镜跋云:“较顾司寇所修,事续八十余年,篇增七百有奇,字增二十五万二千有奇。”其书增益前志者,果属不少。官师志、选举志用编年例,用明弘光年号,为清修方志所罕见。卷前列丁瑀《长兴诸山总疏》《诸水总疏》二篇,叙述山水源委甚详。舆图有长兴总图、城隍图、县治图、学宫图、便民仓图、子山图、罨画谿图七幅,为邑人杨藻绘。按此志遗佚已久,见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五十三、同治《湖州府志》卷六十一著录。此书上海图书馆得诸于废纸厂中,拯救于湮没之余,是为佚而幸存之孤本。

长兴县志八卷清康熙十二年刊本(浙江图书馆藏) 

清韩应恒修,金镜、朱升纂。应恒字子久,山东安丘县人,康熙举人,康熙七年任长兴知县。镜纂顺治《长兴县志》,已著录。升字日如,号新菴,长兴白溪村人,康熙举人,未仕,以著述终老。按此志据顺治志体例重修,厘辑新故事物,较前志核实,而删前志艺文、稗官二门,以有关邑之文献掌故,各从类引载。民业志物产条载:“顾渚山产茶,唐大历五年置贡茶院以此,宋初犹贡,而后乃罢。元改为磨茶院,明洪武八年革罢;改每岁贡茶芽二斤,贡南京“焚荐”于奉先殿,永乐时增至三十斤。”叙贡条,又详述采茶制茶之法。按顾渚山在县西北水口镇,产茶以紫笋茶最佳,芽长二三寸,其梗色紫,其叶色绿,以上吉祥所产尤为上品。紫笋茶以形如紫笋,陆羽茶经》评为第一。《茶经》云:“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芹者次。”至今长兴茶农犹奉羽为茶神。据《湖州府志》载:“明初丁酉,朱元璋据金陵称吴国公时,进芽茶三百斤,以后年年递增,并以茶一斤,折钱一百二十文。”按此说乃以贡品变为苛税矣;至清初始罢,以后顾渚茶不为人所津津乐道也。

长兴县志十二卷清乾隆十四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谭肇基修,吴棻纂。肇基字祝泰,号岐峰,广东新会人,雍正十二年进士,乾隆八年由龙泉县调知长兴县。棻归安县人,举人。此志纂成于乾隆十四年,全书凡三十四门,卷首图八幅。长兴县志,自明邑人顾应祥纂县志二种,以后修志,大抵沿其体例;此志则分为三十四门,编纂草率,疏于考据,惟书中引录公牍,足为今日可备考之资料。如物产门器用之属,煤一条,引录当时矿窑开采之公告,可以反映当时矿工工作状况与开矿制度,兹录全文如下:“合溪以上,西山一带,长邑煤窑;在合溪南北两山,岩户出赀呈报开采;其无关碍城池龙脉及民间坟墓等处,听从民便。以地主为岩户,官地官山,则以领帖输税之人为岩户。此天地自然之利,上以输国库,下齐民用者也。但思图煤之利,必先审煤之害:煤井深有百余丈,远至二三里;开挖者数十人,百余人不等。往往有掘向深邃处,忽水泉涌出,抑或支木不坚,从上坍下;又有工人不谨,燃油失火延烧等弊。在下者,呼吁奔窜无路;在上者,披发援手罔济;人命轻如草■〈艹官〉,莫此为甚。因出示晓谕;不得过深远,随支板木,俱用坚桩;每夫各给麂皮袴,以免水气内浸,灯则用明角外罩,迩年报伤人命者,亦罕矣。其雇用人夫填明年号住居,并取具连环结状,以凭稽核。向日外来奸匪,具无处隐匿,其中至无业游民尽行驱逐。倘有留客致生事端者,责成岩户与该甲长。如此庶于足国裕民之道,两无妨碍,而民命亦借保全。”如若此记载采矿之情况资料,乾隆时所修方志虽多,但极少有引录此等资料。光绪间修《长兴县志》,仍全文过录也。

长兴县志二十八卷清嘉庆十一年刊本(海复旦大学图书馆藏。上海图书馆藏残本)

清邢澍修,钱大昕、钱大昭纂。澍字雨民,号佺山,甘肃阶州人;乾隆五十五年进士,嘉庆元年任长兴知县。大昕字晓征,又字及之,号竹汀,一号辛楣,江苏嘉定县人。乾隆甲戌进士,官至詹事。大昭字可庐,国学生,大昕之弟,兄弟均精考证之学。长兴《谭志》止于乾隆十二年,草率不精,故延大昕重纂。是时嘉靖《顾志》犹存,邑人视之为县志圭臬。大昕之纂此志,故定例谨严,志凡二十九门,附类者凡八,为其晚年精心之作,世称善本。按其所定疆域、风俗、物产、帝王四门,备极详谨,疆域下附形势,以明邑境之扼要。记风俗,则重在蚕桑俗礼。物产则详于土著,长兴产煤、产茶、产酒有名,三者记之特详。其物产小序云:“逞博炫奇,类于茶经、蟹志、牡丹、荔枝谱之体例,《琴川志》尝讥之矣。”衍其义,故述物产绝无炫博空谈。帝王一门,则皆证史传核实也。此外有杂识一门,兼及考证;而又别立辨证一门,视若重复,然其泾渭分清。考证则正显著之讹误,辨证则不妄推前人议说,而引经据典,直斥无当。余阅此志,每叹大昕考据之精微,兼通志例深识,但于沿革之辨证,谓:“颐尚书失之讨论沿袭。”而起众议之诽。长兴沿革,邑人顾应祥纂县志,据《史记正义》谓县为秦鄣郡、会稽二郡间地。而大昕《辨证》,以《顾志》沿革与郡志两相矛盾,乃引沈约《宋书·州郡志》长城令:“晋武帝太康三年,分乌程立县。”《辨证》谓:“当太康建县之始,长城(今长兴县)与故鄣并为吴兴郡属县,而故鄣为秦、汉旧县。志但云分乌程立,不及故鄣明乎,故鄣与长城无涉也。休文武康旧族,以本郡人修国史,而所言凿凿。此所谓南山可移,此案必不可动者矣。”大昕指出《顾志》之误;由是长兴沿革,群起争论,百余年不决焉。沈登瀛(乾、嘉时考据地理家,乌程县人,著有《深柳堂文集》作《原乡考》(《恽志》卷三十二引全文)谓:“钱大昕《长兴县志·辨证》以孝丰为原乡旧地,强于限断,则惑之甚矣。原乡以今长兴之原乡山得名。安吉、原乡二县,同分于故鄣,安吉在先,原乡在后,安吉在南,原乡在北。”登瀛以先后之分,方位所在,驳斥大昕妄罗《吴兴掌故集》之谬,用以强辨,以孝丰为原乡旧地之误也。嗣后朱镇纂《长兴县志拾遗》及《拾遗补》(即《故鄣考》)谓:“顾应祥志沿革引《史记正义》,其后论者转以为非。谓先贞观之世,安吉并于长城,至麟德初复立安吉,则故鄣城改归安吉矣。不知《唐志》言复立安吉,所复者原并之地,谁谓并故鄣城入之哉。”此指出大昕谓故鄣与长城无涉之误也。沈登瀛又作长兴《邢志条辨》《邢志订讹》《邢志辨讹》等文(沈登瀛《深柳堂文集》收),皆驳斥大昕《辨证》之误。徐元禧作《邢志志余》,朱养元作《邢志补志》,皆斥大昕纂《邢志》之缺失。以大昕之才纂县志,而不免众议之诽,以知修志之难也。

长兴乡土述昔不分卷稿本(纂人家藏,长兴县文化馆藏清稿)

严育三纂。育三长兴县人,石矿职工,于一九八一年疾卒于上海,年八十三岁。育三自少留心于乡邦文献,经十余年之搜罗,纂成是书。其书编例,分二十门,凡三十三篇,约五万言。纪载自句吴始僻太湖西地,迄清末际止,于金、元、清入侵,及太平军等地方史实,附及邑人钱江事迹,纪述甚详。其次则为农业、工业、特产、赋税、茶贡、太湖水利、历代灾害、人物传记等。其书取材,以参考旧文献外,大抵经纂人实地调查,访问民间传说,具有批判概括之乡土叙述。

吴兴入东记一卷清刊《范声山杂著》本(上海图书馆藏)

梁吴均纂,清范锴辑佚。均字叔庠,故鄣(今长兴、安吉二县间地)青山人。《梁书》有传,《南史·文学传》有传。锴字声山,乌程县人。入东为故鄣东境地,晋废故鄣,西南境地归入安吉与原乡,东北境地归入长城,故曰入东。长城今名长兴,均居青山,青山在长兴县和平区,今其地犹有入东乡。按长兴《谭志·艺文志》著录:梁吴均撰《入东记》,注谓:“吴兴太守柳恽召补主簿,均始入东境,乃作《入东记》,以辨山川故实。”按《入东记》为长兴乡村志书之始焉,清道光时锴始辑佚成书,名曰《吴兴入东记》。锴辑佚仅十二条,编为一卷,按十二条大抵选录于《湖录》,又仍用《湖录》体例,以为统记吴兴郡事,未辨入东为乡地名。据长兴《谭志》寺观引《顾志》(佚)“县西南六十里佛川寺,宋元嘉元年建,梁吴均《入东记》云:是时有石佛自川中涌出,因建寺名佛川。”又《舆地纪胜》载:“吴均《入东记》云:昔宋元嘉元年,有石佛自水涌出因名。”又长兴《张志》云:“佛川在县南六十里,佛川寺梁吴均故宅。僧德乾重建《佛川寺碑记》云:此地梁吴均隐居之地也,衰草寒溪,不知几许。”又《艺文类聚》引吴均文:“故鄣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萝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此段似六朝人文气,且记入东地情也。嘉靖《安吉州志》卷三山川东晋山条,引梁吴均《入东记》云:“东晋欲于此立城郭故名。”兹补辑数条,聊以增锴辑本之未备也。

小溪口农村改进会报告书不分卷一九三四年油印本(上海图书馆藏)

里人雷震主编,周浩如编辑。震字儆寰,长兴小溪口人,其先祖河南人,清同治时黄河决口,豫人避河患流亡江南。江南兵戈之后,田园荒芜,长兴县西南百数十里间,渺无人烟,良田万顷,悉生楛榛。豫人避河患来此垦植者,集五万余人。震祖父挈全家来此,遂定居于小溪口,至震家境较裕。其母里人称“四伯娘子”者,颇有才能,卖开垦之田给震读书,震毕业于湖州三中学堂,即赴日本留学,考取帝国大学法政科,毕业后归国,于杭州谋业,有密告于督军署指震为“赤党”,震被捕下狱,督军孙传芳下令处于死刑。其母多方求救,因同邑周凤岐向传芳求免,得保释归里。北伐战后,震始出任南京考试院编审,时戴传贤任院长,潘廉琛为秘书长,王世杰、朱家骅、陈立夫皆在院任编审。时国民党政府之人事工作附设于考试院,潘廉琛极为反对,辞官归田,相继震与王世杰亦免职。震回里种田,后潘廉琛荐为湖州三中校长,及王世杰任教育部长,聘震为总务司长。抗日战起,震至重庆,当时所称“考试院四编审”者,王、朱、陈皆得势,惟震寥落于仕涂,王世杰荐为国民参政会秘书长、政治协商会秘书长,是后世人始知其名。协商破裂,震心不安,时胡适之创言中国学术自主,震疾声应和。适之如京,驱车访震,由是相识。后震至台湾,与适之创办《自由中国》半月刊,震登载《我的母亲》一文,被台湾当局判刑十年,适之闻“雷案”,啣恨病亡,而震不知所终。浩如江西崇义县人,江西公立法政专科学校毕业生,曾任上海郊区农业改进会主任。震聘为小溪口小学校长,兼小溪口农村改进会主任。是编向小溪口里人之报告书,犹如旧方志《襄阳必告录》之类也。是编叙述小溪口之农民组织、防卫、教育、医药卫生、农贷、经济诸事,开辟新村镇志体裁。长兴村镇山川杂志,远源悠久,自梁吴均《入东记》以后,见于史书艺文志,邑志著撰志著录者,有唐陆羽《顾渚山记》,宋朱辅世《茶山录》,明熊明遇《罗芥茶记》,清方文《罨画溪记》,皆承吴均《入东记》一脉相传,以记山川故实,自成一体。至近人雷震此书,始更前辙,新创体裁。

德清县志十卷明嘉靖间刊本(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藏,现藏上海市图书馆)

明郝成性修,陈霆纂。成性江都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任德清知县。霆字声伯,号水南,德清县人,弘治十五年进士,官刑科给事中。正德初以忤刘瑾谪六安州判,改知休宁知县,瑾诛擢用刑部,官至山西按察司签事,兼提督学校事,遂致仕归里,所著有《水南集》。汉、唐之时,德清尚未立县,为乌程县之余不乡;宋嘉熙间章鉴撰《余不志》,是为志乘之始。按是编序称:“邑志则始自正统间肇创。”此志成于嘉靖乙酉,继正统志重修。其书分舆地考、宫室考、食货考、官制考、职官考、选举考、治行传、人物传、艺文志、杂志十门。按正统志已佚,以此志为最旧之本,兹书亦仅存之孤本耳。

仙潭志八卷明正德十一年修,旧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陈霆纂。霆字声伯,号水南,里人,进士,官山西提学佥事、刑科给事中。按此志霆序谓:“幼喜从先生长老访求其故,老归志之。”此志为霆忆故旧之作,分三十六门,附五,为见闻纪述之书。仙潭为德清县新市镇之别名也。镇又名陆市,仙潭者,镇有潭,仙人之所游泳也。自宋南迁临安,镇为水路通江、淮门户,镇内多水街,可舣船数万。此志载镇内有桥四十四,今镇内之桥不止此数焉。按序此志为镇志首创,后修之志皆名新市,《仙潭志》为镇志源始也。按新市自陈霆此志以后,明有胡道传、潘谷,皆纂镇志未成。至明末沈戬谷纂成《仙潭后志》,按其自序云:“前读水南先生《仙潭志》,心向往之,已而得怀川翁《续志》,遂考其与前志异同。”按此则自陈霆此志以后,又有怀川之《续志》,戬谷之《后志》。其后程之彭又辑《仙潭文献》十卷;清嘉庆间沈赤然纂《新市镇志》八卷。新市属德清县,德清原为乌程县之余不乡;自宋《余不志》以来,则历承修纂,而不袭取府县志书,自成乡镇志书之一体。

武康县志八卷明嘉靖间刊本(天一阁藏)

明程嗣功修,骆文盛纂。嗣功字午槐,歙县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任武康知县,后官应天府知府,修有《应天府志》。文盛号两溪,武康县人,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文盛为人孝弟力学,以经济名,时严嵩秉政,能引身独善。丁内艰,服阕不再仕,结屋石城山麓读书其中,所著文见万历间邑人杨鹤所刻《武康四先生文集》,文盛其一也。武康之有专志,始于宋刘瞳撰《余英志》,明弘治间知县易纲修《武康县志》,倣年表体,分部体例,檃括称当。是编仍其体例,分邑纪、星野表、疆域表、秩官表、人物表、山川志、风俗志、食货志、学校志、祀典志、艺文志、名宦传、儒林传、卓行传、宦业传、文苑传、隐逸传、列女传、寓贤传、杂传凡二十门,是为文盛及邑生魏实、李森诸人纂辑。山川志纪莫干山在县城西北二十五里,地近三桥埠镇,明时已颇称盛,山有莫干剑池及磨剑石,传为干将、莫邪从此铸剑,磨以其山之石,淬以其池之水,则銛利倍常。莫干山于明时虽无今日之盛,而为当时富商宦达避暑之地矣。食货志载武康产丝紬著闻,县城设织造府,岁产局丝三百三十三觔。而今湖属诸县产丝皆以两计,不言斤数,明时则以觔计数,以此可以考古今市场货物计数之变迁也。

武康县志八卷清康熙十一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冯圣泽修,骆惟恭纂。圣泽字沛衢,顺天蒲阴人,由内番译官授知县,康熙七年任武康知县。惟恭武康人,事迹未详。是编乃康熙壬子圣译官武康时聘惟恭据明嘉靖间骆文盛所纂县志体例重修。先是顺治间邑人骆仁埏考旧志,有前溪钓叟抄本,康熙乙巳、丙午间知县吴定远,复为搜录遗事,成《武康县志藏本》,此志乃集其成。其书体例,为纪、表、志、传四纲,凡八卷。卷一邑纪,卷二星秩、疆域、秩官、人物四表,卷三山川、风俗、创设三志,卷四食货、学校、典祀三志,卷五艺文志,卷六至八,人物传。每篇之后有附跋,大抵仍沿用骆文盛旧志,有维恭及邑庠生张复旦题识,皆言简意详。

武康县志录要不分卷旧抄本(上海师范学院图书馆藏)

是编为选录清道光九年疏筤修《武康县志》。筤号龙眠,道光二年进士,官武康知县时,延陈殿阶、吴敬义纂县志二十四卷,自咸丰间兵燹之后,版帙焚尽,流传绝少。是编节录疏筤之志,称曰《录要》。按其编次,分为地域、建置、秩官、选举、艺文、列传、杂志七类,已非《疏志》原例。艺文内金石一目,有周罐、汉铜洗、铜官钱范、宝相寺神钟等十数器,只抄附考,图像未有描绘。节本方志,始见此书,而未详出于何人之手,观其所录事物,皆典核有用,可资参考之价值。

安吉州志十六卷明嘉靖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存卷五至八,天一阁藏存卷一至四,卷九至十一)

伍余福纂修。余福字君来,一字畴中,苏州吴县人,正德十二年进士,任安吉知州,历官刑兵二部郎中,镇远知府。按此志,嘉靖三十四年余福官安吉时所修,见《澹生堂书目》《千顷堂书目》《脉望馆书目》《万卷堂书目》著录,皆作十六卷。同治《安吉县志》载此志序及凡例十四则,凡例一云:“安吉自改州以来,无有志者,虽有《古桃志》抄本,残篇断简无可考。”考安吉立县始于后汉光和之未,析丹阳郡故鄣之地建县,曰安吉;明正德元年升州,州志肇自此志。兹书为残本,存课贡、户口、军役、公署、学校、祀典、关津、古迹、丘墓九篇,刻本久佚,此本外,天一阁所藏亦为残本,存卷一至四,卷九至十一。

安吉州志十卷清康熙十年刊本(浙江图书馆藏)

清曹封祖修,朱进纂。封祖辽东人,荫生,康熙八年任安吉知州。进字广文,一字方城,海宁县人,顺治举人,康熙六年任安吉州学正。安吉州志肇修于知州伍余福,后或议其浮华无实。其后二十年知州江一麟重修州志八卷,又或评其简略不详,以知修志不易。此志为封祖官安吉时与属官朱进议例重修,以正旧志之失。其例参《江志》体例,定为三十一目,书中文辞仍袭用《江志》旧文者甚多。是时安吉虽仍为州而不领孝丰,此志所不同以《江志》者,书中尽削孝丰事不载。按此例亦非修志者之善法,未分前之事,不可不载;既分后之事,固当不载,如此方能分合分明。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