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熙宁中,余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1)。是时新雨霁(2),见虹下帐前涧中。余与同职扣涧观之(3),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4)。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5),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孙彦先云(6):“虹,雨中日影也(7),日照雨即有之。”

【注释】

(1)卓帐:安营扎寨。

(2)霁(jì):雨止天晴。

(3)扣:靠近,临近。

(4)绡縠(xiāo gǔ):生丝织成的薄纱。

(5)铄:通“烁”,耀眼,闪耀。

(6)孙彦先:即孙思恭,字彦先,登州(今山东蓬莱)人。曾先后弃官,后补国子直讲,加秘阁校理,神宗时,擢天章阁待制,出知江宁府、邓州。精易学,曾修天文院浑仪,亦通历算之学。《宋史》卷三二二有传。

(7)雨中日影:虹的形成是由于日光照射到水滴上发生折射以及反射等现象产生的,因为不同波长的光折射率不同,紫光折射程度最大,红光折射程度最小,所以就形成了内紫外红的彩色光带。

【译文】

世人相传虹能到溪涧中饮水,确实如此。熙宁年间,我出使契丹,到了最北部的黑水境永安山下安营扎寨。当时新雨初晴,看见虹下垂到帐前的溪涧之中。我和同事靠近溪涧观察,虹的两头都垂入溪涧中。派人跨过溪涧,隔着虹相向而立,相去几丈远,中间就像隔着一层薄纱。从西向东望就可以看见,因为是傍晚的虹。站在溪涧的东面向西望,因为太阳耀眼,就什么也看不见。过了一会儿,虹稍稍向正东方向移动,慢慢地越过山远去了。第二天又行了一程,再次看到了虹。孙彦先说:“虹是太阳在雨中的影子,太阳照射雨时就会出现。”

皇祐中(1),苏州民家一夜有人以白垩书其墙壁(2),悉似“在”字,字稍异。一夕之间,数万家无一遗者,至于卧内深隐之处,户牖间无不到者。莫知其然,后亦无他异。

【注释】

(1)皇祐:宋仁宗年号,公元1049—1053年。

(2)白垩(è):石灰岩的一种,白色,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的沉积物,常用来做粉刷材料。

【译文】

皇祐年间的一天夜里,苏州民家被人用白垩在墙壁上写了字,写的字都像“在”字,只是各个字稍微有差异。一夜之间,几万家无一户墙上没被写字的,甚至是卧室内部隐蔽的地方,以及那些门窗之间也都留下了字。没有人知道原因,但是后来也没发生什么别的怪事。

延州天山之巅(1),有奉国佛寺,寺庭中有一墓,世传尸毗王之墓也(2)。尸毗王出于佛书《大智论》,言尝割身肉以饲饿鹰,至割肉尽。今天山之下有濯筋河,其县为肤施县(3)。详“肤施”之义,亦与尸毗王说相符。按《汉书》,肤施县乃秦县名,此时尚未有佛书,疑后人傅会县名为说。虽有唐人一碑,已漫灭断折不可读。庆历中(4),施昌言镇鄜延(5),乃坏奉国寺为仓,发尸毗墓,得千余秤炭,其棺椁皆朽,有枯骸尚完,胫骨长二尺余,颅骨大如斗。并得玉环玦七十余件,玉冲牙长仅盈尺,皆为在位者所取,金银之物,即入于役夫。争取珍宝,遗骸多为拉碎,但贮一小函中埋之。东上门使夏元象时为兵马都监,亲董是役,为余言之甚详。至今天山仓侧,昏后独行者往往与鬼神遇,郡人甚畏之。

【注释】

(1)延州:今陕西延安。

(2)尸毗(pí)王:佛教中的人物,曾经为普救众生而割肉饲鹰。

(3)肤施县:今属陕西延安。

(4)庆历:宋仁宗年号,公元1041—1048年。

(5)施昌言(?—1064):字正臣,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仁宗时进士,授将作监丞、通判滁州。累迁三司度支副使、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历知沧州、河阳、应天府、延州、澶州、滑州、杭州等,官至龙图阁学士。《宋史》卷二九九有传。鄜(fū)延:治所在今陕西延安。辖今陕西宜君、黄龙、宜川以北,吴堡、大里河、白于山以南地区。

【译文】

延州的天山之巅,有奉国佛寺,寺庭中有一座坟墓,世人相传是尸毗王的墓。尸毗王的故事出于佛书《大智论》,里面讲他曾经割下身上的肉来喂饿鹰,直到把肉割尽。现在天山下面有濯筋河,其县名为肤施县。考察“肤施”的意思,也和尸毗王的故事相符。但是根据《汉书》的记载,肤施县是秦代的县名,当时还没有佛书传入,怀疑是后人把县名附会到这个故事上。当地虽然有一块唐人的碑志,但是已经模糊断折,无法识读了。庆历年间,施昌言镇守鄜延,把奉国寺拆了,改建为仓库,发掘了尸毗王的墓,得到了千余秤的炭,他的棺椁都腐朽了,但是枯骸还完好,胫骨长二尺多,颅骨大得像斗一样。还得到玉环、玉玦等共七十余件,玉冲牙只有近一尺长,这些都被有权势的人拿走了,至于那些金银财物,就落入服役的民夫手中。为了争夺珍宝,墓中的遗骸多被拉碎,最后就放在一个小匣子里埋了。东上门使夏元象当时担任兵马都监,亲自监督了这件事,和我说得很详细。至今在天山的这座仓库旁边,黄昏以后独行者往往还会遇到鬼神,郡里的人都很害怕。

余于谯亳得一古镜(1),以手循之(2),当其中心,则摘然如灼龟之声(3)。人或曰:“此夹镜也。”然夹不可铸,须两重合之。此镜甚薄,略无焊迹,恐非可合也。就使焊之,则其声当铣塞(4),今扣之,其声泠然纤远(5)。既因抑按而响,刚铜当破,柔铜不能如此澄莹洞彻。历访镜工,皆罔然不测。

【注释】

(1)谯亳(qiáo bó):今安徽亳州一带。

(2)循:抚摸。

(3)摘然:象声词,形容开裂的声音。

(4)铣(xiǎn)塞:指像敲击被塞住口的钟那样发出的沉闷的声音。铣,指古代钟下的两角。

(5)泠(líng)然:形容声音清越激扬。

【译文】

我在谯亳得到一面古镜,用手抚摸,按到镜子中心的位置,就会发出灼烧龟甲时开裂的声音。有人说:“这是夹镜。”但是夹镜无法直接铸造,必须用两半铜片合成。这面古镜很薄,而且一点也没有焊接过的痕迹,恐怕不是合成的。就算是焊接的,那它的声音应该比较沉闷才对,现在敲它,声音清脆悠长。既然是因为按压而发出声响,如果是硬铜的话应该会有所破裂,柔铜则不能像这样声音清脆。我为此遍访铸镜工匠,都说不出个中原因。

世传湖湘间因震雷(1),有鬼神书“谢仙火”三字于木柱上(2),其字入木如刻,倒书之,此说甚著。近岁秀州华亭县(3),亦因雷震,有字在天王寺屋柱上,亦倒书,云:“高洞杨雅一十六人火令章。”凡十一字,内“令章”两字特奇劲,似唐人书体,至今尚在,颇与“谢仙火”事同。所谓“火”者(4),疑若队伍若干人为一火耳。余在汉东时(5),清明日雷震死二人于州守园中(6),胁上各有两字,如墨笔画,扶疏类柏叶(7),不知何字。

【注释】

(1)湖湘:即洞庭湖、湘江一带。

(2)谢仙火:据王得臣麈史》引孙载的分析,这些字可能是伐木工伐木时刻在木头上的记号,建筑时因为涂了漆故而人们不察,后来无论是因为时间长久还是遭遇雷击,漆剥落下来,原来的文字就得以显现了。

(3)秀州:今浙江嘉兴及上海松江一带。华亭:今上海松江。

(4)火:兵制单位,以十人为一火。

(5)汉东:今湖北钟祥。

(6)州守园:地方官的园子。

(7)扶疏:象枝叶密布之形。

【译文】

世人相传在湖湘一带,有一次发生了雷击事故后,在一个木柱上出现了鬼神写的“谢仙火”三个字,几个字深入木中,就像刻上去的一样,而且是倒着写的,这个传说很流行。近年在秀州华亭县,也出现了雷击,也有字出现在了天王寺的屋柱上,同样是倒着写的,作:“高洞杨雅一十六人火令章。”一共十一个字,其中“令章”两个字特别奇劲,像是唐人的字体,至今还保留着,颇与“谢仙火”的传说相同。所谓的“火”,我怀疑就像是队伍中若干人为一“火”的意思。我在汉东时,清明那天发生了雷击,在州守的园中电死了两个人,他们的肋骨边上各有两个字,像是用墨笔画的,像是柏树叶的形状,不知是什么字。

元厚之少时(1),曾梦人告之:“异日当为翰林学士,须兄弟数人同在禁林。”厚之自思素无兄弟,疑此梦为不然。熙宁中,厚之除学士,同时相先后入学士院,一人韩持国维(2),一陈和叔绎(3),一邓文约绾(4),一杨元素绘(5),并厚之名绛。五人名皆从“糸”,始悟弟兄之说。

【注释】

(1)元厚之:元绛(1008—1083),字厚之,钱塘(今属浙江)人。天圣间进士,调江宁推官。迁江西转运判官,知台州。侬智高叛乱时,元绛以供给军饷有功,迁翰林学士,拜参知政事。后罢知颍州,以太子太保致仕。谥章简。《宋史》卷二四三有传。

(2)韩持国维:韩维(1017—1098),字持国,开封雍丘(今属河南)人。为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后出为泾州通判。英宗时,诏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神宗时,拜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与王安石不和,出知襄州、许州、河阳、邓州、汝州等,以太子少傅致仕。著有《南阳集》。《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3)陈和叔绎:陈绎,字和叔,开封(今属河南)人,北宋大臣。参《故事》卷一注。

(4)邓文约绾:邓绾(1028—1086),字文约,成都双流(今属四川)人。进士出身,任职方员外郎。熙宁间,通判宁州,除集贤校理、检正中书孔目房,同知谏院。后擢御史中丞,加龙图阁待制,迁翰林学士。后忤王安石,贬知虢州,历知陈、陕、永兴、青、邓等州。《宋史》卷三二九有传。

(5)杨元素绘:杨绘(1032—1116),字元素,绵竹(今属四川)人。仁宗时进士,任荆南通判、开封推官等。神宗时,召修起居注,忤曾公亮,改兼侍读。累迁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又忤王安石,贬知亳州。官至天章阁待制、知杭州。《宋史》卷三二二有传。

【译文】

元绛年轻时,曾经梦到有人告诉他说:“以后你会当上翰林学士,而且必定兄弟数人同时在禁院为官。”元绛自己琢磨,他素来没有兄弟,怀疑这个梦说得不准。熙宁年间,元绛拜官翰林学士,同时先后有几人进入翰林学士院,一是韩维,一是陈绎,一是邓绾,一是杨绘,加上他名字叫绛。五个人的名字都从“糸”旁,这才领悟了梦中兄弟的说法。

木中有文,多是柿木。治平初(1),杭州南新县民家折柿木,中有“上天大國”四字。余亲见之,书法类颜真卿(2),极有笔力。“國”字中间“或”字,仍挑起作尖吕,全是颜笔,知其非伪者。其横画即是横理,斜画即是斜理。其木直剖,偶当“天”字中分,而“天”字不破,上下两画并一脚皆横挺出半指许,如木中之节。以两木合之,如合契焉。

【注释】

(1)治平:宋英宗年号,公元1064—1067年。

(2)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大臣,著名书法家。

【译文】

木中有文字,大多是柿木。治平初年,杭州南新县民家劈开柿木,中间有“上天大國”四个字。这是亲眼见到的,书法很像颜真卿的字体,极有笔力。“國”字中间的“或”字,挑起一笔是尖口,全是颜真卿的笔法,可知绝对不是伪造的。字的横画就是木头的横纹,斜画就是木头的斜纹。那段木头是纵向剖开的,正好从“天”字的中间分开,而“天”字没被破坏,上下两横笔加上左右的一脚都横向突出半个手指左右,就像木里面的结节。把两半木头合起来,就像合契一样。

卢中甫家吴中(1),尝未明而起,墙柱之下,有光煟然(2),就视之,似水而动,急以油纸扇挹之(3),其物在扇中滉漾(4),正如水银,而光艳烂然,以火烛之,则了无一物。又魏国大主家亦尝见此物(5)。李团练评尝与余言(6),与中甫所见无少异,不知何异也。余昔年在海州(7),曾夜煮盐鸭卵,其间一卵,烂然通明如玉,荧荧然屋中尽明。置之器中十余日,臭腐几尽,愈明不已(8)。苏州钱僧孺家煮一鸭卵(9),亦如是。物有相似者,必自是一类。

【注释】

(1)卢中甫:即卢秉(?—1092),字仲甫,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皇祐元年(1049)进士,官吉州推官。神宗时,进制置发运副使,加集贤殿修撰、知渭州。《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2)煟(wèi):光明的样子。诸明刻本一作“熠”。现代科学一般认为,这可能是磷火发光,如联磷(P2H4)之类的气体在空气中自燃的现象,这种气体燃点低,又比空气轻,所以有可能发生所描述的现象。

(3)挹(yì):把液体舀起来。

(4)滉(huàng)漾:水晃动的样子。

(5)大主:大长公主。

(6)李团练评:李评,字持正,上党(今山西长治)人。由东头供奉官迁皇城使,旋为枢密都承旨。官至成州团练使、知蔡州。《宋史》卷四六四有传。

(7)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

(8)愈明不已:现代科学认为这可能是某种成光蛋白质或者发光细菌发出的光。

(9)钱僧孺:北宋官员,曾任苏州长州主簿。

【译文】

卢秉家在吴中,他曾经天还没亮就起床,发现在墙柱下面,有东西在发光,靠近去看,像水一样晃动,他急忙用油纸扇舀起来,那团物质在扇中晃动,就像水银一样,而且还光亮灿烂,用烛火照一下,又什么都没了。魏国大长公主家也曾经见到这种东西。团练李评也曾经和我说过,与卢秉所见的没什么差别,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异物。我以前在海州的时候,曾经夜里煮咸鸭蛋,其中一只蛋,像玉石一般璀璨明亮,把整个屋子都照亮了。把它放在容器中十几天,等全都腐败变质了,反而更加明亮。苏州钱僧孺家煮过一只鸭蛋,也像这样。这些东西有相似的现象,想必自是属于同一类。

余在中书检正时,阅雷州奏牍(1),有人为乡民诅死。问其状,乡民能以熟食咒之,俄顷脍炙之类悉复为完肉(2);又咒之,则熟肉复为生肉;又咒之,则生肉能动,复使之能活,牛者复为牛,羊者复为羊,但小耳;更咒之,则渐大;既而复咒之,则还为熟食。人有食其肉,觉腹中淫淫而动(3),必以金帛求解;金帛不至,则腹裂而死,所食牛羊,自裂中出。狱具案上,观其咒语,但曰“东方王母桃,西方王母桃”两句而已。其他但道其所欲,更无他术。

【注释】

(1)雷州:今广东海康一带。

(2)脍炙(kuài zhì):切细并烤熟的肉。

(3)淫淫而动:反复搅动。

【译文】

我在中书省担任检正官时,阅读到雷州的一份奏状,说有人被乡民诅咒而死。官府去调查情况,说这个乡民能对熟肉念咒,很快被烧熟并切细的肉就都变成一块完整的肉;再念咒,熟肉就变成生肉;再念咒,生肉变得能动,各种组织又活了起来,牛肉复活为牛,羊肉复活为羊,只是比较小而已;再念咒,开始逐渐变大;然后再念咒,就又变成熟食了。人如果吃了这种肉,就会觉得腹中有东西在反复搅动,必须用金帛贿赂那人寻求解法;交不出金帛的话,就会腹部破裂而死,吃的那些牛羊肉,会从裂缝中涌出。结案后上报案情,看那人的咒语,只是说“东方王母桃,西方王母桃”两句而已。其他的只是说他所希望的,再没有什么别的法术了。

寿州八公山侧土中及溪涧之间(1),往往得小金饼,上有篆文“刘主”字,世传“淮南王药金”也(2)。得之者至多,天下谓之“印子金”是也(3)。然止于一印,重者不过半两而已,鲜有大者。余尝于寿春渔人处得一饼(4),言得于淮水中,凡重七两余,面有二十余印,背有五指及掌痕,纹理分明。传者以谓埿之所化(5),手痕正如握埿之迹。襄、随之间(6),故舂陵、白水地(7),发土多得金麟趾、蹄(8)。麟趾中空(9),四傍皆有文,刻极工巧。蹏作团饼,四边无模范迹,似于平物上滴成,如今干柿,土人谓之“柿子金”。《赵飞燕外传》:“帝窥赵昭仪浴(10),多袖金饼,以赐侍儿私婢。”殆此类也。一枚重四两余,乃古之一斤也。色有紫艳,非他金可比。以刃切之,柔甚于铅;虽大块,亦可刀切,其中皆虚软。以石磨之,则霏霏成屑(11)。小说谓麟趾蹄,乃娄敬所为药金(12),方家谓之“娄金”,和药最良。《汉书》注亦云:“异于他金。”余在汉东一岁凡数家得之。有一窖数十饼者,余亦买得一饼。

【注释】

(1)寿州:今安徽寿县、六安、霍山等地。

(2)淮南王:指汉代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武帝时以谋反被杀,相传他好养方士,化丹炼金。死后在八公山埋金升天。

(3)印子金:战国时期楚国的货币,上有“郢爰”二字戳记,“刘主”二字或为“郢爰”之误,据说其含金量在90%以上。

(4)寿春:今安徽寿县。

(5)埿(ní):同“泥”,湿土。

(6)襄、随:今湖北襄阳、随州。

(7)舂陵:今湖北枣阳一带。白水:水名。在枣阳境内。

(8)金麟趾:麟趾金。(niǎo)蹄:马蹄金。均为汉代的金币,麟趾与马蹄都有吉祥的寓意。

(9)麟:原作“妙”,据津逮本等改。

(10)赵昭仪:指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

(11)霏霏:本来形容雨雪之密,这里代指纷纷貌。

(12)娄敬:西汉初齐国卢人,以协助刘邦有功,赐姓刘,拜为郎中,号奉春君。后建议刘邦与匈奴和亲。

【译文】

寿州八公山旁边的土地中及溪涧之中,往往能发现小金饼,上面有篆文的“刘主”字样,世传是“淮南王药金”。找到的人很多,各地称之为“印子金”。但是只有一印那么大,重的也不过半两而已,很少有更大的。我曾经在寿春的渔人处得到一块金饼,渔人说是从淮水中捞出的,重七两左右,上面有二十几个印,背后有五指以及手掌的印记,纹理分明。传给我的人认为这是湿泥所化,因为上面的手痕正如握住湿泥的痕迹一样。襄州、随州之间,就是原来的舂陵、白水一带,挖土经常能挖出麟趾金和马蹄金。麟趾金中间是空的,四旁都有文字,刻得极为工巧。马蹄金像团饼一样,四边没有模铸的痕迹,好像是在物体平整的表面上滴成的,就像现在的干柿饼,当地人称为“柿子金”。《赵飞燕外传》记载:“汉成帝偷看赵昭仪洗澡,经常怀揣小金饼,用来收买她的侍女和奴婢。”用的大概就是这类金币。金币一枚重四两左右,就是古代的一斤。其中有紫色的,其他金饼都不能比。用刀切开,比铅还柔软;即使是大块的,也可以用刀切,中间都是空软的。用石头打磨,就变成纷纷碎屑。小说家说麟趾金、马蹄金是娄敬所做的药金,方术家称为“娄金”,用来和药最好。《汉书》注也说:“和别的金不一样。”我在汉东时,一年中有好几家得到了这种金币。有一个地窖里有几十饼这种金币,我也买得一饼。

旧俗正月望夜迎厕神,谓之“紫姑”,亦不必正月,常时皆可召。余少时见小儿辈等闲则召之,以为嬉笑。亲戚间曾有召之而不肯去者,两见有此,自后遂不敢召。景祐中(1),太常博士王纶家因迎紫姑(2),有神降其闺女,自称上帝后宫诸女,能文章,颇清丽,今谓之《女仙集》,行于世。其书有数体,甚有笔力,然皆非世间篆隶。其名有藻笺篆、茁金篆十余名。纶与先君有旧,余与其子弟游,亲见其笔迹。其家亦时见其形,但自腰以上见之,乃好女子,其下常为云气所拥。善鼓筝,音调凄婉,听者忘倦。尝谓其女曰:“能乘云与我游乎?”女子许之。乃自其庭中涌白云如蒸,女子践之,云不能载。神曰:“汝履下有秽土,可去履而登。”女子乃袜而登,如履缯絮(3),冉冉至屋复下。曰:“汝未可往,更期异日。”后女子嫁,其神乃不至,其家了无祸福,为之记传者甚详。此余目见者,粗志于此。近岁迎紫姑者极多,大率多能文章歌诗,有极工者,余屡见之,多自称蓬莱谪仙,医卜无所不能,棋与国手为敌,然其灵异显著,无如王纶家者。

【注释】

(1)景祐:宋仁宗年号,公元1034—1038年。

(2)王纶:身世不详。

(3)缯(zēng)絮:丝绵。

【译文】

旧俗在正月十五夜迎厕神,称为“紫姑”,其实也不一定要正月,平时都可以迎紫姑。我小时候见到小孩儿们没事干就招紫姑,以此作为游戏。亲戚中曾经有招来紫姑而不肯离开的情况,两次见到这种事,此后就不敢再招了。景祐年间,太常博士王纶家因为迎紫姑,导致有神灵附身在他女儿身上,自称是上帝后宫的女子,能写文章,颇为清丽,现在集起来称为《女仙集》流传于世。她的书法有多种字体,很有笔力,但都不是世间的篆书、隶书。自称有“藻笺篆”、“茁金篆”等十余种名称。王纶与家父有交情,我和他家的孩子们游玩时,曾经亲眼见到她的笔迹。在她家也能时常看到她的形态,只从腰部往上看的话,就是一个美女,但是腰部以下常常被云气环绕。她擅长鼓筝,音调凄婉,使听的人都忘记了疲倦。紫姑曾对那女孩说:“你能乘云与我游玩吗?”女孩答应了。于是从庭中涌起一股升腾的白云,女孩踩上去,云不能载起她。紫姑说:“你鞋下有秽土,可以脱掉鞋子再踩上来。”女孩就只穿着袜子踩上去,就像踩在丝绵上,慢慢升到屋顶上又降下来。说:“你还不能去,改天再说吧。”后来那女孩出嫁了,紫姑就不再来了,她们家中没什么祸福,记载这件事的人描写得很详细。这些是我亲眼见到的,粗略地记录在这里。近年来迎紫姑的人非常多,大多都能写文章和诗歌,有一些写得还非常精致的,我见到好几次,大多都自称是“蓬莱谪仙”,医药、占卜等无所不能,下棋可以与国手匹敌,但是她们的灵异显著之处,都比不上王纶家的紫姑。

世有奇疾者。吕缙叔以知制诰知颍州(1),忽得疾,但缩小,临终仅如小儿。古人不曾有此疾,终无人识。有松滋令姜愚(2),无他疾,忽不识字(3),数年方稍稍复旧。又有一人家妾,视直物皆曲,弓弦、界尺之类,视之皆如钩,医僧奉真亲见之。江南逆旅中一老妇,啖物不知饱。徐德占过逆旅(4),老妇诉以饥,其子耻之,对德占以蒸饼啖之,尽一竹篑(5),约百饼,犹称饥不已;日饭一石米,随即痢之,饥复如故。京兆醴泉主簿蔡绳(6),余友人也,亦得饥疾(7),每饥立须啖物,稍迟则顿仆闷绝。怀中常置饼饵,虽对贵官,遇饥亦便龁啖(8)。绳有美行,博学有文,为时闻人,终以此不幸。无人识其疾,每为之哀伤。

【注释】

(1)吕缙叔:吕夏卿(1015—1068),字缙叔,泉州(今属福建)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授江宁县尉。参与欧阳修、宋祁同编《新唐书》。神宗时,迁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后出知颍州。《宋史》卷三三一有传。颍州:治所在今安徽阜阳。

(2)松滋:今湖北松滋西北。姜愚:身世不详。

(3)忽不识字:从现代科学来看,这可能是因为脑部视觉语言中枢受抑制或损害。

(4)徐德占:即徐禧(1035—1082),字德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为王安石赏识,擢太子中允、馆阁校勘、监察御史里行,后累官御史中丞、给事中,奉命进攻西夏,阵亡于永乐城。

(5)篑(kuì):筐。

(6)蔡绳:山阳人,为沈括友人。曾为李慎言之梦作《抛球传》。参《乐律》卷五。

(7)饥疾:从现代科学来看,应该是某种神经性进食障碍,或为暴食症。焦虑症或抑郁症也会伴随类似症状。但是下文描述的饿时昏倒又疑似低血糖症状。

(8)龁(hé):咬。

【译文】

世上有一些奇怪的疾病。吕缙叔以知制诰的身份主管颍州,忽然得了一种病,身体不断缩小,临终时只有小孩那么大。古人不曾有这种病,最终也没人知道是怎么回事。还有松滋令姜愚,没有别的问题,就是忽然不识字了,过了好几年才渐渐恢复。又有一人家的妾,看直的东西都是弯曲的,比如那些弓弦、界尺之类的东西,看上去都像钩子一样,医僧奉真曾经亲自诊视过。江南旅店中的一位老妇人,吃东西始终不觉得饱。徐禧经过那家旅店,老妇人向他诉说肚子饿,她的儿子觉得很难为情,就当着徐禧的面给她蒸饼吃,结果整整吃了一竹筐,大约百张饼,还是不停地说饿;每天要吃一石的米,随即就腹泻排掉,结果又像原来一样饥饿。京兆府醴泉县主簿蔡绳是我的朋友,也得了这种老觉得饿的病,每次一饿就需要马上吃东西,稍微慢了一点,就会昏倒在地。他的怀中经常准备着饼食,即使是面对着高官,遇到饿了也马上进食。蔡绳品性良好,博学有文才,当时也是个名人,最终却有此不幸。没人知道这是什么病,我每每为他感到哀伤。

嘉祐中,扬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见。初出于天长县陂泽中(1),后转入甓社湖(2),又后乃在新开湖中,凡十余年,居民行人常常见之。余友人书斋在湖上,一夜忽见其珠,甚近。初微开其房,光自吻中出,如横一金线,俄顷忽张壳,其大如半席,壳中白光如银,珠大如拳,烂然不可正视。十余里间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远处但见天赤如野火,倏然远去(3),其行如飞,浮于波中,杳杳如日(4)。古有明月之珠,此珠色不类月,荧荧有芒焰,殆类日光。崔伯易尝为《明珠赋》(5)。伯易,高邮人,盖常见之。近岁不复出,不知所往。樊良镇正当珠往来处,行人至此,往往维船数宵以待现(6),名其亭为“玩珠”。

【注释】

(1)天长县:在今安徽滁州以东,江苏扬州以西。陂(bēi)泽:湖边。

(2)甓(pì)社湖:在今江苏高邮。

(3)倏(shū)然:很快,转瞬间。

(4)杳杳:幽远。

(5)崔伯易:即崔公度,字伯易,高邮(今属江苏)人。英宗时授和州防御推官,为国子直讲。后为王安石器重,进光禄丞,擢御史,加集贤校理,历兵部、礼部郎中,官至朝散大夫、直龙图阁。

(6)维船:把船系住。

【译文】

嘉祐年间,扬州有一颗很大的明珠,经常在阴天的时候见到。开始时出现在天长县陂泽中,后来转入甓社湖,又后来出现在新开湖中,有十几年,居民和路人常常能见到。我的友人在湖上有一处书斋,一天晚上,忽然见到那颗明珠,离得很近。开始的时候略微张开蚌,光线从壳缝中射出,就像横着一条金线,不一会儿,忽然张开了壳,壳大得像是半张席子,壳中的白光像银子一般,明珠大得如拳头,光芒耀眼以至不能正眼去看。十余里范围内,林木都有光影,就像初升的太阳照射一样,远处看来,只看到天红得像野火,很快就远去了,行动如飞,浮在水波中,远看就像太阳。古代有明月之珠,而这颗珠的颜色不像月亮,发出的光有芒焰,完全像是太阳光。崔伯易曾经还写了《明珠赋》。崔伯易是高邮人,大概经常能见到。近年来明珠不再出现了,不知道它去了哪里。樊良镇正好处在明珠往来的地方,过路的人来到这里,往往会把船系住待几天,等那颗明珠出现,并且把那座亭子取名为“玩珠”。

登州巨嵎山(1),下临大海。其山有时震动,山之大石皆颓入海中(2)。如此已五十余年(3),土人皆以为常,莫知何谓。

【注释】

(1)登州:今山东蓬莱、栖霞以东一带。

(2)颓:崩坏,倒塌。

(3)五十余年:据《宋史·五行志》记载,登州地震发生于庆历六年(1046)三月庚寅(4月18日)。

【译文】

登州巨嵎山,下临大海。那座山有时会震动,山上的大石都会坠入海中。这种情况已经五十多年了,当地人都习以为常,但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士人宋述家有一珠(1),大如鸡卵,微绀色(2),莹彻如水。手持之映空而观,则末底一点凝翠,其上色渐浅;若回转,则翠处常在下,不知何物,或谓之“滴翠珠”。佛书:“西域有‘琉璃珠’,投之水中,虽深皆可见,如人仰望虚空月形。”疑此近之。

【注释】

(1)宋述:身世不详。

(2)绀(gàn)色:微红带深青色。

【译文】

士人宋述家里有一颗珍珠,像鸡蛋一样大,微微呈现红青色,晶莹透彻如水一般。手拿着它,对着天空看,可以看到它的底部有一点深青绿色,往上的颜色逐渐变浅;如果反过来看,则深青绿色总在下面,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有人称为“滴翠珠”。据佛书记载:“西域有‘琉璃珠’,投入水中,即使水再深都能看见,就像人仰望水下虚空的月影一样。”我怀疑和这颗珍珠的情况相近。

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1),历历可见,谓之“海市”。或曰:“蛟蜃之气所为”(2),疑不然也。欧阳文忠曾出使河朔(3),过高唐县(4),驿舍中夜有鬼神自空中过,车马人畜之声一一可辨,其说甚详(5),此不具纪。问本处父老,云:“二十年前尝昼过县,亦历历见人物。”土人亦谓之“海市”(6),与登州所见大略相类也。

【注释】

(1)城堞:城上的矮墙。冠盖:本来指官员的帽子和车盖,这里指仪仗队伍。

(2)蛟蜃(jiāo shèn):传说中蛟龙一类的动物,能制造幻影。

(3)欧阳文忠:即欧阳修,字永叔,北宋大臣,文坛领袖。谥文忠。

(4)高唐县:今属山东。

(5)其说甚详:欧阳修之说,见于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

(6)海市:这种现象就是现在说的海市蜃楼,是物体反射的光经过大气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一般出现在沙漠和沿海地区,这是由于其空气密度不均导致的。

【译文】

登州一带的海上,不时会有云气出现,像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等等,都历历可见,称为“海市”。有人说:“是蛟龙之气幻化出来的”,我怀疑不是这样的。欧阳修曾经出使河朔,路过高唐县,住在驿舍中,夜里听到有鬼神从空中经过,车马、人畜的声音一一可辨,他也说得很详细,这里就不再细说了。我问当地的父老,说:“二十年前,那些鬼神曾经在白天经过县里,也是历历可见其人物。”当地人都称为“海市”,和登州见到的那些大略相似。

近岁延州永宁关大河岸崩(1),入地数十尺,土下得竹笋一林,凡数百茎,根干相连,悉化为石。适有中人过,亦取数茎去,云欲进呈。延郡素无竹,此入在数十尺土下,不知其何代物。无乃旷古以前,地卑气湿而宜竹耶?婺州金华山有松石(2),又如核桃、芦根、地蟹之类,皆有成石者,然皆其地本有之物,不足深怪。此深地中所无,又非本土所有之物,特可异耳。

【注释】

(1)延州:今陕西延安一带。永宁关:在今陕西延川东南。

(2)婺州:今浙江金华。

【译文】

近年来延州永宁关附近的黄河岸堤崩塌,入地下数十尺,结果在地下发现一林竹笋,共有数百茎,根干相连,都已化为石头。正好有宦官路过这里,也拿走几棵,说是要进呈给皇帝。延州素来没有竹子,这次的竹笋埋在几十尺深的地下,也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莫非是旷古以前,此地地势低洼、气候湿润而适宜竹子生长吗?婺州金华山也有松树化石,又比如像核桃、芦根、地蟹之类的,都有成为化石的,但是那些都是当地本来就有的事物,不足为奇。这次发现的是在很深的地下本来没有的东西,而且又不是当地原有的植物,所以很奇怪。

治平中(1),泽州人家穿井(2),土中见一物,蜿蜿如龙蛇。大畏之,不敢触,久之,见其不动,试摸之,乃石也。村民无知,遂碎之,时程伯纯为晋城令(3),求得一段,鳞甲皆如生物。盖蛇蜃所化(4),如石蟹之类。

【注释】

(1)治平:宋英宗年号,公元1064—1067年。

(2)泽州:治所在今山西晋城。

(3)程伯纯:即程颢(1032—1085),字伯淳,洛阳人,学者称明道先生。嘉祐间进士,神宗时,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变法。为理学大师。《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4)蜃(shèn):一说为蛟龙,一说为大蛤蜊。现代人认为这块化石可能不是蛇蜃所化,而是一种石炭二叠纪的古植物,名为鳞木,枝干上的叶片脱落后会呈现出鳞片之状。

【译文】

治平年间,泽州一户人家凿井,在土中发现一样东西,蜿蜒如龙蛇。他们非常畏惧,不敢碰它,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那东西也不动,试着摸了一下,原来是石头。村民无知,就把它敲碎了,当时程颢担任晋城县令,找到其中一段碎片,石上的鳞甲都像活物一样。大概是蛇蜃所化,就像蟹的化石之类的东西。

随州医蔡士宁常宝一息石(1),云:“数十年前得于一道人。”其色紫光,如辰州丹砂(2),极光莹如映(3),人搜和药剂,有缠纽之纹,重如金锡。其上有两三窍,以细篾剔之(4),出赤屑如丹砂,病心狂热者,服麻子许即定。其斤两岁息。士宁不能名,乃以归余。或云:“昔人所炼丹药也。”形色既异,又能滋息,必非凡物,当求识者辨之。

【注释】

(1)随州:今属湖北。常:曾经。息石:在大气中能显著自行增重的矿石,乃受水化、氧化等作用而引起。蔡士宁:身世不详。

(2)辰州:今湖南沅陵、辰溪一带。丹砂:即硫化汞(HgS),红色晶体,亦有黑色的。中医用作安神之药。砂,原作“沙”,据诸刻明本本改。

(3)映:字原缺,据津逮本、崇祯本等补。

(4)细篾(miè):细竹片。

【译文】

随州医生蔡士宁曾经珍藏有一块息石,他说:“是几十年前从一位道士那里得到的。”它有紫色的光,就像辰州的丹砂一样,非常光莹剔透,人们用它来配药,表面有缠绕的纹路,像金锡一样重。上面有两三个小洞,用细竹片剔挖,可以挖出像丹砂一样的红色粉末,给躁狂患者服用,只要芝麻大小就能安定下来。它的重量每年都会增加。蔡士宁叫不出它的名字,就送给我了。有人说:“这是古人炼制的丹药。”但是它的形状、颜色既然如此特殊,又能自行生长,想必不是寻常之物,应当请认识的人仔细辨别。

随州大洪山人李遥(1),杀人亡命。逾年,至秭归,因出市,见鬻拄杖者,等闲以数十钱买之。是时秭归适又有邑民为人所杀,求贼甚急。民之子见遥所操杖,识之,曰:“此吾父杖也。”遂以告官司。执遥验之,果邑民之杖也,榜掠备至(2)。遥实买杖,而鬻杖者已不见,卒未有以自明。有司诘其行止来历,势不可隐,乃通随州,而大洪杀人之罪遂败。卒不知鬻杖者何人,市人千万,而遥适值之,因缘及其隐匿,此亦事之可怪者。

【注释】

(1)大洪山:下原多一“作”字,似衍文,据津逮本、崇祯本等删。李遥:身世不详。

(2)榜掠:拷打。

【译文】

随州大洪山人李遥,杀人之后亡命天涯。过了一年,来到了秭归,在集市上见到一个卖拄杖的人,就随便花几十文钱买了一根。这时秭归恰好也有一起杀人事件,官府正紧急捉拿凶手。被害人的儿子看到李遥手里拿的拄杖,认出来说:“这是我父亲的杖。”于是把李遥告上官府。官府把李遥捉拿之后验看那根杖,果然是死者的拄杖,就对李遥进行拷打。李遥确实是买来的拄杖,但卖杖的人已经不见踪影,最终也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官吏讯问他的行踪来历,由于情势无法隐瞒,只好把在随州的事情交代了,而大洪山杀人的罪行就败露了。可惜最终还是不知道卖杖的是何人,集市上有那么多人,恰好就让李遥赶上了,由此导致他败露了藏匿的罪行,这也是一件怪事。

至和中(1),交趾献麟,如牛而大,通身皆大麟,首有一角。考之记传,与麟不类,当时有谓之山犀者。然犀不言有鳞,莫知其的。回诏欲谓之麟,则虑夷獠见欺(2);不谓之麟,则未有以质之。止谓之“异兽”,最为慎重有体。今以余观之,殆“天禄”也。按《汉书》:“灵帝中平三年,铸天禄、虾于平津门外(3)。”注云:“天禄,兽名。今邓州南阳县北宗资碑旁两兽(4),镌其膊,一曰天禄,一曰辟邪。”元丰中(5),余过邓境,闻此石兽尚在,使人墨其所刻天禄、辟邪字观之,似篆似隶。其兽有角鬣(6),大鳞如手掌。南丰曾阜为南阳令(7),题宗资碑阴云(8):“二兽膊之所刻独在,制作精巧,高七八尺,尾鬣皆鳞甲,莫知何象而名此也。”今详其形,甚类交趾所献异兽,知其必天禄也。

【注释】

(1)至和:据范镇《东斋纪事》卷一、王得臣《麈史》卷中等记载,此次交趾进贡当在嘉祐年间,沈括记载有误。

(2)夷獠(liáo):泛指少数民族。

(3)平津门:东汉时洛阳的南面四门之一。

(4)邓州南阳县:今河南南阳。

(5)元丰:宋神宗年号,公元1076—1085年。

(6)鬣(liè):野兽颈上的长毛。

(7)曾阜:曾巩的堂弟。江西南丰(今属江西)人,嘉祐二年(1069)进士。

(8)宗资:东汉人。字叔都,南阳安众(今河南邓州附近)人。曾任汝南太守。碑阴:石碑的背面。

【译文】

至和年间,交趾进献麒麟,和牛很像,但比牛大一点,浑身都有大麟片,头上长有一角。通过各种记传的考证,觉得和麒麟不是一种东西,当时有人认为是山犀。但是犀牛身上应该没有鳞片,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回复的诏书想说是麟,又怕被夷獠欺骗;不说是麟,又没有什么来称呼它。只好称为“异兽”,最为慎重得体。现在以我之见,估计是“天禄”。根据《汉书》记载:“汉灵帝中平三年,在平津门外铸造了天禄、虾铜像。”注称:“天禄是兽名。现在邓州南阳县北的宗资碑旁边有两尊石兽,在其臂膀上刻着字,一个叫天禄,一个叫辟邪。”元丰年间,我路过邓州境内,听说这两尊石兽还在,就派人把上面刻的“天禄”、“辟邪”几个字样拓回来看,像篆书又像隶书。那石兽有角有鬣,身上的大鳞片像手掌那么大。南丰人曾阜曾经担任南阳令,在宗资碑的背面题词道:“两尊石兽臂膀上所刻的文字还在,制作精巧,高七八尺,尾巴上都有鳞甲,不知是根据什么命名的。”现在详考其形态,和交趾所进献的异兽很像,由此可知那必定是天禄。

钱塘有闻人绍者(1),尝宝一剑。以十大钉陷柱中,挥剑一削,十钉皆截,隐如秤衡(2),而剑镴无纤迹(3)。用力屈之如钩,纵之铿然有声,复直如弦。关中种谔亦畜一剑(4),可以屈置盒中(5),纵之复直。张景阳《七命》论剑曰(6):“若其灵宝,则舒屈无方。”盖自古有此一类,非常铁能为也。

【注释】

(1)钱塘:今浙江杭州。闻人绍:身世不详。

(2)秤衡:秤杆。

(3)剑镴(là):这里指剑刃。

(4)关中:指秦岭以北地区。种谔(chóng' è,1027—1083):字子正,洛阳人,种世衡之子。以父荐,知青涧城,累迁鄜延经略安抚副使,屡次击败西夏入侵。《宋史》卷三三五有传。

(5)盒:原作“合”,据弘治本等改。

(6)张景阳:即张协(?—307),字景阳,安平(今属河北)人。历官公府掾、秘书郎、华阳令等,后迁中书侍郎,转河间内史。时天下纷乱,遂辞官隐居。作有《七命》等。

【译文】

钱塘人闻人绍曾经珍藏一把宝剑。把十根大钉子钉在柱子上,挥剑一削,十根钉子都被砍断,柱子表面平得像秤杆一样,而剑刃上没有一点痕迹。用力把剑弯曲成钩子那样,松开手,铿然一声,又恢复到原来那样直。关中的种谔也珍藏有一把宝剑,可以弯曲后放在盒子里,拿出来又伸直了。张协的《七命》论剑说:“如果像灵宝那样,那么伸直、弯曲都没有限制。”看来自古就有这样一类宝剑,不是一般的铁能铸成的。

嘉祐中,伯兄为卫尉丞(1),吴僧持一宝鉴来,云:“斋戒照之,当见前途吉凶。”伯兄如其言,乃以水濡其鉴(2),鉴不甚明,仿佛见如人衣绯衣而坐(3)。是时伯兄为京寺丞,衣绿,无缘遽有绯衣(4)。不数月,英宗即位,覃恩赐绯(5)。后数年,僧至京师,蔡景繁时为御史(6),尝照之,见已著貂蝉(7),甚自喜。不数日,摄官奉祠,遂假蝉冕。景繁终于承议郎,乃知鉴之所卜,唯知近事耳。

【注释】

(1)伯兄:指沈括的堂兄沈批。卫尉丞:掌管仪仗卫兵械、甲胄的官员。

(2)濡(rú):沾湿,润湿。

(3)绯(fēi)衣:红色的衣服。

(4)遽(jù):立即,马上。

(5)覃(tán)恩:广施恩惠。覃,遍及,广施。

(6)蔡景繁:即蔡承禧(1035—1084),字景繁,临川(今属江西)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历太平州司理参军、知雩都县。神宗时,擢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等,又加集贤院校理,出为淮南计度转运副使。《宋史翼》卷二有传。

(7)貂蝉:古代王公贵族冠上的饰物。

【译文】

嘉祐年间,我堂兄担任卫尉丞,有一个江浙僧人拿着一面宝镜前来,说:“斋戒后照它,能看见前途的吉凶。”我堂兄照他的话做了,就用水淋湿那面镜子,镜子不太清楚,仿佛看到有人穿着红色衣服坐着。当时我堂兄担任京寺丞,官服是绿色的,没有理由马上穿上红官服。不到几个月,英宗即位,广施恩惠,因而获赐红色官服。又过了几年,那僧人来到京城,蔡承禧当时担任御史,也曾经照过那面镜子,见到自己头戴饰有貂蝉的冠帽,非常高兴。没过几天,命他代理主持祭祀的官职,于是就借戴了貂蝉冠。蔡承禧最后官至承议郎,可知宝镜能够占卜的,只是近期将要发生的事。

三司使宅,本印经院,熙宁中,更造三司宅,自薛师政经始,宅成,日官周琮曰(1):“此宅前河,后直太社(2),不利居者。”始自元厚之(3),自拜日入居之。不久,厚之谪去,而曾子宣继之(4)。子宣亦谪去,子厚居之(5)。子厚又逐,而余为三司使,亦以罪去。李奉世继为之(6),而奉世又谪。皆不缘三司职事,悉以他坐褫削(7)。奉世去,安厚卿主计(8),而三司官废,宅毁为官寺,厚卿亦不终任。

【注释】

(1)周琮:北宋天文官,曾改铸浑仪,改进漏刻、圭表等。英宗时,迁殿中丞、判司天监,主持编订《明天历》。熙宁三年(1070),因日食与历不合遭夺官。

(2)太社:古代祭祀土神、谷神的场所。

(3)元厚之:即元绛,字厚之,北宋大臣。

(4)曾子宣:即曾布(1036—1107),字子宣,江西南丰(今属江西)人,曾巩之弟。嘉祐二年(1057)与曾巩同登进士,授宣州司户参军、怀仁县令。熙宁初,为集贤校理,进翰林学士,兼三司使。以忤王安石,出知饶州。哲宗时拜枢密使,排挤章惇。徽宗时,拜右仆射,为蔡京所害,终舒州司户。《宋史》卷四七一有传。

(5)子厚:即章惇(1035—1105),字子厚,浦城(今福建南平一带)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历商洛县令、雄武军节度推官等。王安石变法,擢为编修三司条例官,加集贤校理、中书检正。元祐八年(1093)拜相。以反对徽宗即位被贬。卒赠太师,追封魏国公。《宋史》卷四七一有传。

(6)李奉世:即李承之,字奉世,幽州(今河北北部地区)人。进士出身,英宗时任明州司法参军。后为王安石所欣赏,命以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迁集贤殿修撰,擢宝文阁待制,入为三司使。后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历应天府、河阳、陈、郓、扬等州。《宋史》卷三一〇有传。

(7)褫削(chǐ xuē):革除官职。

(8)安厚卿:即安焘,字厚卿,开封(今属河南)人。嘉祐四年(1059)进士,授蔡州观察推官。为欧阳修所荐,迁秘阁校理,出为荆湖北路转运判官、提点刑狱兼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等。神宗时,诏修起居注,出使高丽、契丹。徽宗即位,知枢密院,后出知河南。《宋史》卷三二八有传。

【译文】

三司使的宅第,本来在印经院,熙宁年间,又另造了三司宅,从薛师政开始经办,宅子建好了,天文官周琮说:“这座宅子前面是河,后面是太社,对居住的人不利。”开始是元绛,从拜官之日就搬入居住。不久,元绛被贬官,而曾布继任。曾布也被贬官,章惇继任。后来章惇又被罢免,我担任三司使,也因获罪而离任。李承之接替我,结果也被贬官。而且都不是因为三司本职的事情,全是因为其他事情被罢免。李承之离任后,安焘主持三司工作,而三司的官职被撤销,三司宅也改为官寺,安焘也没有干到最后。

《岭表异物志》记鳄鱼甚详(1)。余少时到闽中,时王举直知潮州(2),钓得一鳄,其大如船,画以为图,而自序其下。大体其形如鼍(3),但喙长等其身,牙如锯齿。有黄、苍二色,或时有白者。尾有三钩,极铦利(4),遇鹿、豕即以尾戟之以食(5)。生卵甚多,或为鱼,或为鼍、鼋(6),其为鳄者不过一二。土人设钩于大豕之身,筏而流之水中,鳄尾而食之,则为所毙。

【注释】

(1)《岭表异物志》:即《岭表录异》,唐刘恂撰,记载岭南各地风俗及物产。

(2)王举直:身世不详。

(3)鼍(tuó):即扬子鳄。

(4)铦(xiān):锋利。

(5)戟(jǐ):古代的一种长兵器。这里用作动词,刺,钩。

(6)鼋(yuán):大龟。

【译文】

《岭表异物志》记载鳄鱼的事很详细。我年轻时曾经到闽中,当时王举直主管潮州,钓到一只鳄鱼,身形像船一样大,把鳄鱼形态画成了图,并且亲自在下面作了序。大体上说,鳄鱼的形态像是鼍,只是嘴巴差不多和身体一样长,牙就像锯齿。有黄色、青色两种颜色,有时还有白色的。尾巴上有三行钩子,极其锋利,遇到鹿、猪等动物就用尾巴攻击后吃掉。鳄鱼生下的卵很多,有的长成鱼,有的长成鼍、鼋,能长成鳄鱼的不过一两只。当地人在大猪身上埋设钩子,用竹筏载着放到水里漂流,鳄鱼跟上来把猪吃下去,就被人杀死了。

嘉祐中,海州渔人获一物(1),鱼身而首如虎,亦作虎文,有两短足在肩,指爪皆虎也,长八九尺,视人辄泪下。舁至郡中(2),数日方死。有父老云:“昔年曾见之,谓之‘海蛮师’(3)。”然书传小说未尝载。

【注释】

(1)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

(2)舁(yú):抬。

(3)师:同“狮”。

【译文】

嘉祐年间,海州的渔民捕获到一种动物,长着鱼的身体和老虎的头,身上也有虎纹,背部长有两只短足,指爪都和老虎一样,长达八九尺,它见到人就流泪。把它抬到城中,过了几天才死。有乡里年长者说:“以前曾经见过,叫作‘海蛮师’。”然而书传以及小说中都没有记载。

邕州交寇之后(1),城垒方完,有定水精舍泥佛辄自动摇,昼夜不息,如此逾月。时新经兵乱,人情甚惧。有司不敢隐,具以上闻,遂有诏令,置道场禳谢(2),动亦不己。时刘初知邕州,恶其惑众,乃舁像投江中。至今亦无他异。

【注释】

(1)邕州:治所在今广西南宁附近。

(2)禳(ráng)谢:祓除不祥的宗教仪式。

【译文】

邕州经过与敌军交战之后,城池、壁垒才修筑完毕,有一尊定水精舍的泥佛自己会动,昼夜不停,这样过了一个月。当时因为刚遭遇了兵乱,人们都很害怕。官府不敢隐瞒,就详细地向上级汇报,于是朝廷下诏,让安排道场来祛除不祥,结果那泥佛还是动个不停。当时刘初主管邕州,厌恶它迷惑百姓,就让人抬着佛像投入江中。至今也没什么异常出现。

洛中地内多宿藏(1),凡置第宅未经掘者,例出掘钱。张文孝左丞始以数千缗买洛大第(2),价已定,又求掘钱甚多。文孝必欲得之,累增至千余缗方售,人皆以为妄费(3)。及营建庐舍,土中得一石匣,不甚大,而刻镂精妙,皆为花鸟异形,顶有篆字二十余,书法古怪,无人能读。发匣,得黄金数百两。鬻之,金价正如买第之直(4),斸掘钱亦在其数(5),不差一钱。观其款识文画,皆非近古所有。数已前定,则虽欲无妄费,安可得也?

【注释】

(1)宿藏:前人埋下的宝藏。

(2)张文孝:即张观,字思正,北宋大臣。参《人事》卷九注。

(3)为:字原缺,据津逮本等补。

(4)直:同“值”,价值,价格。

(5)斸(zhú):挖掘。

【译文】

洛阳地下有很多以前留下的埋藏品,所以凡是所购买的宅第未经挖掘过地下的,照例都要出掘地钱。左丞张观一开始以数千缗的价钱买了一处洛阳的大宅子,价钱已经敲定,卖主又提出要一大笔掘地钱。张观一定要买下这块地,最后又增加了一千多缗才成交,人们都觉得他花了冤枉钱。等到营建屋舍时,在土中挖出一个石匣子,不太大,但是刻镂得非常精妙,都是花鸟等奇异形状,匣子上面有二十几个篆字,书法很古怪,没人能读。打开匣子,得到几百两黄金。卖掉后,黄金的价钱正好和买宅子的钱相当,连掘地钱也包括在内,不差一分。看匣子上面的款识、字画,都不是近古的样式。可见命数已经预先注定了,即使想不多花那笔钱,又怎么可能呢?

熙宁九年(1),恩州武成县有旋风自东南来(2),望之插天如羊角,大木尽拔,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既而渐近,乃经县城,官舍民居略尽,悉卷入云中。县令儿女奴婢,卷去复坠地,死伤者数人。民间死伤亡失者,不可胜计。县城悉为丘墟,遂移今县。

【注释】

(1)熙宁九年: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此事发生在熙宁十年(1077)。

(2)恩州:今山东平原县西。

【译文】

熙宁九年,恩州武成县有旋风从东南方向刮来,望去风柱像羊角一样直插天际,粗大的树木都被拔起,很快就被旋风卷入云霄间。旋风慢慢靠近,接着就经过了县城,官舍民居差不多都被卷入云中。县令的家人、奴婢,被旋风卷起又坠落,死伤的有好几人。民间的死伤、失踪人员,数都数不清。整个县城化为废墟,于是就移到了现在的县城。

宋次道《春明退朝录》言(1):“天圣中,青州盛冬浓霜(2),屋瓦皆成百花之状。”此事五代时已尝有之,余亦自两见如此。庆历中,京师集禧观渠中,冰纹皆成花果林木。元丰末,余到秀州,人家屋瓦上冰亦成花。每瓦一枝,正如画家所为折枝(3),有大花似牡丹、芍药者,细花如海棠、萱草辈者,皆有枝叶,无毫发不具,气象生下,虽巧笔不能为之。以纸拓之,无异石刻。

【注释】

(1)宋次道:即宋敏求,字次道,北宋大臣。参《故事》卷一注。《春明退朝录》:为宋敏求所撰笔记,多记载唐宋典故。

(2)青州:今属山东。

(3)折枝:花卉画法之一,所画花卉不带根部。

【译文】

宋敏求的《春明退朝录》记载:“天圣年间,青州在隆冬时节下了很重的霜,屋瓦上的冰霜都结成了百花的形状。”这件事五代时就已经发生过了,我也曾亲眼见到两次。庆历年间,京城集禧观的沟渠中,冰霜凝结成了花果林木的纹样。元丰末年,我在秀州,人家屋瓦上的冰也凝结成花的样子。每片瓦上一枝,就像画家画的折枝图,大的像是牡丹、芍药,小的像是海棠、萱草之类的,都有枝叶,细微之处无所不有,气韵、形象都非常生动,即使再巧的笔法也画不出来。用纸去拓,和石刻没什么差别。

熙宁中,河州雨雹(1),大者如鸡卵,小者如莲芡(2),悉如人头,耳、目、口、鼻皆具,无异镌刻。次年,王师平河州,蕃戎授首者甚众(3),岂克胜之符豫告邪?

【注释】

(1)河州:今甘肃兰州西南一带。

(2)莲芡(qiàn):莲子和芡实。芡,一种大型水生植物,睡莲科,红花,种子可食用或酿酒,亦可入药。

(3)蕃戎:西北少数民族的统称。授首:指投降或被杀。

【译文】

熙宁年间,河州下了冰雹,大的像鸡蛋一样大,小的像莲子和芡实一样小,而且还都像人头一样,耳、目、口、鼻都很完整,和刻出来的没什么差别。第二年,官军平定河州,很多敌人投降或被斩首,那些冰雹难道是克敌制胜的征兆吗?

谬误(谲诈附)

【题解】

《谬误》门凡一卷,以记载、批评谬误为主。本卷的谬误是广义上的,并不专指民间误说(如混淆竹箭)、文人误用(如误解反坫之意、误解依檐)或文献误载(如《酉阳杂俎》误记植物、郑玄不解车渠)等,还包括了对一些诡诈逸事(如丁谓的权谋、卜者算卦),以及对不良政治风气的批评(如转运使进贡),既有正直良知,亦不乏风趣幽默之处。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