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安卿(1286~1355)元代诗人。字静能,因其所居近栲栳峰,遂自号栲栳山人,余姚(今属浙江)人。与李孝光、危素友善,一生未仕,从他的《灌畦》诗看,是位亲自参加农业劳动的人。有诗说:“我穷不出门,颇觉天地窄”(《会资敬庵诗》),正是他终身的写照。作有《三哀诗》,分咏里中三位宋遗民,顾嗣立说“寄托深远,有俯仰今昔之思焉”(《元诗选》),意谓诗中含有不忘故宋意,而清四库馆臣已辨其非,指出了他的穿凿之处。《四库全书总目》称他“志行高洁”,“其诗戛戛孤往,如其为人”。其五言诗质朴,《笔精》认为“平淡不类元习”,即无秾丽之习,但缺乏文采,时有议论,诗味较淡,虽有清新有味如“蛩鸣深巷静,月昃半明楼”
褚伯秀,一名师秀,号雪巘,杭州(今属浙江)人。钱塘天庆观道士。清苦自守,尝集注庄子、老子、列子。天师以学修撰命之,不就,作《贫女吟》二首谢之,有“闭门静看花开落,过却春风不识愁”、“千金莫误朱门聘,不是穿珠插翠人”等句。人元,宣抚尤平章闻名求见,拒之。在清幽闲适的隐居生涯中,独好吟咏,《春日山居》云:“人醉药炉凭鹤看,窗闲吟笔被猿偷”,“童子扫花关莫掩,恐妨诗社客来游。”《题翠蛟亭》云:“坐觉云藏树,吟忘雪溅亭。岩隈下斜日,归去了残经。”可见其雅志。所著《南华真经义海纂微》一百六卷,人正统《道藏》。《庄子注》八卷,有明抄本。所注《道德》、《冲虚》二经,已佚。《全宋诗》卷三五一九录其诗七首。
晁补之(1053年—1110年11月8日),字无咎,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晁端友子。十七岁时从其父至杭州,以所著《七述》谒苏轼,苏轼谓其文辞“博辩隽伟,绝人远甚”,许其后必显于世。元丰二年进士及第,授澶州司户参军,转北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初,为太学正,召试学士院,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五年,通判扬州,召还,为著作佐郎,出知齐州。绍圣中,坐党籍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复著作佐郎,迁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国史院编修官。出知河中府,徙湖、密、果诸州。崇宁间,蔡京为相,党论复起,奉祠家居,慕陶渊明而修归来园,自号归来子。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晁补之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村松梢风(1889—1961),日本大正时代作家,知名的“中国通”,以代表作《魔都》闻名中日读书界,也因此成为上海“魔都”一名的命名者。除了上海之外,村松梢风还曾于1923—1933年间到北京、山东、江苏、浙江、广东、香港等地游历,留下大量描写山水风光、名胜古迹、市井风俗的游记。村松梢风,1889年出生在日本静冈县的一个地主家庭。早年曾在东京庆应义塾大学求学,但他将学生时代的大好光阴都耗费在纸醉金迷之中,家中的田产也被他变卖得所剩无几。“少壮不努力”的村松日后当过教员、记者,自己也曾办过杂志,直到2
常晓(?~865)日本真言宗僧。幼性俊利,弘仁六年(815)于东大寺受具足戒,后从空海习密教。承和三年(836)奉敕来唐,以遇风未果,五年再行。未久,入栖霞寺大悲持念院,就灌顶阿阇梨文璨受金刚界大法,又习太元帅密法。三年后返国,奉上请回国之经书目录,仁明天皇颇尊之。贞观六年(863)出任权律师,八年示寂,世寿不详。为来唐五家之一、八家之一。著有尊胜佛顶次第、入唐根本大师记等。[常晓和尚请来目录、入唐五家传、元亨释书卷三]
曹聚仁(1900年7月7日-1972年7月23日),著名新闻记者。浙江浦江(今属兰溪)人。 字挺岫,号听涛,笔名陈思、韩泽、罗抚、旅隼、阿挺、丁秀、丁舟、天龙、尾生、沁园、姬旦、袁大郎、彭观清、赵天一、土老儿、云亭山人。1912年从育才小学毕业,考入金华七中。1916年到杭州,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在校期间,即为杭州《之江日报》和兰溪《兰江日报》撰写新闻稿。1920年1月主编一师校刊《钱江评论》周刊。1921年夏毕业后到上海,创办沧笙公学,先后在上海艺术专科学校、暨南大学任教,并为邵力子主编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撰稿,为该报主撰之一,5年内共撰稿达一百数十万字。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
陈师曾(1876年3月12日—1923年9月17日),画家。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早年书画署觭庵,晚年得安阳出土唐志石颜其斋,又称安阳石室、唐石簃,因敬慕吴昌硕,又称染仓室。原籍江西修水,生于湖南凤凰。陈宝箴之孙,陈三立之子,陈寅恪之兄。6岁学画。1902年赴日本留学,结交鲁迅、李叔同。1909年回国,先在南方从事教育工作,1913年后到北京,曾任教育部编纂、高校教员、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中国画导师等职。1921年发表《文人画之价值》等著名论文,翌年出版《中国文人画之研究》一书,并应邀赴东京参加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绘画成就甚高,是现代北方画家群落的主要人物之一。主张移情入画和画外功夫。作
陈东原(1902-1978),曾用名陈世棻、陈春野。1902年1月17日(辛丑年腊月初八)出生于安徽合肥,幼年因祖父去芜湖李鸿章亲属家任师爷而随家迁往芜湖,入芜湖圣雅各学校低级部学习。1912年,祖父病故,陈东原随家运灵回合肥,入合肥县立城中小学中年级学习。1914年8月,入合肥县立第一高等小学高年级学习。1916年8月,因未考取中学,在家自修。当时因祖父去世,家境贫寒,求得一份抄写小学公文的工作,借以解决伙食与学杂费用,继续学习。 1917年8月,陈东原入合肥私立三育中学学习,翌年,考入安徽省立第一师范。1921年,在蔡晓舟的主持下,安徽省教育厅举办暑期讲演会,受邀名人有胡适、陶行
陈恭禄(1900—1966),史学家,教授。镇江丹徒高资镇人。九三学社社员。辛亥革命前后与其弟同往镇江求学,曾受业于鲍心增门下。1916年赴扬州美汉中学读书,1921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先读化学系,后读农业科,终读历史系。1926年,因其父经商失败,无力资助其出国深造,初在南京明德中学教课,1928年受聘于金陵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助教。1928至1933年夏,在金大讲授“中国近百年史”及“中国通史”,由助教升任讲师。1933年秋,任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抗战期间,辗转皖南、南昌、重庆、成都治学救国。1946年返丹徒老家,将全家迁移南京。著作甚丰,主要有《日本全史》、《印度通史大纲》、《中国近代史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