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秉仁(约公元一七九六年前后在世),清嘉庆年间姑苏(今江苏苏州)人,号香城。诸生。与尤凤生、冯瀚、周永保友。为郡中名彦恂儒,游幕达四十年之久,足迹几遍华夏,燕北、海东尤为熟悉。阅历深厚,见闻颇多,山川郁积,江汉奔腾,天下之奇观,宇内之胜迹,毕载于胸聪间,融贯于狼毫端。故尔著述宏富,除诗赋文词外,所为小说也有四五种之多,如《红楼梦外史》、《瑶华传》等等,其中以《瑶华传》流传较广,影响也深,可称其代表作。《瑶华传》,是作者于公余之暇,夜阑人静之时,自挑青灯,构思编录。从嘉庆四年已未(1799)夏至八年癸亥(1803)冬,“寒暑无间,积四载而始告成”。
济颠道济(1150~1209)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临海(浙江)人,俗姓李。名心远,字湖隐,号方员叟。年十八,落发于灵隐寺,性狂颠,嗜酒肉,人号济颠。先后参访国清寺之法空一本、祇园寺道清、观音寺道净,后投虎丘山瞎堂慧远门下,嗣其法。又依净慈寺,寺毁,行化严陵。濒湖居民食螺断尾,师每乞放水中,螺多活而无尾。嘉定二年,坐逝,世寿六十,葬于虎跑塔中。[北涧集卷十、净慈寺志卷十、金史卷八十] 初出家于浙江杭州灵隐寺,取名道济,人称 “济公”,后移居净慈寺。佛教徒将他神化为罗汉转世,称为“降龙”。道济平日不守戒律,嗜食酒肉,举止如痴如狂,又被称为“济颠僧”、“疯和尚”。小说《济公传》就是写他的神
《情海缘》,八回,署名“江都邓小秋”。邓小秋,清末民初人,文作于民国时期,不过将《桃花影》加以删改而成。因之迳删过多,又无情节交代,比之原作不唯文辞更逊,并已不复贯通矣。现存民国香港书局排印本、亚西亚书局石印本、新明书局排印本。
东鲁落落平生,明末清初人,姓名不详,就其化名分析,可能是山东人,但无确切考证。东鲁落落平生著作颇丰,计有《玉闺红》、《金瓶梅弹词》、《梵林艳史》、《兵火离合缘》、《神岛记》等,但存世仅《玉闺红》两卷前十回,余皆失传。《玉闺红》残卷文字之瑰奇,用语之绮丽,亘古所未之见。其描写朝廷明器,至于市井小人,口吻无不毕肖,曲尽其致。是继《金瓶梅》之后,明清古典艳情小说的代表作品。
戴进贤(1680-1746)字嘉宾,德国天文学家,原名Ignatius Kgler,耶稣会来华传教士,1717年(康熙55 年)来到中国,被康熙皇帝任命为钦天监监正,1731 年为清廷礼部侍郎。在中国供职29 年之久。 1680 年5月11日生于德国兰茨贝格;16 岁进耶稣会初修院,来华前在因戈尔施塔特大学教授数学与东方语言。1716 年到中国,应康熙之召,1717 年1月抵达北京,佐理历政。 雍正三年(1725)授钦天监监正,九年,加礼部侍郎衔,为二品官。乾隆三年(1738)任耶稣会中国省区副会长。 戴进贤来华时,正值清廷对耶稣会士由宽容转为严厉之际,雍正元年的禁教令把大多数
董斯张(1587—1628),明代诗文作家。字遐周,号瘦居士,又称静啸斋主人,借庵先生。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家世本贵显,至斯张少时,遭变故而日趋衰落。年十二,从乡贤蓑庵先生学诗古文。廪贡生。屡试不第。平生嗜学,耽文史,勤于著述。晚年贫病交加,尤为足病所苦,遂游心佛典,梵呗不绝。工诗。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谓其“初学诗于周广业,及入闽,心折曹能始,归与吴允兆、王亦房酬和。是时公安、竟陵派盛行,浙江风气,不尽移易。遐周洽闻周见,与吾郡沈景倩略同,诗亦相似”。有《静啸斋集》,未见,《明诗综》录诗十二首,其他散见于《吴兴艺文志补》、《南浔镇志》。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谓其“年未四十而卒”;而斯张之
邓名世,南宋学者。生卒年不详,生活于北宋末南宋初。字元亚,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末南宋初时人。酷爱经史,不事举业。时议禁学春秋及诸史,名世独好之,友人告之毋藏元祐党人文集以避祸,名世亦置之一笑。关门读书,遍考诸史。绍兴四年(1134),以宣谕官刘大中荐,遂以布衣召见。上所著《春秋四谱》、《古今姓氏书辩证》等书,进治人务实等说,高宗嘉纳,寻赐同进士出身,除敕令所删定官,兼史馆校勘。后改秘书省正字,绍兴七年(1137)除校书郎,迁著作佐郎,绍兴十一年(1141)因讥切时政得罪秦桧,罢官。后来再为官,以著述终。名世家学甚博,著述甚丰,特别是所著《古今姓氏书辨证》一书,倾毕生之力,未毕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