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冯甦

冯甦[sū](1628-1692),字再来,号蒿庵,临海县(今临海市)涌泉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授永昌推官。历徵江、楚雄知府。不避权贵,严惩吴三桂王府为非作歹家奴。知吴三桂必反,请求奉母归养,未准,乃遣家属护送老母还乡,途中被吴三桂兵截回。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举兵反清,并授甦为广东巡抚。母亲忧死,密书通报清简亲王,以明心迹。康熙十六年六月,查清有“协谋归正”行动,清廷授广东巡抚。十七年为刑部右侍郎,次年改左侍郎。任内,清理积案,平反冤狱,康熙帝赞其才识过人。二十年,清兵进军云南,召冯征询谋略。不久,其辞官归里。将居所命名为“知还堂”。著作甚丰,有《滇考》、《滇行纪闻》

  • 别名:字再来,号蒿庵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临海县(今临海市)涌泉人
  • 出生日期:1628

费信

费信(1388年—?)明航海家。字公晓,吴郡昆山(今属江苏)人。家贫好学。其兄戍太仓,早死,他年十四代兄从军。二十二岁时被选随郑和等出使海外。第一次于永乐七年(1409年)随郑和往占城、爪哇、满剌加、苏门答腊、锡兰山等国,至永乐九年回京。第二次于永乐十年随奉使少监杨敏等往榜葛剌(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带),至永乐十二年回国。第三次于永乐十三年随郑和等抵榜葛剌直至忽鲁漠斯等国,至永乐十四年回国。第四次于宣德六年(1431年)随郑和往忽鲁漠斯、锡兰山、古里等二十余国,至宣德八年回国。他将四次出使所见所闻,著成《星槎胜览》二集。

  • 别名:字公晓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吴郡昆山(今属江苏)人
  • 出生日期:1388年

范咸

范咸,生卒年月不详,清代经学家,字贞吉,号九池,清初浙江钱塘人(今浙江杭州)。雍正元年 (1723)进士。官至监察御史,生于康熙年间,死于乾隆时期,卒年七十。散馆召对,误称门生,一时引为笑谈。1745年至台湾担任巡视台湾监察御史。1747年,福建巡抚上奏朝廷1739年-1947年之历任巡台御史除了养廉银之外,强索各县轮值供应,而巡台出巡南北两路,所有夫车等项均强加各县措办,又复滥准差拘,多留胥役,滋扰地方等语。因此,他“积习相沿,因循滋弊”罪名被革职查办。著有《周易原始》、《读经小识》、《碧山楼古今文稿》、《玉堂蠹余》、《柱下奏议》、《海外奏议》、《浣浦诗钞》、《台湾府志》等书。

  • 别名:字贞吉,号九池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浙江钱塘人(今浙江杭州)

费衮

费衮[gǔn],字补之,无锡(今属江苏)人,费肃孙。生卒年月不详,约宋光宗绍熙中(1192)前后在世。为国子监生,由州县送京城考试,中进士。衮幼承家训,克绍箕裘,博学而能文。所著除《梁溪漫志》外,尚有《续志》三卷、《文章正派》十卷、《文选李善五臣注异同》若干卷,后数种已佚。《梁溪漫志》成书于淳熙十五年之前,至嘉泰元年施济始刻于县斋。今传本为十卷,前三卷记朝廷典故及杂事,第四卷全记苏轼事,五卷以下多考证史传,品定诗文,末卷颇涉神怪。虽不同于史,而持论具有根柢,多载旧典遗文,不同于小说之剽袭。所论贬蔡京等人,而推崇苏轼,对苏轼诗画理论也备加推崇,可资借鉴处颇多。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四库全书

  • 别名:字补之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无锡(今属江苏)人

傅肱

傅肱[gōng]。字子翼,自署曰怪山,会稽(治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蟹谱》。

  • 别名:字子翼
  • 性别:
  • 朝代:宋代

方诗铭

方诗铭(1919—2000)历史学家。男。汉族。四川简阳人。1946年毕业于四川成都齐鲁大学。研究员。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市第七届政协委员、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理事、上海历史学会理事。在中国史学领域辛勤耕耘40余年,历史知识渊博,尤以先秦和上海小刀会起义的研究造诣为最。在考古学方面也研究有素。是国内具有丰富研究经验的史学家之一。早在1945年编了《北碚交通志》、《北碚矿产志》、《北碚民间文艺》、《文讯》、《文史杂志》等。1947年编《文物周刊》,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上海分校历史科副教授,讲授中西交通史、唐史等课。曾发表《火浣布之传入于昆仑地望之南徙》、《朱应康秦行纪研究》等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四川简阳人
  • 出生日期:1919
  • 逝世日期:2000

范公偁

范公偁[chēng],宋代作家。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范仲淹玄孙,范纯仁曾孙,范直方子。生卒年月不详,生平事迹不详,约宋高宗绍兴年间在世。绍兴(1131—1162)中,笔录其父所述范仲淹等祖辈施政家训事迹,涉及大政、变法、官制及诗文杂事,著成《过庭录》1卷,多述祖德语不溢美,有淳实之遗风。亦记述传闻杂事,间有论诗之语及诗文资料。有《稗海》本。《宋诗纪事》辑其《无题》诗1首。

  • 性别:
  • 朝代:宋代

冯煦

冯煦(1842~1927),字梦华,号蒿盦,晚号蒿叟,辛亥后称蒿隐公。江苏金坛人。年十四,父殁。咸丰六年(1856),居江苏宝应外家,从成孺学,习词赋。光绪三、四年(1877、1878)间,于金陵书局校书。八年,以副贡生举于乡。十二年,成一甲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十四年,典试湖南。十六年,京东灾涝,参与赈灾。二十一年,以京察一等外简安徽凤阳府知府。并两摄凤颖六泗道。二十七年,迁山西河东道。二十八年,迁四川按察使。逾年,署四川布政使,历五月,复回按察使职。三十一年,迁安徽布政使。三十二年,兼署提学使。三十三年,补授安徽巡抚,甫一载而罢。后即卜居江苏宝应,“以文史自娱,奖掖后学”(同上)。宣

  • 别名:字梦华,号蒿盦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金坛人
  • 出生日期:1842

范祖禹

范祖禹(1041-1098)字淳甫,一字梦得,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范镇从孙、范百禄侄。幼孤,从其叔祖范镇抚育成人。嘉祐八年,登进士甲科,知资州龙水县。熙宁三年,司马光辟同修《资治通鉴》,随司马光编撰《通鉴》十五年,唐三百年丛目及长编,祖禹实掌之。元丰七年,《通鉴》成,迁秘书省正字。哲宗即位,擢右正言,以岳父吕公著为执政辞免,改著作佐郎、修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郎兼侍讲。元祐四年,拜右谏议大夫,依前兼侍讲,充实录院修撰,迁给事中,兼国史院修撰,为礼部侍郎。七年,为翰林学士,改翰林侍讲学士。八年,又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知制诰,兼知国史院事。绍圣初,哲宗亲政,复行新法,祖禹以元祐旧党出知陕州

  • 别名:字淳甫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 出生日期:1041

费宏

费宏(1468年-1535年),字子允,江西铅山人。刚满20岁,便参加成化二十三年(1487)的科举考试,一举中了进士,并名列第一。明代规定,一甲进士三人直接进入翰林院,任修撰、编修等官,费宏被授以修撰官职。翰林院是朝廷专司笔札文翰之事的机构,修撰是翰林院中掌修国史的官职,品秩从六品。弘治年间,费宏从翰林院转入以辅导太子为职责的左春坊任左赞善,与其他官员轮流给皇太子讲读经史,后来又晋升为左谕德。左谕德也是左春坊中的官职,品秩从五品。 武宗即位后(1505),费宏被擢升为太常少卿(正四品),兼侍讲读。当皇上听讲官讲授经史时,费宏在一旁侍奉。费宏还参预编撰《孝宗实录》。又从侍讲读升为日讲

  • 别名:字子允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江西铅山人
  • 出生日期:1468年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