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

春秋本例 [ 崔子方 ]

北宋崔子方撰。係疏解《春秋》義例的著作。凡二十卷。崔氏疏解《春秋》之作有《春秋經解》、《春秋例要》、《春秋本例》等,此其一。是書大旨以為聖人之書,編年以為體,與時以為名,著日月以為例,而日月之例又其本,故名《本例》。《宋史·藝文志》著錄:《本例》、《例要》二十卷,可知崔氏原書乃二書之合本。今《通志堂經解》本,《本例》析目錄别為一卷,以足二十卷之數,而《例要》則闕而無存。清修《四庫全書》從《永樂大典》 中輯出 《例要》一卷,别為一書,而《本例》仍作二十卷。此書凡分十六門,皆以日月例推之,而又分著例、變例二則; 州分部居,自成條理。考《公羊》、《穀梁》二傳,原本就以日月例說解《春秋》。此書承之,並推日月之例以概括全經,不免有支離、牽强之失,故陳振孫《書錄解題》稱:專以日月為例,正是蹈《公羊》、《穀梁》之失。然此書條理清晰,推本經義,糾《三傳》之誤,於經意多有所得,實足以成一家之言。為宋代解說《春秋》的一部較為重要著作。有《通志堂經解》本、《四庫全書》本,《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本等。 查看详情>>

春秋稗疏 [ 王夫之 ]

二卷,清王夫之著。其书论《春秋》书法及仪象。典制之类占十分之一,论辨地理居十分之九。论书法多臆断,而辨地理多得其实。如以“莒人入向”之向,驳《水经注》,谓当从杜预在龙亢说,足以申明杜注;至考杞之东迁在春秋以前,杀州吁于濮非陈地,辨洮为曹地非鲁地, 厉即赖国非随县的厉乡,考践土非郑地,翟泉周时不在王城之内等,又足以补杜注之失;其据《后汉书·郡国志》谓郎在高平,据《括地志》谓胡在郾城,据《汉书·地理志》谓重邱在平原,据应劭《汉书注》以阳在都阳,又足补杜注之阙。论鲁襄公时频月日食,由于误视晕珥;子纠为齐襄公子,则可备一说。 查看详情>>

春秋或问 [ 程端学 ]

十卷。元程端学撰。程氏撰《春秋本义》后,又历举前人诸说得失,以明《本义》去取之意,成《春秋或问》。可见此书是与《本义》相辅而行的,此书是一部通论性着作,其中掊击诸儒之说,多否少可,尤其力攻张洽《春秋集注》。其论《春秋》不当以一字为褒贬,论《春秋》多笔削以后之阙文,论《春秋》不书祥瑞,论《春秋》灾异不当强举其事应,多有可取。但其谓《左传》史实多出伪撰,力主《春秋》用夏正,则又臆说妄断。此书最着力之处是承刘知几、程颐之说,力辩《春秋》用夏正,洋洋万言,广征博引,可与专门性研究媲美,但其中引据之一乃为伪古文《尚书》。现存元至正渐东官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 查看详情>>

春秋后传 [ 陈傅良 ]

十二卷。陈傅良撰。陈傅良认为,《左传》记录的为鲁史旧文,因此,《左氏》有而经不书者,皆为孔子笔削。《春秋》之不书,实际上亦是书,而从《春秋》所书也可推求其不书。陈氏之说 《春秋》, 以 《左传》为主, 而参之以《公羊》、《榖梁》,其论亦多发先儒之未发。如其认为有隐桓庄闵之《春秋》,有僖文宣成之《春秋》,有襄昭定哀之《春秋》。春秋之始,犹知有天子之命,王室甚威重。自霸者之令行诸侯,不复知有天子。齐晋楚吴越霸权交替,致使蛮夷侵陵中国而春秋终。其说虽不出“尊王攘夷”、“严夷夏之辨”之窠臼,然其不宥于“书例”之成说,重视史实,实较宋代诸儒之空谈为高。又此说与吕祖谦论《左传》大纲领大同而小异,两人友善,未知谁先创此说。此书虽多出新意,但每传之下必注此据某说,此据某文,诚谦谦君子。其征引亦非常广博。其门人周勉《跋》称,陈氏著此书,将脱稿而病,学者欲速得其书,乃雇人抄写,因此纰漏不少。其中有已为陈氏所删掉的却抄了下来,有陈氏以卡片形式欲加以改正的,却被漏掉。所以此书不能称之完本。虽然如此,陈氏此书对元明学者颇有影响,如元代著名经学家赵汸,于宋代说《春秋》者就最推重此书。现存宋勒有堂刻本、宋残施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 查看详情>>

经学历史 [ 皮锡瑞 ]

清皮锡瑞撰。不分卷。书今传世。这是一本经学入门书籍,是“经学的导言”。皮氏在书中将上下二千余年的经学史划分为十个阶段:经学开辟时代;经学流传时代;经学昌明时代;经学极盛时代;经学中衰时代;经学分立时代;经学统一时代;经学变古时代;经学积衰时代;经学复盛时代。论说经学源流,学派兴替,诸家长短,各书得失。因为皮氏是今文学者,立场于今文学,所以他对宋学不满,对古文学也不绝对崇信;他是经学家而非史学家,所以史料搜集不完备,排比不妥善,每不能客观记述事实,而好主观议论。有中华书局排印本。 查看详情>>

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 [ 刘逢禄 ]

十卷。清刘逢禄撰。刘逢禄是清代著名今文经学家庄存与的外孙。庄存与治《公羊春秋》,著有《春秋正辞》,兼采众家,而以《公羊传》为主。刘逢禄受庄存与的影响,精通《春秋公羊传》,撰成《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三十篇,分为十卷。内容包括“张三世例”、“通三统例”、“内外例”、“时月日例”、“名例”、“褒例”、“讥例”、“贬例”、“诛绝例”、“律意轻重例”、“王鲁例”、“建始例”、“不书例”、“讳例”、“朝聘会盟例”等等,专门阐明公羊学的大义,对何休学说不太明晰之处,如“张三世”、“通三统”、“黜周王鲁”、“受命改制”等义一一加以阐发,有独特的见解。对其他各家之说,也有所采用。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认为,此书采用科学归纳研究法,有条贯,有断制,是清人著作中最有价值的创作。该书是研究《春秋公羊传》的重要著作,有《皇清经解》本。 查看详情>>

论语点睛 [ 智旭 ]

明朝蕅益大师曾作《论语点睛》,欲借儒家的《论语》来阐发出世思想,想以入世儒书作佛家出世之阶。 查看详情>>

经学通论 [ 皮锡瑞 ]

即《五经通论》。清皮锡瑞撰。五卷。包括《易经通论》、《书经通论》、《诗经通论》、《三礼通论》、 《春秋通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湖南思贤书局刊行。是作者晚年在湖南讲授经学的课本。认为“经为孔 子所定,孔子以前不得有经”。“孔子为万世师表之尊, 正以其有万世不易之经,经之大义微言亦甚易明”。“以 为尊孔必先明经”。对五经的流传、内容要义、历代考订 注疏之得失、学者治经之门径等问题作了扼要阐述。版 本另有《师优堂丛书》本、《皮氏经学丛书》本。收入《万有文库》及《国学基本丛书》。1954年中华书局据《国学 基本丛书》本校正重版。 查看详情>>

春秋正旨 [ 高拱 ]

一卷,明高拱著。高拱以为自宋以来,说《春秋》者穿凿附会,欲尊圣人而不知其所以尊,欲明书法而不知其所以明,因作此书,推原经意,以订其谬。首论《春秋》天子之义,非以天子赏罚之权自居;次论孔子必不敢改周正朔,而用夏时;次论托于鲁史,因其周礼尚存,非以其周公之后而假之;次论王不称天,是偶然异文,滕侯称子是时王所黜,圣人断无削贬天子、降封诸侯之理;次论齐人归郓讙龟阴田非圣人自书其功,深斥胡安国《春秋传》以天自处之非;次论《春秋》作于哀公十四年(前481年),乃孔子卒前一岁,适遇获麟,因而书之,经非感麟而作,麟亦非应经而至;次论说经以《左氏传》为长,胡安国之书是有激而作,其余诸家纷纷不休,多由误解“天子之事”一语而生。所论多得本意,与其他诸儒附会之说绝异。 查看详情>>

大学衍义 [ 真德秀 ]

南宋理学家真德秀的政治哲学著作。 共四十三卷。全书以“帝王为治之序”、“帝王为学之 本”、“格物致知之要”、“诚意正心之要”、“修身之要”、 “齐家之要”为纲目;目中又有细目,“每条之中,首之以 圣贤典训,次之以古今之迹、诸儒之释经论史,有所发明者录之”。是对《大学》思想的发挥,故名“衍义”。此书以四书中的《大学》为本,推衍其义,故名。当时宋理宗荒于国政,奸佞用事。作者借《大学》之义,援引儒家典籍和史事,并附己说,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以倡明君主为治之理。全书首刊帝王为治之序、帝王为学之本,次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四大纲。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