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壬戌(662)唐高宗龙朔二年,尽丙申(696)唐中宗嗣圣十三年。凡三十五年。

壬戌(662)龙朔二年

春正月,改百官名。

以门下省为东台,中书省为西台,尚书省为中台。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仆射为匡政,左、右丞为肃机,尚书为太常伯,侍郎为少常伯。其余并以义训更其名,而职任如故。

任雅相卒于军,苏定方引军还。

雅相为将,未尝奏亲戚故吏从军,皆移所司补授,谓人曰:“官无大小,皆国家公器,岂可便私!”由是军中赏罚皆平,人服其公。至是卒。会沃沮道总管庞孝泰败死,苏定方围平壤,久不下,引军还。

三月,郑仁泰等败铁勒于天山。

铁勒九姓闻郑仁泰至,合众十余万以拒之,选骁健者数十人挑战,薛仁贵发三矢,杀三人,余皆下马请降。仁贵悉坑之,度碛北,击其余众,获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之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思结、多滥葛等部落先保天山,闻之皆降,仁泰等纵兵击之,掠其家。虏相帅远遁,仁泰将轻骑赴之,逾大碛,至仙萼河,不见虏,

壬戌(662)唐高宗龙朔二年

春正月,唐朝改百官名称。

改门下省为东台,中书省为西台,尚书省为中台。改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仆射为匡政,左、右丞为肃机,尚书为太常伯,侍郎为少常伯。其余的官职都按照它们的实际意思更改名称,而职权不变。

任雅相在军中去世,苏定方率兵撤回。

任雅相担任将领,从不上奏让自己的亲戚和旧时属官在军中任职,都交由有关部门去补授,并对他人说:“官职不管大小,都是国家的公物,怎么能够借机谋取私利呢!”因此军中赏罚都很公平,人们都佩服他的公正。这时任雅相去世。适逢沃沮道总管庞孝泰战败而死,苏定方率兵包围了平壤,久攻不克,便率军撤回。

三月,郑仁泰等率兵在天山打败了铁勒。

铁勒九姓部落听说郑仁泰率兵来到,就会合部众十余万人来抵御,并挑选了数十名勇猛健壮的战士来挑战,薛仁贵连发三箭,射死了三人,其余的人全都下马投降。薛仁贵把他们全都活埋,然后越过漠北,攻打铁勒其余的部众,俘虏了叶护兄弟三人后返回。军中歌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思结、多滥葛等部落起先保守天山,听说后都来投降,郑仁泰等发兵攻打他们,抢掠他们的家财。敌人们竞相逃往远方,郑仁泰率领轻装骑兵追赶,越过大漠,到达仙萼河边,没有看到敌人,

粮尽而还。值大雪,士卒饥冻,人自相食,比入塞,余兵才八百人。司宪大夫杨德裔劾奏:“仁泰诛杀已降,使虏逃散,不计资粮,弃甲资寇。”诏皆释之。以契苾何力为铁勒道安抚使,安辑余众。何力简精骑五百驰入九姓中,谓曰:“国家知汝皆胁从,赦汝之罪,罪在酋长,得之则已。”其部落大喜,共执其叶护等以授何力,何力斩之,九姓遂定。

夏五月,以许圉师为左相。 秋七月,熊津都督刘仁愿等大破百济于熊津。

初,苏定方既平百济,留郎将刘仁愿镇守,以王文度为熊津都督,抚其余众。文度卒,百济故将福信聚众据周留城,迎故王子丰立之,引兵围仁愿。时刘仁轨坐罪,白衣从军,诏以为带方州刺史,将文度之众,发新罗兵以救仁愿。仁轨请《唐历》及庙讳而行,曰:“吾欲扫平东夷,颁大唐正朔于海表!”仁轨御军严整,转斗而前,所向皆下。新罗粮尽引还,福信招集徒众,其势益张。仁轨众少,与仁愿合军,休息士卒。会平壤军还,敕仁愿等西归。仁轨以为:“如此则百济余烬,不日更兴,高丽逋寇,何时可灭!”乃守便宜,乘百济无备,帅众破之,拔其数城。奏请益兵,诏发淄、青、莱、海之兵七千人赴之。福信专权,与百济王丰浸相猜忌。丰杀福信,遣使诣高丽、倭国乞师以拒唐兵。

因粮食吃尽而回。适逢天下大雪,士卒饥寒交迫,人吃人,等到进入边塞时,仅剩下八百名士兵。司宪大夫杨德裔上奏弹劾说:“郑仁泰诛杀已经投降的敌人,致使其余的敌人逃散,又不计算物资粮食,丢弃了铠甲,资助了敌人。”唐高宗下诏都不予追究。唐高宗任命契苾何力为铁勒道安抚使,让他安抚铁勒余众。契芯何力挑选了五百名精锐骑兵驰马进入铁勒九姓部落中,对他们说:“朝廷知道你们都是被胁迫造反的,所以赦免了你们的罪,罪责在于酋长,抓到他们事情就算完结了。”部落民众十分高兴,于是一起抓住叶护等交给了契苾何力,契苾何力将他们斩首,铁勒九姓因此安定。

夏五月,唐高宗任命许圉师为左相。 秋七月,熊津都督刘仁愿等人在熊津把百济兵打得大败。

当初,苏定方平定百济之后,留下郎将刘仁愿镇守,任命王文度为熊津都督,安抚残余的部众。王文度去世后,百济旧将福信聚集部众占据了周留城,并迎回原来的王子扶余丰,拥立他为王,然后率兵包围了刘仁愿。当时刘仁轨因罪被剥夺职务,以平民身份在军中效力,唐高宗下诏任命他为带方州刺史,率领王文度的军队,调发新罗兵去救援刘仁愿。刘仁轨向州府求得《唐历》和唐朝已故皇帝的名讳后出发,说:“我要扫平东夷,在海外颁行大唐王朝的历法!”刘仁轨治军严整,边战边进,所向皆克。新罗军队因粮食吃尽而返回,福信招集兵众,势力更加强大。刘仁轨兵少,于是与刘仁愿的军队会合,让士卒休息。适逢攻打平壤的军队撤回,唐高宗下令刘仁愿等向西返回。而刘仁轨认为:“如果我们撤军,那么百济的残余势力不久又会兴起,高丽这一流寇,什么时候才能够消灭呢!”于是守卫孤城,见机行事,乘百济军队没有防备之时,率兵打败了他们,并攻克了数个城池。刘仁愿又上奏请求增加兵力,唐高宗下诏征发淄州、青州、莱州、海州的士兵七千人开赴熊津。福信专擅大权,与百济王扶余丰逐渐互相猜忌。最后扶余丰杀死了福信,派遣使者前往高丽、倭国请求援兵来抵御唐朝军队。

八月,以许敬宗同三品。 冬十月,以上官仪同三品。许圉师免。 海总管苏海政矫诏杀兴昔亡可汗。

海道总管苏海政受诏讨龟兹,敕兴昔亡、继往绝二可汗发兵与俱。继往绝素与兴昔亡有怨,密请海政矫敕收斩之。其部落亡走,海政追讨平之。继往绝寻卒,十姓无主,附于吐蕃。

西突厥寇庭州,刺史来济死之。

西突厥寇庭州,刺史来济将兵拒之,谓其众曰:“吾久当死,幸蒙存全以至今日,当以身报国。”遂不释甲胄,赴敌而死。

癸亥(663)三年

春正月,以李义府为右相。夏四月,除名流嶲州。

义府兼知选事,恃势卖官,怨讟盈路,上从容戒之,义府勃然变色,曰:“谁告陛下?”缓步而去。上不悦。义府又与术者微服出城,候望气色,或告义府阴有异图。鞫之,有实,诏除名,流嶲州。朝野称庆。

蓬莱宫成。

初,隋文帝迁长安城,立宫于西北隅。至是营蓬莱宫于其东北,制度宏壮于旧,门曰丹凤,殿曰含元,移仗居之,命故宫曰西内,新宫曰东内,亦曰大明宫云。

五月,诏郑仁泰等分屯凉、鄯,以备吐蕃。

八月,任命许敬宗为同东西台三品。 冬十月,任命上官仪为同东西台三品。 免去许圉师的左相职务。 海道总管苏海政假传诏令杀死了突厥兴昔亡可汗。

海道总管苏海政奉诏率兵讨伐龟兹,唐高宗下令突厥兴昔亡、继往绝二可汗发兵与苏海政一起行动。继往绝可汗因为素来与兴昔亡可汗有仇怨,于是秘密请求苏海政假传敕令收捕斩杀了兴昔亡可汗。兴昔亡可汗的部落兵众逃走,苏海政追击讨平了他们。不久继往绝可汗死去,突厥十姓失去了首领,于是归附了吐蕃。

西突厥军队侵犯庭州,庭州刺史来济战死。

西突厥军队侵犯庭州,庭州刺史来济率兵抵御突厥,对部众说:“我早就应该死了,有幸保全性命到了今天,应该献身报效国家。”于是不解铠甲头盔,奔赴敌阵而战死。

癸亥(663)唐高宗龙朔三年

春正月,唐高宗任命李义府为右相。夏四月,将李义府削除名籍,流放到嶲州。

李义府兼管选拔官吏的事务,依仗着皇后的势力,卖官鬻爵,弄得怨声载道,唐高宗曾经温和地告诫他,李义府听后脸色骤变,说:“是谁告诉陛下的?”说完缓步离去。唐高宗很不高兴。李义府又与方术之士穿着平民衣服出城,观望云气,有人告发说李义府暗中图谋不轨。于是将李义府逮捕审讯,事实确凿,唐高宗下诏将他削除名籍,流放到嶲州。朝廷内外都庆贺这事件。

蓬莱宫建成。

当初,隋文帝迁长安城,在城的西北角建造了宫室。这时唐朝在城的东北方营建了蓬莱宫,规模比旧宫宏伟壮丽,门叫丹凤门,殿名含元殿,唐高宗迁到蓬莱宫中居住,把旧宫称为西内,新宫称为东内,也叫大明宫。

五月,唐高宗下诏命令郑仁泰等分别率兵驻守凉州、鄯州,以防备吐蕃。

吐蕃、吐谷浑互相攻,各上表论曲直求援,上不许。吐蕃击吐谷浑,大破之,吐谷浑可汗曷钵与弘化公主帅数千帐弃国走凉州。上以郑仁泰等分屯凉、鄯,备吐蕃。又以苏定方节度诸军,援吐谷浑。吐蕃表吐谷浑之罪,且请和亲,诏责让之。

秋九月,熊津总管孙仁师攻百济,拔之。

初,刘仁愿、刘仁轨既克真岘城,诏孙仁师将兵浮海助之,军势大振。诸将以加林城水陆之冲,欲先攻之。仁轨曰:“周留城,虏之巢穴,若克周留,诸城自下。”于是水陆并进,遇倭兵于白江口,四战皆捷。百济王丰奔高丽,子忠胜等帅众降,百济尽平,唯任存城不下。百济人黑齿常之、沙吒相如各帅众降。仁轨使各将其众,取任存城。仁师曰:“此属兽心,何可信也!”仁轨曰:“吾观二人皆忠勇有谋,敦信重义,是其感激立效之时,不用疑也。”遂给粮仗,分兵随之,拔任存城。诏留仁轨镇百济,召仁师、仁愿还。仁轨瘗骸骨,籍户口,理村聚,署官长,通桥道,补堤塘,课耕桑,赈贫老,立唐社稷,颁正朔及庙讳,百济大悦。然后修屯田,储糗粮,训士卒,以图高丽。仁愿至京师,上问之曰:“卿所奏事,皆合机宜。卿本武人,何能如是?”仁愿曰:“皆仁轨所为也。”上悦,加仁轨六阶,遣使劳勉之。西台侍郎上官仪曰:“仁轨遭黜削而能尽忠,仁愿秉节制而能推贤,皆可谓君子矣!”

吐蕃与吐谷浑相互攻打,各自上表辩论是非,并向唐朝求援,唐高宗都不同意援助他们。吐蕃军队攻打吐谷浑,吐谷浑被打得大败,吐谷浑可汗曷钵与弘化公主率领部落数千帐离开国家,逃到凉州。唐高宗命令郑仁泰等分别率兵驻守凉州、鄯州,以防备吐蕃。又命令苏定方节制调度各军,以援助吐谷浑。吐蕃上表陈诉吐谷浑的罪行,并且请求与唐朝和亲,唐高宗下诏责备吐蕃。

秋九月,熊津总管孙仁师攻打百济,百济被攻取。

当初,刘仁愿、刘仁轨攻克真岘城后,唐高宗下诏命令孙仁师率兵渡海援助他们,唐朝的军势大振。部下诸将认为加林城地处水陆要冲,想要先行攻打它。刘仁轨说:“周留城是敌人的老巢,如果能够攻克周留城,其他的城就会不攻自破。”于是唐军水陆并进,在白江口与倭国兵相遇,四次交战都取得了胜利。百济王扶余丰逃奔高丽,王子扶余忠胜等率领部众投降,百济全部被平定,只有任存城没有攻下。百济人黑齿常之、沙吒相如各自率领部众投降了唐朝。刘仁轨命令他们各自率领自己的部众,去攻打任存城。孙仁师说:“这些人都是人面兽心,怎么能够信任他们呢!”刘仁轨说:“我看这两个人都忠勇有谋略,注重信义,现在正是他们感激立功的时候,不用怀疑了。”于是发给他们粮食武器,分兵跟随他们,攻克了任存城。唐高宗下诏刘仁轨留下镇守百济,召孙仁师、刘仁愿回朝。刘仁轨掩埋遗骸尸骨,登记户口,治理村落,任命官吏,修路架桥,修补堤塘,督促种田养蚕,赈济贫困老弱,建立唐朝的土谷神坛,颁布唐朝的历法和已故皇帝的名讳,百济的民众十分高兴。然后开垦屯田,储备粮食,训练士卒,准备攻打高丽。刘仁愿到达京师,唐高宗问:“你所上奏的事情,都合时宜。你本是一位武人,为什么能够这样呢?”刘仁愿说:“这些都是刘仁轨做的。”唐高宗十分高兴,给刘仁轨晋升六级官阶,并派遣使者去慰劳勉励他。西台侍郎上官仪说:“刘仁轨被罢官免职后,还能为朝廷尽力效忠,刘仁愿掌管指挥权而能够推举贤人,都可以称得上是君子了!”

甲子(664)麟德元年

春正月,以殷王旭轮为单于大都护。

初,李靖破突厥,迁三百帐于云中城,阿史德氏为其长。至是,部落渐众,请立可汗以统之。上曰:“今之可汗,古之单于也。”故更为单于都护府,而使皇子殷王遥领之。

郇公孝协坐赃赐死。

孝协为魏州刺史,坐赃赐死。有司奏孝协父叔良死王事,不可绝其嗣。上曰:“画一之法,不以亲疏异制,苟害百姓,虽太子也不赦也。”孝协竟自尽于第。

秋七月,诏以三年正月封禅。 八月,以刘祥道、窦德玄为左、右相。 冬十月,遣兵代戍熊津。

熊津都督刘仁轨上言:“戍兵疲羸者多,衣服贫弊,唯思西归,无心展效。臣问以:‘往时百姓应募,或请自办衣粮,何为今日士卒如此?’咸言:‘今日官府与曩时不同。曩时没王事者,敕使吊祭,追赠官爵,回授子弟,凡度辽者,皆赐勋一转。自显庆五年以来,度海者官不记录,死者无人谁何。州县发兵,壮而富者,行钱得免,弱而贫者,被发即行。海东苦战之时,许以勋赏,及达西岸,唯闻推禁,夺赐破勋,州县追呼,无以自存。是以被发之日已有逃亡自残者。其有勋级亦不免挽引之劳,

甲子(664)唐高宗麟德元年

春正月,唐高宗任命殷王李旭轮为单于大都护。

当初,李靖打败突厥后,迁移部落民众三百帐到云中城,任命阿史德氏为长官。这时,突厥部落人口逐渐增多,阿史德氏请求立可汗以统领部众。唐高宗说:“如今的可汗,就是古代的单于。”所以改云中都护府为单于都护府,并任命皇子殷王李旭轮遥领都护。

郇公李孝协因贪污被唐高宗赐死。

郇公李孝协担任魏州刺史,因犯贪污罪被唐高宗赐死。有关部门上奏说李孝协的父亲李叔良过去为朝廷牺牲,不能使他绝后。唐高宗说:“法律是统一的,不能因为亲近或疏远而有不同对待,如果侵害了百姓,就是皇太子也不能赦免。”李孝协最终在自己的宅第中自尽。

秋七月,唐高宗下诏定于麟德三年正月到泰山封禅。 八月,任命刘祥道、窦德玄为左、右相。 冬十月,唐高宗派兵去替代戍守熊津的军队。

熊津都督刘仁轨上言说:“在这里戍守的士卒大多疲惫瘦弱,衣服破旧,一心想着西返家乡,没有心思为国家效力。我曾经问他们:‘以前的老百姓踊跃应征从军,有的人还请求自备衣服口粮,为什么现在的士卒会这样呢?’他们都说:‘现在的官府与以前不同了。以前如果为朝廷战死,皇帝会派使者来吊唁祭奠,追赠官爵,或者把官爵回授给死者的子弟,凡是渡辽海东征的士卒,都赐勋一级。自从显庆五年以来,对于渡辽海东征的人官府不加记录,死了也没有人过问他们的姓名和死因。州县征发兵力,强壮而富有的人,用钱卖通官府就可以免去兵役,瘦弱而贫穷的人,却被征调立即出发。在海东苦战的时候,将帅们答应给予立功者奖赏,等到返回西海岸后,只听说这些士卒被监禁审讯,被剥夺赏赐,免除勋级,州县官吏上门来催交赋税,以至无法生活下去。因此士卒们在被征发的那一天已有人逃亡或把自己弄成残废。那些获得勋级的人也免除不了挽舟拉车的劳役,

无异白丁。又初发时,惟令备一年资装,今已二年,未有还期。’自非有所更张,厚加慰劳,明赏重罚,以起士心,恐师众疲劳,立效无日。”上深纳其言,遣刘仁愿将兵度海以代旧镇之兵,敕仁轨俱还。仁轨曰:“旧兵当令收获,办具遣还。军将宜留镇抚,未可归也。”仁愿曰:“吾前还海西,大遭谗谤,云吾谋据海东,几不免祸。今日惟知准敕,岂敢擅有所为邪!”仁轨曰:“苟利于国,岂恤其私!”乃上表陈便宜,自请留镇,从之。以扶余隆为熊津都尉,使招辑其余众。

十二月,杀同三品上官仪,刘祥道罢,梁王忠赐死。

初,武后屈身忍辱,奉顺上意,故上排群议而立之。及得志,专作威福,上动为所制,不胜其忿。会宦者王伏胜发其使道士郭行真入禁中,为厌祷事。上密召上官仪议之。仪因言:“后专恣,请废之。”上即命草诏。左右奔告于后,后遽诣上自诉。上羞缩不忍,乃曰:“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仪先与伏胜俱事故太子忠,后于是使许敬宗诬奏仪、伏胜与忠谋大逆。仪下狱,及伏胜皆死,妻子籍没,赐忠死于流所。右相刘祥道坐与仪善罢,朝士流贬者甚众。自是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

同没有功劳的普通百姓没有两样。另外当初被征发时,只让准备一年所用的军资服装,而现在已经戍守了两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现在这种状况如果不加以改变,对士卒厚加慰劳,严明赏罚制度,以鼓励士气,恐怕会使军队疲劳,永远无法建立战功。”唐高宗深深采纳了刘仁轨的意见,派刘仁愿率兵渡海以替代原来镇守的士兵,并下敕命令刘仁轨与士卒们一起返回。刘仁轨对刘仁愿说:“原来的士卒应该让他们完成秋收,备办好粮食和物资,然后遣返。将领们应该留下来镇守安抚,还不能回去。”刘仁愿说:“我前次回到海西,遭到许多谗言诽谤,说我图谋割据海东,几乎不能免除杀身之祸。现在我只知道按照皇帝的敕书办事,怎么敢擅自做主呢!”刘仁轨说:“只要有利于国家,怎么能顾惜个人的利益呢!”于是上表陈说怎么做对国家有利,并自己请求留下来镇抚海东,唐高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唐高宗又任命扶余隆为熊津都尉,让他招集百济的残余部众。

十二月,武后杀死了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罢免了刘祥道的右相职务,梁王李忠被唐高宗赐死。

当初,武后能够卑躬屈膝,含垢忍辱,顺从唐高宗的旨意,所以唐高宗力排众议立她为皇后。她志得意满后,便作威作福,唐高宗动辄受到她的控制,因此异常愤怒。适逢宦官王伏胜揭发了武后指使道士郭行真出入宫中,以巫术祈祷害人。唐高宗秘密召来上官仪商议这件事。上官仪趁机上言说:“皇后专权恣行,请求把她废黜。”唐高宗立即命令上官仪草拟诏书。身边的人跑去把此事告诉了武后,武后立刻来到唐高宗处为自己辩解。唐高宗羞惭畏缩不忍心,就说:“我本来没有这样的想法,都是上官仪教我这么干的。”上官仪先前与王伏胜一起侍奉原太子李忠,武后于是指使许敬宗上奏诬陷上官仪、王伏胜与李忠图谋叛逆。上官仪被捕入狱,与王伏胜都被处死,妻儿都被没入官府,李忠被赐死于流放之处。右相刘祥道因与上官仪友善而被罢免职务,朝廷百官中因此事被流放贬官的有很多。从此以后唐高宗每次临朝处理政事,武后都在后面垂帘听政,不管政事大小

皆预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

以乐彦玮、孙处约同三品。

乙丑(665)二年

春三月,以姜恪同三品。 夏四月,以陆敦信为右相,乐彦玮、孙处约罢。 夏五月,行《麟德历》。

李淳风以《戊寅历》推步浸疏,乃增损刘焯《皇极历》,更撰《麟德历》行之。

冬十月,车驾发东都。十二月,至泰山。

皇后表称:“封禅祭皇地祇,太后昭配,而令公卿行事,礼有未安,请帅内外命妇奠献。”诏:“禅社首以皇后为亚献,越国太妃燕氏为终献。废藁秸、陶匏,用茵褥、罍爵。文舞用《功成庆善之乐》,武舞用《神功破陈之乐》。”上发东都,华戎卫从,数百里不绝。时比岁丰稔,米斗至五钱,麦、豆不列于市。上至濮阳,左相窦德玄骑从。上问:“濮阳谓之帝丘,何也?”德玄不能对。许敬宗自后跃马而前曰:“昔颛顼居此,故谓之帝丘。”上称善。敬宗退谓人曰:“大臣不可以无学。”德玄曰:“人各有能有不能,吾不强对以所不知,此吾所能也。”李曰:“敬宗多闻,信美矣,德玄之言亦善也。”

张公艺九世同居,北齐、隋、唐皆旌表其门。上幸其宅,问所以能共居之故,公艺书“忍”字百余以进。上善之,赐以缣帛。

她都要参与,天下大权都掌握在武后手中,天子只是拱手无为而已,朝廷内外称他们为“二圣”。

唐高宗任命乐彦玮、孙处约为同东西台三品。

乙丑(665)唐高宗麟德二年

春三月,任命姜恪为同东西台三品。 夏四月,任命陆敦信为右相,免去乐彦玮、孙处约的宰相职务。 夏五月,颁行《麟德历》。

李淳风因为《戊寅历》推算天象的疏误越来越大,于是对刘焯的《皇极历》加以增删,改撰成《麟德历》,颁行于天下。

冬十月,唐高宗的车驾从东都出发。十二月,到达泰山。

皇后武则天上表说:“过去到泰山封禅祭皇地祇时,太后在左边配享,而让公卿大臣们执行祭祀之事,这在礼仪上有不妥当之处,我请求率领宫廷内外有封号的妇人奠献祭品。”唐高宗下诏说:“在社首山祭祀时,皇后为第二个进献祭品的人,越国太妃燕氏为最后一个进献祭品的人。废除用禾秆、陶匏所设置的上帝、后土神位,改用茵褥、罍爵。文舞奏《功成庆善之乐》,武舞奏《神功破阵之乐》。”唐高宗从东都出发,随从的汉族与少数民族仪卫侍从,数百里不断。时逢连年丰收,一斗米价值仅五钱,麦子与豆类都不上市交易。唐高宗到达濮阳,左相窦德玄骑马随从。唐高宗问他:“濮阳被称为帝丘,这是为什么呢?”窦德玄回答不上。这时许敬宗从后面跃马上前说:“当初颛顼居住在这里,所以被称为帝丘。”唐高宗称赞他。许敬宗退下去后对别人说:“大臣不能没有学问。”窦德玄说:“人各有所能有所不能,我不勉强回答我不知道的问题,这正是我所能的方面。”李说:“许敬宗博学多闻,确实很好,但窦德玄的话也很对。”

张公艺九代共居,北齐、隋、唐各朝都在他家门口立牌坊、赐匾额予以表彰。唐高宗驾临他家,问他之所以能够九代共居的原因,张公艺书写了一百多个“忍”字进献。唐高宗认为很好,赐给他缣帛。

丙寅(666)乾封元年

春正月,封泰山,禅社首。

正月朔,祀昊天上帝于泰山南。明日,登泰山,封玉牒,藏之石䃭。又明日,降禅于社首,祭皇地祇。上初献毕,执事者皆趋下,宦者执帷,皇后升坛亚献,帷帟皆以锦绣为之。赦天下,改元。文武官赐爵、加阶有差。先是阶无泛加,皆以劳考叙进,至五品、三品,仍奏取进止,至是始有泛阶,比及末年,服绯者满朝矣。

车驾还,过曲阜,祠孔子

赠太师,祭以少牢。

至亳州,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

至亳州,谒老君庙,上尊号。

李义府卒。

时大赦,惟长流人不听还,李义府忧愤发病而卒。自义府之贬,朝士日忧其复入,至是众心乃安。

夏四月,车驾还京师。 陆敦信罢。 五月,铸乾封泉宝钱。

钱一当十,俟期年尽废旧钱。

六月,遣金吾卫将军庞同善将兵伐高丽。

高丽泉盖苏文卒,长子男生代为莫离支,出巡诸城,使其弟男建、男产知留后事。或谓二弟曰:“男生恶二弟,欲除之。”又有告男生者曰:“二弟欲拒兄不纳。”男生遣人侦伺,二弟收掩,得之,乃以王命召男生。男生惧,不敢归,男建自为莫离支,发兵讨之。男生走保别城,

丙寅(666)唐高宗乾封元年

春正月,唐高宗在泰山祭祀昊天上帝,在社首山祭祀皇地祇。

正月初一,唐高宗在泰山南面祭祀昊天上帝。第二天,登上泰山,封存玉简文书,藏于封禅所用的石匣子中。第三天,在泰山下面的社首山祭祀皇地祇。唐高宗第一个敬献完祭品后,执事者都退下,然后由宦官手执帷帐,武后登上祭坛,第二个敬献祭品,帷帐都是用锦绣制作。唐高宗大赦天下,改年号。文武百官都赐给爵位、加授官阶不等。先前官阶不普遍加授,都是按照功劳考核依次晋升,到了五品、三品官,还要奏请皇帝决定,此时开始普遍加授官阶,到了唐高宗末年,穿绯衣的官员满朝都是。

唐高宗的车驾从泰山返回,路过曲阜,祭祀孔子。

唐高宗赠给孔子太师称号,并用少牢之礼祭祀。

唐高宗到达亳州,给老子上尊号为太上玄元皇帝。

唐高宗到达亳州,拜谒老君庙,并给老子上尊号。

李义府死去。

当时大赦天下,只有长期流放的罪人不许返回,李义府因此忧愁愤恨,发病而死。自从李义府被贬官流放后,朝中人士每天都担心他再回到朝廷,到了这时大家的心才安定下来。

夏四月,唐高宗的车驾回到京师。 免去了陆敦信的右相职务。 五月,铸造乾封泉宝钱。

乾封泉宝钱一钱当旧钱十钱使用,等到满一年后全部废除了旧钱。

六月,唐高宗派遣金吾卫将军庞同善率兵讨伐高丽。

高丽泉盖苏文去世,他的长子泉男生代任莫离支,出外巡视各城,委任他的弟弟泉男建和泉男产留下治理国事。有人对两个弟弟说:“泉男生憎恨你们这两个弟弟,想要除掉你们。”又有人告诉泉男生说:“你的两个弟弟想要阻止你,不让你回去。”于是泉男生派人去侦察,侦察的人被两个弟弟抓获,于是他们就以国王的命令召泉男生回去。泉男生惧怕,不敢返回,泉男建自任莫离支,并发兵讨伐泉男生。泉男生逃到别处一座城中坚守,

使其子献诚诣阙求救。诏契苾何力、庞同善将兵救之,以献诚为乡导。

以刘仁轨为右相。

初,仁轨为给事中,按毕正义事,李义府怨之,出为青州刺史。会讨百济,仁轨当浮海运粮,遭风失船,命监察御史袁异式往鞫之。义府谓曰:“君能办事,勿忧无官。”异式至,谓仁轨曰:“君宜早自为计。”仁轨曰:“仁轨当官失职,国有常刑,公以法毙之,无所逃命。若使遽自引决以快仇人,窃所未甘!”乃具狱以闻。上命除名,以白衣从军自效。及为大司宪,异式惧,不自安。仁轨沥觞告之曰:“仁轨若念畴昔之事,有如此觞!”既知政事,荐为司元大夫。监察御史杜易简谓人曰:“斯所谓矫枉过正矣!”

窦德玄卒。 皇后杀其从兄武惟良。

初,武士彟娶相里氏,生男元庆、元爽。又娶杨氏,生三女,长适贺兰越石,次皇后,次适郭孝慎。士彟卒,元庆、元爽及士彟兄子惟良、怀运皆不礼于杨氏,杨氏深衔之。越石早卒。后既立,杨氏号荣国夫人,越石妻号韩国夫人,惟良等皆列朝廷。荣国夫人谓曰:“颇忆畴昔之事乎?”对曰:“惟良等幸以功臣之子弟,早登官籍,揣分量才,不求贵达,岂意以皇后之故,曲荷朝恩,夙夜忧惧,不为荣也。”荣国不悦。皇后乃上疏,请出惟良等为远州刺史,外示谦抑,实恶之也。

派他的儿子泉献诚到唐朝求救。唐高宗下诏命令契苾何力、庞同善率兵援救泉男生,让泉献诚做向导。

唐高宗任命刘仁轨为右相。

当初,刘仁轨担任给事中,因审讯毕正义的事,被李义府怨恨,调出朝廷任青州刺史。适逢讨伐百济,刘仁轨负责从海上运送粮食,遇到风暴船只沉没,朝廷命令监察御史袁异式前去审讯刘仁轨。李义府对袁异式说:“你如果会办事情,不要发愁无官可当。”袁异式到达青州后,对刘仁轨说:“你应该早一点为自己打算。”刘仁轨说:“我刘仁轨为官失职,国家有一定的法律,你依法将我处死,我也没有什么可以逃避的。如果想让我马上自尽以使仇人高兴,我是不甘心的!”袁异式于是带着案件的全部材料奏报朝廷。唐高宗命令除去刘仁轨的名籍,让他以平民身份在军中效力。等刘仁轨担任大司宪,袁异式惧怕,心中不安。刘仁轨把酒杯中的酒倒光,对袁异式说:“我刘仁轨如果还记恨过去的事,就像这酒杯一样!”刘仁轨担任宰相后,推荐袁异式担任司元大夫。监察御史杜易简对别人说:“这就是所谓的矫枉过正了!”

窦德玄去世。 皇后武则天杀死了她的堂兄武惟良。

当初,武士彟娶了相里氏为妻,生下儿子武元庆、武元爽。后来又娶了杨氏为妻,生下三个女儿,长女嫁给贺兰越石,二女儿即皇后武则天,三女儿嫁给郭孝慎。武士彟去世后,武元庆、武元爽以及武士彟哥哥的儿子武惟良、武怀运都对杨氏不加礼敬,杨氏十分怨恨他们。贺兰越石早死。武则天立为皇后,杨氏被封为荣国夫人,贺兰越石的妻子被封为韩国夫人,武惟良等人都在朝廷中任职。荣国夫人对武惟良等人说:“你们还记得过去的事情吗?”武惟良回答说:“我们有幸因为是功臣的子弟,很早就被任命为朝廷官吏,揣度名分衡量才能,并不求富贵显达,没有料到因为皇后的关系,蒙受了朝廷的非分恩宠,所以日夜担忧畏惧,没有觉得荣耀。”荣国夫人听后很不高兴。皇后武则天于是上疏唐高宗,请求将武惟良等人调出朝廷,担任边远州郡的刺史,表面上是谦虚,抑制自己的亲属,实际上是憎恶他们。

元庆以忧卒,元爽坐事流振州而死。韩国及其女皆得幸于上,其女赐号魏国夫人。后恶之。会惟良、怀运至京师,献食,密置毒醢中,使魏国食之,暴卒,因归罪于惟良、怀运,诛之,改其姓为蝮氏。

九月,庞同善大破高丽兵。 刘祥道卒。

子齐贤嗣。齐贤为人方正,上甚重之,为晋州司马。将军史兴宗从猎苑中,因言晋州产佳鹞,请使齐贤捕之。上曰:“刘齐贤岂捕鹞者邪!”

冬十二月,以李为辽东大总管,伐高丽。

欲与其婿京兆杜怀恭偕行,怀恭亡匿,谓人曰:“公欲以我立法耳。”闻之,流涕曰:“杜郎疏放,此或有之。”乃止。

丁卯(667)二年

春正月,耕籍田。

有司进耒耜,加以雕饰。上曰:“耒耜,农夫所执,岂宜如此之丽!”命易之。既而耕之,九推乃止。

罢乾封泉宝钱。

自行乾封钱,谷帛踊贵,商贾不行,罢之。

夏六月,以杨弘武、戴至德、李安期、张文瓘、赵仁本并同三品。

时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频征伐四夷,厩马万匹,仓库渐虚。张文瓘谏曰:“隋鉴不远,愿勿使百姓生怨。”上纳其言,减厩马数千匹。

武元庆因忧愁而死,武元爽因罪被流放到振州而死。韩国夫人和她的女儿都受到唐高宗的宠幸,她的女儿被赐号魏国夫人。皇后武则天因此厌恶她。适逢武惟良、武怀运来到京师,进献食品,武后秘密把毒药放入肉酱中,让魏国夫人食用,吃后突然死去,因此归罪于武惟良、武怀运,诛杀了他们,并改姓蝮氏。

九月,庞同善把高丽兵打得大败。 刘祥道去世。

刘祥道的儿子刘齐贤继承爵位。刘齐贤为人正直,唐高宗很器重他,任命他为晋州司马。有一次将军史兴宗随从唐高宗在禁苑中打猎,说晋州出产好鹞鹰,请求让刘齐贤去捕捉鹞鹰。唐高宗说:“刘齐贤难道是捕捉鹞鹰的人吗!”

冬十二月,唐高宗任命李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兵讨伐高丽。

李想要与他的女婿京兆人杜怀恭同行,杜怀恭却逃走躲藏起来,还对别人说:“李公是想用我来树立法令的威严。”李听说后,流泪说:“杜郎散漫无拘束,有可能说出这样的话。”于是作罢。

丁卯(667)唐高宗乾封二年

春正月,唐高宗举行亲耕籍田之礼。

有关部门送来耒耜,上面加以雕刻装饰。唐高宗说:“耒耜是农夫所使用的农具,哪里会如此华丽呢!”于是命令更换。不久亲自耕田,推了九个来回就停止了。

废除乾封泉宝钱。

自从使用乾封泉宝钱以来,粮食和布帛的价格飞涨,以致商人无法做买卖,于是唐高宗下令废除此钱。

夏六月,唐高宗任命杨弘武、戴至德、李安期、张文瓘、赵仁本并为同东西台三品。

当时朝廷建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殿,又经常征讨四夷,厩中养马达一万匹,因此国库逐渐空虚。张文瓘进谏说:“隋朝灭亡的鉴戒不远,希望不要使百姓产生怨恨。”唐高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减少厩中马数千匹。

上屡责侍臣不进贤,李安期对曰:“比来公卿有所荐引,为谗者已指为朋党,滞淹未获伸,而在位者先获罪,是以各务杜口耳!陛下果推至诚以待之,其谁不愿举所知邪!”上深以为然。

秋八月朔,日食。 李安期罢。 九月,李拔高丽十七城。

李拔新城,遂引兵进击一十六城,皆下之。副大总管庞同善、高侃尚在新城,泉男建遣兵袭其营,武卫将军薛仁贵击破之。行军管记元万顷作《檄高丽文》曰:“不知守鸭绿之险。”男建报曰:“谨闻命矣!”即移兵据之,唐兵不得度。上闻之,流万顷于岭南。副大总管郝处俊在高丽城下,未及成列,高丽奄至,军中大骇,处俊据胡床,方食干糒,潜简精锐,击败之,将士服其胆略。

戊辰(668)总章元年

夏四月,彗星见于五车。

彗星见,上避正殿,减膳彻乐。许敬宗等奏请复常,曰:“彗星见东北,高丽将灭之兆也。”上曰:“朕之不德,谪见于天,岂可归咎小夷!且高丽之百姓,亦朕之百姓也。”不许。彗寻灭。

杨弘武卒。 九月,李拔平城,高丽王藏降,高丽悉平。

薛仁贵破高丽于金山,乘胜将攻扶余城,诸将以其兵少,止之。仁贵曰:“兵不必多,顾用之何如耳。”遂

唐高宗多次责备随侍的官员们不推荐贤能之士,李安期回答说:“近来公卿大臣们如果要荐举人才,喜欢进谗言的人就指责他们结党,沉抑于下的贤能之士还没有得到进用,而在位的公卿大臣们已先获罪,所以人人都闭口不言!陛下如果真能诚心诚意地对待臣下,那么谁不愿意荐举自己所知道的贤能之士呢!”唐高宗认为他的话很有道理。

秋八月初一,发生日食。 李安期罢免宰相职务。 九月,李攻克了高丽十七座城池。

李攻克了新城,然后又率兵进攻其他十六座城池,都攻占了它们。副大总管庞同善与高侃还留在新城,泉男建派兵去袭击他们的军营,武卫将军薛仁贵率兵打败他们。李的行军管记元万顷作《檄高丽文》说:“不知道守卫鸭绿江的天险。”泉男建答复说:“谨遵命令!”于是立刻调兵占据了鸭绿江天险,以致唐朝军队无法渡过。唐高宗得知此事后,把元万顷流放到岭南。副大总管郝处俊在高丽城下,部队还没有列好战阵,高丽军队突然来到,唐军大为惊恐,而郝处俊坐在胡床上,正在吃干粮,暗中挑选精锐,打败了高丽军队,将士们都佩服他的胆识和谋略。

戊辰(668)唐高宗总章元年

夏四月,彗星出现于五车星处。

因为彗星出现,唐高宗离开正殿,减少膳食,撤去音乐歌舞。许敬宗等人奏请恢复平常的状况,并说:“彗星出现在东北方向,这是高丽将要灭亡的征兆。”唐高宗说:“朕没有德行,所以上天用异常的天象谴责朕,怎么能够把过失推给东夷小国呢!再说高丽国的百姓,也是朕的百姓。”不答应许敬宗等人的奏请。不久彗星消失。

杨弘武去世。 九月,李攻克平城,高丽王高藏投降,高丽全部被平定。

薛仁贵在金山打败高丽后,乘胜将要攻打扶余城,诸将认为兵少,阻止他。薛仁贵说:“兵不在多,看如何使用罢了。”于是

为前锋以进,与高丽战,大破之,杀获万余人,遂拔扶余城,扶余川中四十余城皆望风请服。侍御史贾言忠奉使自辽东还,上问以军事,言忠对曰:“隋炀帝东征而不克者,人心离怨也;先帝东征而不克者,高丽未有衅也。今高藏微弱,男建兄弟相攻,饥馑连年,妖异屡降,其亡可翘足待也。”上又问:“诸将孰贤?”对曰:“薛仁贵勇冠三军,庞同善持军严整,高侃忠果有谋,契苾何力沉毅能断。然夙夜小心,忘身忧国,皆莫及李也。”等进攻大行城,拔之。诸军皆会,进至鸭绿栅,破之。围平壤月余,高丽王藏遣泉男产诣降。男建犹闭门拒守,以军事委僧信诚,信诚开门,纵兵登城,男建自刺不死,遂擒之。高丽悉平。

冬十月,以卢迦逸多为怀化大将军。

乌荼国婆罗门卢迦逸多自言能合不死药,上将饵之。东台侍郎郝处俊谏曰:“修短有命,非药可延。贞观之末,先帝服那罗迩娑婆寐药,大渐之际,名医不知所为,将加显戮,恐取笑戎狄而止。前鉴不远,愿陛下深察。”上乃止。

十二月,置安东都护府。

李将至,上命先以高藏等献于昭陵,具军容,奏凯歌,入京师,献于太庙。上受俘于含元殿。分高丽五部、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余户,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百县,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之,擢其酋帅有功者为都督、刺史、县令,与华人参理。以薛仁贵检校安东都护,总兵二万人以镇抚之。上祀南郊,告平高丽,以李

把部队作为前锋前进,与高丽交战,大败高丽军队,杀死、俘虏一万余人,然后攻占了扶余城。扶余川中四十余座城池都望风请降。侍御史贾言忠奉命出使辽东返回,唐高宗向他询问战况,贾言忠回答说:“隋炀帝东征高丽而没有成功,是因为国内人心涣散怨恨的缘故;先帝东征高丽而没有成功,是因为高丽国没有出现矛盾。而现在高丽国王高藏权势弱小,泉男建兄弟相互攻打,再加上连年饥荒,妖异之事多次出现,高丽国的灭亡可翘足而待了。”唐高宗又问道:“攻打高丽的诸将中谁最贤明?”贾言忠回答说:“薛仁贵勇冠三年,庞同善治军严整,高侃忠诚果断而有谋略,契苾何力沉稳坚毅敢于决断。然而日夜警惕小心,能够忘身忧国,谁都不如李。”李等攻打大行城,攻克了它。各路军队都来会合,进军到鸭绿栅,打败了高丽军队。包围平壤城一个多月后,高丽王高藏派遣泉男产来向李投降。泉男建仍然关门抗拒,把军权交给僧人信诚,信诚打开城门,李发兵登上城头,泉男建自杀不死,于是被生擒。高丽全部平定。

冬十月,唐高宗任命卢迦逸多为怀化大将军。

乌荼国婆罗门卢迦逸多自称会配制长生不老之药,唐高宗将要服用。东台侍郎郝处俊进谏说:“人的寿命长短是命中注定,不是丹药可以延长的。贞观末年,先帝因为服用那罗迩娑婆寐配制的药物,病危之际,名医也束手无策,要把那罗迩娑婆寐公开处死,因为害怕戎狄耻笑而作罢。以前的教训不远,希望陛下深加省察。”唐高宗这才作罢。

十二月,唐朝设置安东都护府。

李将回到京师,唐高宗命令他先把高丽王高藏等祭献于昭陵,再整理好军容,演奏凯歌,进入京师,献于太庙。唐高宗在含元殿接受献俘。朝廷把高丽分为五部、一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余户,设置了九个都督府、四十二个州、一百个县,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以统辖他们,提拔有功的高丽酋长担任都督、刺史、县令,与汉人共同治理。任命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两万人以镇抚高丽。唐高宗到南郊祭祀,祭告已经平定高丽,让李

为亚献。时有敕,征辽军士逃亡,限内不首者,身斩,妻子籍没。太子上表曰:“军士或遇疾病不及队伍,或因樵采为贼所掠,或渡海漂没,或深入贼庭,为所伤杀。军中不暇勘当,皆以为逃。若即配没,情实可哀。”乃诏免之。

以姜恪、阎立本为左、右相。 京师、山东、江、淮旱,饥。

己巳(669)二年

春二月,以李敬玄同三品。

先是同三品不入衔,至是始入衔。

以卢承庆为司刑太常伯。

承庆尝考内外官,有一官督运,遭风失米,承庆考之曰:“监运损粮,考中下。”其人容色自若,无言而退。承庆重其雅量,改注曰:“非力所及,考中中。”既无喜容,亦无愧词。又改曰:“宠辱不惊,考中上。”时渭南尉刘延祐弱冠,政事为畿县最。李谓曰:“足下春秋甫尔,遽擅大名,宜稍自贬抑,无为独出人右也。”

以郝处俊同三品。 诏定明堂制度。

定明堂制度:其基八觚,其宇上圆,覆以清阳玉叶,其门墙阶级、窗棂楣柱、枊楶枅栱,皆法天地阴阳律历之数。以众议未决,又会饥馑,竟不果立。

作为第二个祭献的人。当时唐高宗曾经下敕书说,征讨辽东逃亡的士卒,如果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自首的,本人处死,妻子和儿女没入官府。太子上表说:“有的士卒因为患病而没有赶上队伍,有的去砍柴被敌人俘虏,有的在渡海时落水淹死,有的因为深入敌阵,被敌人打伤或杀死。军队因没有时间核实情况,都把他们当作逃跑处理。如果就这样把他们的妻子和儿女没入官府,情状实在令人哀痛。”唐高宗于是下诏赦免他们。

唐高宗任命姜恪、阎立本为左、右相。 京师、山东、江、淮地区发生旱灾,出现饥荒。

己巳(669)唐高宗总章二年

春二月,唐高宗任命李敬玄为同东西台三品。

以前同东西台三品不列入官阶,从这时开始列入官阶。

唐高宗任命卢承庆为司刑太常伯。

卢承庆曾经考核朝廷内外官吏的政绩,有一名官员督办漕运,因遭遇大风损失了粮米,卢承庆给他的考核评语说:“督办漕运而损失了粮米,考评为中下等。”这位官员听后神色自若,没有说话而退去。卢承庆很欣赏他的大度,就改评说:“漕运损失不是人力所能挽救的,考评为中中等。”这位官员听后既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也没有说感到惭愧的话。于是卢承庆又把评语改为:“此人能够宠辱不惊,考评为中上等。”当时的渭南县尉刘廷祐年方弱冠,政绩考核在京畿各县中为第一名。李对他说:“足下如此年轻,就获得了这么大的名声,自己应该稍加抑制,不要独出众人之上。”

唐高宗任命郝处俊为同东西台三品。 唐高宗下诏规定明堂的建造制度。

规定明堂的建造制度为:基部为八角形,屋檐上面为圆形,覆盖与天同色的瓦,门墙台阶、窗棂横梁柱子、柱上方木、梁柱间斗拱的数目,都仿照天地阴阳律历的数目。因为朝中大臣的意见不一致,又适逢饥荒,最后没有实施。

夏四月,徙高丽户于江、淮、山南、京西诸州。

高丽之民多离叛者,敕徙三万八千二百户于江、淮之南,及山南、京西诸州空旷之地,留其贫弱者,使守安东。

六月朔,日食。 秋八月,诏幸凉州,不果行。

诏以十月幸凉州。时陇右虚耗,议者多以为未宜游幸。上闻之,召五品以上谓曰:“自古帝王,莫不巡守,故朕欲巡视远俗。若其不可,何不面陈,而退有后言邪?”宰相以下皆莫敢言。详刑大夫来公敏曰:“巡守虽帝王常事,然今高丽余寇尚多,西边兵亦未息。陇右户口凋弊,銮舆所至,供亿百端,外间实有窃议,但明制已行,故群臣不敢陈论耳。”上善其言,为之罢行。

九月,大风,海溢。

漂六千余家。

十一月,李卒。

上尝谓侍臣曰:“朕虚心求谏,而竟无谏者,何也?”李对曰:“陛下所为尽善,群臣无得而谏。”寝疾,谓弟弼曰:“我见房、杜平生勤苦,仅立门户,遭不肖子,荡覆无余。吾此诸子,今以付汝,谨察视之。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杀,然后以闻。”为将,有谋善断,从善如流。战胜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临事选将,必訾相其状貌丰厚者遣之。

夏四月,把高丽民户迁移到江、淮、山南、京西各州。

因为高丽民众背叛唐朝的众多,唐高宗下敕令把他们中的三万八千二百户迁移到江、淮以南,以及山南、京西各州的空旷地区,留下其中的贫弱户,让他们守在安东。

六月初一,发生日食。 秋八月,唐高宗下诏要驾幸凉州,最终没有成行。

唐高宗下诏在十月份驾幸凉州。当时陇右地区府库空虚,议事者大多数认为皇帝不应该到那里巡幸。唐高宗听说后,召来五品以上官员对他们说:“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巡行各地的,所以朕想要巡视边远地区的民情风俗。如果你们认为不可行,为什么不当面陈述你们的意见,而要退下去后私下谈论呢?”宰相以下的朝臣都不敢说话。详刑大夫来公敏说:“巡行各地虽然是帝王的平常事情,但现在高丽余寇还有许多,西方边境的战事也没有停息。陇右地区户口凋零,天子车驾所到之处,需要供给的物品众多,所以外面确实有些人在私下议论,但因为圣上的制书已经颁布,所以群臣都不敢陈述意见。”唐高宗很认可他的话,因此取消了这次巡行。

九月,因大风暴,海水上溢。

淹没了六千余家百姓。

十一月,李去世。

唐高宗曾对随侍的臣下说:“朕虚心求谏,但是却没有进谏的人,这是为什么呢?”李回答说:“陛下所做的一切都尽善尽美,所以群臣没有什么事情要进谏。”李病重卧床,对他的弟弟李弼说:“我看到先朝宰相房玄龄、杜如晦生平勤苦,仅能维持家中生活,因为儿子不争气,家业被败光。我的几个儿子,现在全都托付给你,希望你严格监督他们。如果他们中有谁心志不端,或交结行为不正的人,都先打死,然后再上报。”李为将,多谋善断,从善如流。如果打了胜仗就把功劳归于部下,所获得的金帛财物,全部都分给将士,所以士卒们都为他拼命,战无不胜。临战时选派将领,李一定要挑选相貌丰满的人,派他们出战。

或问其故,曰:“薄命之人,不足与成功名。”闺门雍睦而严。其姊尝病,亲为之作粥,风回,爇其须鬓。姊曰:“仆妾幸多,何自苦如是!曰:“非然也,顾姊老,亦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其可得乎!”常谓人:“我年十二三时为亡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惬则杀之。十七八为佳贼,临陈乃杀人。二十为大将,用兵以救人死。”卒,谥贞武,孙敬业嗣。

定铨注法。

时承平既久,选人益多,司列少常伯裴行俭始与员外郎张仁祎设长名姓历榜,引铨注之法。又定州县升降,官资高下。其后遂为永制,无能革之者。

大略唐之选法,取人以身、言、书、判,计资量劳而拟官。始集而试,观其书、判;已试而铨,察其身、言;已铨而注,询其便利;已注而唱,集众告之。然后类以为甲,先简仆射,乃上门下,给事中读,侍郎省,侍中审之,不当者驳下。既审,然后上闻,主者受旨奉行,各给以符,谓之“告身”。兵部武选亦然。课试之法,以骑射及翘关、负米。人有格限未至,而能试文三篇,谓之“宏词”,试判三条,谓之“拔萃”,入等者得不限而授。其黔中、岭南、闽中州县官,不由吏部,委都督选择土人补授。凡居官以年为考,六品以下,四考为满。

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说:“薄命的人,不值得与他们成就功名。”李家庭和睦,门风谨严。他的姐姐曾经患病,李亲手为她熬粥,因风向逆转,烧着了胡须和头发。他的姐姐说:“我有许多仆人和女婢,你何必要这样吃苦呢!”李说:“不是因为没有人侍候你我才这样做,而是看到姐姐已年老,我也老了,就是想要长久为姐姐熬粥,能办得到吗!”李经常对人说:“我十二三岁时是个无赖贼,逢人便杀。十四五岁时是个难以抵挡的贼,心中不满意就杀人。十七八岁时成为好贼,临阵才杀人。二十岁时做了大将,用兵救人免于死难。”李去世后,谥号为贞武,孙子李敬业继承爵位。

唐朝规定官吏选举和注授的办法。

这时天下太平已久,参加官吏选举的人越来越多,司列少常伯裴行俭开始与员外郎张仁祎设置长名姓历榜,规定了选举和注授官吏的方法。又制定了州县官吏升降的办法和官资高低的等次。以后就成为长期固定的制度,没有人能够改变它。

唐朝官吏选举的办法大略是,根据身、言、书、判四个标准,再按照资历和劳绩而拟定官职。首先把候选人召集起来进行考试,看他们书法的好坏,文理的优劣;考试合格入选的,再观察他们的体貌是否丰满魁梧,听他们的言辞是否华美雅正;合格的就注授官职,并征求本人的意见;官职注授后,就召集选人公开宣布。然后分类罗列次序,先报告给仆射,仆射再报给门下省,由给事中宣读,侍郎核查,侍中审定,对于不合适的予以驳回。门下省审定后,就上奏给皇帝,吏部按照皇帝的旨意授予官职,分别发给凭证,称为“告身”。兵部选举武官的办法也与此相同。考试的办法有骑马射箭、举重、负米行走。有人如果因为某种规定限制未能参加选举,而能够通过三篇文章考试入选的,称为“宏词”,能够通过三条判文考试的,称为“拔萃”,入选的可以破格除授官职。其中黔中、岭南、闽中的州县官,不通过吏部选举,而是委托都督挑选本地人充任。凡是在任官员都按年资考核,六品以下的,经过四次考核为一届期满。

有刘晓者,上疏论之曰:“今选曹以检勘为公道,书、判为得人,殊不知考其德行才能,况书、判借人者众矣。又礼部取士,专用文章为甲乙,故天下之士皆舍德行而趋文艺,有朝登甲科而夕陷刑辟者。虽日诵万言,何关理体!文成七步,未足化人。取士以德行为先,文艺为末,则多士雷奔,四方风动矣。”

庚午(670)咸亨元年

春正月,刘仁轨致仕。 三月,许敬宗致仕。 敕突厥酋长子弟给事东宫。

西台舍人徐齐聃上疏曰:“皇太子当引文学端良之士置左右,岂可使戎狄丑类入侍轩闼!”又奏:“齐献公即陛下外祖,虽子孙有犯,岂应上延祖祢!今周忠孝公庙甚修,而齐庙毁废,非所以彰孝理之风也。”上皆从之。齐聃,充容之弟也。

夏六月朔,日食。 秋八月,薛仁贵击吐蕃,败绩。

初,吐蕃陷西域十八州,又与于阗袭龟兹拨换城,陷之。诏罢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四镇。以薛仁贵为大总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副之,以讨吐蕃。至大非川,将趣乌海,仁贵曰:“乌海险远,辎重自随,难以趋利,

有个叫刘晓的人,上疏议论官吏的选举说:“如今主持选拔人才的官员以考核功过为公平,以书法和文理的优劣作为取人标准,而不知道考察人的道德品行和才能,更何况有很多人是借用他人的书法作品与文章。另外礼部主持的科举取士,只看文章来决定甲乙等次,所以天下的士人都舍弃道德品行而追求文章的写作技巧,于是就出现了早晨考取甲等,晚上就因触犯法律而被治罪的人。这样的人,即使每天能背诵经典一万句,对治理国家又有什么益处呢!就是能在行走七步的时间内写成一篇诗文,也未必能起到教化百姓的作用。选拔人才如果把道德品行放在首位,把写作文章的技巧放在末位,那么众多的士人就会雷厉风行地去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行,四方的士人就会闻风响应了。”

庚午(670)唐高宗咸亨元年

春正月,刘仁轨退休。 三月,许敬宗退休。 唐高宗下敕命令突厥酋长子弟侍奉太子。

西台舍人徐齐聃上疏说:“皇太子应当召集有文学才能、品行端正的士人在身边,怎么能够让戎狄丑类入东宫侍奉太子呢!”徐齐聃又上奏说:“齐献公长孙晟是陛下的外祖父,虽然他的子孙有罪,怎么能够往上连累祖宗呢!现在周忠孝公武士彟的庙宇修得很好,而齐献公长孙晟的庙宇却被毁坏废弃,这不是向天下彰显孝道的做法。”唐高宗全都听从了他的意见。徐齐聃是唐太宗徐充容的弟弟。

夏六月初一,发生日食。 秋八月,薛仁贵率兵攻打吐蕃,唐军战败。

当初,吐蕃攻陷了西域地区十八个州,又联合于阗袭击了龟兹的拨换城,城被攻陷。唐高宗下诏撤消了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四镇。任命薛仁贵为行军大总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大总管,率兵讨伐吐蕃。进军到达大非川,将要赶赴乌海,薛仁贵说:“乌海险要且道路遥远,带着辎重行进,难以取得胜利,

宜留辎重,置栅于大非岭上,吾属帅轻锐倍道兼行,掩其未备,破之必矣。”仁贵帅所部前行,击吐蕃于河口,大破之,进屯乌海。待封先与仁贵并列,不肯受其节度,将辎重徐进,遇吐蕃,大败,弃辎重走。仁贵退屯大非川,吐蕃就击之,唐兵大败,死伤略尽,与钦陵约和而还。仁贵、待封皆免死除名。钦陵,禄东赞之子也,与弟赞婆、悉多于勃论皆有才略。钦陵代父秉政,三弟将兵居外,邻国畏之。

关中旱,饥。 九月,鲁国夫人杨氏卒。

后之母也。敕文武官及内外命妇并诣宅吊哭,谥曰忠烈。

闰月,皇后以旱请避位,不许。 加赠武士彟为太原王,夫人为妃。 赵仁本罢。 冬十月,诏官名复旧。

辛未(671)二年

冬十一月朔,日食。

壬申(672)三年

春二月,徙吐谷浑于灵州。

吐谷浑畏吐蕃,徙灵州,其故地皆入于吐蕃。

姜恪卒。 夏四月,吐蕃遣使入贡。

吐蕃遣其大臣仲琮入贡,上问以吐蕃风俗,对曰:“吐蕃地薄气寒,风俗朴鲁,然法令严整,上下一心,议事常自下而起,因人所利而行之,斯所以能持久也。”

应该把辎重留下来,在大非岭上设置栅寨,我们则率领轻装精锐部队从小道加速行进,趁敌人不备突然袭击,一定能打败他们。”于是薛仁贵率领本部兵马前进,在河口攻打吐蕃,把吐蕃打得大败,然后进军驻扎乌海。郭待封先前与薛仁贵的官位平等,所以不愿意受薛仁贵节制,带领辎重部队缓慢行进,遇到吐蕃军队,被打得大败,丢弃辎重而逃。薛仁贵退守大非川,吐蕃军队来攻打,唐兵大败,死伤殆尽,与吐蕃宰相论钦陵定下和约而后返回。薛仁贵与郭待封都被免去死罪,除去名籍。论钦陵是禄东赞的儿子,与弟弟赞婆、悉多于勃论都具有才能谋略。论钦陵替代父亲任宰相执政,三弟率兵驻守在外,邻国都畏惧他们。

关中地区发生旱灾,造成饥荒。 九月,鲁国夫人杨氏去世。

鲁国夫人是皇后武则天的母亲。唐高宗下敕命令文武百官以及宫廷内外有封号的妇人都到她的宅第吊唁哭丧,谥号为忠烈。

闰九月,皇后武则天因为发生旱灾,请求让出皇后之位,唐高宗不同意。 加赠武士彟为太原王,夫人为王妃。 赵仁本被免去宰相职务。 冬十月,唐高宗下诏更改的官名都恢复旧称。

辛未(671)唐高宗咸亨二年

冬十一月初一,发生日食。

壬申(672)唐高宗咸亨三年

春二月,把吐谷浑部落迁移到灵州。

吐谷浑因为惧怕吐蕃的攻打,迁移到灵州,原先居住的地方都被吐蕃占领。

姜恪去世。 夏四月,吐蕃派遣使者入朝进贡。

吐蕃派遣大臣仲琮入朝进贡,唐高宗向他询问吐蕃的民情风俗,仲琮回答说:“吐蕃土地贫瘠,气候寒冷,民风淳朴鲁钝,但法令严整,上下齐心,议论政事常常是自下而上地进行,按照人们的利益而施行,这就是吐蕃能够长久立国的原因。

秋八月,许敬宗卒。

太常博士袁思古以敬宗尝奏流其子于岭南,又以女嫁蛮酋,多纳其货,按《谥法》“名与实爽曰缪”,请以谥之。敬宗孙彦伯讼请改谥。博士王福畤曰:“何曾既忠且孝,徒以日食万钱,得谥为‘缪’。敬宗忠孝不逮于曾,而饮食男女之累过之,谥之曰‘缪’,无负于许氏矣。”诏五品以上更议,礼部尚书杨思敬曰:“过而能改曰‘恭’,请谥曰‘恭’。”诏从之。福畤,通之子也。

十一月朔,日食。 以刘仁轨同三品。 以邢文伟为右史,王及善为左千牛卫将军。

太子弘罕接宫臣,典膳丞邢文伟辄减所供膳,上书谏,太子纳之。上闻之曰:“直士也。”擢为右史。太子因宴集,命宫臣掷倒,次至左奉裕率王及善,及善曰:“掷倒自有伶官,臣若奉令,恐非所以羽翼殿下也。”太子谢之。上闻之,赐及善缣百匹,寻迁左千牛卫将军。

癸酉(673)四年

春三月,诏刘仁轨改修国史。

以许敬宗等所记多不实故也。

秋七月,婺州大水。 冬十月,阎立本卒。 十二月,弓月、疏勒来降。

甲戌(674)上元元年

春正月,以刘仁轨为鸡林道大总管,讨新罗。

秋八月,许敬宗去世。

太常博士袁思古因为许敬宗曾经上奏把自己的儿子流放到岭南,又把女儿嫁给蛮人酋长,收受了许多财物,认为按照《谥法》所说“名与实不符称为缪”,请求给他“缪”的谥号。许敬宗的孙子许彦伯上诉请求改变谥号。太常博士王福畤说:“晋朝的司空何曾忠孝两全,只是因为每天饮食耗费万钱,死后被谥为‘缪’。许敬宗在忠孝方面不如何曾,而饮食女色方面的耗费却有过之而无不及,给予他‘缪’的谥号,也算对得起许家了。”唐高宗下诏命五品以上的朝官重新商议,礼部尚书杨思敬说:“有过错而能够改正称为‘恭’,请求给他‘恭’的谥号。”唐高宗下诏同意。王福畤是王通的儿子。

十一月初一,发生日食。 任命刘仁轨为同中书门下三品。任命邢文伟为右史,王及善为左千牛卫将军。

太子李弘很少接见东宫属臣,典膳丞邢文伟于是减少了供给太子的膳食,并上书进谏,太子接受了他的意见。唐高宗听说此事后说:“刑文伟真是一位正直之士。”于是提拔他为右史。太子在一次宴会时,命令东宫属臣表演“掷倒”的杂戏,按次序该左奉裕率王及善表演时,王及善说:“表演‘掷倒’本是乐官的事,我如果奉行命令,恐怕不是辅佐殿下的正当行为。”于是太子向他致歉。唐高宗听说这件事后,赐给王及善缣一百匹,不久升任他为左千牛卫将军。

癸酉(673)唐高宗咸亨四年

春三月,唐高宗下诏命令刘仁轨改修国史。

因为许敬宗等人所记录的国史多不符合事实。

秋七月,婺州发生水灾。 冬十月,阎立本去世。 十二月,弓月、疏勒向唐朝投降。

甲戌(674)唐高宗上元元年

春正月,唐高宗任命刘仁轨为鸡林道大总管,讨伐新罗。

时新罗王法敏既纳高丽叛众,又据百济故地,诏削官爵,立其弟仁问在京师者为王,使归国。

三月朔,日食。 以武承嗣为周国公。

元爽之子也。

秋八月,帝称天皇,后称天后。 九月,追复长孙无忌官爵。

以无忌曾孙翼袭爵赵公,听陪葬昭陵。

大酺。

大酺,上御翔鸾阁观之,分音乐为东西朋,使雍王贤主东朋,周王显主西朋,角胜为乐。郝处俊谏曰:“二王春秋尚少,志趣未定,当推梨让枣,相亲如一。今分二朋,递相夸竞,非所以崇礼义、劝敦睦也。”上瞿然曰:“卿远识,非众人所及也。”遽止之。

天后表便宜十二条,诏行之。

后以“国家圣绪,出玄元皇帝,请令王公以下皆习《老子》,令明经举人策试”。又请“自今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又,京官八品以上,量加俸禄”。及他便宜,合十二条。诏书褒美,皆行之。

乙亥(675)二年

春二月,刘仁轨大破新罗。

仁轨大破新罗之众于七重城,引兵还。诏以总管李谨行屯新罗之买肖城,以经略之。新罗遣使谢罪,上赦之,复

当时新罗王金法敏收纳了高丽叛兵后,又占据了百济的旧地,唐高宗下诏剥夺他的官爵,另立他在京师的弟弟金仁问为新罗王,并派金仁问回国。

三月初一,发生日食。 命武承嗣承袭周国公的爵位。

武承嗣是武元爽的儿子。

秋八月,唐高宗称天皇,皇后武则天称天后。 九月,恢复长孙无忌的官爵。

让长孙无忌的曾孙长孙翼承袭赵公爵位,允许将长孙无忌的遗体陪葬唐太宗昭陵。

举行大规模宴饮活动。

举行大宴饮,唐高宗驾幸翔鸾阁观看,把音乐队伍分为东西两队,让雍王李贤带领东队,周王李显带领西队,较量胜负以取乐。郝处俊进谏说:“二位王子年纪还小,志趣没有定型,应该教育他们像古人推梨让枣那样相互谦让,亲密无间。现在却把他们分为二队,互相夸耀竞争,这不是教育他们崇尚礼义、勉励他们亲爱和睦的做法。”唐高宗吃惊地说:“你的远见卓识,不是一般人所能比得上的。”于是立刻阻止了他们。

天后武则天向唐高宗上表陈说了十二件应该做的事情,唐高宗下诏施行。

天后认为“国家圣业的起始,出自玄元皇帝老子,请求下令王公以下都研习《老子》,明经科的考试策试《老子》”。又请求“从现在开始,如果父亲健在,母亲去世,为母亲服齐衰丧三年。另外,八品以上的京官,应适当增加俸禄”。还有其它应该办的事情,共十二条。唐高宗下诏予以表彰,并全部施行她的建议。

乙亥(675)唐高宗上元二年

春二月,刘仁轨大败新罗军队。

刘仁轨在七重城大败新罗军队,然后率兵返回。唐高宗下诏命令总管李谨行率兵驻守在新罗的买肖城,经略这一地区。新罗派遣使者前来向唐朝认罪,唐高宗赦免了他们,并恢复了

法敏官爵。仁问改封临海郡公。

三月,天后祀先蚕。

天后祀先蚕于邙山之阳,百官及朝集使皆陪位。时上苦风眩,议使天后摄政。郝处俊谏曰:“天子理外,后理内,天之道也。昔魏文帝著令,虽有幼主,不许皇后临朝,所以杜祸乱之萌。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传之子孙而委之天后乎!”中书侍郎李义琰曰:“处俊之言至忠,陛下宜听之!”上乃止。天后多引文学之士元万顷、刘祎之等,使之撰《列女传》《臣轨》《百僚新戒》《乐书》,凡千余卷。时密令参决表奏,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

以韦弘机为司农卿。

弘机尝受诏葺苑,宦者犯法,弘机杖之,然后奏闻。上以为能,赐绢数十匹,曰:“更有犯者,卿即杖之,不必奏也。”

夏四月,以赵瓌为括州刺史。

左千牛卫将军赵瓌尚高祖女常乐公主,女为周王显妃。公主颇为上所厚,天后恶之,废妃,幽杀之,贬瓌刺括州,令公主随之官,绝朝谒。

太子弘卒,谥孝敬皇帝,立雍王贤为太子。

太子弘仁孝谦谨,上甚爱之,中外属心。天后方逞其志,太子奏请数迕旨。义阳、宣城二公主,萧淑妃之女也,

新罗王金法敏的官爵。又改封金仁问为临海郡公。

三月,天后武则天祭祀蚕神。

天后武则天在邙山之南祭祀蚕神,朝廷百官以及各地的朝集使都出席陪祭。当时唐高宗正受风眩病的折磨,商议让天后武则天代行处理政事。郝处俊进谏说:“天子治理外朝,皇后管理后宫,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过去,魏文帝曹丕曾经颁下法令,即使皇帝幼小,也不允许皇后临朝听政,这是为了杜绝祸乱的萌芽。陛下为何要把高祖和太宗建立的天下,不传给子孙而托付给天后呢!”中书侍郎李义琰说:“郝处俊的话是出于忠心,陛下应该听从!”唐高宗于是作罢。天后广召有文学才能的士人如元万顷、刘祎之等,让他们撰写了《列女传》《臣轨》《百僚新戒》《乐书》等,总共一千多卷。时常秘密地让他们参与裁决臣下的表章和奏疏,以此分化宰相的权力,当时的人们把他们称为北门学士。

任命韦弘机为司农卿。

韦弘机曾经奉诏修缮宫苑,有宦官犯法,韦弘机就先对他处以杖刑,然后再向唐高宗报告。唐高宗认为韦弘机有办事能力,于是赐给他绢数十匹,并说:“如果再有犯法的,你就处以杖刑,不必上奏。”

夏四月,赵瓌被贬为括州刺史。

左千牛卫将军赵瓌娶唐高祖的女儿常乐公主为妻,他的女儿是周王李显的妃子。常乐公主很受唐高宗的厚待,天后武则天憎恨她,于是废掉了周王李显的妃子,把她囚禁起来杀掉,并贬赵瓌为括州刺史,命令常乐公主随从赵瓌赴任,禁止他们入朝晋见唐高宗。

太子李弘去世,唐高宗下诏赠他谥号为孝敬皇帝,并立雍王李贤为太子。

太子李弘仁义孝顺,谦恭谨严,很受唐高宗喜欢,朝廷内外都拥戴他。当时,天后正想实现她个人的意志,而太子李弘奏事多次违背了她的旨意。义阳、宣城二位公主是萧淑妃的女儿,

幽于掖庭,年逾三十。太子见之惊恻,奏请出降,上许之。天后怒,即日以公主配当上翊卫。太子寻卒,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诏追谥为孝敬皇帝。

秋七月,杞王上金澧州安置。

天后恶上金,有司希旨奏其罪,故有是命。

八月,以戴至德、刘仁轨为左、右仆射,张文瓘为侍中,郝处俊为中书令,李敬玄同三品。

刘仁轨、戴至德更日受牒诉,仁轨常以美言许之,至德必据理难诘,未尝与夺,实有冤结者,密为奏辩。由是时誉皆归仁轨。或问其故,至德曰:“威福者人主之柄,人臣安得盗取!”上闻,深重之。有老妪欲诣仁轨陈牒,误诣至德,至德览之未终,妪曰:“本谓是解事仆射,乃不解事仆射邪!归我牒!”至德笑而授之。时人称其长者。文瓘时兼大理卿,囚闻改官,皆恸哭。文瓘性严正,诸司奏议,多所纠驳,上甚委之。

丙子(676)仪凤元年

春三月,以来恒、薛元超同三品。 闰月,吐蕃寇鄯州。以高智周同三品。 秋八月,始遣使诣桂、广、交、黔等府注拟。

敕:“桂、广等都督府,比来注拟,简择未精,自今每四年遣五品以上官充使,仍令御史同往注拟。”时人谓之南选。

被囚禁在后宫中,年龄已过三十岁。太子李弘见了,既吃惊又同情,就上奏请求把她们嫁出去,唐高宗同意了。天后武则天得知后十分愤怒,当天就把两位公主嫁给了正在值班的卫士。不久,太子李弘去世,当时的人们都认为是天后武则天毒死了他。唐高宗下诏追赠他谥号为孝敬皇帝。

秋七月,杞王李上金被安置在澧州。

天后武则天憎恨慈州刺史杞王李上金,有关部门就奉迎她的旨意上奏说李上金有罪,所以他被免职,安置在澧州。

八月,唐高宗任命戴至德、刘仁轨为左、右仆射,张文瓘为侍中,郝处俊为中书令,李敬玄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刘仁轨与戴至德每天轮流受理诉状,刘仁轨经常用好话答应上诉者的请求,而戴至德一定要据理质问,未曾随便做出决定,其中确实有冤枉的,就秘密上奏皇上为他们辩解。因此,当时的人们都称赞刘仁轨。有人问戴至德这是为什么,戴至德说:“刑赏是皇帝的权力,作为臣下怎么能够盗用呢!”唐高宗听说后,很器重戴至德。有一位老妇人想要找刘仁轨陈说诉状,而错找到戴至德,戴至德还未把诉状看完,那位老妇人就说:“我以为你是那位懂事的仆射,原来是不懂事的仆射呀!把诉状还给我!”戴至德就笑着把诉状还给她。当时的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位长者。张文瓘当时兼任大理卿,囚犯们听说他改任别的官职,都失声痛哭。张文瓘生性严厉正直,对于各部门的奏议,他经常加以纠正或辩驳,唐高宗很信任他。

丙子(676)唐高宗仪凤元年

春三月,任命来恒、薛元超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闰三月,吐蕃侵犯鄯州。 任命高智周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秋八月,开始派使者到桂州、广州、交州、黔中等都督府选举任命官员。

唐高宗下敕说:“桂州、广州等都督府,近年来选举任命的官员,挑选不精,从今以后每四年一次派遣五品以上官充任使职,同时令御史一起前往选举任命官员。”当时的人把它称为南选。

九月,以狄仁杰为侍御史。

将军权善才、中郎将范怀义误斫昭陵柏,当除名,上特命杀之。大理丞狄仁杰奏:“罪不当死。”上曰:“我不杀则为不孝。”仁杰固执不已,上怒,令出,仁杰曰:“犯颜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遇尧、舜则易。夫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所措其手足!且张释之有言:‘设有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处之?’今以一柏杀二将军,后代谓陛下为何如矣!臣不敢奉诏者,恐陷陛下于不道,且羞见释之于地下也。”上怒解,遂贷之。仍擢仁杰为侍御史。初,仁杰为并州法曹,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复使之有万里之忧!”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仁基素与司马李孝廉不叶,因相谓曰:“吾辈岂可不自愧乎!”遂相与辑睦。

冬十月,祫享太庙。

用太学博士史璨议,禘后三年而祫,祫后二年而禘。

王素节袁州安置。

素节,萧淑妃之子也,警敏好学。天后恶之,以为申州刺史。素节以久不得入觐,著《忠孝论》。后见之,诬以赃贿,降封鄱阳王,袁州安置。

以李敬玄为中书令。

九月,唐高宗任命狄仁杰为侍御史。

将军权善才与中郎将范怀义误砍了昭陵园内的柏树,按罪应该除去名籍,而唐高宗特地命令把他们处死。大理丞狄仁杰上奏说:“按罪不应该把他们处死。”唐高宗说:“我如果不杀死他们就是不孝顺。”狄仁杰坚持争论不止,唐高宗很愤怒,命令他出去,狄仁杰说:“冒犯龙颜直言进谏,自古以来就认为是难事。我认为如果遇到桀、纣这样的帝王就是难事,如果遇到尧、舜这样的帝王就是易事。现在按照法律不应该处死的人,但陛下却特地下令要将他们杀死,这是法令失信于人,人们将何所适从!汉朝的张释之曾经对汉文帝说:‘假如有人盗取高祖长陵上的一捧土,陛下将如何处置他呢?’现在因为误伐了一棵柏树而杀掉二位将军,后代将会怎样看待陛下呢!我之所以不敢奉行诏命,是怕使陛下成为无道之君,而且羞于在九泉之下见到张释之。”唐高宗听后怒气消解,于是饶恕了权善才与范怀义。同时升任狄仁杰为侍御史。当初,狄仁杰担任并州法曹,同事郑崇质正要出使到遥远的地方。郑崇质的母亲年老有病,狄仁杰说:“郑崇质的母亲年老有病,怎么能够再让她为出使万里之远的儿子担忧呢!”于是到长史蔺仁基那里,请求替代郑崇质出使。蔺仁基素来与司马李孝廉不和,因此他们二人相互说:“我们这些人难道不感到惭愧吗!”此后二人和睦相处。

冬十月,唐朝集中祖先神主祫祭于太庙。

采纳了太学博士史璨的建议,禘祭三年以后举行祫祭,祫祭以后两年举行禘祭。

郇王李素节被安置在袁州。

郇王李素节是萧淑妃的儿子,机敏好学。天后武则天憎恨他,任命他为申州刺史。李素节因为长期不能入朝觐见唐高宗,就撰写了《忠孝论》。天后武则天看到后,就诬告说李素节贪赃受贿,于是降封他为鄱阳王,安置在袁州。

唐高宗任命李敬玄为中书令。

丁丑(677)二年

春正月,耕籍田。 二月,以高藏为朝鲜王,扶余隆为带方王。

以高藏为朝鲜王,遣归辽东,安辑高丽余众,高丽先在诸州者,遣与俱归。扶余隆为带方王,亦遣归安辑百济余众,仍移安东都护府于新城以统之。藏至辽东,谋叛,召还,徙邛州而死。高丽旧城没于新罗,余众散入靺鞨,隆亦不敢还故地,高氏、扶余氏遂亡。

郝处俊、高智周罢。 夏四月,河南、北旱。

遣御史中丞崔谧等分道赈给。侍御史刘思立上疏曰:“麦秀蚕老,农事方殷,聚集参迎,妨废不少。既缘赈给,须立簿书,本欲安存,更成烦扰。伏望且委州县赈给。”疏奏,谧等遂不行。

张大安同三品。 诏废显庆新礼。

诏以显庆新礼多不师古,其五礼并依《周礼》行事。自是礼官益无凭守,每大礼,临时撰定。

秋八月,徙周王显为英王。

更名哲。

命刘仁轨镇洮河军。

戊寅(678)三年

春正月,百官、四夷朝天后于光顺门。 以李敬玄为洮河道大总管。

丁丑(677)唐高宗仪凤二年

春正月,唐高宗举行亲耕籍田礼。 二月,封高藏为朝鲜王,扶余隆为带方王。

唐朝封高藏为高丽王,派他回辽东,安抚高丽的残余部众,以前安置在各州的高丽部众,都让他们与高藏一起回辽东。又封扶余隆为带方王,也派他回去安抚百济的残余部众,同时把安东都护府迁移到新城以统辖他们。高藏回到辽东后,图谋反叛,又被唐朝召还,流放到邛州后死去。高丽旧城被新罗占领,其余的部众逃散投奔靺鞨,扶余隆也不敢返回原来的居住地,高氏、扶余氏于是灭亡。

郝处俊、高智周被罢免宰相职务。 夏四月,河南、河北地区发生旱灾。

唐高宗派遣御史中丞崔谧等分路前去赈济灾民。侍御史刘思立上疏说:“现在正是小麦抽穗春蚕吐丝的农忙时节,而百姓要聚集起来参拜欢迎朝廷的使者,很是妨碍农事。因为是赈济百姓,就要设立支付的账簿,本来是想安抚百姓,反而对他们造成烦扰。希望暂且委托州县加以救济。”疏奏送上后,崔谧等最终没有出使。

任命张大安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下诏废除显庆年间所实行的新礼。

唐高宗下诏说因为显庆年间所实行的新礼大多没有仿效古礼,以后五礼都按照《周礼》所规定的执行。从此礼官们更加没有依据,每当遇到大的礼仪活动,都是临时制定礼仪。

秋八月,唐朝改封周王李显为英王。

改李显名为李哲。

命令刘仁轨镇守洮河军。

戊寅(678)唐高宗仪凤三年

春正月,朝廷百官和四夷首领在光顺门朝见天后武则天。唐高宗任命李敬玄为洮河道大总管。

刘仁轨有奏请,多为李敬玄所抑,由是怨之。知敬玄非将帅才,荐之,使守西边。敬玄固辞,上曰:“仁轨须朕,朕亦自往,卿安得辞!”乃以敬玄代仁轨,大发兵讨吐蕃。

夏五月,幸九成宫。

山中雨寒,从兵有冻死者。

秋九月,还京师。 诏复奏《破阵乐》。

上初即位,不忍观《破阵乐》,命撤之。至是,太常奏:“久寝惧废。”乃复奏之。

侍中张文瓘卒。

上将讨新罗,文瓘卧疾在家,自舆入谏曰:“今吐蕃为寇,方发兵西讨,新罗未尝犯边,若又东征,臣恐公私不堪其弊。”上乃止。

李敬玄与吐蕃战,败绩。

李敬玄将兵十八万与吐蕃将论钦陵战于青海之上,副总管刘审礼深入败没,敬玄按兵不救,狼狈还走。员外将军黑齿常之夜帅死士袭击虏营,虏乃遁去,敬玄收余众还鄯州。上嘉常之之功,擢拜左武卫将军。

敬玄之西征也,监察御史娄师德应猛士诏从军。及败,敕师德收集散亡,军乃复振。因命使于吐蕃,吐蕃将论赞婆迎之。师德宣导上意,谕以祸福,赞婆甚悦,为之数年不犯边。上以吐蕃为忧,悉召侍臣谋之,或欲和亲,或欲严备,

刘仁轨有什么奏请,多受到李敬玄的压制,因此刘仁轨怨恨李敬玄。刘仁轨知道李敬玄没有担任将帅的才能,却推荐他,让他防守西方边境。李敬玄坚决推辞,唐高宗说:“刘仁轨如果需要朕,朕也会亲自前往,你怎么能推辞呢!”于是任命李敬玄接替刘仁轨的职务,调发大军讨伐吐蕃。

夏五月,唐高宗驾幸九成宫。

因为山中下雨寒冷,有的随从士兵被冻死。

秋九月,唐高宗回到京师。 下诏恢复演奏《秦王破阵乐》。

唐高宗刚即位时,不忍心观看《秦王破阵乐》,于是下令撤除了这支乐舞。这时,太常寺上奏说:“《秦王破阵乐》长期不演奏,恐怕会失传。”于是恢复演奏。

侍中张文瓘去世。

唐高宗将要讨伐新罗,张文瓘正卧病在家,于是自己坐肩舆入宫进谏说:“现在吐蕃军队侵扰边境,朝廷正要调发兵力西征吐蕃,而新罗没有侵犯边境,如果又发兵东征新罗,我恐怕官府和百姓都无法承受这一负担。”唐高宗于是作罢。

李敬玄率兵与吐蕃交战,被吐蕃打败。

李敬玄率领士兵十八万与吐蕃将领论钦陵在青海岸边交战,副总管刘审礼深入敌境,战败被俘,而李敬玄却按兵不动,没有去救援,狼狈逃走。员外将军黑齿常之夜晚率领敢死队袭击吐蕃军队的营垒,吐蕃军队这才逃走,李敬玄于是收罗残余部众返回到鄯州。唐高宗表彰黑齿常之的功劳,并升任他为左武卫将军。

李敬玄率兵西征吐蕃时,监察御史娄师德响应唐高宗招募猛士的诏书而从军。唐朝军队战败,唐高宗下敕书命令娄师德收罗逃散的士兵,军队才得以重新振作。于是命令娄师德出使吐蕃,吐蕃将领论赞婆来迎接他。娄师德向论赞婆传达了唐高宗的旨意,陈说了利害,论赞婆听后十分高兴,因此数年没有侵犯唐朝的边境。唐高宗因为担忧吐蕃的侵略,于是把随侍的大臣们全都召来商议对策,有的提出和亲,有的提出严加防备,

俟公私富贵而讨之,或欲亟发兵击之,议竟不决。

太学生魏元忠上封事曰:“理国之要,在文与武。今言文者则以辞华为首而不及经纶,言武者则以骑射为先而不知方略。故陆机著论《辨亡》,无救河梁之败,养由基射穿七札,不济鄢陵之师,此已然之明效也。古语有之:‘兵无强弱,将有巧拙。’故选将当以智略为本,勇力为末。今朝廷用人,类取将门子弟及死事之家,彼皆庸人,岂足当阃外之任!古之名将,皆出贫贱而立殊功,未闻其家代为将也。夫赏罚者,军国之切务。近日征伐,虚有赏格而无事实。盖由小才之吏,不知大体,徒惜勋庸,恐虚仓库。不知士不用命,所损几何!自苏定方征辽东,李破平壤,赏绝不行。大非川之败,薛仁贵、郭待封等不即重诛。臣恐吐蕃之平,非旦夕可冀也。又,出师之要,全资马力。请开畜马之禁,使百姓皆得畜马,若官军大举,增价市之,则皆为官有矣。”上善其言,召见,令直中书省,仗内供奉。

来恒卒。

己卯(679)调露元年

春正月,幸东都。司农卿韦弘机免。

等待国家和百姓富足时再兴兵讨伐,有的提出立刻就派兵攻打,最终也没有做出决定。

太学生魏元忠给唐高宗上密封奏章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文治与武功。现在谈起文治首先讲的是华丽的辞章,而不涉及治理国家的才能,谈起武功首先讲的是骑马射箭,而不知道计谋策略。所以晋朝的陆机撰写了《辩亡论》,总结孙吴兴起和灭亡的原因,但也挽救不了在河桥战败的事,楚国大夫养由基能射穿七层铠甲,但避免不了在鄢陵之战中的失败,这都已是人们共知的事实。古语中有这样的说法:‘军队没有强大与弱小之分,就看将帅是聪明还是笨拙。’所以挑选将帅首先考虑的是他的智谋,最后考虑的才是他的勇力。现在朝廷任用将领,一般都录用将帅之家的子弟以及为国家战死者的家属,他们都是平庸无才的人,怎么能够担当在外率兵打仗的重任呢!那些古代的名将,都是出身于贫贱之家,而能建立特殊的功勋,没听说他们家世代都是将帅。赏功罚过是军队和国家最迫切的任务。近来征战讨伐,只是虚有奖赏的标准,而实际上并没有执行。这大概是因为才识短小的官吏不懂得大的事理,只是一味地吝惜功勋,恐怕国家的府库空虚。而不知道这样做会使将士们不服从命令,损失又有多大!自从苏定方征讨辽东,李攻陷平壤,奖赏战功的命令就再也没有执行过。唐军在大非川被吐蕃打败,负有罪责的薛仁贵、郭待封等人没有立刻被处以极刑。我恐怕要平定吐蕃,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指望实现的。还有,出兵打仗重要的一条,是全仰仗马力。我请求废除养马的禁令,使老百姓都可以养马,如果官军有大的军事行动,就高价买马,那么这些马就都成为国家的了。”唐高宗很认可他的建议,于是召见了他,命令他在中书省当值,朝会时得随百官朝见皇帝。

来恒去世。

己卯(679)唐高宗调露元年

春正月,唐高宗驾幸东都。司农卿韦弘机被免官。

弘机作上阳等宫,制度壮丽。侍御史狄仁杰劾奏弘机导上为奢泰,免其官。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仁杰奏其奸,上特原之。仁杰曰:“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之诫!”本立竟得罪。由是朝廷肃然。

二月,吐蕃赞普死。

赞普卒,子器弩悉弄立,年八岁。上命裴行俭乘间图之,行俭曰:“论钦陵为政,大臣辑睦,未可图也。”乃止。

夏四月,以郝处俊为侍中。 命太子贤监国。

太子处事明审,时人称之。

六月,遣吏部侍郎裴行俭立波斯王,行俭袭执阿史那都支以归。

初,西突厥阿史那都支及其别帅李遮匐与吐蕃连和,侵逼安西,朝议欲发兵讨之。吏部侍郎裴行俭曰:“今波斯王卒,其子质京师,宜遣使送归,道过二虏,以便宜取之,可不血刃而擒也。”上从之,乃命行俭册立波斯王。行俭奏肃州刺史王方翼为副。过西州,扬言须稍凉西上。都支觇知之,遂不设备。行俭召四镇酋长谓曰:“昔在此州,纵猎甚乐,今欲寻旧赏,谁能从者?”诸胡子弟争请行,近得万人。行俭阳为畋猎,校勒部伍,数日,遂倍道西进。去都支部落十余里,遣使问其安否,召与相见。都支计无所出,帅子弟迎谒,

韦弘机负责建造上阳宫等宫殿,规模宏大华丽。侍御史狄仁杰上奏弹劾说韦弘机诱导皇帝奢侈无度,韦弘机因此被免官。左司郎中王本立依仗着受到皇帝的恩宠而专权用事,朝廷百官都惧怕他的权势。狄仁杰上奏揭发他的奸恶,而唐高宗却特地赦免了他。狄仁杰说:“陛下为何要怜惜罪人,而损害国家的大法。陛下如果一定想要特赦王本立,那就请把我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偏远之地,以此来告诫那些忠贞之臣!”王本立最终被治罪。从此朝廷严肃而有法度。

二月,吐蕃赞普去世。

吐蕃赞普去世,他的儿子器弩悉弄继位,年仅八岁。唐高宗命令裴行俭乘机攻打吐蕃,裴行俭说:“现在吐蕃由论钦陵执政,大臣们和睦,不可以图谋攻打。”于是作罢。

夏四月,唐高宗任命郝处俊为侍中。 命令太子李贤监国。

太子李贤处理政事明察严谨,当时的人们都称赞他。

六月,唐高宗派遣吏部侍郎裴行俭前去册立波斯王,裴行俭率兵攻打并生擒了阿史那都支而回。

当初,西突厥阿史那都支及他的别帅李遮匐与吐蕃联合,侵犯安西,朝廷商议想要发兵讨伐他们。吏部侍郎裴行俭说:“现在波斯王已死,他的儿子作为人质还留在京师,应该派遣使者送他回国,途中经过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的地方时,见机行事攻取他们,就可以不经过激战而将他们生擒。”唐高宗听从了裴行俭的建议,于是命令他去册立波斯王。裴行俭上奏任命肃州刺史王方翼为自己的副职。裴行俭路过西州,扬言说要等待天气稍凉后再西上。阿史那都支侦察得知这一情况后,就不加防备。裴行俭于是召来龟兹、毗沙、焉耆、疏勒四镇的酋长,对他们说:“过去我在此州时,纵马打猎十分快乐,现在想要寻求往日的欢乐,谁愿意随从我呢?”胡人子弟们争着请求随行,得到了将近一万人。裴行俭假装要去打猎,整编队伍,几天之后,便兼程向西进发。在离阿那史那都支部落十多里时,派遣使者向他问安,并召他来相见。阿史那都支无计可施,只好率领子弟来迎接拜见,

遂擒之。简其精骑,进掩遮匐,遮匐亦降。于是囚都支、遮匐以归,遣波斯王自还其国,留王方翼于安西,使筑碎叶城。

冬十月,单于府突厥反,遂寇定州。

单于大都护府突厥阿史德温傅、奉职二部俱反,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二十四州酋长皆叛应之,众数十万,遣长史萧嗣业等将兵讨之。嗣业等先战屡捷,因不设备,会大雪,突厥夜袭其营,嗣业狼狈拔营走,众遂大乱,为虏所败。突厥寇定州,刺史霍王元轨命开门偃旗,虏疑有伏,惧而宵遁。州人李嘉运与虏通谋,事泄,上令元轨穷其党与。元轨曰:“强寇在境,人心不安,若多所逮系,是驱之使叛也。”乃独杀嘉运,余无所问。上大喜。自是朝廷有大事,上多密敕问之。遣将军曹怀舜屯井陉,崔献屯龙门,以备突厥。

庚辰(680)永隆元年

春三月,以裴行俭为定襄道大总管,讨突厥,平之。

初,上谓裴行俭曰:“卿文武兼资,今授卿二职。”乃除礼部尚书、右卫大将军。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将兵三十余万以讨突厥。至是大破突厥于黑山,擒奉职,泥熟匐为其下所杀,以首来降。初,行俭至朔川,谓其下曰:“抚士贵诚,制敌尚诈。”乃为粮车三百乘,每车伏壮士五人,各持陌刀、劲弩,以羸兵为之援,且伏精兵于险要以待之。

于是被生擒。裴行俭又挑选了阿史那都支的精锐骑兵,进军袭击李遮匐,李遮匐也向他投降。于是裴行俭囚禁了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返回长安,派波斯王自己返回他们的国家,把王方翼留在安西,让他修筑碎叶城。

冬十月,单于大都护府突厥反叛,然后侵犯定州。

单于大都护府突厥阿史德温傅、奉职二部一同反叛,拥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二十四州的酋长都反叛以响应他们,兵众达到数十万,唐朝派遣单于大都护府长史萧嗣业等人率兵讨伐他们。萧嗣业等起先交战都取得了胜利,因此不加防备,适逢天下大雪,突厥军队乘夜袭击他们的军营,萧嗣业狼狈拔营逃走,唐朝军队因此大乱,被突厥打败。突厥军队侵犯定州,定州刺史霍王李元轨命令部下打开城门,降下旗帜,突厥怀疑有埋伏,惧怕而乘夜逃走。定州人李嘉运与敌人通谋,事情败露,唐高宗命令李元轨彻底追查他的同党。李元轨说:“敌人强兵压境,人心不安,如果牵连逮捕的人过多,是逼使他们叛变。”于是只杀了李嘉运一人,其余的都不加问罪。唐高宗得知后十分高兴。从此朝廷中遇到大的事情,唐高宗多下密敕征求他的意见。唐朝又派遣将军曹怀舜率兵驻守井陉,崔献驻守龙门,以防备突厥。

庚辰(680)唐高宗永隆元年

春三月,唐高宗任命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兵讨伐突厥,突厥平定。

当初,唐高宗对裴行俭说:“你文武兼备,现在拜授你两个职务。”于是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右卫大将军。又任命他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兵三十万讨伐突厥。这时裴行俭在黑山把突厥军队打得大败,生擒了奉职,阿史那泥熟匐被他的部下杀死,并拿着他的首级前来投降。当初,裴行俭率兵到达朔川,对他的部下说:“安抚士卒贵在诚心诚意,克敌制胜则崇尚诡诈。”于是伪装运粮车三百辆,每辆车埋伏勇士五人,每人都手握长刀与强弩,派老弱之兵随车而行,并把精兵埋伏在险要之地等待敌人。

虏果至,羸兵弃车散走,虏驱车就水草,解鞍牧马,欲取粮,壮士自车中跃出击之。虏惊走,复为伏兵所邀,杀获殆尽。自是运粮行者,虏莫敢近。军至单于府北,抵暮,下营,掘堑已周,行俭遽命移就高冈,诸将皆言士卒已安,不可动,行俭不从,趣使移。是夜,风雨暴至,前所营地,水深丈余。诸将惊服,问其故,行俭笑曰:“自今但从我命,不必问其所由知也。”

夏四月,裴炎、崔知温、王德真同三品。 秋七月,吐蕃寇河源。

吐蕃寇河源,将军黑齿常之击却之。常之以河源冲要,欲加兵戍之,而转输险远,乃广置烽戍七十余所,开屯田五千余顷,岁收五百余万石,由是战守有备焉。先是,剑南募兵,于茂州筑安戎城,以断吐蕃之路。吐蕃攻陷其城,以兵据之,由是西洱诸蛮皆降于吐蕃。吐蕃之地,东接凉、松、茂、嶲等州,南邻天竺,西陷龟兹、疏勒等四镇,北抵突厥,地方万里,诸胡之盛,莫与为比。

八月,贬李敬玄为衡州刺史。

敬玄军既败,屡称疾请还。既至,无疾,诣中书视事,上怒,贬之。

废太子贤为庶人,立英王哲为皇太子。

太子贤闻宫中窃议,以贤为天后姊韩国夫人所生,内自疑惧。方士明崇俨以厌胜之术为天后所信,官至正谏大夫,

敌人果然来抢粮车,老弱之兵弃车逃走,敌人把粮车赶到有水草的地方,解鞍放马,想要卸下车中的粮食,这时埋伏在车上的勇士从车中跳出来攻打敌人。敌人受惊逃走,又受到伏兵的截击,几乎全都被杀死或俘虏。从此凡是运粮的车辆,敌人都不敢靠近。裴行俭行军到达单于大都护府的北面,已近傍晚,扎下营垒,周围的壕沟已经挖好,裴行俭马上命令把军营转移到高岗上,诸将都说士卒已经安顿下来,不能够再移动,而裴行俭不听,催促他们转移。当天晚上,暴风雨突然来临,以前所扎营的地方,水深有一丈多。诸将十分吃惊和叹服,问裴行俭怎么能预先得知,他笑着说:“从今以后,你们只管听从我的命令,不必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夏四月,唐高宗任命裴炎、崔知温、王德真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秋七月,吐蕃军队侵犯河源。

吐蕃军队侵犯河源,将军黑齿常之击退了他们。黑齿常之因为河源是战略要地,想要增加兵力戍守,但因为道路艰险遥远运输困难,于是广设烽火台七十余处,开垦屯田五千余顷,每年收获粮食五百余万石,从此进攻和防守都有了足够的粮食储备。在此之前,剑南道招募士卒,在茂州修筑安戎城,以切断吐蕃的道路。吐蕃军队攻占了安戎城,并派兵守卫,因此西洱诸蛮都投降了吐蕃。吐蕃所占据的地方,东面与唐朝的凉州、松州、茂州、嶲州等州连接,南面与天竺国相邻,西面攻占了龟兹、疏勒等四镇,北面抵达突厥,地方万余里,诸胡中最强盛的,也不能与它相比。

八月,唐高宗贬李敬玄为衡州刺史。

李敬玄被吐蕃打败后,多次说有病请求返回朝廷。回来后,却没有病,还到中书省去处理公事,唐高宗大怒,于是将他贬官。

太子李贤被废为庶人,立英王李哲为皇太子。

太子李贤听到宫中有人私下议论,说李贤是天后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所生的,因此心中疑惑恐惧。方术之士明崇俨因为擅长诅咒制胜的法术而受到天后的信任,官做到正谏大夫,

尝密称:“太子不堪承继,英王貌类太宗。”会崇俨为人所杀,天后遂疑太子所为。太子颇好声色,与户奴狎昵。天后使人告其事,鞫之,于马坊得皂甲数百领,以为反具。上素爱太子,欲宥之,天后不可,遂废为庶人,党与皆伏诛。左庶子张大安坐阿附,左迁,余皆释之。左庶子薛元超等皆舞蹈拜恩,右庶子李义琰独引咎涕泣,时论美之。

冬十一月朔,日食。

辛巳(681)开耀元年

春正月,宴百官及命妇于麟德殿。

以立太子,宴百官及命妇于宣政殿,引九部伎及散乐自宣政门入。太常博士袁利贞上疏,以为:“正寝非命妇宴会之地,路门非倡优进御之所,请命妇会于别殿,九部伎自东西门入,而停散乐。”上乃更命置宴于麟德殿,赐利贞帛百匹。利贞族孙谊为苏州刺史,自以其先宋太尉淑以来,尽忠帝室,琅邪王氏虽奕世台鼎,而为历代佐命,耻与为比。尝曰:“所贵于名家者,为其世笃忠贞,才行相继故也。彼鬻婚姻求禄利者,又乌足贵乎!”

三月,郝处俊罢。 以刘仁轨为太子少傅。

少府监裴匪舒善营利,奏卖苑中马粪,岁得钱二十万缗。上以问刘仁轨,对曰:“利则厚矣,恐后代称唐家卖马粪,

他曾经私下说:“太子李贤没有能力继承帝位,而英王李哲的相貌类似太宗皇帝。”适逢明崇俨被他人杀死,天后武则天因此怀疑是太子李贤干的。太子李贤颇好音乐、女色,与家奴十分亲昵。天后武则天就指使人告发这些事,唐高宗下令审问太子,在东宫的马坊中搜出黑甲数百件,认为是谋反用的东西。唐高宗素来喜欢太子李贤,想要宽赦他,而天后武则天不同意,于是就废太子为庶人,同党都被诛杀。左庶子张大安因奉迎依附太子而被降职,其余的东宫官属都不加问罪。左庶子薛元超等人都行舞蹈礼拜谢皇恩,只有右庶子李义琰承认过失而痛哭,受到当时舆论的赞扬。

冬十一月初一,发生日食。

辛巳(681)唐高宗开耀元年

春正月,唐高宗在麟德殿宴请朝廷百官及有封号的妇人。

因为新立太子,唐高宗命令在宣政殿宴请朝廷百官及有封号的妇人,带领九部乐队和乐舞杂技从宣政门进入。太常博士袁利贞上疏,认为:“皇帝处理朝政的正殿不是有封号的妇人宴会的地方,内宫的正门也不是歌舞艺人应该进入的地方,请求在别殿宴请有封号的妇人,九部乐队从东西侧门进入,而停罢乐舞杂技。”唐高宗于是命令改在麟德殿举行宴会,并赐给袁利贞帛一百匹。袁利贞的族孙袁谊任苏州刺史,自认为自从先辈宋太尉袁淑以来,袁家历朝都尽忠于皇帝,而琅邪王氏虽然累世居于三公之位,但又成为历朝篡权者的佐命元勋,因此耻与王氏相比。他曾经说:“世家大族之所以尊贵,是因为他们世代坚守忠贞,才能与操行相继不绝。那些靠出卖婚姻以求利禄的人,又有什么值得尊贵的呢!”

三月,郝处俊被罢免宰相职务。 任命刘仁轨为太子少傅。

少府监裴匪舒擅长营利,上奏请求出卖禁苑中的马粪,每年可获利钱二十万缗。唐高宗就此事征询刘仁轨的意见,刘仁轨回答说:“获利倒是不少,只是恐怕后代的人们说皇家出卖马粪,

非嘉名也。”乃止。匪舒又为上造镜殿,上与仁轨观之,仁轨惊趋下殿。上问其故,对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适视四壁有数天子,不祥孰甚焉!”上遽令剔去。

秋七月,太平公主适薛绍。

绍母,太宗女城阳公主也。绍兄以公主宠盛,深忧之,以问族祖户部郎中克构,克构曰:“帝甥尚主,国家故事,苟以恭慎行之,何伤!然谚曰:‘娶妇得公主,无事取官府。’亦不得不惧也。”

以裴炎为侍中,崔知温、薛元超为中书令。 征处士田游岩为太子洗马。

游岩隐居泰山,上东封,尝幸其庐,征为洗马,无所规益。右卫副率蒋俨以书责之曰:“足下负巢、由之俊节,傲唐、虞之圣主,屈万乘之重,申三顾之荣,将以辅导储贰,渐染芝兰耳。皇太子春秋鼎盛,圣道未周,足下乃唯唯而无一谈,悠悠以卒年岁,何以塞圣主调护之寄乎!”游岩不能答。

裴行俭讨突厥阿史那伏念,降之。

初,裴行俭军还,突厥阿史那伏念自立为可汗,与阿史德温傅连兵为寇。诏复以行俭为定襄道大总管,讨之。副总管曹怀舜引兵至长城北横水,遇伏念,伏念乘便风击之,大败。行俭军于代州之陉口,多纵反间,由是伏念、温傅浸相猜贰。伏念留妻子辎重于金牙山,以轻骑袭曹怀舜。行俭

名声不好。”于是作罢。裴匪舒又为唐高宗建造了镜殿,唐高宗与刘仁轨去观看,刘仁轨吃惊地急忙下殿。唐高宗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刘仁轨回答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地上没有两个帝王,刚才看见四周墙壁上有几位天子,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吉祥的呢!”唐高宗立刻命令把那些镜子拆掉拿走。

秋七月,太平公主下嫁薛绍。

薛绍的母亲是唐太宗的女儿城阳公主。薛绍的哥哥薛因为太平公主恩宠太盛,深为忧虑,就问同族的叔祖父户部郎中薛克构,薛克构说:“皇帝的外甥娶公主为妻,这是国家的惯例,如果能以恭顺谨慎的态度对待此事,又有什么忧虑的呢!但是谚语说:‘娶妻得公主,无事取官府。’也不能不让人惧怕。”

唐高宗任命裴炎为侍中,任命崔知温、薛元超为中书令。唐高宗征召隐士田游岩,任命他为太子洗马。

田游岩隐居在泰山,唐高宗到泰山封禅时,曾经驾幸他隐居的庐舍,征召他为太子洗马,但他对太子没有什么规劝教导。右卫副率蒋俨写书信责备田游岩说:“足下享有古代高士巢父、许由那样卓异的节操,傲视唐尧、虞舜那样圣明的君主。皇上不惜屈万乘之尊,给予您三顾茅庐那样的荣幸,想请您辅导太子,使他能够逐渐培养自己的美德。皇太子正值盛年,智慧道德还没有完全形成,而足下却唯唯诺诺不进一言规劝,悠闲地打发着岁月,怎么来答谢皇上让您教导太子的寄托呢!”田游岩无法回答。

裴行俭率兵讨伐突厥阿史那伏念,阿史那伏念投降了唐朝。

当初,裴行俭率军返回后,突厥阿史那伏念自立为可汗,与阿史德温傅合兵侵犯唐朝。唐高宗下诏重新任命裴行俭为定襄道大总管,率兵讨伐突厥。副总管曹怀舜率兵到达长城北面的横水,与阿史那伏念相遇,阿史那伏念乘顺风攻打唐军,唐军被打得大败。裴行俭率兵驻扎在代州的陉口,多次使用反间计,因此阿史那伏念与阿史德温傅逐渐互相猜疑。阿史那伏念把妻儿和辎重留在金牙山,然后率领轻骑兵袭击曹怀舜。裴行俭

遣裨将程务挺掩金牙,取之。伏念还,失其妻子辎重,士卒多疾疫,乃引兵北走。行俭又使务挺等追蹑之,伏念恃远不设备,军到狼狈,遂执温傅以降。行俭尽平突厥余党,以伏念、温傅归京师,斩于都市。初,行俭许伏念以不死,故降。裴炎疾行俭之功,奏言:“伏念为回纥所逼,穷窘而降耳。”遂诛之。行俭叹曰:“浑、濬争功,古今所耻。但恐杀降,无复来者。”因称疾不出。

冬十月朔,日食。 徙故太子贤于巴州。

壬午(682)永淳元年

春二月,立皇孙重照为皇太孙。

上欲令开府置僚属,问吏部郎中王方庆,对曰:“未闻太子在东宫而更立太孙者也。”上曰:“自我作古,可乎?”对曰:“三王不相袭礼,何为不可!”乃奏置师傅等官。既而上疑其非法,竟不补授。

夏四月朔,日食。 关中饥,上幸东都。

上以关中饥馑,米斗三百,将幸东都,留太子监国,使刘仁轨、薛元超辅之。时出幸仓猝,扈从之士有饿死者。上虑道路多草窃,命监察御史魏元忠检校。元忠阅赤县狱,得盗一人,神采语言异于众,命释桎梏,袭冠带,乘驿以从,

派遣副将程务挺突然袭击金牙山,攻占了此山。阿史那伏念返回金牙山后,妻儿辎重已被唐兵夺取,士卒中又流行瘟疫,于是领兵向北逃走。裴行俭又命令程务挺等追击阿史那伏念,阿史那伏念自恃离唐军遥远,不加防备,唐兵赶到后,阿史那伏念十分狼狈,于是抓了阿史德温傅来向唐军投降。裴行俭平定了突厥的全部残余部众,押着阿史那伏念和阿史德温傅回到京师,二人被斩于闹市。当初,裴行俭曾经许诺不杀死阿史那伏念,所以他才投降。而裴炎妒忌裴行俭的功劳,就上奏说:“阿史那伏念是因为受到回纥的逼迫,走投无路才来投降。”于是诛杀了他。裴行俭感叹说:“晋朝的王浑与王濬争功,从古到今受都到人们的耻笑。只是恐怕杀了投降的人,以后不会再有人来投降了。”因此假称生病,闭门不出。

冬十月初一,发生日食。 唐高宗把原来的太子李贤流放到巴州。

壬午(682)唐高宗永淳元年

春二月,唐高宗立皇孙李重照为皇太孙。

唐高宗想为太孙开设府署,并设置官属,征询吏部郎中王方庆的意见,王方庆回答说:“没有听说过太子还在东宫而又立皇太孙的。”唐高宗说:“那就从我开始,可以吗?”王方庆回答说:“夏、商、周三代之君在礼仪方面都不互相承袭,有什么不可以呢!”于是王方庆上奏请求为皇太孙设置师傅等官。不久唐高宗怀疑这样做不合乎礼法,最终也没有任命。

夏四月初一,发生日食。 关中地区饥荒,唐高宗驾幸东都。

唐高宗因关中地区发生饥荒,每斗米价值三百钱,将要驾幸东都,留下太子监国,命令刘仁轨、薛元超辅佐太子。当时唐高宗因为出行仓促,随从护卫的人有饿死的。唐高宗担忧路上多有盗贼,就命令监察御史魏元忠在车驾前后检查。魏元忠察看长安与万年县的监狱,得到一名盗贼,神色言谈都与其他盗贼不同,魏元忠命令解开他的枷锁,让他穿上官服,乘着驿马跟从,

与共食宿,托以诘盗。比及东都,士马万数,不亡一钱。

闻喜宪公裴行俭卒。

行俭有知人之鉴。初,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有盛名,李敬玄尤重之。行俭曰:“士之致远者,当先器识而后才艺。勃等虽有文华,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邪!杨子稍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幸矣。”既而勃堕水,炯终于盈川令,照邻恶疾,赴水死,宾王反诛。行俭为将帅,所引偏裨如程务挺、张虔勖、王方翼、刘敬同、李多祚、黑齿常之,后多为名将。破阿史那都支,得马脑盘,广二尺余,以示将士,军吏捧以升阶,跌而碎之,惶恐,叩头流血。行俭笑曰:“尔非故为,何至于是!”不复有追惜之色。诏赐都支等资产金器三千,并分给亲故偏裨,数日而尽。

安西都护王方翼破西突厥,平之。

阿史那车薄围弓月,安西都护王方翼引军救之,破虏众于伊丽水,三姓咽面与车薄合兵拒方翼,方翼与战于热海,分遣裨将袭破之,擒其酋长三百人,西突厥遂平。方翼征入议事,竟以废后近属,不得用而归。

以郭待举、岑长倩、郭正一、魏玄同并与中书门下同承受进止平章事。

上欲用待举等,谓中书令崔知温曰:“待举等资任尚浅,且令预闻政事,未可与卿等同名。”自是外司四品以下与他一起吃饭休息,委托他整治盗贼。等到达东都洛阳,士卒马匹数以万计,连一文钱都没有丢失。

闻喜宪公裴行俭去世。

裴行俭具有识别人才的能力。当初,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因文才而享有盛名,李敬玄尤其器重他们。裴行俭说:“读书人有远大前途的,应该首先表现在度量见识方面,而后才是才华。王勃等人虽然有文才,但性格浮躁浅薄,哪里是享受官爵俸禄的材料!杨炯稍微沉稳一些,应该能做到县令、县长,其他几个人能够善终就算幸运了。”不久,王勃落水而死,杨炯死在盈川县令的任上,卢照邻因患恶疾,投水而死,骆宾王因谋反被杀。裴行俭担任将帅,所选拔的副将如程务挺、张虔勖、王方翼、刘敬同、李多祚、黑齿常之等人,后来多数成为名将。当打败阿史那都支后,缴获的玛瑙盘直径二尺有余,裴行俭让将士们观赏,军吏捧着玛瑙盘上台阶时,不慎跌倒而将盘子摔碎,这位军吏十分惶恐,叩头流血。裴行俭笑着说:“你又不是故意的,何至于这样害怕!”说完不再有可惜的神色。唐高宗下诏把缴获的阿史那都支等人财产中的金器三千件赐给裴行俭,他全都分给了亲戚故旧和部下将领,几天内就分发完了。

安西都护王方翼打败并平定了西突厥。

阿史那车薄包围了弓月城,安西都护王方翼领兵去救援,在伊丽水打败了敌人,三姓咽面与阿史那车薄合兵抵御王方翼,王方翼与他们在热海交战,分别派遣副将袭击打败了阿史那车薄与咽面,生擒了他们的酋长三百人,于是西突厥被平定。王方翼被唐高宗征召入京商议边防事务,最终因为他是已废掉的王皇后的近亲,没有得到重用而返回边镇。

唐高宗任命郭待举、岑长倩、郭正一、魏玄同一并与中书门下同承受进止平章事。

唐高宗想要重用郭待举等人,于是对中书令崔知温说:“郭待举等人的资历还比较浅,暂且先让他们参与处理国家政事,但是不能和你们有同样的官名。”从此时起,外司官四品以下

知政事者,始以平章事为名。先是,玄同为吏部侍郎,上言曰:“人君之体,当委任而责成功,所委者当,则所用者自精矣。周穆王命伯冏为太仆正,曰:‘慎简乃僚。’是使群司各自求其小者,而天子命其大者也。汉氏得人皆自州县补署,五府辟召,然后升于天朝。魏、晋以来,始专委选部。夫以天下之大,士人之众,而委之数人之手,用刀笔以量才,案簿书而察行,借使平如权衡,明如水镜,犹力有所极,照有所穷,况所委非人而有愚暗阿私之弊乎!愿略依周、汉之规,以救魏、晋之失。”疏奏,不纳。

五月,洛水溢。关中旱、蝗。

东都霖雨,洛水溢,溺民居千余家。关中先水后旱、蝗,继以疾疫,米斗四百,两京间死者相枕于路,人相食。

秋七月,作奉天宫。

上既封泰山,欲遍封五岳,作奉天宫于嵩山之南。监察御史里行李善感谏曰:“陛下封泰山,告太平,致群瑞,与三皇、五帝比隆矣。数年不稔,饿殍相望,四夷交侵,兵车岁驾,陛下宜恭默思道以禳灾谴。更广营宫室,劳役不休,天下莫不失望。”上不纳。自褚遂良、韩瑗之死,中外以言为讳,几二十年。及善感始谏,天下皆喜,谓之“凤鸣朝阳”。上遣宦者缘江徙异竹,所在纵暴,荆州长史苏良嗣囚之,上疏切谏,以为:“致远方异物,烦扰道路,恐非圣人

参与主持政事的,开始用平章事的名号。先前,魏玄同担任吏部侍郎,上言说:“君主的根本,应该是把事情委任给臣下而督责他们成就功业,委任的人得当,那么被使用的人自然精干。周穆王任命伯冏为太仆正,说:‘要慎重挑选你的属官。’这是让各部门各自挑选他们属下的小官,而天子任命大的官员。汉朝用人都是先由州县补授,再由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等五府征召,然后才提升进入朝廷。魏、晋以来,才开始专门委托吏部。这么广大的天下,如此众多的士人,而把选举官吏的大权交由几个人掌管,看一个人写的文章来衡量他的才能,根据文书案卷来考察他的品行,即使公平如秤,明澈如水如镜,还是会受到能力的限制,会有看不到的地方,何况所委任的人并不适当,并有愚昧无知和营私舞弊的事发生呢!希望能大体按照周朝和汉朝的规制,来补救魏、晋以来选官的失误之处。”疏奏进上,没有被采纳。

五月,洛水漫溢。关中地区发生旱灾、蝗灾。

东都洛阳阴雨连绵,洛水漫溢,淹没了居民一千余家。关中地区先发生水灾后发生旱灾与蝗灾,接着又流行瘟疫,每斗米价值四百钱,两京之间饿死的人枕藉于道路,以至发生人吃人的情况。

秋七月,修建奉天宫。

唐高宗到泰山封禅之后,想要封遍五岳,于是在嵩山南面修建奉天宫。监察御史里行李善感进谏说:“陛下到泰山封禅,向上天告说天下太平,得到了众多的吉兆,可与三皇、五帝比兴盛。但几年以来粮食歉收,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周边各族不断地侵犯,军队连年作战,陛下应当静默沉思、探索治国之道以消除上天谴责所降的灾害。反而却大修宫室,劳役不断,天下之人无不感到失望。”唐高宗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自从褚遂良、韩瑗死后,朝廷内外的官员都以多说话为忌讳,这种情况将近二十年了。等到李善感开始进谏,天下之人都感到高兴,称之为“凤鸣朝阳”。唐高宗派遣宦官沿长江运送奇异的竹子,这些宦官所过之处恣行暴虐,荆州长史苏良嗣囚禁了他们,并上疏恳切进谏,认为:“为获得远方的奇异之物,骚扰沿途百姓,恐怕有违圣人

爱人之意。”上手诏慰谕,令弃竹江中。

零陵王明自杀。

初,曹王明以太子贤党降封零陵王,黔州安置。至是都督谢祐希天后意,逼使自杀。上深惜之,黔府官属皆坐免官。祐后寝于平阁,夜,失其首。及明子俊为天后所杀,有司籍其家,得祐首,漆为秽器,题云“谢祐”,乃知明子使刺客取之也。

召薛元超赴东都。

太子颇事游畋,元超上疏规谏,上闻之,遣使者尉劳,召赴东都。

冬十月,以刘景先同平章事。 突厥骨笃禄寇并州,薛仁贵大破之。

突厥余党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等招集亡散,据黑沙城反,寇并州。代州都督薛仁贵将兵击之,虏问唐大将为谁,应之曰:“薛仁贵。”虏曰:“吾闻仁贵流象州,死久矣,何绐我也!”仁贵免胄示之面,虏相顾失色,下马列拜,稍稍引去。仁贵因奋击,大破之。

以娄师德为河源军经略副使。

吐蕃寇河源,师德将兵击之于白水涧,八战八捷。上以师德为比部员外郎、左骁卫郎将,充使,曰:“卿有文武材,勿辞也!”

癸未(683)弘道元年

春二月,突厥寇定州,围单于都护府。 李义琰致仕。

爱民的本意。”唐高宗亲笔下诏抚慰晓谕苏良嗣,命令把竹子抛弃于江中。

零陵王李明自杀。

当初,曹王李明因为是太子李贤的同党,被降封为零陵王,安置在黔州。这时黔州都督谢祐奉迎天后武则天的旨意,逼迫李明自杀。唐高宗深为惋惜,黔州都督府的官属都坐罪被免职。后来谢祐睡在平阁,夜晚脑袋被人割去。等到后来李明的儿子李俊被天后武则天杀死,有关部门抄没他的家产,找到了谢祐的脑袋,已被漆成尿壶,上面题写着“谢祐”,这才知道是李明的儿子当年派刺客割走了谢祐的脑袋。

唐高宗召薛元超到东都洛阳。

太子李哲十分喜好游玩打猎,薛元超上疏规劝进谏,唐高宗知道后,派使者去慰劳薛元超,并召他赴东都洛阳。

冬十月,唐高宗任命刘景先为同平章事。 突厥阿史那骨笃禄率兵侵犯并州,薛仁贵把他们打得大败。

突厥的残余势力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等聚集逃散的部众,占据黑沙城反叛,并侵犯并州。代州都督薛仁贵率兵攻打他们,敌人询问唐朝领兵的大将是谁,回答说:“是薛仁贵。”敌人说:“我们听说薛仁贵被流放到象州,早就死了,为何要欺骗我们呢!”于是薛仁贵摘下头盔露出脸面,敌人互相看着,大惊失色,并下马列队拜见,然后逐渐退去。薛仁贵乘机率兵猛攻,大败突厥。

唐高宗任命娄师德为河源军经略副使。

吐蕃军队侵犯河源,娄师德率兵在白水涧攻打吐蕃,八战八捷。唐高宗任命娄师德为比部员外郎、左骁卫郎将,充任河源军经略副使,说:“你文武兼备,不要推辞!”

癸未(683)唐高宗弘道元年

春二月,突厥军队侵犯定州,包围了单于都护府。 宰相李义琰退休。

义琰改葬父母,使其舅氏迁旧墓。上闻之,怒曰:“义琰倚势,陵其舅家,不可复知政事。”义琰不自安,以疾求去,许之。

崔知温卒。 夏四月,绥州步落稽作乱,讨平之。

步落稽白铁余埋铜佛于地中,久之,草生其上,绐乡人曰:“吾于此数见佛光。”集众掘地,果得之,因曰:“得见圣佛者,百疾皆愈。”远近赴之。数年,归信者众,遂谋作乱,据城平县,称皇帝,置百官。遣右武卫将军程务挺与王方翼讨之,擒铁余,余党悉平。

五月,突厥寇蔚州。

突厥阿史那骨笃禄等寇蔚州,杀刺史李思俭,丰州都督崔智辩将兵邀之,为虏所擒。朝议欲废丰州,司马唐休璟上言:“丰州阻河为固,居贼冲要,自秦、汉以来,列为郡县,土宜耕牧。贞观之末,募人实之,西北始安。今废之,则河滨之地复为贼有,灵、夏等州人不安业,非国家之利也。”乃止。

秋七月,诏以来年有事于嵩山。冬十一月,诏罢之。

诏罢封嵩山,上疾甚故也。上苦头重,不能视,召侍医秦鸣鹤诊之,请刺头出血,可愈。天后不欲上疾愈,怒曰:“此可斩也,乃欲于天子头刺血!”上曰:“但刺之,未必不佳。”乃刺二穴。上曰:“吾目似明矣。”后举手加额曰:“天赐也!”自负彩百匹以赐鸣鹤。

李义琰改葬自己的父母,让他的舅家迁移坟墓。唐高宗得知后,大为愤怒,说:“李义琰依仗自己的权势,欺负他的舅家,不能够再让他主持政事。”李义琰听到后心中不安,称病请求退休,唐高宗同意了他的请求。

崔知温去世。 夏四月,绥州步落稽作乱,被讨伐平定。

绥州步落稽胡人白铁余把铜佛埋在地下,时间久了,上面长了草,他就欺骗同乡人说:“我在这里多次看见了佛光。”于是聚集部众挖地,果然挖得铜佛,于是他说:“看见圣佛的人,患任何病都会痊愈。”于是远近的人都赶来观看。数年之间,归附他的信徒众多,于是图谋作乱,占据了城平县,自称皇帝,设置百官。唐高宗派遣右武卫将军程务挺与王方翼讨伐他,生擒了白铁余,其余的同党都被平定。

五月,突厥军队侵犯蔚州。

突厥阿史那骨笃禄等人侵犯蔚州,杀死蔚州刺史李思俭,丰州都督崔智辩率兵截击突厥,反被突厥生擒。朝廷商议想要废除丰州,丰州司马唐休璟上言说:“丰州依仗黄河作为屏障,地处敌人的要害之处,从秦、汉以来,就设置郡县,土地适宜耕种放牧。贞观末年,招募民众充实丰州,西北地区才获得安定。现在如果废除丰州,那么沿黄河一带的土地就会重新被敌人占领,灵、夏等州的百姓将不能安居乐业,对国家不利。”于是作罢。

秋七月,唐高宗下诏说明年到嵩山封禅。冬十一月,又下诏停止此事。

唐高宗下诏停止明年到嵩山封禅,是因为他病重的缘故。唐高宗患头重的病,不能看东西,召来侍医秦鸣鹤治疗,秦鸣鹤请求用针刺头出血,就可痊愈。天后武则天不希望唐高宗的病被治好,就发怒说:“可把此人斩首,竟然想要在天子头上用针刺出血来!”唐高宗说:“只管用针刺,未必没有效果。”于是秦鸣鹤用针刺了两个穴位。唐高宗说:“我的眼睛似乎可以看见东西了。”天后武则天把手放在额头上说:“这真是上天的恩赐!”然后亲自拿着彩绢一百匹赐给秦鸣鹤。

诏太子监国,以裴炎、刘景先、郭正一兼东宫平章事。十二月,帝崩,太子即位,尊天后为皇太后。

上疾甚,夜召裴炎入,受遗诏而崩。遗诏太子即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中宗即位,尊天后为皇太后,政事咸取决焉。

以刘仁轨为左仆射,裴炎为中书令,刘景先为侍中。

故事,宰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及裴炎迁中书令,始迁政事堂于中书省。

郭正一罢。

甲申(684)中宗皇帝嗣圣元年二月,睿宗文明元年。九月,太后光宅元年。

春正月,立妃韦氏为皇后。 以韦弘敏同三品。 二月,太后废帝为庐陵王,立豫王旦。

中宗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裴炎固争,中宗怒曰:“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炎惧,白太后,密谋废立。太后集百官于乾元殿,勒兵宣令,废中宗为庐陵王。中宗曰:“我何罪?”太后曰:“汝欲以天下与韦玄贞,何得无罪!”乃幽于别所。立豫王旦为皇帝,妃刘氏为皇后,永平王成器为太子。废太孙重照为庶人。改元文明。旦居别殿,不得有所预,政事皆决于太后。有飞骑十余人饮于坊曲,一人言:“向知别无勋赏,

唐高宗下诏命令太子监国,并任命裴炎、刘景先、郭正一兼任东宫平章事。 十二月,唐高宗驾崩,太子李哲即皇帝位,尊天后武则天为皇太后。

唐高宗病重,夜晚召裴炎入宫,接受遗诏后,唐高宗驾崩。唐高宗的遗诏让太子李哲即皇帝位,军国大事有不能决断的,兼请天后武则天处置。唐中宗即皇帝位,尊天后武则天为皇太后,政事都要由皇太后裁决。

唐中宗任命刘仁轨为左仆射,裴炎为中书令,刘景先为侍中。

依照旧例,宰相在门下省商议政事,称为政事堂。等到裴炎升任中书令后,才开始把政事堂迁到中书省。

郭正一被免职。

唐中宗 武则天

甲申(684)唐中宗嗣圣元年二月,唐睿宗文明元年。九月,太后武则天光宅元年。

春正月,唐中宗立妃子韦氏为皇后。 任命韦弘敏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二月,太后武则天废中宗皇帝为庐陵王,立豫王李旦为皇帝。

唐中宗想要任命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为侍中,裴炎坚决不同意,唐中宗发怒说:“我就是把天下交给韦玄贞,又有什么不可以呢!难道还吝惜一个侍中的职务吗!”裴炎惧怕,就报告了太后武则天,于是密谋废立皇帝。太后武则天把朝廷百官召集到乾元殿,命令军队入宫并宣布命令,废中宗皇帝为庐陵王。唐中宗说:“我有什么罪?”太后武则天说:“你想把天下交给韦玄贞,怎么还说无罪呢!”于是把唐中宗囚禁在别的地方。然后立豫王李旦为皇帝,妃子刘氏为皇后,永平王李成器为太子。废皇太孙李重照为庶人。改年号为文明。唐睿宗李旦居住在偏殿,不许干预政事,朝政大事都由太后武则天决定。有飞骑士卒十多人在坊中街巷饮酒,其中一人说:“如果早知道没有什么功劳赏赐,

不若奉庐陵。”一人起告之。座未散,皆捕系羽林狱。言者斩,余皆绞,告者除五品官。告密之端自此兴矣。

太后以刘仁轨为西京留守。

仁轨上疏,辞以衰老不堪居守,因陈吕后祸败之事以申规戒。太后玺书慰谕之。

太后始御紫宸殿。

太后御武成殿,皇帝帅王公以下上尊号。自是太后常御紫宸殿,施縿紫帐以视朝。

太后以王德真为侍中,刘祎之同三品。 三月,太后杀故太子贤。

初,太后命将军丘神诣巴州,检校故太子贤宅,以备外虞,风使杀之。至是,神逼贤自杀。太后乃归罪于神,贬之,而追封贤为雍王。寻复以神为金吾将军。

夏四月,太后迁帝于房州,又迁于均州。 闰五月,太后以武承嗣同三品。 秋七月,温州大水。

流四千余家。

八月,葬乾陵。 太后以冯元常为陇州刺史。

初,尚书左丞冯元常为高宗所委,常密言:“中宫威权太重,宜稍抑损。”高宗不能用。及太后称制,四方争言符瑞,嵩阳献瑞石,元常奏言:“状涉谄诈,不可诬罔天下。”太后不悦,出之。

武承嗣罢。 括州大水。

还不如侍奉庐陵王。”其中有一人起身离座告发了此事。饮酒的士卒还没有散去,就全部被逮捕关进羽林军的监狱。那名说话的士卒被斩首,其余的都处以绞刑,告发此事的人授五品官。告密之风从这时开始兴起。

太后武则天任命刘仁轨为西京留守。

刘仁轨上疏,推辞说自己年老体衰,不能够胜任留守的职务,并陈述了汉朝吕后祸败的事实,以此来劝戒太后。太后下玺书安慰劝谕他。

太后武则天开始驾临紫宸殿。

太后武则天驾临武成殿,唐睿宗率领王公以下给太后上尊号。从此太后经常驾临紫宸殿,张挂浅紫色的帷帐处理朝政。

太后武则天任命王德真为侍中,刘祎之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三月,太后武则天杀死原来的太子李贤。

当初,太后武则天命令左金吾将军丘神前往巴州,监视原太子李贤的住宅,以防备意外,并暗示丘神杀死李贤。这时,丘神逼迫李贤自杀。太后于是归罪于丘神,把他贬官,而追封李贤为雍王。不久重新任命丘神为左金吾将军。

夏四月,太后武则天把唐中宗流放到房州,不久又流放到均州。 闰五月,太后武则天任命武承嗣为同中书门下三品。秋七月,温州发生水灾。

冲走了四千余家居民。

八月,葬唐高宗于乾陵。 太后武则天任命冯元常为陇州刺史。

当初,尚书左丞冯元常深受唐高宗的信任,冯元常曾经秘密上言说:“皇后权力太大,应该适当加以抑制。”但唐高宗没有能听从他的意见。及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各地争着报告祥瑞,嵩阳县令进献上一块吉祥的石头,冯元常上奏说:“进献吉祥的石头是一种阿谀奉迎和欺诈的行为,不能够欺骗天下人。”太后武则天不高兴,于是将冯元常外放。

武承嗣被免去宰相职务。 括州发生水灾。

流二千余家。

九月,太后改元及服色、官名。

太后改元光宅,旗帜皆从金色,八品服碧。东都为神都,尚书省为文昌台,仆射为左、右相,六曹为天、地、四时六官,门下省为鸾台,中书省为凤阁,侍中为纳言,中书令为内史,御史台分为左、右肃政台,其余悉以义类改之。

太后立武氏七庙。

武承嗣请追王其祖,立武氏七庙,太后从之。裴炎谏曰:“太后母临天下,当示至公,不可私于所亲。独不见吕氏之败乎!”太后曰:“吕氏以权委生者,故败。今吾追尊亡者,何伤乎!”对曰:“事当防微杜渐,不可长耳!”太后不从,追尊五代祖为公,妣为夫人,高、曾、祖、考为王,妣皆为妃。

英公李敬业起兵扬州,太后遣将军李孝逸击之。

时诸武用事,唐宗室人人自危,众心愤惋。会柳州司马英公李敬业及弟敬猷、唐之奇、骆宾王、杜求仁、魏思温,皆失职怨望,乃谋起兵。遂矫诏杀扬州长史,开府库,赦囚徒,旬日间得胜兵十余万,复称嗣圣元年。敬业自称匡复上将,复求得貌类濮王贤者,置之军中,云贤不死,逃至此,令其举兵。移檄州县,略云:“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尝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密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践元后于翚翟,

冲走了两千多家居民。

九月,太后武则天改年号,并改变官员服装的颜色和官名。

太后武则天改年号为光宅,旗帜都用金色,八品官员都穿青绿色服装。改东都洛阳为神都,改尚书省为文昌台,仆射为左、右相,尚书省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名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门下省为鸾台,中书省为凤阁,侍中为纳言,中书令为内史,分御史台为左、右肃政台,其余的朝廷官府名称都按照实际意思加以更改。

太后武则天建立武氏七代祖庙。

武承嗣请求追封武氏祖先为王,并为武氏七代祖先建庙,太后武则天同意。裴炎进谏说:“太后以皇帝之母的身份临朝统治天下,应当表明最大的公心,不可偏私于自己的亲属。难道不知道汉朝吕氏败灭的事情吗!”太后说:“吕后把大权交给在世的吕氏亲属,所以败灭。现在我是追尊已死去的亲属,有什么损害呢!”裴炎回答说:“凡事都应该防微杜渐,不可助长这种事情!”太后没有听从他的意见,追尊她的五世祖父为公,五世祖母为夫人,追尊高祖、曾祖、祖父、父亲为王,他们的夫人为王妃。

英公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太后武则天派遣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率兵攻打李敬业。

当时武氏诸人专权用事,李唐宗室人人自危,众人心中愤恨惋惜。适逢柳州司马英公李敬业以及他的弟弟李敬猷、唐之奇、骆宾王、杜求仁、魏思温等,都因被降职而心中怨恨,于是谋划起兵。他们假托有诏书而杀死了扬州长史,打开府库,释放囚犯,十天之内便聚集兵力十多万,重新恢复嗣圣元年的年号。李敬业自称匡复上将,又找到一个相貌与濮王李贤相似的人,安置在军中,说李贤并没有死,逃亡到了这里,命令他们起兵。李敬业传檄文给各州县,大略说:“篡夺政权临朝称制的武氏其人,生性并不温顺,出身十分低贱。往昔是太宗皇帝后宫中的姬妾,曾利用服侍太宗的机会得宠,等年纪稍长,又与太子淫乱。隐瞒了与先帝的私情,暗中图谋在后宫中的宠幸地位,窃据了皇后的名位,

陷吾君于聚麀。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包藏祸心,窃窥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在!”太后见之,问:“谁所为?”或对曰:“骆宾王。”太后曰:“宰相之过也。人有如此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遣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将兵三十万以讨敬业,追削其祖、考官爵,发冢斫棺,复姓徐氏。

太后杀侍中裴炎,以骞味道为内史,李景谌同平章事。

武承嗣与从父弟三思以韩王元嘉、鲁王灵夔属尊位重,屡劝太后因事诛之。太后谋于执政,裴炎固争。及李敬业举兵,太后问计于炎,对曰:“皇帝年长,不亲政事,故竖子得以为辞。若太后返政,则不讨自平矣。”承嗣因使监察御史崔詧言炎有异图。太后命左肃政大夫骞味道鞫之,凤阁舍人李景谌证炎必反,刘景先、胡元范明其不反,遂并下狱。以骞味道检校内史,李景谌平章事,斩裴炎于都亭。籍没其家,无甔石之储。景先等流贬有差。炎弟子太仆寺丞伷先,年十七,上封事求见,曰:“陛下为李氏妇,先帝弃天下,遽览朝政,变易嗣子,疏斥李氏,封崇诸武。伯父忠于社稷,反诬以罪,戮及子孙。陛下所为如是,臣实惜之!陛下早宜复子明辟,高枕深居,则宗族可全,不然,天下一变,不可复救矣!”

使我们的君主陷于形同禽兽的乱伦境地。杀害姐姐,屠戮哥哥,杀死皇帝,毒害母亲,受到人与神的共同憎恨,实在是天与地都不能容忍的行为。包藏祸心,阴谋篡夺皇位,君主的爱子,被她囚禁在别宫;而对自己的亲族,却委以重任。先帝坟墓上的一捧黄土还未干燥,年幼的孤君不知现在何处!”太后武则天看到这篇檄文后,问道:“是谁写的?”有人回答说:“是骆宾王。”太后说:“这是宰相的过错。具有如此才华的人,竟然使其埋没漂泊得不到重用!”于是派遣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率兵三十万讨伐李敬业,并追夺他祖父和父亲的官爵,挖开他们的坟墓,劈开他们的棺材,恢复本姓徐氏。

太后武则天杀死侍中裴炎,任命骞味道为内史,李景谌为同平章事。

武承嗣与他的堂弟武三思因为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是皇帝近亲,地位高,多次劝太后借机杀掉他们。太后与执政大臣商议,裴炎坚持不同意。等到李敬业起兵,太后向裴炎征询计策,裴炎回答说:“皇帝已经长大,但不能亲自处理朝政,所以那些小子们以此为借口起兵。如果太后能够把朝政大权交还给皇帝,那么不用派兵讨伐就会自然平定。”武承嗣于是指使监察御史崔詧上言说裴炎有反叛的图谋。太后命令左肃政大夫骞味道审讯裴炎,凤阁舍人李景谌证实说裴炎必定会谋反,而刘景先和胡元范却证明裴炎不会谋反,于是把他们都逮捕关进狱中。任命骞味道为检校内史,李景谌为同平章事,裴炎被斩杀于洛阳都亭。然后抄没裴炎的家产,家中没有一点积蓄。刘景先等人或被流放,或被贬官,处罚轻重不等。裴炎弟弟的儿子太仆寺丞裴伷先,时年十七岁,上密封奏章请求晋见太后,对太后说:“陛下是李家的媳妇,先帝去世后,您就迫不急待地独揽朝政,改换皇太子,排斥李氏皇族,培植提拔武氏势力。我的伯父对国家忠心耿耿,反而诬陷他有罪,杀戮株连子孙。陛下如此作为,我实在感到惋惜!陛下应该及早让皇子复位,自己引退安居深宫,这样武氏宗族就可保全,否则,天下一旦有变,就不可挽救了!”

太后怒,命于朝堂杖而流之。炎之下狱也,郎将姜嗣宗使至长安,刘仁轨问以东都事,嗣宗曰:“嗣宗觉裴炎有异于常久矣。”嗣宗还,仁轨附表言:“嗣宗知裴炎反不言。”太后杀之。

李敬业取润州,李孝逸击杀之。

初,魏思温说李敬业曰:“明公以匡复为辞,宜帅大众鼓行而进,直指洛阳,则天下知公志在勤王,四面响应矣。”薛仲璋曰:“金陵有王气,且大江天险,足以为固。不如先取常、润,为定霸之基,然后北向以图中原,进无不利,退有所归,此良策也!”思温曰:“山东豪杰以武氏专制,愤惋不平,闻公举事,皆自蒸麦饭为粮,伸锄为兵,以俟南军之至。不乘此势以立大功,乃更蓄缩,欲自谋巢穴,远近闻之,其谁不解体!”敬业不从,将兵攻润州。思温谓杜求仁曰:“兵势合则强,分则弱,敬业不并力度淮,收山东之众以取洛阳,败在眼中矣!”敬业遂行取润州。闻李孝逸将至,回军拒之,屯下阿溪,使敬猷逼淮阴,韦超屯都梁山。

孝逸军至临淮,战不利。监军御史魏元忠曰:“天下安危,在兹一举。今大军久留不进,万一朝廷更命他将以代将军,将军何辞以逃逗挠之罪乎!”孝逸乃引军而前。元忠请先击敬猷,诸将曰:“不如先攻敬业,敬业败,则敬猷不战自擒矣。若击敬猷,敬业救之,是腹背受敌也。”元忠曰:“不然。贼兵尽在下阿,乌合而来,利在一决。敬猷不习军事,其众单弱,大军临之,驻马可克。我克敬猷,乘胜而进,

太后听后大怒,命令在朝堂杖打裴伷先,然后把他流放。裴炎被逮捕入狱后,郎将姜嗣宗出使来到长安,刘仁轨向他询问有关东都洛阳的情况,姜嗣宗说:“我很久以前就觉得裴炎有些反常。”姜嗣宗返回时,刘仁轨让他携带表书,表书中说:“姜嗣宗知道裴炎谋反而不告发。”太后于是杀死了姜嗣宗。

李敬业攻占润州,李孝逸率兵攻打并杀死了他。

当初,魏思温劝李敬业说:“您是以恢复李唐的天下为口号而起兵的,应该率领大军大张旗鼓地进军,直向东都洛阳,这样天下人就会知道您的志向是救援天子,各地将纷纷响应。”薛仲璋说:“金陵城有帝王之气,而且有长江天险,完全可以坚守。不如先攻占常州、润州,作为成就霸业的基础,然后挥师北上夺取中原,这样进能够取胜,退也有后路,这是最好的计策!”魏思温说:“山东地区的豪杰之士因为武氏专权,心中愤恨不平,听说您起兵,都自发蒸麦饭为干粮,举起锄头作武器,等待您所率领的南方军队的到来。现在不趁这种有利形势建立大功,反而还要退缩,只想为自己谋求安身之地,远近的人听说后,怎能不人心涣散呢!”李敬业不听从他的意见,率兵去攻打润州。魏思温对杜求仁说:“兵力合在一起就强大,分开就弱小,李敬业不能率全军渡过淮河,收罗山东的兵众以夺取洛阳,失败就在眼前了!”李敬业于是进军攻占了润州。听说李孝逸将要来到,就回军抵御,驻扎在下阿溪,派李敬猷进逼淮阴,韦超驻守都梁山。

李孝逸率兵到达临淮,交战失利。监军御史魏元忠说:“天下安危,在此一举。现在大军长期停留不进,万一朝廷另外任命其他的将领来替代您,您用什么理由来逃避停留不进的罪责呢!”李孝逸这才率兵前进。魏元忠请求先攻打李敬猷,诸将说:“不如先攻打李敬业,如果李敬业战败,那么李敬猷就会不战而擒。如果先攻打李敬猷,李敬业率兵来救援,我们就会腹背受敌。”魏元忠说:“不对。敌人的兵力都集中在下阿,他们仓促聚集而来,利在决战。而李敬猷不熟悉军事,兵力又弱小,以大军进击,马上就可打败他。我们如果打败了李敬猷,然后乘胜前进,

虽有韩、白不能当其锋矣!”孝逸从之,引兵击敬猷,敬猷走。

敬业勒兵阻溪拒守。元忠言于孝逸曰:“风顺荻干,此火攻之利。”敬业置陈既久,士卒多疲倦,陈不能整,孝逸进击之,因风纵火,敬业大败,轻骑走将入海,孝逸追之,其将王那相斩敬业等首来降,余党皆捕得,传首神都。

李景谌罢,太后以崔詧同平章事。 郭待举罢,太后以韦方质同平章事。 太后杀单于道安抚大使程务挺。

初,裴炎下狱,务挺密表申理。至是或谮务挺与炎及敬业通谋,太后遣使即军中斩之。突厥宴饮相庆。太后以王方翼与务挺相善,流崖州而死。

乙酉(685)二年太后垂拱元年。

春正月,帝在均州。 二月,太后以武承嗣、裴居道、韦思谦同三品。 三月,太后迁帝于房州。 沈君谅、崔詧、武承嗣罢。 太后颁《垂拱格》。 太后贬骞道味道为青州刺史。

朝士有左迁诣宰相自诉者,味道曰:“此太后处分。”祎之曰:“由臣下奏请。”太后闻之,谓侍臣曰:“君臣同体,岂得归恶于君,引善自取乎!”故有是命。

夏五月,太后以裴居道为内史,流王德真于象州,以苏良嗣为纳言。 太后制百官及百姓皆得自举。 六月,太后以韦待价同三品。 秋七月,太后以魏玄同同三品。太后以阿史那元庆为兴昔亡可汗。 太后以僧怀义为白马寺主。

就是韩信、白起那样的大将也无法抵挡我们的兵锋!”李孝逸听从了魏元忠的建议,率兵攻打李敬猷,李敬猷败走。

李敬业率兵凭借下阿溪之险来抵抗。魏元忠对李孝逸说:“现在正值顺风,芦荻干燥,是进行火攻的有利时机。”李敬业摆好军阵已久,士卒们大多疲倦,阵形不整,李孝逸率兵进攻,乘风势放火,李敬业大败,轻装骑马逃走,将要逃到海上,李孝逸派兵追击,其部将王那相斩下李敬业等人的首级来投降,其余的同党都被捕获,传送首级到神都洛阳。

李景谌被免去宰相职务,太后武则天任命崔詧为同平章事。郭待举被免去宰相职务,太后任命韦方质为同平章事。 太后杀死单于道安抚大使程务挺。

当初,裴炎被捕入狱,程务挺秘密上表为他伸冤辩解。这时有人诬陷程务挺与裴炎及李敬业通谋,太后武则天就派使者在军中将他斩首。突厥得知后设宴庆贺。太后因为王方翼与程务挺交好,就把他流放到崖州而死。

乙酉(685)唐中宗嗣圣二年太后武则天垂拱元年。

春正月,唐中宗在均州。 二月,太后武则天任命武承嗣、裴居道、韦思谦为同凤阁鸾台三品。 三月,太后把唐中宗迁往房州。 沈君谅、崔詧、武承嗣被免去宰相职务。 太后颁布《垂拱格》。 太后贬骞味道为青州剌史。

有被降职的朝廷官员去找宰相申诉,骞味道就对他们说:“这是太后决定的。”刘祎之说:“应由臣下奏请。”太后武则天听说后,对随侍的臣下们说:“君臣同为一体,怎么能够把过恶归于君主,而把美善归于自己呢!”所以将骞味道贬官。

夏五月,太后武则天任命裴居道为内史,把王德真流放到象州,任命苏良嗣为纳言。 太后下制说百官和百姓都可以向朝廷自我荐举。 六月,太后任命韦待价为同凤阁鸾台三品。

秋七月,太后任命魏玄同为同凤阁鸾台三品。 太后任命阿史那元庆为突厥兴昔亡可汗。 太后任命僧人怀义为白马寺主持。

怀义得幸于太后,太后以为白马寺主。出入乘御马,朝贵皆匍匐礼谒,武承嗣、三思皆执僮仆之礼以事之。怀义多聚无赖少年,度为僧,纵横犯法,人莫敢言。御史冯思勖屡以法绳之,怀义遇诸涂,令从者殴之,几死。太后托言怀义有巧思,使入宫营造。补阙王求礼表请阉之,庶不乱宫闱,表寝不出。

丙戌(686)三年太后垂拱二年。

春正月,帝在房州。 太后归政于豫王旦,寻复称制。

太后诏复政事于皇帝,睿宗知太后非诚心,奉表固让,太后复临朝称制。

二月朔,日食。 太后以李孝逸为施州刺史。

孝逸既克李敬业,声望甚重,武承嗣等恶而谮之,故有是命。

三月,太后置铜匦,受密奏。

太后自徐敬业之反,疑天下人多图己,又自以久专国事,内行不正,知宗室大臣怨望不服,欲大诛杀以威之,乃盛开告密,有告密者,给马供食,使诣行在。虽农夫樵人,皆得召见,或不次除官,无实者不问。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

有鱼保家者,请铸铜为匦,以受天下密奏。其器一室四隔,上各有窍,可入不可出。太后善之。未几,其怨家投匦告保家尝为徐敬业作兵器,遂伏诛。

胡人索元礼因告密召见,擢为游击将军,令按制狱。元礼性残忍,推一人必令引数十百人,于是周兴、来俊臣

怀义得到太后武则天的宠幸,于是太后任命他为白马寺主持。出入宫禁乘御马,朝廷显贵见到他后都伏地跪拜,武承嗣、武三思都行奴仆之礼侍奉他。怀义还招集了许多无赖少年,剃度为僧人,横行不法,人们都不敢言语。御史冯思勖多次依法惩处他们,怀义在路中遇到冯思勖,便命令随从殴打他,差一点被打死。太后借口怀义有巧思,让他入宫建造宫室。补阙王求礼上表请求阉掉怀义,不至于使他淫乱后宫,表书被扣压不报。

丙戌(686)唐中宗嗣圣三年太后武则天垂拱二年。

春正月,唐中宗在房州。 太后武则天把朝政交还给豫王李旦,不久太后又临朝称制。

太后武则天下诏把朝政交还给皇帝,唐睿宗知道太后并不是出于诚心,就上表坚决辞让,于是太后又临朝称制。

二月初一,发生日食。 太后武则天任命李孝逸为施州刺史。

李孝逸平定李敬业的叛乱后,声望很高,武承嗣等人因憎恨而诬陷他,所以太后命他出任施州刺史。

三月,太后武则天设置铜匦,接受告密的奏疏。

太后武则天自从徐敬业起兵造反之后,便怀疑天下的人都在谋害自己,又自认为长期专擅国政,品行不端,知道宗室大臣怨恨不服,就想要大肆诛杀以威服他们,于是广开告密之路,有告密的人,由官府供给驿马和食物,把他们送到太后那里。即使是农夫和砍柴的人,也都得以被召见,有时破格除授官职,告发不实者也不加问罪。于是各地告密的人蜂拥而起。

有一位名叫鱼保家的人,请求铸造铜匦,以便接受天下人的密奏。这种铜匦一室分成四小间,每间上各有孔,只能入不能出。太后很是欣赏。不久,鱼保家的仇人向铜匦中投入密奏,告发说他曾经为徐敬业制造兵器,于是伏罪被诛。

胡人索元礼因为告密被太后召见,被升任为游击将军,并命令他审讯那些被关押在特设监狱中的犯人。索元礼生性残忍,审讯一人一定要让他牵连出数十到上百人,于是周兴、来俊臣

之徒效之。兴累迁至秋官侍郎,俊臣至御史中丞,皆养无赖数百人,意所欲陷,则使数处俱告之,辞状俱同。既下狱,则以威刑胁之,无不诬服。又造《告密罗织经》一卷,网罗无辜,织成反状,构造布置,皆有支节。其讯囚酷法,有“定百脉”“突地吼”“死猪愁”“求破家”“反是实”等号,中外畏之,甚于虎狼。

麟台正字陈子昂上疏曰:“执事者疾徐敬业首乱唱祸,将息奸源,遂使陛下大开诏狱,重设严刑,有迹涉嫌疑,辞相逮引,莫不穷捕考案。至有奸人荧惑,乘险相诬,纠告疑似,冀图爵赏。及其穷竟,百无一实。陛下仁恕,又屈法容之,遂使奸恶之党快意相仇。天下喁喁,莫知宁所。臣闻隋之末代,天下犹平,杨玄感作乱,不逾月而败。天下之弊,未至土崩。炀帝不悟,专行屠戮,大穷党与,遂至杀人如麻,流血成泽,天下靡然,始思为乱,于是雄杰并起而隋族亡矣。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伏惟陛下念之!”太后不听。

子昂又尝上疏曰:“朝廷遣使巡察四方,或不择人,则黜陟不明,刑罚不中,徒使百姓修饰道路,送往迎来,无所益也。”又曰:“宰相,陛下之腹心,刺史、县令,陛下之手足,未有无腹心手足而能独理者。皆不可以不择也。”又曰:“天下有危机,祸福因之而生,百姓是也。百姓安则乐其生,不安则轻其死,轻其死则天下乱矣!”

之流纷纷仿效他。周兴多次升迁做到秋官侍郎,来俊臣官做到御史中丞,他们都豢养了无赖之徒数百人,如果想要陷害谁,就指使这些人在几处同时告发,告发的状子内容都相同。把要告发的人关进狱中之后,就用严刑迫胁他们,人人都被迫承认自己有罪。又撰写了《告密罗织经》一卷,搜罗无罪之人的言行,编造成谋反的罪状,捏造编排的事实情节似乎都有根据。他们审讯囚犯的严酷刑法,有“定百脉”“突地吼”“死猪愁”“求破家”“反是实”等名称,朝廷内外的人都畏惧他们,超过了虎狼。

麟台正字陈子昂上疏给太后说:“百官因为憎恨徐敬业首先造反,想要灭除奸邪的根源,于是就鼓动陛下大设诏狱,设置严刑酷罚,对那些行迹稍有嫌疑的人,利用口供,相互牵连,无不尽力逮捕,拷打审讯。以至有奸邪之徒从中蛊惑,乘机进行诬陷,举报似是而非的事情,希图以此得到官爵和赏赐。穷追到底的结果,一百个人中没有一人的罪行属实。陛下仁爱宽宏,又枉法容忍那些诬告的人,因此使奸邪之徒尽情报复他们的仇人。弄得天下人都焦急张望,不知何处是安身之地。我听说隋朝末年,天下还算太平,杨玄感作乱,不到一个月就遭到失败。天下的弊病,还未达到分崩离析的程度。而隋炀帝却没有醒悟,专事杀戮,竭力追究杨玄感的同党,以至杀人如麻,血流成河,天下破败,人们才开始思谋作乱,于是豪杰并起,而隋朝也就灭亡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希望陛下考虑考虑!”太后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陈子昂还曾经上疏说:“朝廷派遣使者巡察各地,有时选人不当,致使官吏的升降不公平,刑罚不适当,白白地让百姓出力修整道路,送往迎来,毫无益处。”又说:“宰相就好比是陛下的腹心,刺史与县令就好比是陛下的手脚,没有哪位君主不依靠腹心手脚而能独自一人治理天下的。所以对宰相、刺史、县令都不能不加以精心挑选。”又说:“天下出现了危机,祸乱便因此而产生,而产生祸乱的根源就是百姓。百姓安定就喜欢活着,不安定就把死亡看得很轻,百姓如果不把死亡当回事,那么天下就要大乱!”

夏四月,太后铸太仪。 六月,太后以岑长倩为内史,苏良嗣、韦待价为左、右相,韦思谦为纳言。

良嗣为相,遇怀义于朝堂,怀义偃蹇不为礼,良嗣大怒,命左右批其颊。怀义诉于太后,太后曰:“阿师当于北门出入,南牙宰相所往来,勿犯也。”

秋九月,太后以突厥斛瑟罗为继往绝可汗。 有山出于新丰。

雍州言新丰县东南有山踊出,太后改新丰为庆山县。江陵人俞文俊上书言:“天气不和而寒暑并,人气不和而疣赘生,地气不和而塠阜出。今陛下以女主处阳位,反易刚柔,故地气塞隔而山变为灾。陛下谓之‘庆山’,臣以为非庆也。伏惟侧身修德以答天谴,不然,祸今至矣!”太后怒,流之岭外。

太后以狄仁杰为冬官侍郎。

仁杰为宁州刺史,御史郭翰巡察陇右,入宁州境,耆老歌刺史美德者盈路,翰表荐之,征为冬官侍郎。

丁亥(687)四年太后垂拱三年。

春正月,帝在房州。 三月,韦思谦致仕。 夏四月,太后以苏良嗣为西京留守。

时尚方监裴匪躬检校京苑,将鬻苑中蔬果以收其利。良嗣曰:“昔公仪休相鲁,犹能拔葵,去织妇,未闻万乘之主鬻蔬果也。”乃止。

太后以裴居道为纳言,张光辅平章事。 太后杀同三品刘祎之。

夏四月,太后武则天铸造大仪。 六月,太后武则天任命岑长倩为内史,苏良嗣、韦待价为左、右相,韦思谦为纳言。

苏良嗣担任宰相,在朝堂与怀义相遇,怀义傲慢不行礼,苏良嗣十分愤怒,命令手下的人打他的耳光。怀义去向太后告状,太后说:“你应当从北门出入,南牙门是宰相往来的地方,不要去触犯。”

秋九月,太后武则天任命突厥斛瑟罗为继往绝可汗。 有山从新丰县的地下冒出。

雍州报告说新丰县东南部有山从地下冒出,太后武则天于是改新丰县为庆山县。江陵人俞文俊上书说:“天气如果不调和就会出现寒暑并行的气候,人气如果不调和就会长出肉瘤,地气如果不调和就会从地下冒出小土山。现在陛下以女君主的身份处于阳位,改变了刚与柔的地位,所以地气受到阻隔而演变成山,是灾难的表现。陛下称它为‘庆山’,我却认为并不是喜庆。希望陛下能够谨慎修德以回应上天的谴责,否则,灾祸马上就要降临了!”太后大怒,把俞文俊流放到岭南。

太后武则天任命狄仁杰为冬官侍郎。

狄仁杰担任宁州刺史,御史郭翰巡察陇右地区,进入宁州境内,歌颂刺史美德的老人们挤满了道路,郭翰于是向朝廷上表荐举狄仁杰,朝廷征召狄仁杰担任冬官侍郎。

丁亥(687)唐中宗嗣圣四年太后武则天垂拱三年。

春正月,唐中宗在房州。 三月,韦思谦退休。 夏四月,太后武则天任命苏良嗣为西京留守。

当时尚方监裴匪躬负责检核西京禁苑,想要卖禁苑中的蔬菜和水果,以此获利。苏良嗣说:“古时公仪休担任鲁国的宰相,还能拔掉园中的葵菜,让家中织帛的妇人离去,没有听说过堂堂天子卖蔬菜水果的。”于是作罢。

太后武则天任命裴居道为纳言,张光辅为同平章事。 太后武则天杀死同凤阁鸾台三品刘祎之。

祎之窃谓凤阁舍人贾大隐曰:“太后废昏立明,安用临朝称制,不如返政以安天下之心。”大隐密奏之,太后不悦。或诬祎之受金,太后命王本立推之。本立宣敕示之,祎之曰:“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太后怒,赐死。祎之初下狱,睿宗为之上疏申理,亲友皆贺之,祎之曰:“此乃所以速吾死也。”临刑,沐浴,神色自若,草谢表,立成数纸。

秋七月,太后以魏玄同为纳言。 突厥寇朔州,太后遣黑齿常之击之。

突厥骨笃禄寇朔州,太后遣黑齿常之、李多祚击之,突厥散走碛北。多祚世为靺鞨酋长,以军功得入宿卫。常之每得赏赐,皆分将士,有善马为军士所损,官属请笞之,常之曰:“奈何以私马笞官兵乎!”卒不问。

九月,虢州人杨初成矫制募人迎帝于房州,太后杀之。冬十月,太后流李孝逸于儋州。

武承嗣诬李孝逸自言“当有天分”,太后以李孝逸有功,减死除名,流儋州,卒。

太后罢御史监军。

太后欲遣韦待价击吐蕃,韦方质奏请遣御史监军,太后曰:“古者明君遣将,阃外之事,悉以委之。比闻御史监军,军中事皆承禀。以下制上,非令典也,且何以责其有功?”遂罢之。

大饥。

戊子(688)五年太后垂拱四年。

春正月,帝在房州。 太后立崇先庙。

刘祎之私下对凤阁舍人贾大隐说:“太后既已废昏君而立贤君,哪里用得着再临朝称制,不如把权力交还给皇帝,以安定天下人之心。”贾大隐秘密上奏了这件事,太后很不高兴。有人诬告刘祎之接受别人行贿的钱财,太后命令王本立审讯他。王本立向刘祎之宣布并出示敕书,刘祎之说:“没有经过凤阁鸾台,怎么能称为敕书呢!”太后大怒,赐死刘祎之。刘祎之刚被收捕入狱时,唐睿宗为他上疏伸冤,亲友们都向他祝贺,刘祎之说:“这正是在加速我的死亡。”临刑前,他沐浴身体,神色自若,起草了给太后的谢恩表,一会儿就写满了几张纸。

秋七月,太后武则天任命魏玄同为纳言。 突厥军队侵犯朔州,太后武则天派遣黑齿常之去迎击。

突厥阿史那骨笃禄侵犯朔州,太后派黑齿常之与李多祚率兵反击,突厥溃败逃往漠北。李多祚世代为靺鞨酋长,因军功得以入宫担任警卫。黑齿常之每当得到赏赐,都分发给将士,有一匹好马被军士所伤,官属请求鞭打军士,黑齿常之说:“怎么能因为伤害了我自己的马而鞭打官府的士兵呢!”始终没有追究。

九月,虢州人杨初成假传制书招募人到房州迎接唐中宗,被太后武则天处死。 冬十月,太后武则天把李孝逸流放到儋州。

武承嗣诬告说李孝逸自称“有做天子的名分”,太后因为李孝逸有战功,免除他的死罪,剥夺名籍,流放到儋州而去世。

太后武则天罢除御史监军。

太后想要派遣韦待价率兵攻打吐蕃,韦方质上奏请求派御史监军,太后说:“古代贤明的君主派遣将帅出征,把战场上的指挥权全都委任给将帅。近来听说派御史监军,军中的大小事情都要向他报告。以下控制上,不是好的制度,再说这样做如何能要求将帅取得战功呢?”于是罢除。

天下发生大饥荒。

戊子(688)唐中宗嗣圣五年太后武则天垂拱四年。

春正月,唐中宗在房州。 太后武则天建立崇先庙。

太后立崇先庙,以享武氏祖考。命有司议室数,博士周悰请为七室,减唐太庙为五室。春官侍郎贾大隐奏:“礼,天子七庙,诸侯五庙,百王不易。崇先庙室应如诸侯之数,国家宗庙不应辄有变移。”太后乃止。

二月,太后毁乾元殿,作明堂。

初,太宗、高宗之世,屡欲立明堂,诸儒议其制度,不决而止。至是,太后独与北门学士议其制。诸儒以为明堂当在国阳丙己之地,三里之外,七里之内。太后以为远。毁乾元殿,以其地为之,以僧怀义为之使,凡役数万人。

夏四月,太后杀太子舍人郝象贤。

象贤,处俊之孙也。初,太后有憾于处俊,会奴诬告象贤反,遂族诛之。象贤临刑,极口骂太后,发扬宫中隐慝。自是法官刑人,先以木丸塞其口。

五月,太后加号圣母神皇。

武承嗣使人作瑞石,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使人献之,曰获之洛水。太后喜,命曰“宝图”。诏当拜洛受“图”,告谢于郊。御明堂,朝群臣,命诸州都督、刺史、宗戚并会神都,先加尊号。

六月朔,日食。 江南巡抚大使狄仁杰奏焚淫祠。

仁杰以吴、楚多淫祠,奏焚其一千七百余所,独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

秋八月,琅邪王冲、越王贞举兵匡复,不克而死,太后遂大杀唐宗室。

太后建立崇先庙,以祭祀武氏祖先。命令有关部门商议崇先庙中应设置的室数,博士周悰请求设置七室,并减唐太庙为五室。春官侍郎贾大隐上奏说:“按照礼仪,天子的祖庙为七室,诸侯为五室,这是历代都不变的制度。崇先庙中的室数应该与诸侯相同,国家宗庙的室数不应该随意变更。”太后于是作罢。

二月,太后武则天拆毁乾元殿,在其地建造明堂。

当初,唐太宗、唐高宗在位时,多次想要建造明堂,因为儒生们商议明堂的规制没有取得一致意见而作罢。这时,太后武则天只与北门学士们讨论明堂的规制。儒生们认为明堂应该建在都城南郊丙己之地,三里以外,七里以内。太后认为太远。于是拆毁乾元殿,在原址建造明堂,任命僧人怀义为监造明堂使,共役使数万人。

夏四月,太后武则天杀死太子舍人郝象贤。

郝象贤是郝处俊的孙子。当初,太后武则天对郝处俊有怨恨,适逢有奴仆诬告说郝象贤谋反,于是太后杀了郝象贤全族。郝象贤临刑前满口大骂太后,揭发宫中隐秘的丑事。从此法官处死罪犯时,都先用木丸塞住犯人的口。

五月,太后武则天加尊号圣母神皇。

武承嗣指使部下伪造表现祥瑞的石头,在上面镌刻文字说:“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并派人进献这块石头,说是从洛水中获得的。太后十分高兴,把这块石头命名为“宝图”。又下诏说要祭拜洛水接受“宝图”,并祭告天地。太后驾幸明堂,接受群臣朝见,命令各州都督、刺史与宗亲都到神都洛阳会合,先为自己加尊号圣母神皇。

六月初一,发生日食。 江南巡抚大使狄仁杰上奏请求焚毁滥设的祠庙。

狄仁杰因为吴地和楚地多滥设祠庙,上奏请求焚毁其中的一千七百多所,只留下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

秋八月,琅邪王李冲、越王李贞起兵匡复唐朝,没有成功而死,太后武则天于是大肆杀戮唐朝宗室。

太后潜谋革命,稍除宗室。韩王元嘉、霍王元轨、鲁王灵夔、越王贞及元嘉子黄公譔、元轨子江都王绪、虢王凤子东莞公融、灵夔子范阳王蔼、贞子琅邪王冲,在宗室中皆以才行有美名,太后尤忌之。元嘉等内不自安,密有匡复之志。

及太后受“图”,召宗室朝明堂,诸王递相惊曰:“神皇欲因此尽收宗室诛之。”譔诈为皇帝玺书,分告诸王,令各起兵。冲募兵得五千余人,起博州,先击武水。莘令马玄素闭门拒守,冲因风纵火,焚其南门,风回军却,众惧而散。冲还走博州,为门者所杀。太后遣将军丘神击之,至博州,冲已死,官吏出迎,尽杀之。

越王贞亦举兵于豫州,太后遣将军麹崇裕等讨之,又命张光辅为诸军节度。削贞、冲属籍,更姓虺氏。贞发属县兵得五千人,使汝阳丞裴守德将之,拒战而溃,遂与守德皆自杀。初,诸王往来相约结,未定而冲先发,惟贞狼狈应之,诸王皆不敢发,故败。

贞之将起兵也,遣使告寿州刺史赵瓌,瓌妻常乐长公主谓使者曰:“李氏危若朝露。诸王,先帝之子,不舍生取义,欲何须邪!大丈夫当为忠义鬼,无为徒死也。”及贞败,太后欲悉诛诸王,命监察御史苏珦按之,无验,太后召诘之,珦抗论不回。太后曰:“卿大雅之士,朕当别有任使,此狱不必卿也。”使周兴等按之,于是收韩王元嘉、鲁王灵夔、黄公譔、常乐公主于东都,迫使自杀,亲党皆诛。

太后武则天暗中图谋革除唐命,逐渐剪除李唐宗族。韩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轨、鲁王李灵夔、越王李贞及李元嘉的儿子黄公李、李元轨之子江都王李绪、虢王李凤之子东莞公李融、李灵夔之子范阳王李蔼、李贞之子琅邪王李冲,在宗室子弟中,都因有才能品行端正而享有美名,所以太后最忌恨他们。李元嘉等人心中不安,暗中有匡复唐朝的志向。

等到太后将要接受“宝图”,征召宗室子弟朝见于明堂,诸王都吃惊地说:“神皇想借此机会把宗室子弟全部逮捕诛杀。”于是李伪造皇帝的玺书,分别告诉诸王,命令他们各自起兵。李冲招募到兵力五千余人,在博州起兵,先攻打武水。莘县令马玄素关闭城门抵御,李冲乘风放火,焚烧南门,因风向逆转,李冲的军队退却,部众恐惧而逃散。李冲逃回博州,被守门的人杀死。太后派遣将军丘神率兵讨伐,丘神到了博州,李冲已死,官吏出来迎接,丘神把他们全都杀死。

越王李贞也在豫州起兵,太后派遣将军麹崇裕等率兵讨伐李贞,又任命张光辅为诸军节度。朝廷剥夺了李贞与李冲的族籍,改姓虺氏。李贞征发豫州所属各县兵五千人,派汝阳县丞裴守德率领,抵御而溃败,于是李贞与裴守德都自杀而死。当初,诸王来往互相商议约定起兵的时间,还没有最后确定好,而李冲首先起兵,只有李贞仓促响应,其余诸王都不敢发难,所以遭到失败。

李贞将要起兵时,派遣使者告诉寿州刺史赵瓌,赵瓌的妻子常乐长公主对使者说:“现在李氏危险得已经像早晨的露水一样。诸王是先帝的儿子,不能舍生取义,还要等待什么呢!大丈夫死当做忠义之鬼,不能白白地被杀掉。”等到李贞失败,太后想要把诸王全都诛杀,命令监察御史苏珦去办案,没有证据,太后召来苏珦责问他,苏珦直言争论,不屈不挠。太后说:“你是高雅之士,朕当另有任用,这件案子不用你去办理了。”于是派周兴等审理,收捕了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公李、常乐公主等送到东都洛阳,逼迫他们自杀,其亲属同党都被诛杀。

时狄仁杰为豫州刺史,贞党与当坐者六七百家,当籍没者五千口。仁杰密奏:“彼皆诖误,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不言,又乖陛下仁恤之旨。”太后特原之,皆流丰州。道过宁州,宁州父老迎劳之曰:“我狄使君活汝邪!”相携哭于德政碑下,三日而后行。

张光辅将士恃功,多所求取,仁杰不之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邪!”仁杰曰:“明公纵将士暴掠,杀已降以为功。恨不得尚方斩马剑,加公之颈,虽死如归耳!”光辅归奏之,左迁仁杰复州刺史。霍王元轨、江都王绪、东莞公融、济州刺史薛、弟绪、绪弟驸马都尉绍皆坐与二王通谋,为太后所杀。

太后以骞味道、王本立同平章事。 太后拜洛受“图”。

太后拜洛受“图”,皇帝、皇太子皆从,内外百官、蛮夷酋长各依方叙立,文物卤簿之盛,唐兴以来未之有也。

明堂成,作天堂。

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凡三层,下层法四时,各随方色;中层法十二辰,上为圆盖,九龙捧之;上层法二十四气,亦为圆盖。上施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号曰“万象神宫”。又于明堂北起天堂五级,以贮大像,至三级则俯视明堂矣。以怀义为威卫大将军、梁国公。侍御史王求礼上书曰:“古之明堂,茅茨不剪,采椽不斫。今者饰以珠玉,图以丹青,琼台瑶室,无以加也。”不报。

当时狄仁杰担任豫州刺史,李贞的同党受牵连要判罪的有六七百家,要没入官府的有五千口人。狄仁杰秘密上奏说:“他们都是受了蒙蔽才犯罪的,我想要公开上奏,似乎是在为叛逆的人申辩;如果不上奏,又违背陛下仁爱怜悯的旨意。”太后于是特赦了他们,都流放到丰州。当他们路过宁州时,宁州的父老们迎接慰劳他们说:“是我们的狄使君挽救了你们的性命啊!”然后相互搀扶着到宁州百姓为狄仁杰树立的德政碑下痛哭,三天以后才继续行进。

张光辅部下的将士倚仗有功,多方勒索,狄仁杰都不予答应。张光辅愤怒地说:“州官竟敢轻视元帅吗!”狄仁杰说:“你放纵将士横暴抢掠,杀害已经投降的人作为自己的功劳。我只恨得不到天子的尚方斩马剑,砍下你的头颅,虽死如归!”张光辅回朝上奏了此事,于是狄仁杰被降职为复州刺史。霍王李元轨、江都王李绪、东莞公李融、济州刺史薛、薛之弟薛绪、薛绪之弟驸马都尉薛绍都因与琅邪王李冲、越王李贞通谋而获罪,被太后杀害。

太后武则天任命骞味道、王本立为同平章事。 太后武则天祭拜洛水,接受“宝图”。

太后武则天祭拜洛水,接受“宝图”,唐睿宗皇帝和皇太子都随从,朝廷内外文武百官和蛮夷酋长各自依照方位排列站立,礼乐仪仗的盛大,是唐朝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

明堂落成,又营建天堂。

明堂高达二百九十四尺,周长三百尺。共有三层,下层依照四季划分,四方各有本方的颜色;中层依照十二时辰划分,上面为圆盖,由九条龙捧起;上层依照二十四个气节划分,也是圆盖。最顶端安放铁凤,高一丈,用黄金装饰,名叫“万象神宫”。又在明堂北面建造天堂,高五层,用来放置大佛像,到第三层就可以俯视明堂。太后任命僧人怀义为左威卫大将军,封梁国公。侍御史王求礼上书说:“古代的明堂,用茅草不加修剪,用柞木作椽不加砍削。现在的明堂用珠宝玉石装饰,绘上图画,就是殷纣王的琼台和夏桀王的瑶室,也无法超过它。”太后没有答复。

太后诏发兵击生羌及吐蕃,不果行。

太后欲发梁、凤、巴蜑,自雅州开山通道,击生羌,袭吐蕃。陈子昂上书曰:“雅州边羌未尝为盗,一旦戮之,必将蜂起,臣愚以为西蜀之祸自此结矣。吐蕃爱蜀富饶,欲盗之久矣,徒以山川阻绝,障隘不通,势不能动。今国家乃乱边羌,开隘道,使其收奔亡之种,为乡导以攻边,是借寇兵而为贼除道,举全蜀以遗之也。蜀者国家之宝库,可以兼济中国。今执事者乃图侥幸之利以事西羌,得其地不足以稼穑,得其财不足以富国。臣恐未见羌戎,已有奸盗生其中矣。今山东饥,关、陇弊,而徇贪夫之议,谋动甲兵,自古国亡家败,鲜不由此,愿陛下熟计之。”既而役不果兴。

己丑(689)六年太后永昌元年。

春正月,帝在房州。 太后大飨万象神宫。

太后服衮冕,搢大圭,执镇圭为初献,皇帝为亚献,太子为终献,周国先王亦与飨焉。礼毕,御门大赦,布政于明堂,颁九条以训百官。又尊周忠孝王为太皇,妣为太后,墓曰昊陵、顺陵。

夏四月,太后以武承嗣为纳言,张光辅守内史。 太后杀汝南王炜、鄱阳公等十二人及天官侍郎邓玄挺。

谋迎中宗于房陵,以问玄挺。炜又尝谓玄挺曰:“欲为急计,何如?”玄挺皆不应。坐知反不告,同诛。

太后武则天下诏发兵攻打生羌与吐蕃,最后没有成行。

太后武则天想要征发梁、凤、巴蜑等地的百姓,从雅州开山通路,攻打生羌,袭击吐蕃。陈子昂上书说:“雅州沿边一带的羌人从未侵犯边疆,一旦杀戮他们,他们一定会蜂拥而起作乱,我私下认为西蜀地区的祸患从此就结下了。吐蕃贪图蜀中的富饶,想要占据它已经很久了,只是因为山川阻隔,道路艰难不通,形势使他们无法行动。现在国家却要扰乱边地的羌人,打开艰险的道路,让吐蕃收罗逃亡的边人,为他们做向导来侵犯边疆,这是把兵力借给敌人,又为敌人清除道路,把全部蜀地送给敌人。蜀地是国家的宝库,可以接济中原地区。现在执政大臣却贪图侥幸之利谋取西羌,得到他们的土地不足以耕种庄稼,得到他们的钱财不足以使国家富裕。我恐怕还没有见到羌戎,却已有奸盗出现在蜀中了。现在山东地区闹饥荒,关、陇地区民生凋敝,却要听从贪婪之人的建议,谋划用兵作战,自古以来国亡家败,很少不是由此导致的,希望陛下慎重考虑。”后来这件事没有进行。

己丑(689)唐中宗嗣圣六年太后武则天永昌元年。

春正月,唐中宗在房州。 太后武则天合祭神主于万象神宫。

太后武则天身穿帝王礼服,头戴礼冠,腰带上插着大圭,手持镇圭,为第一个进献祭品的人,唐睿宗皇帝是第二个进献祭品的人,皇太子是最后一个进献祭品的人,武周的先祖也在合祭之列。祭祀礼仪完毕后,太后驾临则天门,大赦天下,在明堂施行政教,颁布九条政令以训诫百官。又追尊周忠孝王武士彟为太皇,夫人杨氏为太后,祖先的陵墓分别叫昊陵、顺陵。

夏四月,太后武则天任命武承嗣为纳言,张光辅署理内史职务。 太后武则天杀死汝南王李炜、鄱阳公李等十二人及天官侍郎邓玄挺。

李图谋从房陵迎回唐中宗,征询邓玄挺的意见。汝南王李炜又曾经对邓玄挺说:“我想要制定紧急计策,怎么样?”邓玄挺都没有回答。邓玄挺犯知道谋反而不告发的罪行,被一同处死。

秋七月,太后徙纪王慎于巴州,道卒。

诸王之起兵也,纪王慎独不预谋,亦坐系狱,徙巴州,行及蒲州而卒。八男相继被诛。女东光县主楚媛适司议郎裴仲将,相敬如宾,姑有疾,亲尝药膳,接遇娣姒,皆得欢心。时宗女又皆以娇奢相尚,诮之曰:“所贵于富贵者,得适志也,今独守勤苦,将何求?”楚媛曰:“幼而好礼,今而行之,非适志欤!富贵傥来之物,何足骄人!”众皆惭服。及闻慎卒,号恸呕血,不御膏沐垂二十年。

太后遣韦待价击吐蕃,大败,除名流绣州。

初,太后命左相韦待价击吐蕃,至寅识迦河,与吐蕃战,大败。会大雪,粮运不继,待价狼狈引军还。太后大怒,除名流绣州,斩其副阎温古。安西副都护唐休璟收其余众,抚安西土,太后以休璟为西州都督。

八月,太后杀内史张光辅。

徐敬业之败也,弟敬真流绣州,将奔突厥,为吏所获,多引海内知识,云有异图,冀以免死。诬内史张光辅私论图谶,阴怀两端,遂皆被诛。秋官尚书张楚金、陕州刺史郭正一、凤阁侍郎元万顷、洛阳令魏元忠,皆当死。临刑,太后使驰骑赦之。当刑者皆喜跃欢呼,元忠独安坐自如。既宣敕,

秋七月,太后武则天把纪王李慎流放到巴州,李慎在半道上去世。

唐朝宗室诸王起兵时,只有纪王李慎没有参与谋划,但也受牵连被关押入狱,流放到巴州,走到蒲州去世。他的八个儿子相继被诛杀。李慎的女儿东光县主李楚媛嫁给司议郎裴仲将为妻,夫妻相敬如宾,婆婆患病,李楚媛亲尝药物食品,对待妯娌,都能得到她们的欢心。当时宗室之女又都以骄横奢侈为风尚,她们讥笑李楚媛说:“人们之所以追求富贵,是为了满足享受的愿望,现在你一个人保持勤劳艰苦的生活,追求的是什么呢?”李楚媛说:“我幼时就喜好礼,现在身体力行,这不就是满足了自己的愿望吗!富贵是无意得来的东西,有什么值得向别人夸耀的呢!”大家听后都惭愧敬服。等得知李慎去世,李楚媛痛哭吐血,从此二十年不使用润发的油脂。

太后派遣韦待价率兵攻打吐蕃,结果大败,韦待价被除去名籍,流放到绣州。

当初,太后武则天命令左相韦待价率兵攻打吐蕃,到了寅识迦河,与吐蕃军队交战,韦待价被打得大败。适逢天下大雪,粮食运输接济不上,韦待价狼狈领兵退回。太后大为愤怒,将韦待价除去名籍,流放到绣州,斩杀了副大总管阎温古。安西副都护唐休璟收罗残余部众,安抚西部边地,太后于是任命唐休璟为西州都督。

八月,太后武则天杀死内史张光辅。

徐敬业起兵失败后,他的弟弟徐敬真被流放到绣州,将要投奔突厥,被官吏抓获,于是诬告牵连了许多海内相识的人,说他们有反叛的企图,希望以此能免除死罪。诬告说内史张光辅私下议论预卜吉凶的图谶,在朝廷和反叛者之间首鼠两端,于是张光辅等都被诛杀。秋官尚书张楚金、陕州刺史郭正一、凤阁侍郎元万顷、洛阳县令魏元忠,都受牵连应该被处死。临刑前,太后派使者驰马赦免了他们。将要被处以死刑的人都高兴地跳跃欢呼,只有魏元忠坐在那里,神色自若。使者宣布赦免敕书之后,

乃徐起拜,竟无忧喜之色,遂流岭南。是日,阴云四塞,既释楚金等,天气晴霁。

九月,太后以僧怀义为新平道大总管,讨突厥。 闰月,太后杀同平章事魏玄同。

魏玄同素与裴炎善,时人以其终始不渝,谓之“耐久朋”。周兴素恶玄同,诬之曰:“玄同言:‘后老矣,不若奉嗣君为耐久。’”太后怒,赐死于家。或教之告密,冀得召见自陈,玄同叹曰:“人杀鬼杀等耳,岂能作告密人邪!”乃就死。自余内外大臣坐死及流贬甚众。彭州长史刘易从为徐敬真所引,就州诛之。易从为人仁孝忠谨,将刑于市,吏民怜其无辜,远近奔走,竞解衣投地曰:“为长史求冥福。”有司平准,直十余万。兴等又诬武卫大将军黑齿常之谋反,征下狱,常之缢死。

冬十月,太后杀郑王璥等六人。

初,太后问陈子昂当今为政之要,子昂上疏,以为:“宜缓刑崇德,息兵革,省赋役,抚慰宗室,各使自安。”辞婉意切,其论甚美。至是又上疏曰:“太平之朝,上下乐化,不宜有乱臣贼子,日犯天诛。比者大狱增多,逆徒滋广,愚臣顽昧,初谓皆实,去月,陛下特察李珍等无罪。又免楚金等死,初有风雨,变为景云。臣乃知亦有无罪之人挂于疏网者。臣闻阴惨者刑也,阳舒者德也,圣人法天,天亦助圣。今又阴雨,臣恐过在狱官,陛下何不悉召狱囚,自诘其罪?

魏元忠才缓慢地起身礼拜,始终没有忧愁和喜悦的表情,于是被流放到岭南。当天,阴云密布,待赦免了张楚金等人之后,天气才转晴。

九月,太后武则天任命僧人怀义为新平道大总管,率兵讨伐突厥。 闰九月,太后武则天杀死同平章事魏玄同。

魏玄同素来与裴炎友好,当时人们因为他对裴炎的友情始终不变,称他们为“耐久的朋友”。周兴一向憎恨魏玄同,就诬告他说:“魏玄同曾经说:‘太后老了,不如事奉皇帝更长久。’”太后大怒,赐他在家中自尽。有人教他告密,以求得到太后的召见,为自己辩解,魏玄同感叹说:“被人杀或被鬼杀都是一样的,怎么能当告密的人呢!”于是自尽。其余朝廷内外的大臣受此案牵连被处死或流放贬官的有很多。彭州长史刘易从也遭到徐敬真的诬陷牵连,在彭州被诛杀。刘易从为人仁义孝顺,忠厚谨慎,将要在闹市被处死时,官吏和百姓怜惜他无罪,远近的人都赶赴刑场,争相脱下衣服扔在地上,说:“为刘长史祈求阴间之福。”有关部门对这些衣服进行估价,值十多万钱。周兴等又诬陷武卫大将军黑齿常之谋反,被召回投入狱中,黑齿常之自缢而死。

冬十月,太后武则天杀死郑王李璥等六人。

当初,太后询问陈子昂当前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陈子昂上疏,认为:“应该宽缓刑罚,崇尚德政,停止战争,减轻赋税徭役,安抚宗室子弟,使他们各自安心。”用辞委婉,情真意切,立论甚美。这时陈子昂又上疏说:“太平的朝代,上下都乐意接受教化,不应该出现乱臣贼子,整天犯罪被国家处死。近来大的狱案增多,叛逆之人越来越多,我愚昧无知,原来认为他们的罪都属实,上个月,陛下特地查明李珍等人无罪。后来又赦免了张楚金等人的死罪,起初天有风雨,后来出现祥云。我才知道也有无罪之人落入了宽大的法网之中。我听说天气阴暗表示刑罚过重,天气晴朗表示德政贤明,圣人效法上天,上天也帮助圣人。现在又是阴雨天气,我恐怕过失在于执掌狱案的官吏,陛下为何不把关押在狱中的囚犯全都召来,亲自审问他们的罪行?

有实者显示明刑,滥者严惩狱吏,使天下咸服,岂非至德克明哉!”

太后以范履冰、邢文伟同平章事。 十一月,太后享万象神宫,始用周正。

改十一月为正月,十二月为腊月,夏正月为一月。

太后自名曌,改诏曰制。

凤阁侍郎宗秦客改造十二字以献,至是行之。“曌”即“照”字也。

除唐宗室属籍。

从司刑少卿周兴之请也。

庚寅(690)七年周武氏天授元年。

春正月,帝在房州。 太后以武承嗣为左相,武攸宁为纳言,邢文伟为内史,王本立罢。 太后流韦方质于儋州。

时武承嗣、三思用事,宰相皆下之。方质有疾,承嗣、三思往问之,方质据床不为礼。或谏之,方质曰:“死生有命,大丈夫安能曲事近戚以求苟免乎!”寻为周兴所构,流儋州,寻赐死。

二月,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

贡士殿试自此始。补阙薛谦光上疏曰:“选举之法,宜得实才,取舍之间,风化所系。今之选人,咸称觅举,奔竞相尚,喧诉无惭。至于才应经邦,惟令试策;武能制敌,止验弯弧。昔汉武帝见司马相如赋,恨不同时,及置之朝廷,终文园令,知其不堪公卿之任故也。吴起将战,左右进剑,起曰:

罪行属实者公开处以刑罚,如果是冤枉的就严惩掌管狱案的官吏,使天下人都心服,那不就是最高尚的道德发扬光大了吗!”

太后武则天任命范履冰、邢文伟为同平章事。 十一月,太后武则天在万象神宫祭祀,开始使用武周的历法。

改十一月为正月,十二月为腊月,夏历正月为一月。

太后武则天自己改名为曌,改诏书叫制书。

凤阁侍郎宗秦客改造了十二个字进献,这时下令推行。“曌”就是“照”字。

废除唐朝宗室子弟的族籍。

这是依照司刑少卿周兴的请求。

庚寅(690)唐中宗嗣圣七年武周天授元年。

春正月,唐中宗在房州。 太后武则天任命武承嗣为左相,武攸宁为纳言,邢文伟为内史,免去王本立的宰相职务。 太后武则天把韦方质流放到儋州。

当时武承嗣、武三思专权用事,宰相都在他们之下。韦方质患病,武承嗣与武三思前去看望,韦方质坐在床上不行礼。有人规劝韦方质,他说:“生死在于天命,大丈夫怎么能够屈身侍奉太后近亲以求苟且免祸呢!”不久韦方质就受到周兴的诬陷,被流放到儋州,不久被赐死。

二月,太后武则天在洛城殿亲自考试入京参加科举的贡士。

贡士进行殿试从这时开始。补阙薛谦光上疏说:“选举人才的办法,应该使朝廷能够选到有真才实学的人,取舍什么样的人,关系到风俗和教化。如今选拔人才,都赞许找关系以求举用,崇尚奔走竞争名利,公然诉说而不觉得惭愧。至于选拔经邦济世的文臣,只让他们考试策文;选拔克敌制胜的武将,只考他们弯弓射箭。当初汉武帝读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叹恨不能与此人经常在一起,后来把他安置在朝廷,最终只让他担任了汉文帝的陵园令,这是因为知道他担当不了公卿重任的缘故。战国时代的吴起将要出战,左右的人进上宝剑,吴起说:

‘将者,提鼓挥桴,临难决疑,一剑之任,非将事也。’然则虚文岂足以佐时,善射岂足以克敌!要在文吏察其行能,武吏观其勇略,考居官之臧否,行举者之赏罚而已。”

三月,苏良嗣卒。 四月,范履冰下狱死。 秋七月,太后流舒王元名于和州,以侯思止、王弘义为侍御史。

醴泉人侯思止素诡谲无赖,恒州刺史裴贞杖一判司,判司使思止告贞与舒王元名谋反,元名废徙和州,贞亦族灭。思止求为御史,太后曰:“卿不识字。”对曰:“獬豸何尝识字,但能触邪耳。”太后悦,从之。

衡水人王弘义,素无行,尝从邻舍乞瓜,不与,乃告县官,爪田中有白兔,县官使人搜捕,蹂践立尽。又见闾里耆老作邑斋,遂告以谋反,杀二百余人。太后擢为殿中侍御史。或告胜州都督王安仁谋反,敕弘义按之。安仁不服,弘义即枷上刎其首。

朝士人人自危,每朝,辄与家人诀曰:“未知复相见否?”御史中丞李嗣真上疏曰:“古者狱成,公卿参听,王必三宥,然后行刑。比日狱官单车奉使,临时专决,不复闻奏。傥有冤滥,何由可知!况以九品之官,专命推覆,操杀生之柄,窃人主之威,案覆既不在秋官,省审复不由门下,国之利器,轻以假人,恐为社稷之祸。”太后不听。

‘作为将帅,应该提起战鼓,挥动鼓槌,在临战时决定疑难的问题,使用一把宝剑的任务,不是将帅应该做的事情。’这样说来,那些只会写辞藻华丽文章的人岂能辅佐时政,那些擅长射箭的人岂能克敌制胜!关键在于对文官要考察他们的品行和才能,对武将要看他们的勇气和谋略,考核他们任官时政绩的优劣,对荐举他们的人进行赏罚而已。”

三月,苏良嗣去世。 四月,范履冰被捕入狱而死。 秋七月,太后武则天把舒王李元名流放到和州,任命侯思止、王弘义为侍御史。

醴泉人侯思止一向诡计多端,品行不正,恒州刺史裴贞杖打一名判司,这名判司就指使侯思止诬告裴贞与舒王李元名谋反,李元名因此被废除王位,流放到和州,裴贞也被灭族。侯思止请求担任御史,太后武则天说:“你不识字。”侯思止回答说:“獬豸何曾识字,但是能用角顶邪恶之人。”太后很高兴,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衡水人王弘义,素来品行不端,曾经向邻居讨瓜吃,邻居不给他,他就告诉县官,说瓜田中有白兔,县官于是派人去搜捕,结果瓜田全都遭到踩踏。他又曾见到乡里父老在一起做佛事,就诬告他们谋反,杀死二百余人。太后提拔他为殿中侍御史。有人告发说胜州都督王安仁谋反,太后下敕命令王弘义审讯。王安仁不承认有谋反罪,王弘义就在枷锁上砍下了他的脑袋。

朝官们人人自危,每次入朝时,总是要与家人诀别说:“不知道是否还会相见?”御史中丞李嗣真上疏说:“古代案件调查清楚后,公卿们还要参加听证,君王一定要经过三次宽恕,然后才执行刑罚。近来掌管刑狱的官员一人奉命出使审讯,临时专行判决,不再上奏闻知。如果出现冤案,朝廷怎么能知道呢!何况任用九品小官,专门掌管审讯定案,掌握生杀大权,窃取君主的权威,案件的复审不经过刑部,省审又不经过门下省,把国家刑罚的权力,轻易地给予别人,恐怕会成为国家的祸患。”太后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时法官竞为深酷,惟司刑丞徐有功、杜景俭独存平恕,被告者皆曰:“遇来、侯必死,遇徐、杜必生。”有功,文远之孙,名弘敏,以字行。初为蒲州司法,不施敲朴。吏相约有犯徐司法杖者,众共斥之。迨官满,不杖一人,职事亦修。及为司刑丞,酷吏所诬构者,皆为直之,前后所活数十百家。尝廷争狱事,太后厉色诘之,有功神色不挠,争之弥切。太后虽好杀,知有功正直,甚敬惮之。

司刑丞李日知亦尚平恕。少卿胡元礼欲杀一囚,日知以为不可,往复数四,元礼曰:“元礼不离刑曹,此囚终无生理!”日知曰:“日知不离刑曹,此囚终无死法!”乃以所状列上,日知果直。

太后颁《大云经》于天下。

僧法明等撰《大云经》上之,言太后乃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主。制颁天下。寻敕两京诸州建寺藏之。

太后杀泽王上金、许王素节。

武承嗣告上金、素节谋反,征诣行在。素节在道,闻遭丧哭者,曰:“病死何可得,而更哭耶!”至,皆杀之,并诛其子及支党。

太后杀南安王颍等十二人,及故太子贤二子。

唐之宗室于是殆尽,其幼弱者亦流岭南。

九月,武氏改国号曰周,称皇帝,以豫王旦为皇嗣,改姓武氏。

当时执掌法令的官员竞相施用严刑峻法,只有司刑丞徐有功、杜景俭执法公平宽大,被告发的人都说:“遇到来俊臣、侯思止必死,遇到徐有功、杜景俭必生。”徐有功是徐文远的孙子,名叫徐弘敏,人们都叫他的字。起初担任蒲州司法参军,不施用杖刑。属吏都相互约定,如有谁犯法使徐有功动用杖刑的,大家就一致斥责他。直到他任官期满,也没有杖打一人,而职内事务也治理得很好。徐有功担任司刑丞后,对于遭到酷吏诬陷的人,他都要为他们申辩,前后挽救了几十至上百家人的性命。徐有功曾经当廷争辩刑狱之事,太后严厉地责问他,而徐有功神色不屈,争辩得更加坚决。太后虽然好杀,但知道徐有功正直,对他很是敬畏。

司刑丞李日知也崇尚公平宽大。司刑少卿胡元礼想要杀死一名囚犯,李日知认为罪不当杀,多次反复争论,胡元礼说:“我胡元礼只要不离开司刑寺,这个囚犯绝没有生还的道理!”李日知说:“我李日知只要不离开司刑寺,这个囚犯绝没有被处死的道理!”于是把两人的意见奏上,果然是李日知的意见正确。

太后武则天颁布《大云经》于天下。

僧人法明等撰写《大云经》进上,经中说太后是弥勒佛降生,当取代唐朝做人间的主人。太后下制将《大云经》颁布于天下。不久又下敕命令东西两京和全国各州建寺庙以珍藏此经。

太后武则天杀害泽王李上金和许王李素节。

武承嗣告发说泽王李上金和许王李素节谋反,于是征召他们到太后那里。李素节在半道上,听见有人因家中遇到丧事而痛哭,就说:“病死实在难得,还有什么可哭的呢!”二人到后,都被杀害,一并诛杀了他们的儿子和亲党。

太后武则天杀害南安王李颍等十二人,并杀死了原太子李贤的两个儿子。

唐朝宗室此时几乎被杀绝,年幼弱小者也被流放到岭南。

九月,太后武则天改唐国号为周,自称皇帝,以豫王李旦为皇嗣,改姓武氏。

侍御史傅游艺上表,请改国号曰周,赐皇帝姓武氏,太后不许,擢游艺为给事中。于是百官、宗戚、百姓、四夷合六万余人,俱上表如游艺所请,太后可之。御则天楼,赦天下,以唐为周,上尊号曰圣神皇帝,以皇帝为皇嗣,赐姓武氏,以皇太子为皇孙。立武氏七庙,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祖考皆为皇帝,妣皆为皇后。立武承嗣为魏王,三思为梁王,士彟兄孙攸暨等十二人皆为郡王。以史务滋为纳言,宗秦客检校内史,傅游艺为鸾台侍郎、平章事,并赐姓武。秦客潜劝太后革命,故首为内史,寻坐赃贬黜。游艺期年之中,历衣青、绿、朱、紫,时人谓之四时仕宦。太后欲以太平公主妻武攸暨,使人杀其妻而妻之。公主多权略,太后以为类己,常与密议天下事。

冬十月,西突厥入居内地。

西突厥十姓,自垂拱以来为东突厥所侵掠,散亡略尽。继往绝可汗斛瑟罗收其余众六七万人入居内地,太后以为竭忠事主可汗。

周以徐有功为侍御史。

道州刺史李行褒兄弟为酷吏所陷,当族,秋官郎中徐有功固争不能得。周兴奏有功故出反囚,当斩,太后免有功官。然太后雅重有功,寻复起为侍御史。有功伏地流涕固辞曰:“臣闻鹿走山林而命悬庖厨,势使之然也。陛下以臣为法官,臣不敢枉陛下法,必死是官矣。”太后固授之,闻者相贺。

十一月,周易服色,改置社稷、宗庙。

侍御史傅游艺上表,请求改唐国号为周,赐唐睿宗皇帝姓武氏,太后武则天不同意,但提拔傅游艺为给事中。于是朝廷百官、宗室贵戚、天下百姓以及四夷酋长总共六万余人,都上表如傅游艺所请求的那样,太后才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太后登上则天楼,大赦天下,改唐国号为周,上尊号为圣神皇帝,以唐睿宗为皇嗣,赐姓武氏,以皇太子为皇孙。建立武氏七代祖庙,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追尊自己的祖父和父亲都为皇帝,他们的夫人都为皇后。封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武士彟哥哥的孙子武攸暨等十二人都为郡王。任命史务滋为纳言,宗秦客为检校内史,傅游艺为鸾台侍郎、同平章事,都赐姓武氏。宗秦客暗中劝太后改唐为周,所以首任内史,不久就因贪赃罪被贬官。傅游艺在一年之间,穿遍了青、绿、朱、紫四种颜色的官服,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四季为官。太后想要把太平公主嫁给武攸暨,就派人杀死了武攸暨的妻子,然后把太平公主嫁给了他。太平公主多有权术谋略,太后认为她很像自己,因此经常与她密议天下大事。

冬十月,西突厥部众入居内地。

西突厥十姓,自从垂拱年间以来遭到东突厥的侵犯,散亡殆尽。继往绝可汗斛瑟罗收罗残余部众六七万人入居内地,太后武则天封他为竭忠事主可汗。

武周任命徐有功为侍御史。

道州刺史李行褒兄弟受到酷吏的陷害,按照罪行应当灭族,秋官郎中徐有功坚决争辩,也未能挽救他们。周兴上奏说徐有功故意释放谋反的囚犯,应当斩首,太后武则天罢免了徐有功的官职。但太后一向器重徐有功,不久又重新起用他担任侍御史。徐有功跪地流泪坚决辞让说:“我听说鹿在山林中奔跑,而随时都有被宰杀吃掉的危险,这是情势使然。陛下任命我为法官,我不敢枉屈陛下的法律,必定会死在官任上了。”但太后坚持要拜授他为侍御史,听到的人都相互庆贺。

十一月,武周改变车马旗帜的颜色,改置社稷坛和宗庙。

太后受尊号于万象神宫,旗帜尚赤,改置社稷于神都,纳武氏神主于太庙,以唐太庙为享德庙,改崇先庙为崇尊庙。冬至,祀明堂,以武氏祖配上帝。

辛卯(691)八年周武氏载初元年。

春正月,帝在房州。 二月,周流其右丞周兴于岭南。

初,金吾大将军丘神以罪诛,或告右丞周兴与神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索大瓮,如兴法,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皇恐服罪。法当死,原之,流岭南,在道为仇家所杀。兴与索元礼、来俊臣竞为暴刻,所杀各数千人,破千余家。元礼残酷尤甚,寻亦为太后所杀。

夏四月朔,日食。 秋七月,周徙关内户数十万实洛阳。 八月,周杀其将军张虔勖。

来俊臣鞫虔勖,虔勖自讼于徐有功,俊臣怒,命卫士以刀乱斫杀之,枭首于市。又鞫岐州刺史云弘嗣,不问一款,先断其首,乃伪立案奏之。

周改义丰王光顺等姓武氏,幽之宫中。

光顺,太子贤之子也,与弟守礼、守义及睿宗诸子皆幽闭宫中,不出门庭者十余年。

九月,周平章事傅游艺自杀。

游艺梦登湛露殿,所亲告之,下狱自杀。

太后武则天在万象神宫接受尊号,旗帜用赤色,改在神都洛阳设置社稷坛,把武氏祖先的神主安置在太庙,改唐太庙为享德庙,改武氏崇先庙为崇尊庙。冬至日这一天,太后祭祀祖先于明堂,以武氏祖先配享昊天上帝。

辛卯(691)唐中宗嗣圣八年武周载初元年。

春正月,唐中宗在房州。 二月,武周把文昌右丞周兴流放到岭南。

当初,左金吾大将军丘神因罪被诛杀,有人告发说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通谋,太后武则天命令来俊臣审问周兴。来俊臣与周兴正在商议事情一起吃饭,来俊臣对周兴说:“囚犯大多不承认有罪,应当用什么办法呢?”周兴说:“这很容易!取一口大瓮,用炭火在四周烧烤,把囚犯放进瓮中,还有什么事情会不承认呢!”来俊臣于是要来大瓮,像周兴说的那样用炭火烧烤,然后站起来对周兴说:“有宫内敕书让审问老兄,请老兄入此瓮。”周兴恐惧认罪。依照法律应该处死,太后赦免了他,流放到岭南,在半道上被仇人杀死。周兴与索元礼、来俊臣竞相施行残暴的酷刑,各杀死了数千人,破毁了一千多个家庭。索元礼尤其残酷,不久也被太后杀死。

夏四月初一,发生日食。 秋七月,武周迁移关内百姓数十万户充实洛阳。 八月,武周杀死将军张虔勖。

来俊臣审讯张虔勖,张虔勖自己向徐有功诉冤,来俊臣大怒,命令卫士乱刀砍死了他,然后把他的首级悬挂在闹市示众。来俊臣又审问岐州刺史云弘嗣,不问一句口供,先砍下他的首级,然后伪造案情上奏。

武周改义丰王李光顺等人姓武氏,把他们拘禁在宫中。

义丰王李光顺是原太子李贤的儿子,与弟弟李守礼、李守义以及唐睿宗诸子都被拘禁在宫中,十多年不让出宫门。

九月,武周同平章事傅游艺自杀。

傅游艺梦见登上了湛露殿,被亲近的人告发,下狱自杀。

周以武攸宁为纳言,狄仁杰同平章事。

太后谓仁杰曰:“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谮卿者名乎?”仁杰谢曰:“陛下以臣为过,臣请改之,知臣无过,臣之幸也,不愿知谮者名。”太后深叹美之。

周杀其同平章事格辅元、右相岑长倩、纳言欧阳通。

先是,凤阁舍人张嘉福使洛阳人王庆之等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岑长倩、格辅元以皇嗣在东宫,不宜有此议。由是大忤诸武意,皆坐诛。来俊臣教长倩子引欧阳通,讯之,不服,诈为款,并杀之。太后召庆之曰:“皇嗣我子,奈何废之?”对曰:“‘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今谁有天下,而以李氏为嗣乎!”太后不从。庆之屡求见,太后怒,命凤阁侍郎李昭德杖之。昭德引出门,示朝士曰:“此贼欲废我皇嗣,立武承嗣。”命扑之,耳目皆血出,然后杖杀之,其党乃散。昭德因言于太后曰:“天皇,陛下之夫;皇嗣,陛下之子。陛下身有天下,当传之子孙为万代业,岂得以侄为嗣乎!自古未闻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者也。且陛下受天皇顾托,若以天下与承嗣,则天皇不血食矣。”太后亦以为然。

周杀右卫将军李安静。

太后将革命,王公百官皆上表劝进,右卫将军李安静独正色拒之。及下制狱,来俊臣诘其反状,安静曰:“以我唐家老臣,须杀即杀!若问谋反,实无可对。”俊臣竟杀之。安静,纲之孙也。

武周任命武攸宁为纳言,狄仁杰为同平章事。

太后武则天对狄仁杰说:“你在汝南时,治理很有政绩,你想知道诬陷你的人的名字吗?”狄仁杰谢恩说:“陛下认为我有过错,就请求让我改正,知道我没有过错,就是我的幸运,我不希望知道诬陷我的人的名字。”太后对他十分赞美。

武周杀死同平章事格辅元、右相岑长倩、纳言欧阳通。

先前,凤阁舍人张嘉福指使洛阳人王庆之等数百人上表,请求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岑长倩、格辅元认为皇嗣在东宫,不应该提出这样的建议。因此很是违背了武氏诸人的意愿,都坐罪被诛杀。来俊臣让岑长倩的儿子牵连欧阳通,审讯他,欧阳通不认罪,来俊臣就伪造他的口供,一并被杀害。太后召见王庆之说:“皇嗣是我的儿子,为什么要废黜他呢?”王庆之回答说:“‘神灵不享受别族人的祭品,百姓不祭祀别族的祖先。’现在是谁家的天下,却要以李氏为皇位继承人呢!”太后没有听从他的意见。王庆之又多次求见太后,太后大怒,命令凤阁侍郎李昭德杖打王庆之。李昭德把王庆之领出门,向朝官们指示说:“这个贼人想要废黜我们的皇嗣,而立武承嗣为太子。”命令把他摔倒在地,摔得他耳朵眼睛都流出了血,然后杖杀了他,他的党羽这才散去。李昭德于是对太后说:“高宗皇帝是陛下的丈夫,皇嗣是陛下的儿子。陛下拥有天下,应该传给子孙,作为万代家业,怎么能让侄子当继承人呢!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侄子做天子而为姑母立庙的。何况陛下受高宗皇帝的临终托付,如果把天下交给武承嗣,那么高宗皇帝就享受不到祭祀了。”太后也认为他说得有道理。

武周杀死右卫将军李安静。

太后武则天要改唐为周时,王公百官都上表劝讲,只有右卫将军李安静义正辞严地拒绝这样做。等到他被关入太后特设的监狱,来俊臣责问他谋反的情况,李安静说:“我是李唐王朝的老臣,要杀就杀!如果问谋反的事,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来俊臣最终杀了他。李安静是李纲的孙子。

周遣使存抚诸道。

壬辰(692)九年周武氏长寿元年。

春正月,帝在房州。 周武氏引见存抚使所举人。

初,太后遣使存抚四方。至是,引见其所举人,无问贤愚,悉加擢用。高者试给、舍,次郎、御史、遗、补、校书郎。试官自此始。时人为之语曰:“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欋推侍御史,碗脱校书郎。”有举人沈全交续之曰:“心存抚使,眯目圣神皇。”御史劾之,太后笑曰:“但使卿辈不滥,何恤人言!”太后虽滥以禄位收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周筑神都外城。 周以郭霸为监察御史。

郭霸以谄谀拜监察御史。中丞魏元忠病,霸往问之,因尝其粪,喜曰:“粪甘则可忧,今苦无伤也。”元忠大恶之。

周贬狄仁杰、魏元忠为县令。

来俊臣罗告同平章事任知古、狄仁杰、裴行本、司农卿裴宣礼、左丞卢献、中丞魏元忠、潞州刺史李嗣真谋反。先是,俊臣请降敕,一问即承反者得减死。知古等下狱,俊臣以此诱之,仁杰曰:“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俊臣乃少宽之。判官王德寿教仁杰引平章事杨执柔,仁杰曰:“皇天后土遣狄仁杰为如此事!”以头触柱,

武周派遣使者慰抚全国各道。

壬辰(692)唐中宗嗣圣九年武周长寿元年。

春正月,唐中宗在房州。 武周皇帝武则天接见存抚使所荐举的人才。

当初,太后武则天派遣存抚使安抚四方。这时,太后接见存抚使所荐举的人才,不管是否贤明,全都加以提拔任用。高才的试官给事中、凤阁舍人,其次的试官员外郎、侍御史、拾遗、补阙、校书郎。试官制度从此开始。当时的人们为此说道:“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欋推侍御史,碗脱校书郎。”有一位参加科举考试名叫沈全交的人接续说道:“心存抚使,迷目圣神皇。”御史弹劾他,太后笑着对御史说:“只要你们这些人称职,何必怕人议论!”太后虽然滥封官位收买人心,但对于不称职的人,也立刻贬黜,或加以刑罚杀戮。她握有刑罚和赏赐的权柄来统治天下,政令完全由自己发出,明察善断,所以当时杰出贤明的人才也都受到她的重用。

武周修神都洛阳外城。 武周任命郭霸为监察御史。

郭霸因善于阿谀奉承而拜授监察御史。御史中丞魏元忠患病,郭霸前去看望,亲口尝他的粪便,高兴地说:“粪便如果是甜的就令人担忧,现在是苦味,没有什么要紧。”魏元忠因此十分厌恶他。

武周贬狄仁杰、魏元忠为县令。

来俊臣罗织罪名诬告同平章事任知古、狄仁杰、裴行本、司礼卿裴宣礼、文昌左丞卢献、御史中丞魏元忠、潞州刺史李嗣真谋反。先前,来俊臣请求太后颁下敕书,对于一经审讯就承认谋反的人,可以免除死刑。任知古等人被捕入狱后,来俊臣以此来引诱他们认罪,狄仁杰说:“大周改朝换代,万物更新,作为唐朝旧臣,甘愿被诛杀。我谋反是事实!”来俊臣于是稍加宽恕了他。判官王德寿让狄仁杰牵连同平章事杨执柔,狄仁杰说:“皇天后土能让我狄仁杰干这样的事吗!”说着一头撞在柱子上,

血流被面,德寿惧而谢之。仁杰裂衾帛书冤状,置绵衣中,谓德寿曰:“天时方热,请授家人去其绵。”德寿许之。仁杰子得书,持之称变以闻。太后以问俊臣,俊臣乃诈为仁杰等谢死表上之。

初,平章事乐思晦亦为俊臣等所杀,男未十岁,没入司农,至是上变,得召见。太后问状,对曰:“臣父已死,臣家已破,但惜陛下法为俊臣等所弄。陛下不信臣言,乞择朝臣之忠清,陛下素所信任者,为反状以付俊臣,无不承反矣。”太后意稍寤,召见仁杰等,问曰:“卿承反何也?”对曰:“不承则已死于拷掠矣。”太后曰:“何为作谢死表?”对曰:“无之。”出表示之,乃知其诈,于是出此七族,皆贬县令。仁杰彭泽,元忠涪陵,流行本、嗣真于岭南。俊臣称行本罪尤重,请诛之,徐有功驳之曰:“明主有更生之恩,俊臣不能将顺,亏损恩信。”

殿中侍御史霍献可,宣礼之甥也,言于太后曰:“陛下不杀裴宣礼,臣请陨命于前。”以头触殿阶,流血沾地,以示为人臣不私其亲。太后皆不听。

万年主簿徐坚上疏曰:“书有五听之道,令著三覆之奏。比来推按反者,令使者得实,即行斩决。人命至重,死不再生,万一怀枉,吞声赤族,岂不痛哉!又法官之任,宜加简择,有用法宽平,为百姓所称者,愿亲而任之;

血流满面,王德寿害怕得向他道歉。狄仁杰从被子上撕下一块绸布,写上自己遭受冤枉的情况,放置在绵衣中,对王德寿说:“现在天气正炎热,请把绵衣交给我的家人,去掉丝绵。”王德寿答应了他的请求。狄仁杰的儿子得到他写的冤状,拿着去上奏说有紧急情况。太后责问来俊臣,来俊臣就伪造了狄仁杰等人的谢死罪表上奏太后。

当初,同平章事乐思晦也被来俊臣等人杀害,他的儿子未满十岁,没入司农寺为奴,这时请求上奏紧急情况,得到太后的召见。太后问他有什么情况,他回答说:“我的父亲已死,我的家庭已残破,只是可惜陛下的国法被来俊臣等人践踏。陛下如果不相信我的话,请求挑选朝臣中忠贞清正,而且是陛下素来信任的人,指出他们谋反的罪状交给来俊臣,他们没有不承认谋反的。”太后逐渐醒悟,召见狄仁杰等人,问道:“你们为什么要承认谋反呢?”他们回答说:“如果不承认谋反,就已经被严刑拷打致死了。”太后说:“你们为什么要作谢死罪表呢?”他们回答说:“没有此事。”太后拿出谢死罪表给他们看,这才知道是伪造的,于是释放了这七个家族,把他们都贬为县令。狄仁杰贬为彭泽县令,魏元忠贬为涪陵县令,把裴行本、李嗣真流放到岭南。来俊臣说裴行本的罪行尤其严重,请求处死他,徐有功反驳说:“贤明的君主有再生之恩,来俊臣不能顺从,有损君主的恩信。”

殿中侍御史霍献可是裴宣礼的外甥,他对太后说:“陛下如果不杀死裴宣礼,我就请求死在陛下跟前。”说着一头撞在宫殿的台阶上,血流满地,以此表示做臣下的对自己的亲戚没有私心。太后都不听从。

万年县主簿徐坚上疏说:“古书上记载审理案件要实行听词、听色、听气、听耳、听目等‘五听’的办法,贞观年间有过死罪要经过三次复奏才能执行的命令。而近来审讯谋反的人,命令使者如果属实,就立刻处决。人命关天,死不复生,万一有冤枉的人,得不到申诉而被灭族,岂不痛心!另外任用法官,应加以挑选,有执法宽大公平,受百姓称赞的人,希望亲近并加以任用;

有处事深酷,不允人望者,愿疏而退之。”坚,齐聃之子也。

夏五月,禁天下屠杀采捕。

时江、淮旱,饥民不得采鱼虾,饿死者甚众。拾遗张德生男,私杀羊会同僚,补阙杜肃怀一餤,上表告之。明日,太后对仗,谓德曰:“闻卿生男,甚喜。”德拜谢。太后曰:“何从得肉?”德叩头伏罪。太后曰:“朕禁屠宰,吉凶不预。卿自今召客,亦须择人。”出肃表示之。肃大惭,举朝欲唾其面。

周左相武承嗣罢,以李昭德同平章事。

先是,昭德密言于太后曰:“魏王承嗣权太重。”太后曰:“吾侄也,故委以腹心。”昭德曰:“姑侄之亲,何如父子?子犹有篡弑其父者,况侄乎!”太后矍然,遂罢承嗣政事。承嗣亦毁昭德于太后,太后曰:“吾任昭德,始得安眠,此代吾劳,汝勿言也。”是时酷吏恣横,百官畏之侧足,昭德独廷奏其奸。太后好祥瑞,有献白石者,执政诘其异,对曰:“以其赤心。”昭德怒曰:“此石赤心,他石尽反邪?”襄州人胡庆以丹漆书龟腹曰:“天子万万年。”献之。昭德以刀刮尽,奏请付法。太后曰:“此心亦无恶。”命释之。

周流其御史严善思于州。

太后自垂拱以来,任用酷吏,先诛唐宗戚数百人,次及大臣数百家,其刺史、郎将以下,不可胜数。每除一官,户婢

对那些处事严酷,不得人心的人,希望疏远并斥退他们。”徐坚是徐齐聃的儿子。

夏五月,武周禁止天下屠杀牲畜和捕捞鱼虾。

当时长江、淮河地区大旱,因为不允许遭受饥荒的百姓捕捞鱼虾,所以饿死了很多人。拾遗张德家生下一个男孩,私自杀羊宴请同事,补阙杜肃从宴席上往怀中揣了一点食物,上表告发张德。第二天,太后上朝,对张德说:“听说你的妻子为你生下一个男孩,十分高兴。”张德拜谢。太后说:“你从哪里得到的肉?”张德叩头认罪。太后说:“朕虽然禁止屠杀牲畜,但红白喜事不在此例。你从今以后宴请客人,也要选择好人。”然后拿出杜肃的表书让他看。杜肃十分惭愧,满朝的官员都想啐他的脸。

武周左相武承嗣被免去宰相职务,任命李昭德为同平章事。

此前,李昭德秘密向太后进言说:“魏王武承嗣权力太大。”太后说:“他是我的侄子,所以作为亲信任用。”李昭德说:“姑母和侄子之间的亲情关系,怎能与父子关系相比?儿子还有为了篡夺权力而杀死自己父亲的,何况是侄子呢!”太后很震惊,于是罢免了武承嗣的宰相职务。武承嗣也在太后面前诋毁李昭德,太后说:“我任用李昭德,才能够睡得安稳,他这是代我劳心,你不要再说了。”当时酷吏恣意横行,朝廷百官畏惧而不敢正立,只有李昭德敢于在朝廷上奏他们的奸恶。太后喜欢祥瑞,有人献上一块白石,执政大臣责问他这块石头有什么特别之外,回答说:“因为这块石头有一颗赤心。”李昭德大怒说:“这块石头有一颗赤心,那么其它的石头都会造反吗?”襄州人胡庆用红漆在龟的腹部书写道:“天子万万年。”然后进献。李昭德用刀把书写的字刮干净,上奏请求将此人依法治罪。太后说:“这个人的用心也并无恶意。”然后命令释放了他。

武周把监察御史严善思流放到州。

太后武则天自从垂拱年间以来,任用酷吏,首先诛杀了唐朝的宗室贵戚数百人,然后诛杀了大臣数百家,杀死刺史、郎将以下的官吏更是数不胜数。每当除授一名官员,宫中守门的奴婢

窃相谓曰:“鬼朴又来矣。”不旬月,辄遭掩捕族诛。监察御史严善思公直敢言,时告密者不可胜数,太后亦厌其烦,命善思按问,引虚伏罪者八百五十余人。罗织之党为之不振,乃相与构善思,坐流驩州。太后知其枉,寻复召之。

补阙朱敬则上疏曰:“李斯相秦,用刻薄变诈以屠诸侯,不知易之以宽和,卒至土崩,此不知变之祸也。汉高祖定天下,陆贾、叔孙通说之以礼义,传世十二,此知变之善也。自文明草昧,天地屯蒙,三叔流言,四凶构难,不设钩距,无以应天顺人,不切刑名,不可摧奸息暴。故开告端以禁异议。然急趋无善迹,促柱少和声,向时之妙策,乃当今之刍狗也。伏愿览秦、汉之得失,考时事之合宜,窒罗织之源,扫朋党之迹,使天下苍生坦然大悦,岂不乐哉!”太后善之,赐帛三百段。

侍御史周矩上疏曰:“推劾之吏皆相矜以虐,泥耳笼头,枷研楔毂,折膺签爪,悬发薰耳。人非木石,苟求賖死。臣窃听舆议,皆称天下太平,何苦须反!岂被告者尽是英雄,欲求帝王邪!但不胜楚毒而自诬耳。周用仁而昌,秦用刑而亡。愿陛下缓刑用仁,天下幸甚!”太后颇采其言,制狱稍衰。

九月,周更以九月为社。 冬十月,周遣兵击吐蕃,取四镇。

便私下相互说道:“做鬼的材料又来了。”不到一个月,这些官员就被突然逮捕灭族。监察御史严善思公正耿直,敢于直言,当时告密的人数不胜数,太后也很厌烦,命令严善思审问,查出因诬告而伏罪的八百五十余人。那些编造他人罪名的党羽因此不振,他们就一起诬陷严善思,结果严善思坐罪被流放到州。太后知道他冤枉,不久又把他召回朝廷。

补阙朱敬则上疏说:“李斯做秦国的宰相,用刻薄欺诈的手段屠灭了各诸侯国,不懂得改变为宽容的政策,最终使秦朝土崩瓦解,这是不懂得及时改变政策而招致的祸患。汉高祖平定了天下,陆贾、叔孙通劝说他以礼义治国,皇位传了十二代,这是知道及时改变政策的好处。自从文明年间帝业初创,一切都刚刚开始,韩王、霍王等皇叔散布流言,徐敬业等坏人制造祸乱,这时候如果不严加审讯,就不能应天命顺人心,不用严刑重罚,就不能摧毁奸邪平息暴乱。所以开告密之端以禁止异议。但是脚步太快脚印就不会端正,琴弦太紧就奏不出和谐的声音,在过去认为是好的计策,现在就成了无用之物。希望陛下看看秦朝和汉朝的得失,考察当前应该施行的政策,杜绝罗织罪名的根源,扫除结党营私的痕迹,使天下百姓无忧无虑,岂不快乐!”太后很欣赏他的话,赐帛三百段。

侍御史周矩上疏说:“审讯囚犯的官吏都以暴虐相互炫耀,对犯人使用泥塞耳朵、笼住脑袋、重枷磨脖子、头上加箍打楔子、打折胸骨、指头钉竹签、吊头发、熏耳朵等残酷手段。犯人不是木头石块,只好苟且认罪,以求晚一点死去。我私下听到人们议论,都说现在天下太平,何苦要造反呢!难道被告发的人都是英雄豪杰,想要做帝王吗!他们只是忍受不了严刑拷打,而被迫认罪罢了。周朝行仁义而昌盛,秦朝用严刑而灭亡。希望陛下减缓刑罚,施行仁义,那么天下之人就很幸运了!”太后一定程度上采纳了他的建议,因此朝廷监狱中的犯人逐渐少了。

九月,武周改于九月祭祀土神。 冬十月,武周派兵攻打吐蕃,夺取了四镇。

初,王孝杰从刘审礼击吐蕃,与审礼皆没于吐蕃。后竟得归,由是知吐蕃虚实。会西州都督唐休璟请复取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敕以孝杰及阿史那忠节将兵击破吐蕃,复取四镇。置安西都护于龟兹,发兵戍之。

周武氏杀豫王妃刘氏。

户婢团儿为太后所宠信,有憾于皇嗣,乃谮皇嗣妃刘氏及德妃窦氏为厌咒。太后杀之,瘗于宫中,莫知所在。德妃父孝谌为润州刺史,有奴妄为妖异以恐德妃母庞氏,因请夜祠祷,而发其事。监察御史薛季昶按之,以为当斩,其子希瑊诣侍御史徐有功讼冤。有功论之,以为无罪,季昶奏有功阿党恶逆,罪当绞。令史以白有功,有功叹曰:“岂我独死,诸人永不死邪!”既食,掩扉熟寝。太后召有功,谓曰:“卿比按狱,失出何多?”对曰:“失出,人臣之小过;好生,圣人之大德。”太后默然。由是庞氏得减死,有功亦除名。

周制宰相撰《时政记》,月送史馆。

《时政记》自此始,从姚璹之请也。

癸巳(693)十年周武氏如意元年。

春正月,帝在房州。 周以娄师德同平章事。

师德宽厚清慎,犯而不校。与李昭德俱入朝,师德体肥行缓,昭德骂曰:“田舍夫!”师德徐笑曰:“师德不为田舍夫,谁当为之!”其弟除代州刺史,将行,师德谓曰:“吾兄弟荣宠过盛,人所疾也,将何以自免?”弟曰:

当初,王孝杰随从刘审礼攻打吐蕃,与刘审礼都被吐蕃俘获。后来终于返回,因此知悉吐蕃的虚实。适逢西州都督唐休璟请求重新夺取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太后下敕命令王孝杰与阿史那忠节率兵攻打,大败吐蕃,重新夺取四镇。于龟兹设置安西都护府,发兵守卫。

武则天杀死豫王李旦的妃子刘氏。

宫中守门的奴婢团儿受到太后的宠信,她对皇嗣李旦不满,于是就诬陷皇嗣的妃子刘氏和德妃窦氏用邪术诅咒太后。太后因此杀了她们,埋在宫中,人们都不知道掩埋的地方。窦德妃的父亲窦孝谌担任润州刺史,有家奴乱用妖术恐吓窦德妃的母亲庞氏,并请她在夜间祭祀祈祷,然后又告发了此事。监察御史薛季昶审问此案,认为庞氏应当斩首,她的儿子窦希瑊去向侍御史徐有功诉冤。徐有功上奏争论,认为庞氏无罪,薛季昶于是上奏说徐有功结党阿附叛逆的罪犯,论罪应当处以绞刑。令史把此事告诉了徐有功,徐有功叹息说:“难道只有我一个人死,其他的人永远不死吗!”吃完饭后,便关上门睡觉。太后召见徐有功,对他说:“你近来审理案件,失误怎么那么多?”徐有功回答说:“办案有失误,是作为臣下的小过错;而能够挽救人的生命,是圣人的大德行。”太后沉默不语。因此庞氏得以免除死罪,但徐有功也被削除名籍。

武周下制书规定宰相要撰写《时政记》,每月送交史馆。

《时政记》的撰写从这时开始,这是依照姚的请求。

癸巳(693)唐中宗嗣圣十年武周如意元年。

春正月,唐中宗在房州。 武周任命娄师德为同平章事。

娄师德为人宽厚,清正谨慎,别人冒犯他也不计较。一次与李昭德一起入朝,娄师德体胖行走缓慢,李昭德骂道:“乡下佬!”娄师德从容地笑着说:“我娄师德不是乡下佬,谁是乡下佬呢!”他弟弟被任命为代州刺史,将要赴任,娄师德对他说:“我们兄弟得到的恩宠太重,受他人忌恨,将如何使自己免除祸难?”弟弟说:

“自今虽有人唾某面,某拭之而已,庶不为兄忧。”师德愀然曰:“此所以为吾忧也!人唾汝面,怒汝也,而汝拭之,则逆其意而重其怒矣。夫唾,不拭自干,当笑而受之耳。”

周杀其尚方监裴匪躬。

匪躬坐私谒皇嗣,腰斩于市,自是公卿以下皆不得见。又有告皇嗣潜有异谋者,太后命来俊臣鞫其左右,左右不胜楚毒,皆欲自诬。太常工人安金藏大呼曰:“请剖心以明皇嗣不反。”即引佩刀自剖其胸,五脏皆出。太后闻之,令轝入宫,使医内五脏,以桑皮线缝之,傅以药,经宿始苏。太后亲临视之,叹曰:“吾有子不能自明,使汝至此。”即命来俊臣停推。睿宗由是得免。

二月,周杀其侍御史侯思止。

时禁人间锦,思止私畜之,李昭德按之,杖杀于朝堂。

周以万国俊为侍御史。

或告岭南流人谋反,太后遣司刑评事万国俊就按之。国俊至广州,一朝杀三百余人。还奏,因言诸道流人亦疑有如此者。太后喜,擢国俊为侍御史,更遣使诣诸道按杀数千人。既而颇知其滥,制未死者皆释之。国俊等亦相继贬死。

夏五月,棣州河溢。

流二千余家。

秋九月朔,日食。 周武氏自号金轮圣神皇帝。

作七宝金轮,置之殿庭。

突厥可汗骨笃禄卒。

“从今以后就是有人啐在我脸上,我也只是擦掉罢了,这样就不致使哥哥担忧。”娄师德神色忧虑地说:“这正是我所担忧的!有人啐你的脸,是因为对你有怒气,而你擦掉,便是违背了人家的意愿而加重他的怒气。唾液不擦会自动干掉的,应当笑着接受。”

武周杀死尚方监裴匪躬。

裴匪躬因为私下谒见皇嗣,被腰斩于闹市,从此公卿以下官员都不得谒见皇嗣。又有人告发说皇嗣暗中图谋篡权,太后命令来俊臣审讯他身边的人,身边的人忍受不了严刑拷打,都想要违心认罪。太常寺工人安金藏大喊道:“我请求剖出心来以表明皇嗣没有谋反。”随即抽出佩刀自己剖开胸膛,五脏都流了出来。太后听说这件事后,命令把他抬入宫中,让医官把五脏重新放回体内,用桑皮线缝合伤口,再敷上药,过了一个晚上才苏醒。太后亲自去看望他,叹息说:“我的儿子不能为自己伸冤,使你到了这种地步。”马上命令来俊臣停止审讯。唐睿宗因此得以免除祸难。

二月,武周杀死侍御史侯思止。

当时朝廷禁止民间拥有带彩色花纹的丝织品,侯思止私藏这种丝织品,李昭德办理此案,把侯思止杖杀于朝堂。

武周任命万国俊为侍御史。

有人告发说流放到岭南的人谋反,太后武则天派遣司刑评事万国俊去审问。万国俊到达广州后,一天就杀死三百余人。回来上奏,趁机说怀疑流放到其它各道的人也有谋反的。太后很高兴,就升任万国俊为侍御史,又派遣使者往其它各道审问杀死数千人。不久太后知道是滥杀无辜,下制没有杀死的都释放掉。万国俊等人也相继贬官而死。

夏五月,棣州黄河泛滥。

冲走了两千余家居民。

秋九月初一,发生日食。 武则天自称金轮圣神皇帝。

制作七宝金轮,放置在殿庭。

突厥可汗阿史那骨笃禄去世。

子幼,弟默啜立。

甲午(694)十一年周武氏延载元年。

春正月,帝在房州。 周以娄师德为河源等军检校营田大使。 三月,周以僧怀义为朔方道大总管,讨默啜。

怀义未行,虏退而止。长史李昭德尝与怀义议事,失其旨,怀义挞之。

夏五月,周武氏加越古之号。 秋八月,周以杜景俭同平章事。

太后出梨花一枝以示宰相,宰相皆以为瑞。杜景俭独曰:“今草木黄落,而此更发荣,阴阳不时,咎在臣等。”因拜谢。太后曰:“卿真宰相也!”

周铸天枢。

武三思请铸铜铁为天枢,刻太后功德,立于端门之外。铜铁不足,赋民间农器以足之。

九月朔,日食。 周贬来俊臣为同州参军,流王弘义于琼州。

弘义诈称追还,至汉北,侍御史胡元礼遇之,按验,杀之。

周贬其内史李昭德为南宾尉。

昭德恃太后委遇,颇专权使气,人多疾之。前鲁王参军丘愔上疏攻之曰:“陛下委任昭德,而昭德扬露专擅,显示于人。归美引愆,义不如此。权重一去,收之极难。”太后由是恶之,贬为南宾尉。

冬十一月,周武氏加慈氏之号。 周明堂火。

因他的儿子年幼,弟弟阿史那默啜立为可汗。

甲午(694)唐中宗嗣圣十一年武周延载元年。

春正月,唐中宗在房州。 武周任命娄师德为河源等军检校营田大使。 三月,武周任命僧人怀义为朔方道大总管,率兵讨伐突厥可汗阿史那默啜。

怀义还没有出发,因敌人退去而停止出兵。长史李昭德曾经与怀义商议事情,因为违背了怀义的旨意,遭到怀义的鞭打。

夏五月,武则天加尊号为越古金轮圣神皇帝。 秋八月,武周任命杜景俭为同平章事。

太后武则天拿出一枝梨花让宰相们观看,宰相们都认为是吉兆。只有杜景俭说:“现在草木枯黄凋落,而这梨树却开花,是阴阳不调的表现,过失在我们做臣子的。”因此拜伏谢罪。太后说:“你是真正的宰相啊!”

武周铸造天枢。

武三思请求用铜铁铸造天枢,上面铭刻太后的功德,树立在端门之外。因铜铁不够用,就征收民间的农具补足。

九月初一,发生日食。 武周贬来俊臣为同州参军,流放王弘义于琼州。

王弘义假称太后有令让他回朝,到了汉水以北,侍御史胡元礼遇见他,查验并无此事,于是杀了他。

武周贬内史李昭德为南宾县尉。

李昭德依仗着受到太后武则天的信任和礼遇,颇为专权,意气用事,人们大都憎恨他。前鲁王府功曹参军丘愔上疏攻击他说:“陛下委任李昭德,而李昭德显露出独断专行的样子,在人面前表现自己。臣下应该把好事归于君主,过失由自己承担,李昭德那么做并不符合君臣义理。大权一旦旁落,要收回就极为困难了。”太后因此憎恨李昭德,贬他为南宾县尉。

冬十一月,武则天加尊号为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 武周明堂失火。

太后命怀义作天堂,日役万人,费以亿计,府藏为空。怀义所度力士为僧者满千人,侍御史周矩疑有奸谋,固请按之。太后命流其党,怀义不问。又命杀牛取血,画大像,首高二百尺,云怀义刺膝血为之,张于天津桥南。时御医沈南璆亦得幸于太后,怀义心愠,乃密烧天堂,延及明堂,皆尽,风裂血像为数百段。太后讳之,但云工徒误烧麻主所致。时方酺宴,拾遗刘承庆请辍朝停酺以答天谴,太后将从之。姚璹曰:“明堂布政之所,非宗庙也,不应自贬损。”乃止。命更造明堂、天堂,仍以怀义充使。又铸铜为九州鼎及十二神,皆高一丈,各置其方。怀义内不自安,言多不顺,太后阴使人殴杀之。以明堂火,制求直言。刘承庆上疏,请罢所营佛舍。

获嘉主簿刘知几表陈四事,曰:“今六合清晏,而赦令不息,近或一年再降,使无赖不仁之辈指期天泽。至罪将断决,窃行货贿,求致稽延,咸果释免。为善者不预恩光,作恶者独承侥幸。一也。海内具僚,每岁逢赦,必赐阶勋,至于绯服众于青衣,象板多于木笏。二也。取士太广,宜加沙汰。三也。牧伯迁代太速,既怀苟且之谋,何暇循良之政!四也。”是时官爵易得而法网严峻,故人竞为趋进而多陷刑戮,知几乃著《思慎赋》以刺时见志焉。

太后武则天命令僧人怀义建造天堂,每天役使一万人,耗费数以亿计,国库为之一空。怀义剃度一千名壮士为僧人,侍御史周矩怀疑他有阴谋,坚决请求审问他。太后下令流放了他的党羽,而对怀义不加问罪。怀义又命令杀牛取血,用来画大佛像,佛像头部高二百尺,说是怀义刺破膝盖取血所画,张挂在天津桥南。当时御医沈南璆也得到太后的宠幸,怀义因此心中不满,就偷偷放火烧了天堂,大火蔓延到明堂,全都烧毁了,大风把牛血画的佛像撕裂为数百段。太后隐瞒了真相,只是说服役的工徒因疏忽烧着了夹纻佛像而致使大火蔓延。当时全城百姓正在聚会宴饮,拾遗刘承庆请求停止朝会和宴饮以回应上天的谴责,太后将要采纳他的建议。姚说:“明堂是发布政令的场所,不是宗庙,不应该自我贬损。”于是作罢。太后命令重建明堂与天堂,仍然任命僧人怀义为营造使。又用铜铸造九州鼎及十二属相神,都高达一丈,各自安置在它们的方位。怀义心中不安,多出言不逊,太后秘密派人打死了他。因为明堂失火,太后下制征求直言。刘承庆上疏,请求停止所建造的佛寺。

获嘉县主簿刘知几上表陈述四件事,说:“现在天下安宁,而赦免罪人的诏令不断,近来一年之中有时颁布两次,使那些无赖不仁之徒日夜盼望着陛下颁布赦令。至于有的罪犯将要被判决,却私下贿赂有关官员,以求得延期,结果都得到赦免。做好事的人得不到恩惠,而做恶事的人却独自得到意外的利益。这是其一。朝廷内外的官员,每年遇到赦令,一定要赐予官阶勋级,以至于穿红色衣服的官员多于穿青色衣服的官员,持象牙手板的官员多于持木头手板的官员。这是其二。录取的官吏太多,应该加以淘汰。这是其三。州郡长官升迁替换得太快,他们既已怀有得过且过的思想,哪里还会考虑如何治理好政事!这是其四。”当时官爵容易获得而法网严密,所以人们竞相求取官位,结果很多却受到严罚或被处死,刘知几就写了《思慎赋》,以讽刺时事,表明自己的志向。

乙未(695)十二年周武氏天册万岁元年。

春正月,帝在房州。 二月朔,日食。 夏四月,周天枢成。

高一百五尺,径十二尺。武三思为文,太后自书其榜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秋七月,吐蕃寇临洮,周遣兵讨之。 九月,周武氏自号天册金轮大圣皇帝。 冬十月,突厥默啜遣使请降。十二月,周武氏封嵩山,禅少室。 周安平王武攸绪弃官隐嵩山。

千牛卫将军安平王武攸绪,少有志行,恬澹寡欲,求弃官,隐于嵩山之阳。太后疑其诈,许之,以观其所为。攸绪遂优游岩壑,冬居茅椒,夏居石室。太后所赐服器,皆置不用。买田使奴耕种,与民无异。

丙申(696)十三年周武氏万岁通天元年。

春正月,帝在房州。 周遣娄师德等击吐蕃,大败。周新明堂成。

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规模率小于旧,号曰通天宫。

夏五月,契丹寇营州,周遣兵击之,大败。

营州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及其妻兄归诚州刺史孙万荣反,破营州,获俘数百,囚之地牢。闻大兵将至,使守牢霫绐之曰:“吾辈家属饥寒,不能自存,唯俟官军至即降耳。”既而契丹引出其俘,饲以糠粥,慰劳之曰:“吾养汝则无食,杀汝又不忍,今纵汝去。”遂释之。俘至幽州,具言其状,

乙未(695)唐中宗嗣圣十二年武周天册万岁元年。

春正月,唐中宗在房州。 二月初一,发生日食。 夏四月,武周建造的天枢落成。

天枢高一百零五尺,直径十二尺。武三思撰写了歌颂太后的功德文,太后亲笔题写匾额为“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秋七月,吐蕃军队侵犯临洮,武周派兵征讨吐蕃。 九月,武则天自称天册金轮大圣皇帝。 冬十月,突厥可汗阿史那默啜派遣使者请求投降。 十二月,武则天在嵩山祭祀天神,在少室山祭祀地神。 武周安平王武攸绪弃官隐居嵩山。

千牛卫将军安平王武攸绪,少年时代就有志向,品行端正,淡泊名利,请求辞去官职,隐居于嵩山之南。太后武则天怀疑他隐居有假,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以观察他的行动。武攸绪于是悠然自得于山水之间,冬天居住在茅草为顶、椒泥涂壁的房屋中,夏天居住在石洞中。太后所赏赐的衣服器物,都闲置不用。买田让家奴耕种,与百姓没有不同。

丙申(696)唐中宗嗣圣十三年武周万岁通天元年。

春正月,唐中宗在房州。 武周派遣娄师德等攻打吐蕃,被吐蕃打得大败。 武周新明堂建成。

新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纵横三百尺,规模略小于旧明堂,起名为通天宫。

夏五月,契丹军队侵犯营州,武周派兵攻打,被契丹军打得大败。

营州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与他妻子的哥哥归诚州刺史孙万荣起兵反叛,攻陷了营州,俘虏了数百人,把他们囚禁在地牢中。听说唐朝的大军将要到来,就让看守牢房的霫族人欺骗他们说:“我们的家属饥寒交加,无法生存下去,官军一到便立刻投降。”接着契丹人把俘虏带出牢房,给他们喝糠粥,并慰劳他们说:“我养着你们却没有粮食,杀掉你们又不忍心,现在放你们走。”然后释放了他们。这些俘虏到达幽州之后,详细述说了情况,

诸军闻之,争欲先入。将军曹仁师、麻仁节等弃步卒,将骑兵轻进,契丹设伏横击之,飞索以仁节,生获之。将卒死者填山谷,鲜有脱者。

秋九月,周免囚奴,遣武攸宜将之,以伐契丹。

陈子昂为总管武攸宜府参谋,上疏曰:“制免天下罪人,及募诸色奴充兵讨击契丹,此乃捷急之计,非天子之兵。况当今天下忠臣勇士,万分未用其一,契丹小孽,假命待诛,何劳免罪赎奴,损国大体邪!”

突厥寇凉州,执都督许钦明。

时钦明兄钦寂为讨击副使,与契丹战,亦被擒。虏将围安东,令钦寂说其属城未下者。钦寂谓城中曰:“狂贼天殃,灭在朝夕,公但励兵谨守以全忠节。”虏杀之。其后默啜寇灵州,以钦明自随。钦明至城下大呼,求美酱、粱米及墨,意欲城中选良将,引精兵,夜袭虏营,而城中无谕其意者。

吐蕃遣使请和。

吐蕃遣使请和亲,太后遣武卫参军郭元振往察其宜。吐蕃将论钦陵请罢安西四镇戍兵,并求分十姓突厥之地。元振曰:“所请如此,岂非有兼并之志乎?”钦陵曰:“吐蕃苟贪土地,欲为边患,则东侵甘、凉,岂肯规利于万里之外邪!”乃遣使者随元振入请之。

朝廷疑未决,元振以为:“此乃利害之机,诚不可轻举措也。今若直拒其善意,则为边患必深。宜以计缓之,

唐军听到后,都争着要先行进军。将军曹仁师、麻仁节等留下步兵,率领骑兵冒进,契丹人设下伏兵截击他们,用飞索将麻仁节绊倒,生擒了他。将士的尸体填满了山谷,很少有人逃脱。

秋九月,武周赦免囚犯和奴隶,派遣武攸宜率领他们,以讨伐契丹。

陈子昂担任行军总管武攸宜的军府参谋,上疏说:“陛下下制赦免天下罪人,并招募各类奴隶当兵以讨伐契丹,这是应急的计策,不是天子的兵员。何况当今天下的忠臣勇士,朝廷还没有任用万分之一,契丹一个小小的敌人,一下命令就可消灭,哪里用得着赦免罪人赎出奴隶,损害国家的体统呢!”

突厥军队侵犯凉州,俘虏了凉州都督许钦明。

当时许钦明的哥哥许钦寂担任讨击副使,与契丹交战,也被生擒。契丹军队将要包围安东,命令许钦寂劝说其属下未被攻陷的城池投降。许钦寂对城中的人说:“疯狂的敌人受到上天的惩罚,灭亡就在旦夕之间,您只管鼓励士兵严加防守,以保全忠义的气节。”敌人因此杀了他。后来突厥可汗阿史那默啜率兵侵犯灵州,让许钦明跟随。许钦明到达灵州城下,大声呼喊,要求好酱、精米和墨,意思是让城中挑选良将,率领精兵,在夜晚袭击敌人的营垒,而城中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意思。

吐蕃派遣使者请求与唐朝和解。

吐蕃派遣使者请求与唐朝和好,太后武则天派遣武卫参军郭元振前往吐蕃察看情况。吐蕃将领论钦陵请求唐朝撤走安西四镇的守军,并请求分给他们十姓突厥的土地。郭元振说:“你请求唐朝这样做,难道不是有兼并的想法吗?”论钦陵说:“我们吐蕃如果贪图土地,想要成为唐朝边防上的祸患,就向东侵占甘州、凉州,哪里会谋求万里之外的土地呢!”于是派遣使者随从郭元振入朝向唐朝提出上述请求。

朝廷对吐蕃的请求迟疑不决,郭元振认为:“这件事关系重大,确实不可轻易做决定。现在如果直截了当地拒绝他们的善意,那么肯定会招致更大的边防祸患。应该用计策延缓时间,

使其和望未绝,则善矣。彼四镇、十姓,吐蕃之所甚欲也,而青海、吐谷浑,亦中国之要地也。今报之宜曰:‘四镇、十姓之地,本无用于中国,所以遣兵戍之,欲以镇抚西域,分吐蕃之势,使不得并力东侵也。今若果无东侵之志,当归我吐谷浑诸部及青海故地,则五俟斤部亦当以归吐蕃。’如此则足以塞钦陵之口,而亦未与之绝也。若钦陵小有乖违,则曲在彼矣。且四镇、十姓款附岁久,今割而弃之,恐伤诸国之心,非所以御四夷也。”太后从之。元振又言:“吐蕃百姓疲于徭戍,早愿和亲,钦陵利于统兵,不欲归款。若国家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命,则彼国之人怨钦陵日深,望国恩日甚。斯亦离间之渐,可使其上下猜阻,祸乱内兴矣。”太后深然之。元振名震,以字行。

冬十月,契丹陷冀州,周以狄仁杰为魏州刺史。

契丹李尽忠卒,孙万荣代领其众。突厥默啜乘间袭松漠,虏尽忠、万荣妻子而去。万荣收合余众,攻陷冀州,又攻瀛州,河北震动。制起狄仁杰为魏州刺史。前刺史畏契丹猝至,悉驱百姓入城,缮守备。仁杰至,悉遣还农,百姓大悦。

周以姚元崇为夏官侍郎。

时契丹入寇,军书填委,夏官郎中姚元崇剖析如流,皆有条理,太后奇之,擢为夏官侍郎。

周以徐有功为殿中侍御史。

使他们和好的希望未断绝,这样就会对我们有利。安西四镇和十姓突厥之地是吐蕃十分想得到的,而青海和吐谷浑也是我们的战略要地。现在应该答复他们说:‘安西四镇与十姓突厥之地,本来对唐朝没有什么用处,之所以要派兵戍守,是想以此镇抚西域地区,分散吐蕃的兵力,使吐蕃不能全力东侵。现在你们吐蕃如果确实没有东侵的打算,就应当把吐谷浑诸部和青海故地归还给我们,那么我们也会把西突厥五俟斤部归还你们吐蕃。’这样就可使论钦陵完全无话可说,而我们也没有与他断绝关系。如果论钦陵稍微违背了这一协议,那么就是他没有理了。再说安西四镇与十姓突厥归顺我们已久,现在如果割地给吐蕃抛弃了他们,恐怕会使其它归附我们的国家伤心,这不是统御四夷的良策。”太后采纳了他的意见。郭元振又说:“吐蕃百姓深受徭役和兵役之苦,早就希望与我们和好,而论钦陵因统兵对自己专权有利,不想归顺。如果我们每年都派去和好的使者,而论钦陵总是不听从,那么吐蕃国人就会日益怨恨论钦陵,更加盼望我们国家的恩泽。这也是逐渐离间他们的办法,可以使他们上下猜疑,祸乱就从内部兴起了。”太后很赞同他的见解。郭元振名叫郭震,人们都称他的字。

冬十月,契丹军队攻陷冀州,武周任命狄仁杰为魏州刺史。

契丹李尽忠死去,孙万荣替代他率领部众。突厥可汗阿史那默啜乘机袭击松漠,俘虏了李尽忠、孙万荣的妻子儿女后退去。孙万荣收集残余部众,攻陷冀州,又攻打瀛州,河北地区震动。太后武则天下制起用狄仁杰担任魏州刺史。前任刺史因为惧怕契丹突然杀来,就把百姓全都驱赶入城,修筑工事加强守备。狄仁杰到任后,把百姓全部放回去务农,百姓十分高兴。

武周任命姚元崇为夏官侍郎。

当时契丹军队入侵,军事文书堆积如山,夏官郎中姚元崇批阅处理文书如流水般快捷,而且都很有条理,太后十分惊奇,于是升任他为夏官侍郎。

武周任命徐有功为殿中侍御史。

太后思徐有功用法平恕,擢拜左台殿中侍御史,远近闻者无不相贺。宗城潘好礼著论,称有功蹈道依仁,固守诚节,不以贵贱死生易其操履。设客问曰:“徐公于今谁与为比?”主人曰:“四海至广,人物至多,或匿迹韬光,仆不敢诬,若所闻见,则一人而已,当于古人中求之。”客曰:“何如张释之?”主人曰:“释之所行者甚易,徐公所行者甚难,难易之间,优劣见矣。张公逢汉文之时,天下无事,守法而已,岂不易哉!徐公逢革命之秋,属惟新之运,人主有疑于上,酷吏恣虐于下,而徐公守死善道,深相明白,几陷囹圄,数挂网罗,岂不难哉!”客曰:“使为司刑卿,乃得展其才矣。”主人曰:“吾子徒见徐公用法平允,谓可置司刑,仆睹其人,方寸之地,何所不容,若其用之,何事不可,岂直司刑而已哉!”

十一月,周杀其箕州刺史刘思礼等三十六家,流其亲属千余人。

明堂尉吉顼以箕州刺史刘思礼谋反告来俊臣,使上变告之。太后使河内王武懿宗推之。懿宗令思礼广引朝士,许免其死。于是思礼引平章事李元素、孙元亨等,凡三十六家,皆海内名士,咸族诛之,亲旧连坐流窜者千余人。俊臣由是复用,而顼亦以此得进。懿宗数鞫狱,喜诬陷人,时人以为周、来之亚。俊臣党人罗告司刑府史樊惎谋反,诛之。惎子讼冤于朝堂,无敢理者,乃援刀刳其腹。秋官侍郎刘如璿

太后武则天思念徐有功执法公平宽大,就升任他为左台殿中侍御史,远近听到这一消息的人无不互相庆贺。宗城人潘好礼撰写文章,称赞徐有功遵守仁义道德,坚守忠诚的气节,不因贵贱生死而改变自己的操行。文章假设有客人问道:“当今谁能够与徐公相比?”主人回答说:“天下极广,人物极多,有人隐迹以藏匿光彩,我不敢妄说,如果就我所闻所见,就只有徐公一人而已,能与他相比的人应该在古人中去寻求。”客人说:“与汉朝的张释之相比怎么样?”主人回答说:“张释之所做的那些事情很容易,而徐公所做的事情却很难,难易之间,二人的优劣就显现出来了。张释之身处汉文帝时期,天下太平无事,他只不过是依法办事而已,难道不是很容易做到吗!而徐公正逢太后改唐为周的时代,适值万物更新之际,在上的君主有猜疑之心,在下的酷吏恣意横行,而徐公死守正义之道,深入调查审清冤案,为此差一点身陷监狱,多次触犯法度,这难道不是很难的吗!”客人说:“任命他为司刑卿,就可以施展他的才华了。”主人说:“您只是看到徐公执法公平,认为可以担任司刑卿,我观察他的为人,胸襟宽阔,什么事情都能够包容,如果重任他,什么事情都可以胜任,何止司刑卿而已啊!”

十一月,武周杀死箕州刺史刘思礼等三十六家,流放他们的亲戚一千余人。

明堂县尉吉顼把箕州刺史刘思礼谋反的事告诉了来俊臣,让他向朝廷告发有紧急事变。太后武则天派遣河内王武懿宗审讯刘思礼。武懿宗命令刘思礼多牵连朝臣,答应免除他的死罪。于是刘思礼牵连出同平章事李元素、孙元亨等,共三十六家,都是海内的知名人士,全都被灭族,他们的亲戚故旧因受株连被流放的有一千余人。来俊臣因此重新被起用,而吉顼也因此事得到进用。武懿宗多次审理案件,喜欢诬陷他人,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他是周兴、来俊臣第二。来俊臣的党羽罗织罪名告发司刑府史樊惎谋反,樊惎因此被诛杀。樊惎的儿子到朝堂去诉冤,没有人敢受理,他就拿刀剖开了自己的肚子。秋官侍郎刘如璿

见之,窃叹。俊臣奏如璿党恶逆,下狱,处以绞刑,制流瀼州。

周以张昌宗为散骑常侍,张易之为司卫少卿。

昌宗、易之年少,美姿容,太平公主荐之,入侍禁中,皆得幸于太后。常傅朱粉,衣锦绣,赏赐不可胜纪。武承嗣、三思、懿宗、宗楚客、晋卿皆候其门庭,争执鞭辔,谓张易之为五郎,昌宗为六郎。

周以娄师德同平章事。

看见后,私下叹息。来俊臣就上奏说刘如璿党附叛逆之人,把他逮捕入狱,判处绞刑,太后下制把他流放到瀼州。

武周任命张昌宗为散骑常侍,张易之为司卫少卿。

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年纪轻,相貌漂亮,太平公主推荐他们,入宫侍奉太后,都得到太后的宠幸。他们经常涂脂抹粉,穿着锦绣衣服,得到的赏赐不计其数。武承嗣、武三思、武懿宗、宗楚客、宗晋卿都等候在他们的家门口,争着为他们牵马执鞭,称张易之为五郎,张昌宗为六郎。

武周任命娄师德为同平章事。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