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  江  府  三

       清

陈名夏

陈名夏,字百史。少有大志,能文章,好交游,为诸生时已名重天下。崇祯十六年癸未,进士第一,廷试第三,授编修。晋修撰,奏对称旨,改户、兵二科都给事。甲申三月,李自成入京师。四月,清兵破自成于山海关,五月据京师,实顺治元年也。会南都弘光立,马、阮用事,将修复社旧怨。时名夏在南中,避仇北至正定,督抚以闻。世祖召见,授修撰,寻擢吏部侍郎。丙戌秋,以忧归里。明年,起复吏部。戊子,擢尚书。辛卯,拜大学士。后被劾,论死,时甲午三月也。

名夏负诗文大家之称,著有石云居集三十卷传于世。

子掖臣,侍卫,著阳斋集;鼎臣,员外郎,著耿斋集;佑臣,乙卯拨贡。

(溧阳县志)

张九征

张九征,字公选,丹徒人。父凤仪,字君表,有学行。

九征,顺治乙酉乡试第一。时科举文犹沿明季芜诡之习,九征文宏雅博大,为一代模楷。丁亥,成进士。逾年,为行人司行人。又二年,考选为吏部文选司主事。升员外。明年,升验封司郎中。调考功。丁外艰归。

海寇犯镇江,九征与御史笪重光婴城守御。副将高谦、知府戴九道欲降,以两人不便于己,将图之。九征与笪闻之,急下城,而门牡已启,贼蜂拥入。笪缒城去,九征微服出东门,走常州,言海寇乌合易破,宜速进兵。又至浙江,趋督抚严兵堵贼归路。未几,贼败如所画。

康熙二年,补稽勋司郎中,调文选。明年,以河南按察司佥事出视学政。黜中牟潘岳祀典,祀明尚书铁铉于邓州,增置社学,择师教邑子弟令诵小学、家礼二书,辨正字体讹舛,一时风气以变。

事竣,考核为天下第一,抚臣疏举卓异,例得需次超迁,而九征已不复出矣。后以博学鸿词举,复引疾辞。所著有闽游草,文衲亭存稿,文陆堂文稿,各若干卷。卒,年六十有八。

子六:玉裁、玉书、玉禾、仕可、恕可、与可。

(丹徒县志录徐乾学张公行状)

贺  裳

贺裳,字黄公,丹阳人。少以诸生入太学,与张溥、杨廷枢友。年三十始为古文词,发所藏书读之,无不该洽。有少贱斋集、载酒园诗话

(江南通志)

潘高  潘玠

潘高,字孟升,金坛人。少补诸生。口吃,性嗜酒,然剧谈古今事。慕林逋、倪瓒之为人,应举非所好也。家贫,工诗,清真古淡,与高淳遗老邢防相颉颃。尝赋诗送袁孝子骏,虞山钱谦益见而悦之,遂相与订交。后学使者虞公忌其才,屏黜之,事亦与邢防同。高笑曰:此固吾所愿也。乃日沈饮自放,徜徉于龙山、已山之间。著南村集以终老。

子玠,字长钦,有父风,亦以诗名。

(金坛县志)

蒋  超

蒋超,字虎臣,金坛人。鸣玉子。年十四,冠童子科。顺治乙酉举于乡,丁亥成进士,殿试一甲第三人,授弘文院编修。辛卯,主浙江试,所识拔多知名士。归娶,丁父艰,里居奉祖母韩七年。康熙丁未,督北畿学政。时用论策取士,超以古学振起士习;郡、县学田外增置义田;圣庙倾圮,祭器散失,一一厘举。试事竣,又疏陈十事,如复祀圣像,禁长吏笞辱诸生,斟酌进取旧额,多见施行。

超性廉静,淡名利,解组归,故吏门生有建节通都者,超过其境,不以一刺通也。至维扬,计日抵家,不返,径道匡庐,溯荆襄,至蜀之峨嵋,结茅而终焉。生平博学强记,晚研释典,手录书数百卷,所著有绥庵集。年五十,卒。

(金坛县志)

荆其惇

荆其惇,字敕五。为诸生时,博极群书,尤留心理学。事亲孝,兄弟友爱靡间,粹然儒者也。

壬午,举于乡。顺治丁亥,司教南陵。登己丑进士,擢知平乐县,丁内艰未赴。服阕,补郾城令。明季流寇躏豫地,郾害尤剧,其悖莅任初,僦居民舍,事皆草创,以次渐举。邑东龙塘河口,陈、颖间关隘也,惇尝筑堤防御,屹如长城,郾人植荆堤上以志其德,号曰荆堤云。时朝廷用兵楚、粤,师出必经郾,他郡邑皆檄民供饩,民苦之。其惇单骑迎师,夜卧幕府外,身先吏民,亲执刍牧之事。大将军侦知其廉,啧啧称贤令,以故兵屡至,而郾弗惊。郾故滨河,河决开归,征调夫、柳之属以万计,惇曰:民不可重困,令当之 !孑身诣河上,酌计盈缩,岁省郾费无算。又郾俗好巫,巫言黑龙神降,聚众具旗仗迎神,喧呶惊扰,其惇密召首事者令解散,毁其庙。未几,果哗言郾氏倡乱,守将将勒兵捕之,案验无状而止。其为治,宽严得大体,多此类。

令郾六年,报最。适遣壮丁护解,群盗乘虚趋库藏。其悖督庐丁出搏战,盗前,刺杀之。已,知为令也,大悔恨,遁去,库藏得无失。未几,盗皆获,俯首曰:不意伤贤使君,死固当。郾人悲之。

初,惇之教南陵也,崇文讲学,法纪秩如,弟子守其教弗替。至是,闻变,亦悲思之。以故两邑并祀名宦。

惇少时家贫,出继叔父为后。数月,遗腹子生,乃孑身出,不受所分。其狷洁如此。

(重修丹阳县志)

贺  宽

贺宽,字瞻度,号拓庵。顺治壬辰进士,授潮州推官。潮俗健讼,当寇乱甫定,告讦连坐者不绝。宽惩刁顽,辨诬罔,一时消缴四十余案。标员杨姓诬陷邱孝廉,力为昭雪,全活者二百余人。平藩、靖藩驻军于粤,兵有哗于市者,宽辄械系惩治之,两藩为色动,戒其属,藩下皆慑服。荐擢大理右评事。

以母老告归。苏抚汤斌重其品学,迎主紫阳书院讲席。并欲特荐于朝,力辞弗就。宽和而能介,闭户著书,至老不倦。

(重修丹阳县志)

吴  颖

吴颖,字见末,溧阳人。顺治壬辰进士,授刑部主事。尝疏言律无正刑,毋得刻深、以意傅法,其初词既奥,毋得株引滋蔓,深被嘉纳。迁郎中。出知湖州。所著有莼羹堂集、湖州志、溧诗选、闾史,时有濑江文献之目。

(江南通志)

史逸裘  史岱

史逸裘,字云次。顺治乙未进士,历兵部职方,掌军政,昭雪疑案无辜者几千人。督学河南,考最,晋秩少参,补东兖分巡道。值岁饥,军兴饷急,建停征之议,士民德之。丁母艰归,哀毁尽孝。与兄逸嗣友爱,抚庶弟尤有恩。性嗜学,宦成弗辍。著有五经集论、二十一史约。年六十二。卒。

子岱,字东观,贡生,选授学正,后补礼部司务。敦行绩学,作小宗志,又著五祀考、释菜考、补辑孔子家语内篇外篇杂篇、学山集。

(金坛县志)

马世俊

马世俊,字章民,溧阳人。幼失恃,每岁时悲涕无间。八岁能诗文,及为诸生,屡试第一,海内知名。

七应乡试,中式顺治丁酉举人。辛丑进士,廷对,称王者天下为家,不宜示同异,必尽捐满、汉之名,俾精白一心,以成至治。见宰辅,长揖不拜。既而,胪唱第一。无舆马仆从,徒步归寓,都人传为佳话。康熙甲辰,由修撰升侍读。充会试同考官,所得多名下士。尝言馆臣无他职,读书即其职,是以朝夕一编,送迎宴会,多谢绝不预。丙午,卒官,朝士哀挽者三百余人。子宥扶榇归,行李萧然,图书数卷而已。

生平博涉经史,好性理之学,兼工书画,赏鉴家有二右之目,谓书右军、画右丞也。著有十三经汇解、理学渊源录、匡庵诗文集、李杜诗汇注诸书传世。

(溧阳县志)

狄士迥

狄士迥,字峻成。孝友刚方,沈潜经学,为文敏捷,顷刻可数艺。十四,补弟子员。性喜聚书,至老愈笃。著有毛诗讲意、四书摘训,其余手录成帙者,尚有二十余种。

(溧阳县志)

吴  颉

吴颉,字子苍。湖州知府颖从弟。生有至性,事母以孝闻。弱冠,与颖齐名,入邑庠,一时有二俊之目。既而,颖举进士,而颉淡于宦情,放意山水,诗酒自娱。远近慕其学行,从游者颇盛云。

长子环,亦能文;次子琇,举进士。

(溧阳县志)

周扬洪  周玉觚

周扬洪,字丹申。顺治甲午拔贡。耽诗自娱,与陈其年、彭羡门、朱竹坨、姜西溟友善。

弟玉觚,字钟璜,康熙乙丑岁贡,官砀山训导,亦耽诗如其兄,相互赓和。又好藏书,校读无虚晷。康熙丙寅,醴泉见于泮水,邑人盛为诗歌,玉觚所作为冠。与兄丹申时称二周。

(丹阳志)

陈抃若

陈抃若,字晓江。赋质敏异,八岁为文,日就五艺。十六,补弟子员。屡试于乡,不得志,遂薄游中原。历山海、居庸诸关塞,文益奇肆。中式顺治丁酉科北闱副榜。既归,著书讲学,四方之士负笈从游者数十百人。研穷性理,尤殚精经世之学,于天下山川形势、财赋盈虚、从衡出入,皆有硕画谠论,可措之事业。慷慨乐施,其余事云。所著诗文集三百二十六卷,藏于家。

(溧阳县志)

贺国磷

贺国磷,字夫山,邑文生。受业于贺裳之门,尝有文载之选,几于洛阳纸贵。诗名尤倾动一时。刊有夫山文集。

(丹阳县志)

史鹤龄

史鹤龄,字子修,溧阳人。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词翰兼美,小楷在黄庭经、乐毅论之间。圣祖肇开经筵,集廷臣试书法第一,充日讲起居注官。每入内廷作书,圣祖前席谛视,嘉奖无已。以故御案卷册,多出其手。性恭慎,奏对安详,恩赉貂蟒之属,至于再三,极词臣之荣遇。将大用矣,以假归省母,卒于家。年四十。特恩赐祭葬。世宗即位,犹眷问不衰。

(溧阳县志)

彭会淇

彭会淇,字四如,号菉洲。天资英迈,读书数行俱下,研穷经术,诗、古文亦精丽流逸,书宗二王。

康熙十五年进士,授编修。应制诗文,屡擢第一。后为国子监司业,勤于课士,造就宏多。同考典试,并矢竭公慎,务取真才。历官内阁学士,迁工部右侍郎,襄赞机务,厘剔精核。寻以事罢归。督训子弟,为宗祭酒,奖成后学,率多正人。

生平以儒雅泽躬,以谦慎制行,洊阶卿贰,敝衣疏食,一编晏如,御赐朴学堂额以旌之。四十六年,圣祖南巡,迎驾江宁。五十二年,赴京祝万寿,恩礼有加,复官晋爵,极儒臣之荣遇云。

殁,祀乡贤。

(溧阳县志)

史  夔

史夔,字胄司,号耕岩。赠大学士鹤龄长子。康熙二十一年进士。由编修历任至经筵讲官、詹事府詹事。虽居翰苑,陟卿班,讲学如诸生。汲引后进,孳孳不倦。己卯,典试两浙,所识拔多一时名流,都宪沈近思、侍讲查嗣瑮皆其门下也。生平究心濂、闽之学,躬行自得,终身不见疾言遽色,为世儒宗。性孝友,父殁,督诸弟勤学,皆成进士。子贻直,乾隆间大学士,赠如官。

夔始出新城王士禛之门,词章亦具有根柢,朝廷大制作多出其手。兼工书法。受知九重,方当大用而卒。著有扈跸、樟台、东祀、扶胥诸集行于世。

(溧阳县志)

于汉翔

于汉翔,字章云,号岸斋。弱冠,举丙午乡试,即以诗文名于时。壬戌成进士,官中书舍人。与同年德州马廷樾并称。久之,迁礼部仪制司主事,历员外、郎中。同时太仓吴憬、颍州刘凡、黟县黄元治、曲阜孔尚任、望江龙燮,修王、李故事,以郎官结社,德州田司寇雯主坛坫,风流文藻,辉映曹司。己卯.以孝感熊文端荐,出视山西学政。益勤课士,所拔崔致远、田嘉毂、吕文樱、王珻、臧尔心、韩从王辈,皆有名于时。辛巳,忤巡抚噶礼意,中计典归。

归田逾三十载,著书赋诗,淡泊寡营,仁让谦厚之风,蔼然著于乡里。卒,年八十有六。著有南楼集、紫薇集、容台集、北向吟、绿野闲情诸集。

(金坛县志)

黄梦麟

黄梦麟,字砚芝,号匏斋。金华知府如瑾子。夙负奇慧,于书无所不读,尤酣六经。诗、古文出入储、岑、韩、欧间,而骈体得六朝人风格云。

康熙乙丑,廷试第三,授编修。戊辰,分校礼闱,称为得士。纂修三朝国史、一统志,升中允,充日讲起居注官。珥笔侍从,以文学见知。时如瑾官刑部郎,御书、内缎之赐,父子均沾,为一时荣遇。

梦麟孝友恬退,假归,遂不复出。著有尚书古文考,诗序得失论,春秋四传考,历代乐律同异考,道学源流考,太极图说皇极经世说,十七史得失论,唐诗笺,俱在匏斋集中。

(溧阳县志)

姜朝勋

姜朝勋,字广成,号克庵。康熙庚辰进士,授陕西甘泉县。置社仓,减浮丁,讲学课士,有德于民。内擢吏部文选司主事。典试云南,途中有铁索桥、关索岭、清溪洞、飞云崖等,咏模山范水,人以为不减陆放翁入蜀集。有使滇漫草,李安溪序刊行世。祀甘泉名宦。

(重修丹阳县志)

狄  亿

狄亿,字立人,号向涛。敬子。幼聪慧,读书过目不忘,工诗及书,弱冠名噪海内。登康熙三十年进士第。官翰林时,高丽使者慕其名,愿一望见,亿以人臣无私交拒之,示以小影。使者拜题二诗,叹息而去。散馆改调,遂引疾归。坐卧一小楼四十年,于当事不报一刺。高才懋学,中道谢归,不究其用。著有洮湖渔子集十卷。

(溧阳县志)

任兰枝

任兰枝,字香谷,号随斋。文炜子。登康熙五十二年进士第,廷试第二人,授编修。雍正间,历官詹事府中允、庶子,翰林院讲读,升学士,改少詹,署阁学,兼礼部侍郎。

初,云南开化铅厂地四十里沦入安南,传檄谕复,其王屡疏辨非中国地,已而悔罪愿复,请受朝赐。将从之,而虑其以要挟为得计,特命兰枝充使宣谕。时雍正五年九月也。至,则令从官先驱,示王拜诏仪注,往复数次,议始定。及期,王率陪臣五拜三顿首,趣开读。兰枝不应。外扉阖,酋率卒数千,佩刀睢盱拥而上。兰枝大言曰:所衔命来,以王素恭顺,颇知礼,今乃与褒敕大异,使者安得为王开读乎 !王大惭沮,麾众使退,卒行三跪九叩礼。兰枝复谕以天朝恩重,宜益自勉。王感泣,众皆舞蹈呼万岁,赠行千金,方物无算。并却之。既归复命,累擢兵、刑、吏三部侍郎。谳狱淮南、江西、保定、大同,多所平反。乾隆元年,晋礼部尚书,调户、兵,寻复旧。有浙人自陈孔子嫡母施氏后,廷臣或议褒录,兰枝历据礼疏叔梁纥求婚颜氏,汉韩敕史晨碑颜氏,复繇假守,水经注尼山东孔庙北颜母庙,及宋大中祥符以后,册封颜氏夫人,合祭孔子家庙,谓史册圣母有颜无施,论驳二千余言。高宗从其议。十年,以老疾得告。未及归,明年卒。

兰枝宿学能文,尤擅制义。先后尝为讲官,预修八旗、一统等志,国史馆总裁,四充乡、会同考官,历典江西、浙江、顺天乡试。庚戌、癸丑会试总裁,父武,廷试读卷官。官中允时,提督四川学政。著书别见艺文志。

(溧阳县志)

冯汉炜

冯汉炜,字曙云。标子。幼孤力学,弱冠遘奇疾,下帷十年。病愈,读书于溧阳竹墅,寒暑不辍者六载。

康熙丁酉举于乡,戊戌登进士,授内阁中书。诗、古文词下笔千言,泪泪然从中出,了无窒碍。历官兵部员外、工部郎中,文移不假手吏胥。丙午归里,静坐一室,龈龈然似老诸生,呫哔之声不绝口,人多莫测其根柢焉。

(金坛县志)

葛  筠

葛筠,号湘湄。明诸生。康熙乙卯举人。任长洲县教谕。少与冷秋江齐名。所著或谓其豪气未除,然诗工乐府,文长书记,亦一代作手也。

(重修丹阳县志)

贡渭滨

贡渭滨,字羡溪,邑庠生。性沈静,耽悦经学,尤精于易。亲殁后,独居脉望楼,屏弃人事,一意著述。成易见九卷,于汉、魏以来诸家易说,删存精要,而折衷于紫阳。长洲沈德潜序以行之,四库存目。

(丹阳县志补遗)

张  隽

张隽,字嗣音。年六十,始食饩。深于史、汉,散行文与魏叔子禧、方望溪苞抗行。制艺亦高古,不中有司绳尺,终以不遇。门人汤登泗梓其遗稿,金沙王步青为之序。

(重修丹阳县志)

荆  

荆,字慈卫,号盟石。布衣。博极群书,长于传记,书法尤冠一时。娄东陆世仪云:顾学士奉命纂修子史精华,延捂总其纲。

(重修丹阳县志)

周宗藩

周宗藩,字维宪,号君益,郡庠生。家开沙。馆维扬。积劳成瘵,四旬外即绝意举业。披罗古今典籍,天文、地理、边防、山海、人物,无不悉究。编摩三十载,集三百二十卷,名读书鉴。

生平孝友,尤重然诺。其友人余公韩寄金二百,时有盗劫抢沙洲,宗藩挟所寄金远避外方,寇退,觅公韩还之。其一介不欺类此。

常镇道胡宜将刊其集,未果。寿九十余卒。

(开沙志、丹徒县志)

钟于序

钟于序,字东泽。才名倾一时。康熙己酉科举人。教谕绩溪,课试得古人程法。擢通渭知县。尝应溧阳令成懋勋之聘,续修徐志。著有九州史行于世。

(溧阳县志)

冯基开

冯基开,字禹开。益僖子。英姿笃学,十七游庠,历试有声。辛亥北游,入太学,董宗伯馆礼之,大司成徐元文尤器重。与长洲韩菼并以才名著。惜未展其学,病羸而归。年四十八,卒。所著有槐江草。

(金坛县志)

贺  璘

贺璘,字斌如,号梅清。康熙癸丑贡生。廷试授教职。少与张天如、杨维斗结复社,名噪一时。国志正续多录其文,诗集则张素存、陈其年为之点定。

(重修丹阳县志)

荆泽永

荆泽永,字芷衣。康熙庚子举人。性乐山水,所至发为诗歌。嗜酒,工书,醉墨尤天放。乾隆庚午,纂修县志。著有鸿泥草堂诗集行世。

(丹阳志)

高秋月  高炳

高秋月,字素蟾。资性敏悟,六岁授大学章句,能依注解经不谬,读书过目无遗忘。顺治丁亥,补弟子员。同张愿结槐江社,文誉籍甚。康熙丙辰恩贡。凡经史及四子书、先儒语录,尤勤手辑。宿迁令延主书院,诸生多成就,徐用锡以耆儒尊之。别归,用锡长致手札,有江南二老结梦魂之语,谓秋月、东生也。年七十一,卒。

从孙炳,字浒文,早知名,诗、古文思力清邃,独辟町畦。秋月语东生曰:此吾家后来秀也。武进秦宫璧尝叙其稿以行世。年七十,卒。所著有角编、滠川集。

(金坛县志)

彭  桂

彭桂,字上馨。生十余年,遍涉经史百氏,不读时文。年十八,始从师习举业,三月而成,倚席可得数义。二十四,补弟子员。亦颇揣摩场屋之文,以求遇合,非所好也。遇风月清美,友朋燕集,流连寄托于诗歌琴酒之间,一往而莫能自止。三十岁,父祯源殁,因游幕四方,岁资其入以养老母。历楚、粤返,逾江、淮,遍涉齐、赵、幽、冀之域,所至作诗凭吊,酣嬉淋漓。登岱一篇,浩浩三千余言,见者以为北征、南山之比。旧院行、白沟河诸作,或谓可上掩元、白,而近与吴伟业颉颃。逆旅旗亭,传写不绝,以此名闻天下。既而,谋得近地养母,乃自扬州至江宁,依按察使金镇。

居久之,康熙十七年,当事以鸿博荐。桂自陈母老且疾。巡抚慕天颜疏请,不允。桂又上书于慕,复不获辞,将就道而母殁。

性豪迈伉爽,敦尚风义,所交如朱锡鬯、施闰章、毛奇龄阎若璩梅文鼎、魏禧、徐乾学、姜宸英辈以数十,皆当世名流。晚年卜筑溧阳之秦公桥。手定所著,其诗不下万首,存者独抄本初蓉阁诗十二卷,赋论三卷;又刊本泊庵诗余四卷,藏于家祠。

(溧阳县志)

宋  涵

宋涵,字叔邃。髫岁即工制艺,肆力诗、古文辞,深入阃奥。所交结多天下知名士。后以父老,始有意显扬,规取科第。就童试,补弟子员。康熙十七年,荐征鸿博,罢归。徜徉泉石,旧游贵显者,不妄削牍以干之,人叹其高雅。

(溧阳县志)

于光华

于光华,字惺介,邑诸生。历游燕、豫、楚、粤。生平笃好昭明文选,自唐六臣注暨以后前修名宿评注,采辑抄录,编纂成帙。其自叙有云:即奔走衣食,漂泊天涯,旅馆孤灯,不忍释手。呜呼勤已 !迄今此书风行海内,承学者不能复知购求汲古阁本也。又古文分编集评四集,自唐、宋溯西汉,由左、国逮史记,下及六朝骈体、十七史评赞,文章源流,大略赅备,士林奉为圭臬焉。

(金坛县志)

王  纪

王纪,字遵一。少颖敏,家贫躬耕。年二十五,从族兄诒燕游,砥行力学,每试冠其曹。行文识见高卓,不随俗波靡。为人师温而厉,语简而当,与邑中曹鸣、冯芬等最善,然鸣等皆敬惮之。年五十,客游四方,一时钜公有咨以时务者,每服其经济。顾淡于名利,心有所得,间吟咏以见志。晚自更其字曰榛逸,又别号三似人。所著有徒然草、古诗笺注。

(金坛县志)

章性良

章性良,字圣可,号江蓠。由诸生授例岁贡,考选教习。以诗、古文词擅名,四方名士如魏冰叔及陈其年、徐亮直、潘江如、宗子发辈,皆与之交。维时润之能诗者,自冷士嵋秋江而后,如何洯雍南、程世英于一、李颖合敬舆、张钟谐声夏、周玉立静植、李天堑西津、钱于迈师,及能词者有钱斌、章采、高某南引,皆奉性良执牛耳焉。性良尝与余江干书云:吾乡自韦秋山、邬龙门而后,诗学颇少传人。二、三十年之前,有捉笔为诗者,辄从而讥讪之。近时诸君,以布衣之士,先后鼓吹其间,而吾党之英,如何皇士、夏用修辈,翕然振起,风俗为之一变。又与王秋史书云:诗学自正嘉而后,五言则规抚选体,近体则彷佛三唐,宽袍阔里,貌似神非,碌碌因人,安能振兴大雅 ?沿及近今,蛇神牛鬼,无不毕现,借温、李之派,引用宋、元稗史,止图见者一字不解,以自文其陋,其实意味浅薄。而矫其偏者,仍踵正嘉前辈之习,蹈其真实销亡之病。然性良及洯等诗具在,所谓蛇神牛鬼,颇难尽免。其时惟夏慎枢天才开朗,而不自收拾,未得成家。惟余京苦心孤诣,不与众同,独探古人宗旨。沈德潜宗伯为诸生时,馆常镇观察魏公署,独剧赏之。然京在当时辄被楚咻,即宗伯亦不免也。

性良诗专主祧唐祖宋之说,未能深究正宗,惟古文雄词浩气,颇有所见。集中与张处冲论文二书,深中俗学之弊。其略曰:仆之屈首于斯道者有年矣。性爱苏氏之文,朝夕读之,乃直泻而少淳蓄。或谓柳州可以药之,又生涩佶屈,不可收拾。于是纵观博览以扩其见,从横上下以属其才。今之为文,卤莽粗豪之习未尽除,而故吾未失也。又曰:明三百年,仅得归熙甫;逮国朝,侯、魏、汪三子迭出。今海内作者,颇不易觏,正有志之士奋兴之一会也。纵观博览,以深求古人用意之所在,使识益定而才益厉,是仆所期于吾子者也。处冲负奇才,极推重性良,在师友之间,惜所学未竟而夭。又何家相者,字皇士,与性良交,且有姻娅,性良独不甚称之。顾人其单词片语,传闻于老宿者,迥出性良辈之上。然则诗之传与不传,亦有数在于其间耶 ?大抵吾润之诗,康熙前多宗性良,雍正后重开于余鲍。古文则性良有独长焉。

刻有种学堂诗文集,宋商邱为之序。又有詹詹吟,交翠亭集,皆已付梓,今皆散佚不可见。然则当时之不甚传,与传而仍归磨灭者,亦自有天道默司其间耶?

(丹徒县志)

王锡祉

王锡祉,字弓铭,金坛人。岁贡。笃行绩学。著孝经集解二卷,史论十二卷,多前人所未发。

(江南通志)

王汝骧

王汝骧,字耘渠,金坛人。少孤而贫。弱冠通诸经,年十七补弟子员,十八食饩,名鹊起。二十五,选贡。诗、古文独追步半山,其制义尤苦心孤诣,领绝后来,今所传橐中集也。壬午,出宰蜀之新津县五年,多善政。旋以事忤上官,罢归。

老而益困,于是掌院教于楚、于豫、于秦,岿然手一编,日课生徒。更自力于古作者之林,原心杪忽,较理分寸,求不谬于圣贤,学者抠衣函丈半天下焉。所著有炳烛集,墙东草堂文集。

(金坛县志)

于  振

于振,字鹤泉。康熙庚子,以麟经魁顺天。雍正癸卯恩科成进士,殿试第一甲第一人,入直南书房。甲辰,典试河南。事竣,署日讲官。丙午,督湖北学政,以误增学额,贬秩。适丁母艰,归里。服除,补行人司副。乾隆丙辰,诏举鸿博,振复授编修。修礼书律吕正义。擢侍读学士,与瀛台及幸翰林院赋诗之选。

振生平学问无所不窥,泛滥内外典,以博雅见称。诗学、楷法多不拘形似。能洪饮,始终温克,人服其雅量焉。著有清涟文钞十二卷,诗钞二十八卷。

(金坛县志)

于  枋

于枋,字小谢,号午晴。嗣昌孙,汉翔子。邑诸生。康熙乙酉,圣驾南巡,随兄树范应召试六郡人才之诏,钦取一等,恩赐御书,召入内廷,纂修诸书。冬御赐蟒袍、补服,并天马裘及鱼鹿文雉诸品物。丙戌元旦,应上召,偕史馆纂修人员乾清宫朝贺。嗣中甲午举人,雍正甲辰进士。历翰林院编修;乙酉广西主考,乙卯山东主考,取士极一时之选。乾隆庚午,聘纂本邑县志。

(金坛县志)

于  辰

于辰,字向之,号北野,一号后乐,郡廪生。雍正丁未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充八旗志书纂修,山西正典试,日讲起居注,典考职阅卷,皇清文颖馆纂修,陕西正典试等官。乙卯,提督江西学政。公正廉明,朱文端公轼称其亮节平衡。乾隆乙未,提督福建学政。闽中试卷,一郡辄数万计,躬自披阅,无所假手,丹铅甲乙暇食不遑。编修林公枝春为撰德政碑,闽人刊列之。补翰林院侍讲,充国史馆纂修。随赴盘山谒陵,充宗人府官学稽查教习。以省亲回籍。

辰儿童时读范文正公义田记,心钦慕之,回籍后,发橐市田,收其谷,建屋储之,名曰彰赐笃亲仓,按服属之远近,考生计之有无,而权衡于岁收之多寡以为给。

性嗜学,宦归犹手不释卷。诗宗老杜,书法欧阳。著有学庸精义、制艺不朽、经学考、史学考、后乐堂稽古录、永怀集、北吟草、堪舆经必读、地理索隐等书。辑镌春介堂法帖。并藏于家。

(金坛县志)

朱  辰

朱辰,字应龙。雍正丙午举人。选授广西融县知县,改六安州学正。性慷慨好义,工书及诗。尝与修吴学濂县志,著有渔山、石濑、黔游诸集传于世。

(溧阳县志)

刘始兴

刘始兴,字次彦。性端悫,学有心得,恒斋居默坐,曰:心静方能应物耳。举雍正癸丑顺天乡试,授建德教谕。少宰孙嘉淦荐举博学宏词,补霍邱教谕。安徽巡抚卫哲治荐举经明行修。在霍邱任,训诫诸生,一时奉为模楷。生平著述数种,帷刊行春秋左传集解,板今无存。光绪九年秋,江苏学政黄体芳檄学访其遗书。

(金坛县志)

鲍皋  法重正

鲍皋,字步江,号海门。其先歙人,后家京口。年十龄,矢口辄成章,有奇童之目。家贫无书,诣人借读,人或厌之,急索归,而书已在其胸中矣。今海门初集中铁琴赋及小乐府数章,皆二十以前作也。

皋贫不能养母,游广陵,博陵尹公会一为两淮都运,见其诗,大奇之,称之于稠人中,且厚资之,于是诗名大著。尹公海门初集序云:京口鲍生,幼擅隽才,诗名蚤著,余历官淮扬时知之最深,曾以鸿博荐。开府诸公,驰檄交征,不就。诗且日进,得乎温柔敦厚之遗,迥异浮华放浪之习,余益重其人焉。尹公喜宋五子之书,诗人宗旨,未暇深入,独于皋深相倾倒,不啻口出,前辈爱才之真,有出人意外者。

顾其时杭州厉鹗、樊榭方树诗帜于扬州,好名之士,翕然宗尚,往往以饾馇为博,以纤巧为新,有色而无声,有词而无气,有文而无情。皋诗出入骚选,胎乳六朝,而折衷于盛唐诸大家,时人多弗能解。后十数年,其子之钟以诗赋名,试赐中书,之钟才名震于江之上下,人乃并其父称之。

皋少与同邑钱为光友善,为光苦心于制艺,然深知皋诗,尝用其诗法于时文,辄获售。至成进士,皋亦用其文入诗律,今海门集中细评多出其手,颇中窾要。桐城刘大櫆以古文词及诗雄视当世,顾独赏皋诗,为之序,赞叹不遗余力。见海峰文集。

皋三女,之兰、之蕙、之芬,皆能诗。其适张与徐者,夫妇能相倡和,亦佳话也。

里中学其诗者,陈深壑淙得其豪宕,刘梦僖蕙圃得其冶丽。

又法重正西坪,官高宝河营守备,工于诗,乡里诸诗人至,必礼下之。为诗多仿鲍家格律,亦词坛宿将云。

(丹徒县志)

学林  张德林

张学林,字念耕,邑诸生。官广西全州知州,历知桂林、汾州、凤阳、开封四府,升河北道,调河陕汝道,摄臬篆者二,藩篆者一。以年老乞罢,卒于家。

其在全州,变通钱法,摊征丁银,立社学,请广岁科试额,并得举行。全民不知种麦,学林躬自督率,借籽种,岁以再熟。桂林僻壤,旧设书院无藏书,学林从江南购书课士。在汾州,为文告神,誓以脂膏不染;禁革差徭及各衙门陋规,官吏望风畏服。然皆未久于任。在凤阳最久,甫下车,即严游民四出之禁,委员训谕编立保甲,招徕开垦;募江南织妇二人,开局教妇女学织;讲求水利,浚虹县下流,以宣宿、灵、虹三州县积潦;重建怀远之郭陂塘,寿州安丰之芍陂塘,定远珍珠泉之响水闸,岁溉田万顷不等。在开封,清厘滩地,以预消讼端;捐建汜水护城堤,以杜水患。河内道专理河务,而亦兼有地方之责,条举五事,其要如弭盗、积储、漕粮等,皆切中时务。河、陕、汝三府州,地连秦省,最为冲要;伏牛山蜿蜒连两省界,尤为宵小藏匿之所,学林与秦省会议岁四巡,山无伏莽。两省边界争水争论食盐甚剧,悬案至十余年不结,学林至,悉平之。偃师县奸民傅毓俊诬民张天重谋反一案,株连至五十余人,钦差南下,学林奉委承审得实,祗反坐毓俊一人,余并省释。

学林秉承家学,好读书,熟于掌故,与人谈论,娓娓终日不倦。居官最称强项,而表扬潜德,奖藉后辈,孜孜帷恐不及。卒之日,家无余财。所著有图东学诗等集若干卷。

弟德林,诸生,保举贤良方正,官安东学教谕。亦以学行称。

(丹徒县志录张家林家传)

任端书

任端书,字思。兰枝子。乾隆二年进士,廷试第三,授编修,告归。嗜学不倦,著有南屏集选。

(溧阳县志)

史震林

史震林,字公度,号梧冈。乾隆丁巳进士,任淮安府学教授。

震林家世故贫,而事亲尽孝。其成进士也,授广东高要县尹,以母老,改就淮安教授。正士习,黜浮华,一以淑身励行为诸生劝。淮安故濒河,岁戊辰,河决,淹毙人口无算,震林罄橐瘗理之。陈情终养,奉母归里,昼夜依侍如婴儿。养母终,品愈高,寓意林泉,娱心翰墨。其诗、词、字、画,无不超妙,时人称为四绝。年八十有八,无疾终。著有华阳散稿、西青散记行于世。

(金坛县志)

鲍之钟

鲍之钟,字论山,号雅堂。父皋。之钟天才英敏,年十一、二,拟昌黎原道,作论说数千言。读书目十行,中年后,犹一过览二十行,记一月不遗只字,少所见者老皆背诵,盖夙慧深也。

年十六,补诸生。旋饩于庠。壬午台试,于文襄公引同郡嫌,抑入二等。乙酉选拔,复应召试,擢第一。诏赐举人,授内阁中书。先是,以初月赋、宝剑篇受知刘文清公,后梁文定公视学皖江,招入幕,一见倒屣,自谓不如,文名遂振大江南北。奉讳后,己丑成进士,廷试已列第一,阅卷者各引所知,挤第六。而朝考首选者为上所疑,之钟适第二,遂俱归班,不得入词馆。

初,父皋之卒也,遗命曰:英侍郎廉,余诗文交,计偕可往谒之。之钟以才自负,且嫌迹近干谒,卒不往。

奉承制归,旋丁母忧。葺宝莲庵,啸咏其中。畜一驴,出必跨之,徜徉山水间凡六阅岁。

及辛丑授官,而和相国珅当国矣。和尝延教其子国伦额驸,坚不就,和深衔之。故癸卯、丙午典贵州、广东乡试,甲辰、丁未分校礼闱,乙巳擢宗人府主事,己酉迁礼部员外郎,壬子晋户部郎中,或循资格,或简帝心,非由汲引者。其典试也,衡校无纤芥私,所得皆知名士。粤俗富,多夤缘,和相使问归装,将中伤之,而萧然行李,以清介自全。

己酉考试差,上索诗草阅,移晷数问名。时圣寿八旬,记事异曩昔,诵之钟名,升辇去。越日引见,又问不已。刘司农秉恬谓尚书方公维甸曰:鲍仪部当不次擢。方曰:恐未必然。昨和相愠色自言:彼遂欲结主知耶 ?始不解,今知其意在仪部也。忌深矣!后果不奉使,兼奏削府道记名。

其迁郎中也,引见,上以国语奖之曰:他钦国尔敏,谓学问长也。闻者咸异。而和相势方盛,托庇者相继登八座,甚者纳侍姬,称养子,皆旬日自下秩入居津要。和总农部,之钟为其属,或顾谓频诣和,之钟曰:我遭遇类崔骃依附薄班固,但以书生受上一日知,官五品亦荣甚,不能屑屑造权贵门也。惟岁时投刺,则庶僚礼耳。同辈皆咋舌,惮其风骨,而竟为和所抑,官郎中十有五年不得调。

会纯庙升遐,之钟哀感,居私邸,辄失声哭。时年六十,精神日衰,伤悼中之,益不得宁。

弟之镛先卒,抚五孤侄如子。好为人延誉,谋事务尽心力不自委。当浮沈郎署时,每以汲引寒睃为己任。又尝谓生平嗜好有四,花、月、茶、酒耳。每月夕,自初旬至生魄,必送之落,然后寝。母陈恭人,及三妹之兰、之蕙、之芬,皆工诗。故语所亲曰:一生得饮酒赋诗,儿辈能读书安命,我愿足矣,生产非所计也。其胸次高雅如此。著论山集十五卷,梓行海内。

子遵,品学亦相肖。

(丹徒县志录青浦汤显业撰鲍公传)

眭朝栋

眭朝栋,字尧章。乾隆壬戌进士。改主事,累迁郎中,擢监察御史。督学黔中,人初不习音韵,朝栋著诗韵六册教之,由是始知字学。以科场回避事罢归。乙酉召用,授沅州知府。擢衡永郴桂道,有惠政,衡、永人建祠祀之。

朝栋工古文,青浦王昶采入湖海文传。

(丹阳县志)

沈  沆

沈沆,字瀣含,号灏波。以进士授房山令。房隶京尹,介良、涿间,为辇道所必由,兵车协济,骡马时有征调。每差前数日,即将车辆人夫拘系,民苦之。属有差事,沆廉得其情,召诸拘系之夫谕之曰:尔等今以差被拘,不得以车觅衣食,今释尔等去,至期当齐集勿误。众夫感激,克期而集。复为详定车数工价,杜号丁克减。方伯永公檄通省以房令为法。差例有正、副二道,正奉舆驾,副济众务。时阴雨泥泞,行者多贪走正道,时整时圮,累日不成。沆取犯禁妄行之内监榜之,人乃震栗不敢犯。其他政令多视此。后以狱焚去官。

旋复起为福建光泽令。先是,光有冤狱,议抵非正犯,沆白大尹,大尹以狱词已具,遽平反,于前令不便,难之。沆不肯阿大尹指,卒雪其冤。会光民有习拳勇以指毙人,皮虽伤而骨未折者,沆成谳,大尹以前怒驳沆失入,犯父因缘为奸,涛张腾诼,别请他尹开棺鞫验,皮伤宛在。沆手剖其皮,质诸大尹,大尹无辞,狱遂定。自是大尹益忌,思中伤之。闽省南平,极冲难治,令是邑者十无一全,适缺出,大尹保沆调剧。沆至南平,除驿站漏卮旧规,方欲图治而卒。

沆性孝友,能文章,有列岫阁文集行世。

(丹徒县志录沈沆家乘)

李大堑

李大堑,字西津。诸生。为章江蓠宅相,诗有传授。古体多学昌黎。著湛露堂诗钞。

(丹徒县志)

吉梦赉  吉梦兰

吉梦赉,字乃振。好古绩学,江左推为宿儒。乾隆甲子副榜,官黟县教谕。历主亳州、汝宁、上蔡、鞠湖诸书院。弟梦熊、梦兰,皆师事之。

梦熊自有传。梦兰字会亭,乾隆丁丑进士,以庶吉士派习国书,未及三月,辄能剖析音训,洞晓文义。旋卒。同年王昶为之志墓,比之刘真长、裴叔则云。

(重修丹阳县志)

余  京

余京,字文圻,号江干,先世徽州人,考念良以贾家于润。

贺宽江干诗集序云:余子以诗人而隐于市人者也,以孝子而为诗人所掩也。其不惜为市人,所以成其为孝子也。余子三岁丧父,母张矢共姜之节,食贫抚其子,自教之。余子聪慧异常人,十龄已博通经史,日则从市中取什一之利以养母,夜则一灯荧荧,母纺绩,儿读书。如是者十余年,余子之诗学成,而母氏不禄矣。

沈德潜处士余江干墓志云:润州故多诗人,时风会尚宋格,江干不专一体。遇故里诸君分赋仿宋人,予客润州,与定交,辄仿唐人。然不饾订为宋,以浮廓为唐,陶冶性灵。诗人过润者,必经其庐,达官当路,每以余布衣一至为重。而江干守往役不往见之义,有先下交者,始以礼报之。

江干诗集四卷,多沈所手订。其孙由刻之,余皆不存。又戏作卖诗启,甚佳,未刻,老师宿儒犹能口诵也。

(丹徒县志)

吉彦英

吉彦英,字幼华。乾隆乙酉拔贡。选安徽太平县教谕,擢广西城步县知县,左迁湖南武陵丞,旋知城步县。所至以著书为事。已刊者十舍集、射稽草、抱遗集、字说十余种。未刊尚多,今皆不存。

(丹阳县志)

王  宇

王宇,字肩寓。乾隆辛酉顺天举人。历任中牟、洛阳、泌阳知县,所至士民戴之。其自洛阳调简泌阳也,士大夫相与倡和,作诗成帙。学士陈浩叙之云:方今吏治修明,人民殷阜,为吏者以繁剧为才;别之曰简,则己必惭之,而人且哂之。今君之所咏怀,多不及是,宜诸君子之乐与为和也。

宇性恬退,而多四方之游,每登山临水,人事感发,辄形之篇章,清婉可诵。所著别见艺文志。

(溧阳县志)

蒋振生

蒋振生,原名衡,字湘帆,晚年自号拙老人。鸣玉孙,进子。恩贡生。能诗文,精楷法。雍正乙卯,除授英山县教谕,不赴。键户十年,恭写十三经,进呈御览。乾隆六年,赐上用缎两匹,授国子监学正。卒。著有拙存堂文集六册,及读易私记。所进十三经,奉旨刊石立国学。道光十年,奉旨入祀乡贤祠。

子臣,亦恩赐国子监学录。

(金坛县志)

戴  纯

戴纯,字渭川,号蒪浦,学者称蒪浦先生。乾隆丁卯举人。以诗名一时,如诸城刘文正公、大兴朱文正公、翁覃溪学士、同里鲍海门征君皆推重之。海门尝谓人言:里中风雅之士,以蒪浦为称首。尝游齐、鲁、燕、晋间,主高平书院讲席,辑高平县志略。春官十上不得志,以知县候铨,借补浙江鸣鹤场盐大使。癸卯、丙午,分校浙闱,所取皆知名士。著春萍集十二卷梓行,铅山蒋士铨为之序,钱江袁枚为之跋。诗入京口耆旧集,江都符保森采入国朝正雅集。

(丹徒县志)

彭  澧

彭澧,原名泽令,字晋函,号莪园。乾隆癸酉拔贡,丙子顺天举人。以古文名于时。青浦王述庵侍郎恒与驰书论古文,为王已山太史所推重。尝在京师,与朱孝纯、王文治、姚姬传结诗社,名噪一时。文治自序其集云:晋函齿倍于余,余诗多所删正。其折服如此。晚应贵州学政同里眭朝栋之聘,客死黔中。

(重修丹阳县志)

姜  藻

姜藻,字元章。乾隆癸酉举人。善属文,王已山、储画山赏誉之。尤工诗,彭芝亭、庄书石、于午晴辈称其颖发葩流,和雅典则,蔚为一代作手。著有韵石斋初稿。

(丹阳志)

狄继绅  狄以清

狄继绅,字阆仙,别号雪衿。父以清,诸生,有文学。尝因亲老,究心医术,如张从正儒门事亲焉。奉寡姊、抚孤甥有义,以是见推于世。

继绅生而母史见背,更事两继母无违,语及辄涕泗,如是者终其身。于人不妄许可,久要弥笃,色夷气温可亲也。而遇事持正,莫能干以私。尝游京师,中式乾隆癸酉顺天解元,授内阁中书。孤介不进,致仕归。主讲芜湖书院。寻返林下,啸咏一小楼,图史罗列,几研可鉴。久之,不起,卒,年六十九。

继绅诗不为叫器驰骋,儋焉安雅,而时或琼怀孤寄,沈绵慨忼,于言外见之,如其为人。始官京师,僦居法源寺,寺有海棠、丁香之胜,花时命客,如所善诗人董潮、王文治、管干珍辈,觞咏其下,率以为常。已而,诸人散去,继绅漠然无所向。及所乘车敝,乃乞长假,徒步,从一、二布衣饮。顷之,自免以归。厚禄故人以书至,偶一作答而已。存有选斋诗钞。

(溧阳县志)

徐庆

徐庆,原名嵩,字朗斋,金坛人。乾隆五十一年举人,湖北蕲州知州。初以知县授效川楚军营,历权黄梅、崇阳县。时川、陕难民聚楚境,军务倥偬,庆传檄草奏,发粟振抚,为大帅所倚重,巡抚毕沅亟称之。

庆为乾学后人,文笔高华,诗尤雄俊。少游秦、陇、伊、凉,与杨芳灿兄弟、顾敏恒齐名。尝遇数人争论唐、宋诗优劣,庆曰:论诗祗论工拙,不论朝代,譬如金玉出今土中,不可谓非宝;败石瓦砾传自洪荒,不可谓之宝也。论乃定。所为诗不拘一格,能道其所历。著有玉山阁集。殁后,阮元为刊行之。

荆行举

荆行举,字雅南,邑文生。著有题名臣言行录;诗七绝百首,咏明史乐府六十首,载曲阿诗综。

(丹阳县志)

徐人鉴

徐人鉴,字昭史。岁贡生。天姿高迈,一目能数行下,为文风扫电掣,不加点窜。从游日众,曹鸣、王汝骧皆出门下。熟贳经史,能口授诸弟子。著有地理或问、大雅集。

(金坛县志)

程梦湘  程沅

程梦湘,字荆南,号衡帆。乾隆乙酉拔贡,廷试一等,拣发湖南,以知县用。历署桂阳清泉县事。

梦湘童子时即喜为诗,常亲近鲍海门、张石帆诸夙学。又与王梦楼、鲍雅堂诸子为昆弟交,相与唱和无虚日。其诗以高古澄淡为宗,出入孟、韦,兼涉皮、陆。所业既成,至金陵谒袁简斋太史,太史奇才博学,一时有龙门之目。时高宗南巡,屡行召试之典,东南名士毕集于金陵,太史皆延接之,顾尤喜梦湘之诗,以为语必成家,不愧古之作者。

梦湘性诙谐,有曼倩滑稽之风,诸名士乐与之游,诗名益震。及出为县令,常在湘云衡岳间,胜地名山,足以供其吟咏。虽因公被谪,而踪迹仍得旅寄湘潭,以诗学导楚南学者。归里后,复往来东粤,游踪益远,诗境益增。览其诗者,但觉其天怀宕逸,清兴翛然,绝不知其为奔走风尘之官,且所遇或不自得也。著有氿上吟一卷,松寥山馆诗钞十卷,续集十卷;又粤游草三卷,未刻。

少时与梦湘同学诗者,严进士本、王孝廉朝鼎(后名沄),又法秀才嘉荪(重正子也),俱负隽姿,惜早卒。

弟沅,己丑进士,朝考与鲍之钟、柳蓁、严本俱前列,为上所疑,均归班选知县。升同知。诗与梦湘齐名。惜后嗣衰绝,集皆散失。

(丹徒县志)

于  震

于震,字亦川,号秋水。武生。工诗、古文辞。乾隆乙酉南巡,召试,考列二等。震性情豪迈,人以之比徐文长。所作诗骨力开张,格调洪亮,能窥明七子堂奥,为袁子才太史所赏,采入随园诗话。后客死泰州。宫惺持题曰丹阳诗人于震之墓。

(重修丹阳县志)

吴  桂

吴桂,字荫芬。天才敏悟,哀乐过人。年二十,为督学彭侍郎元瑞所赏,补弟子员,乾隆之三十九年也。家贫,教授里中。以廪膳生屡试不举,未尝措意。晦明风雨,一编在手,寥然有会于心,或时掩卷太息。遇园林山水,俯仰陈迹,辄低徊者久之。尝薄游秋浦,既倦还,诗愈凄婉。盖其所处之境,若有所不获已者。既又未尝以自明,亦遂奄然婴疾矣。桂兄弟友爱,笃于交游,尝养疴奠经阁,学师钱燕习为疗之,同学生探视不绝。卒,年三十三。哭诸寝门者,莫不大恸云。著有胥溪、湘烟楼诸集传于世。

(溧阳县志)

吉士瑛

吉士瑛,字伯英。嘉庆壬戌进士,改庶吉士。甲子,驾幸翰林院,士瑛侍宴赋诗,蒙赐御制味余书屋全集,端砚、玉杯各一。是冬,充词林典故协修官。散馆,授山东新城县知县。调冠县。所至能以经术饰吏治。诗有宗法。书学颜鲁公,颇得其骨力。

(重修丹阳县志)

严保庸

严保庸,字伯常,号问樵。嘉庆己卯举江南第一,己丑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发山东任栖霞县知县。

天才高旷,于书、画、诗、词,声曲弦管,靡不工细。久客京师,好作狭斜游,视金钱如土芥。既之山东,以官署为词场歌榭,坐是罢官。

尤善画兰,著兰谱感奋,作兰花步传奇。又尝著同心言、奇花鉴、红楼新曲诸院本,风行都下。唐陶山方伯集句赠之云:孺子亦知名下士,乐人争唱禁中诗。纪实也。其楹联之工,与茅三峰埒。两人联语,多载梁中丞章钜楹联丛话中。最可传者,如扬州史公祠联云: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皆天然入妙。

晚年客袁浦,咸丰间卒。著问樵各集,未梓。

(丹徒县志)

张学仁  唐培英

张学仁,字也愚,丹徒人。嘉庆丁卯举人,安徽宣城训导。诗法盛唐,著有青苔馆集八卷。积二十余年之力,搜罗本郡遗稿六百五十七家,选定为京江耆旧集。又与同邑应地山让、鲍野云文逵、顾弢庵鹤庆、钱鹤之鼎、布衣吴横庄扬州、王柳村豫联七子诗社,同辑为京江七子诗钞。

同时京口诗人,复有唐培英,字菊墀,屡困场屋,独以诗名。王述庵谓其得王、孟风味,法梧门谓多得力于选诗,石远梅谓其得唐贤三昧。著有观我斋诗集。又尝选郡中布衣诗得人,与王豫合择之。

鲍文逵

鲍文逵,字鸿起,号野云。曾祖彝,伯祖皋,祖翱,父瑚,皆工画。瑚早死,文逵遗腹生,母周氏能诗,苦节抚孤事翁姑。文逵少孤贫,五经四子书皆母授也。性修洁,取与必严,出入必谨。居敝巷中,书卷甲乙井然,即履屐铺啜,莫不楚楚有致。

嘉庆辛酉拔贡,取武英殿校录官。甲子,魁京兆榜。居京师十年,闻母病,单骑归。寻选授山东海阳知县。之官,慎刑励守,蔬食如初。县民故贫瘠,前令恒以民欠去官,至是感官廉爱,输将如额。大吏将优荐之,而文逵以母老解组归。授徒供菽水,时有处为孝子、出为循吏、归为经师之目。

诗出入唐、宋,不名一家。法时帆祭酒谓其承海门、论山遗教,而有非海门、论山所能牢笼者焉。嘉庆初,王梦楼太守修县志,未竣,文逵辑成之。著有野云诗钞十二卷,舞鹤山房集,辑有寸草园汇钞八卷。

(丹徒县志)

张若筠

张若筠,字竹邻,丹徒人。好学,于书无所不读。闻有异书,辄重价购之,或手自抄誊校勘,砣砣不少休。同邑蒋舍人宗海藏书三万余卷,多善本,君所藏逾二万卷,而法书名画吉金贞石之文,别为卷轴,不在此限。京口士大夫收藏之富,推此两家。

君性简重,寡言笑,不妄交人。晚年益屏人事,扫一室,日坐卧其中,子弟僮仆,非召呼不至前。沈潜玩索,神凝气寂,过之者以为无人也。与兄自坤、弟堂相友爱。家有园亭竹木之胜,兄弟并能诗、善饮、精鉴赏。暇日具壶觞,召朋旧,流连唱和,互出所藏元、明人书画,品题甲乙以为乐。

坤子崟,堂子铉,及君之子铨,亦能诗。崟兼工画。扬州某氏,藏书为江、淮间第一,其子孙不能守,君闻即冒风雪渡江,购得宋椠书数部以归。崟为作风雪载书图,一时名士皆为之题咏。

京口多佳山水,君兴至,即出游。爱八公洞林壑幽邃,读书深雪精舍者数年。大江南北名胜之区。屐齿殆遍,而杭之西湖凡七至,其好游如此。

君少以诸生高第食廪饩,有声场屋间,屡试不遇,循例贡太学,遂不就试。其居乡,睦姻任恤,乐振人之乏绝。尝以田百亩,为书院诸生膏火资。邑有留养局,以养鳏寡孤独贫乏之人,君以田四百亩佐其费,乡人德之。嘉庆三年,卒,年六十四。著有百泉渔长诗集若干卷。又选京口耆旧诗,为蒙拾集四卷。

君于鲍海门为忘年交,鲍雅堂为诗交,钱紫芝为文交,程春帆、程衡帆为同笔砚交,王梦楼为谈禅交,李琴夫为饮交,潘莲巢为书画交,刘端临为神交,懒真僧为方外交,何江楼亦为忘年交。程衡帆松寥山馆诗钞,乃其手编。其选蒙拾集也,效前明幽光集例,搜求江乡逸稿,不及显达。

(丹徒训导刘台拱撰张君传、丹徒县志)

殷成柱

殷成柱,字鹤村,号石琴。性清介,对之如寒冰百尺,可望而不可即。所著双榴馆随笔若干卷,考论赡博,可翼经诠史。

(丹徒县志)

张  曾

张曾,字祖武,自称石帆山人。培风阁修羽先生六世孙。畏习举子业,惟喜作诗,与步江齐名。初,润州虽多诗人,然宗尚宋体,非苦生硬,即涉俚俗。余江干雅音独振,颇病楚咻,暮年见二子之诗,大喜曰:是真唐音,足以张吾军矣 !盖步江诗原本六朝,而才气凌轹,在太白、昌谷之间;曾诗彷佛储、韦,而杂以贾、孟、皮、陆之别韵:皆能自立一家,非貌为唐人者比也。

曾性不谐俗,诗工而家益贫,放浪京口、维扬间。又单车走京师,卒罕所遇。耳食者见其贫,益轻薄之,以为诗不如步江。益愤甚。时沈侍郎德潜予告归里,曾挟诗谒之,沈特赏曾诗,为制序,又手书其所著四律,锓板以行。然卒莫能振其贫也。

曾为人不修边幅,甫与学士大夫揖让于华堂绮席之前,旋就市佣厮养,轰饮大叫,颠倒于市上。京口驻防汉军有喜诗者,辄从之游。人或诮曰:石帆山人所共谈诗者,几老兵耳。然驻防中若关雪江、贾文山、殷芷溪诗颇佳,惜裁汰后,失其稿。曾一日遘步江于道,曾面目黧黑,以破笠覆面,步江大笑曰:真饭颗山头人也。曾曰:汝竟以太白自命耶 !江上有诗人黄漋者,爱其诗,构月波诗屋,延之居。未数月,辄怒去,以故人益罕近之。晚益颓放,多吟诗于茶寮酒肆,或讴吟道上,盖亦漠然无所向矣。所作诗随手散去,今所存乃沈公序而刻之者,皆少作,凡八卷。

(丹徒县志)

戴天锡

戴天锡,字臣来,号松岩。苜浦侄也。以诸生屡应京兆试。从王梦楼游,与朱怀亭、吴视堂、陈莼埃以诗学相砥砺。宾于礼亲王邸三年,王深器之。其房荐师张檀亭尝评其诗:癯然以清,渊然以和,五言尤工,有襄阳、柳州风韵。以校录四库全书馆议叙,任广西岑溪县典史,广西象州吏目,抑郁以终。著听松轩吟草初、二集梓行,管干珍、张曾敞、朱梓皆为之序。

(丹徒县志)

史  蟠

史蟠,字伯邵,号补堂。幼随父国华于京邸,意气通脱,未尝折节贵游。以国子生试顺天,十余年不举。父忧,还里。徙家宜兴,而自具扁舟,襆被往来吴淞间。遂渡浙,历瓯粤回,经五岭沿大江而东归,如是者又十余年。嘉庆庚申举于乡,仅一部试,余辄以病免。四十二岁,卒,实惟戊辰之年。

蟠诗清婉丽密,尤长于词。其词始为淋漓顿挫豪宕激楚之音,中年以后,伤于哀乐,乃更自掩抑,宛转协律。议者谓如天风海涛之乍收,忽为暗潮呜咽,铜琶铁版,曲终人去,而更奏幺弦之切响,情一往而莫能自止。其入之也愈深,而其生平所苑结,亦愈莫解矣。性妙知音,少时有昙首长歌也癖,后以喑废。小愈,犹时时作之。其所撰诗词,别见艺文志。

顾所尤自惜者,词也。钱塘吴锡麒、临川乐钓、镇洋彭兆荪为之叙。病革,谓其族兄炳:吾词既有诸君子赐之言,乞子更为叙其生平出处大概。刻甫成而瞑,闻者悲之。

(溧阳县志)

杨  铸

杨铸,字子坚,一字石瓢。年十三、四,即熟精文选,解吟咏,有奇气。王梦楼见铸诗,亟赏之。语人曰:杨生,新子也,堕地辄能跳跃。继交仁和宋助教茗香。茗香故嗜太白,见铸诗,剧相爱重,以罗浮道士手评太白集赠铸。故铸于太白诗独得真谛。

铸好作山泽游,家近北固,尤爱焦山幽邃清旷,与诗僧借庵为方外交,住山中最久。又尝游铜官、离墨、支硎、天平、灵岩、莫厘、缥缈诸峰。复至浙东,游金华洞天、严陵钓台、会稽云门、四明石屋。入天台,襆被宿老衲茆篷,动辄经旬,穷探幽胜。尝踏雪过石梁观瀑,登琼台玩月,因以琼台仙客自号。

溯江西上,牛首、采石、匡庐、九华,皆屐齿所屡经。客秣陵,王公竹屿于四松庵壁间读铸游仙诸作,访之匝月,延主其家。白鹭洲道士朱岳云喜弹琴,工书画,与铸善,尝梦见黄鹤飞来,因建黄鹤楼,并图像于壁。张太史船山素未识面,见铸作,自京师寄诗云:短句长篇无不好,举杯惊叹此全才。盖船山以太白自命,见铸诗乃心折之。及寓虎丘,招君下榻者二年。琉球使臣郑宣仁,金紫大夫秉哲子,道光二年奉使入贡,自京师旋国,闻铸名,与遇于吴门酒楼,以海外方物易其诗归。旴江曾宾谷过京口游焦山,读壁间听琴诗云:明月在水不在天,秋声在空不在弦。长吟再四,曰:此太白佳境也。录其诗,属山僧致殷勤去。逾年,公督淮鹾,重访铸于焦山,偕至扬州,欲延入节署。铸自以猿鹤之性,不宜笯絷,辞不往。曾公每游京口诸山,必与偕;诗成,多与商榷。

嗣都转郑梦白选乾嘉以来诗为正声集,延以自佐。铸抉择精审,颇胜诗观感旧诸集也。其论诗所推许者,交游中为洪稚存、吴淡川、张竹轩,神交则张紫岘、黎二樵,近人中则吴兰雪、邬雪舫、陈文述,及同里钱鹤山、严丽生也。有与张船山虎丘论诗图,名流题跋殆遍,刊于石。

铸深于性情,骨肉朋友之间,语意真挚。戊子秋,屠琴坞刺史客死扬州,闻信即往哭之,亲送归武林,俟其殡而后返。

家故饶于赀,以好游、好诗贫其家,累遇空乏,意气洒然。年五十,著有扁舟集、观海集、石瓢仙馆集、山阳秋榜集、双峰白门集、金华天台集、晚花盒寿蔼堂集、竹西调鹤集、匡庐九华集、听松龛集、冬巢集,统名自春堂集,梓行海内。塘西宋大樽、嘉兴吴文溥、阳湖孙星衍、长洲王芑孙、武康徐熊飞、平湖朱为弼、钱塘陈鸿寿、遂宁张问陶、同里钱之鼎、严学淦、焦山僧清恒家蓉裳芳灿,皆有跋。序其卷首者,钱唐陈文述也。年七十,卒。有遗稿十余卷,未经续梓。

(丹徒县志)

严学淦

严学淦,字丽生。嘉庆甲子举人,官湖南湘乡县知县。四川方伯士铉子也。家传古籍,学淦尽读之。为诗、文,才气横溢,识力壮阔。杨子坚题其诗集云:诗境至此阔。陈文述谓子坚诗如焦山,丽生诗如金山。是矣。著海云堂集若干卷,文集一卷,皆梓行。

(丹徒县志)

张崟  张铉

张崟,字宝崖,号夕庵。博学,工诗,善画。叔若筠藏古书画甚富,崟得尽览之,故其画擅绝一时。著有闲佳阁书画摘抄,及逃禅阁诗集八卷,文二卷。嘉庆邑志,崟与纂修。

堂弟铉,号舸斋,著饮绿山堂诗集。

子深。

(丹徒县志)

高廪  高青

高廪,字稼门。诸生。资敏好学,孝友素著。善知人,识张颉云于未第时,其子锡廋方就塾,以女妻之。他生徒亦多腾达。著有四书直解、禹贡指南。

子青,选丰县教谕,咸丰间死节,从祀丰县名宦词。

(丹徒县志)

王荫槐  王锡元

王荫槐,字子和,号味兰,居顺江洲。嘉庆癸酉举于乡,选授贵池教谕。后移家盱眙,遂籍焉。晚盲于目。所著诗词甚富,初名过学斋集,后名螟庐诗钞。江阴李兆洛为之序,以昌黎所荐张文昌比之。盖文昌亦工诗,而盲于目者也。同时京江七子咸与唱和。其诗选入国朝彬雅集。

子锡元,同治甲子举人,乙丑进士。善骈文,著有骈体正宗注。

(丹徒县志)

戴守梧

戴守梧,字桐孙,改名彦升,字桐生,邑廪生。资敏学博,自经学以迄诗词,靡不精究。年十五、六,即为禹贡注。首列古义,次列正义,次列异义,疏证明审,凡三十余万言。岁壬午,就正于姚文僖学使。极赏其精,为之序。将代梓,以无副本,不果。邓嶰云中丞慕其名,延入皖署,赠诗有句云:谈经夺席寻常事,如此年华我欲惊。又尝讲音韵之学,著为卷,名二十四莲花,较三十六字母既便且确。又尝填青苹剑传奇四十八阕,壮丽幽艳,虽精于倚声者,莫易一字。年二十五,卒于厚丘旅次。著陈箧集,友人刘静斋为刻遗稿数种。

(丹徒县志)

黄之晋

黄之晋,字少铁,晚号铁禅,居吕城镇。道光甲辰进士。历官江西彭泽、新喻、南丰令,擢建昌同知。

性颖悟,读书目数行下,诗、古文辞奥博奇肆,无一字无来历。家贫,苦藏书不多,通籍后,购书万余卷,翻阅一过,皆能得其要领。咸丰中,罢官。历主书院讲席。江右人奉为圭臬,有才子之称。所著秋水斋诗集,经学十余种,具有根底。殁于赣州,传者卒鲜。

(重修丹阳县志)

赵彦修  赵树禾

赵彦修,字季梅,丹徒人。道光庚子举人,官江宁府教授,加内阁中书衔。同治中,曾湘乡开府是邦,以宏奖风流自任,聘薛时雨诸人为山长,彦修为学官,一时名士皆宗仰之。彦修书法米南宫。著三砚斋诗剩。

子树禾,同治甲子优贡,庚午举人,光绪丙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河南考城县。

李溥原

李溥原,字泉资,一字百泉,邑廪生。道光甲午副榜。早游其族曾祖玉华之门,为高足弟子。学成,授徒家塾,自玉华捐馆,从者益众。课程先行后文,门下多所成就。诫子书尝曰:志圣贤则德乃修,研经史则言有物。手纂禹贡揭要、廿一史证经策略、静修斋诗草文稿。兵燹后,惟禹贡揭要编存。

(金坛县志)

周玉瓒

周玉瓒,字西赓。道光丁酉举人,历知河南正阳、洧川县。少家贫,篝灯自课,虽酷暑不辍。舌耕三十余载,晚年始领乡荐。大江南北知名士,皆从之游。工诗、古文辞,渊懿博雅。生平涉猎群书。于渊鉴类函,尤为精熟,随举一条,记诵不遗一字。有雅存堂稿传世。

(重修丹阳县志)

陆  献

陆献,字彦若,号伊湄。宋忠烈公秀夫裔孙。世居丹阳镇。道光辛巳,由国学上舍举顺天乡榜。道光七年,随钦使赴回疆办善后事宜,保举知县。选授山东蓬莱县令,权莱阳篆,调繁曹县。所至兴利除害,办事实心,劝民种树,栽桑养蚕,设教织局;刊论文、论诗及塾规条约各篇,士习民风,为之一变。癸巳夏,黄河堤工抢险,独力购办料垛,昼夜巡防三十余日。保升知州,嗣缘案送部,拣发安徽,署合肥县事。除暴安良,严缉枭匪。时海上多事,奏调浙营,随同官军收复上海。壬寅六月,镇城失守,调防芜湖。上书以险要如采石及东、西梁山,俱宜设伏,并筹备火攻、练勇、驾船等法,多见采纳。事平,去官回籍。文东川方伯招至吴中,议劝课蚕桑,培补地方元气。乃设局城南鹤林寺,法以无旷土游民为正旨。在山东,著有山左蚕桑考,徐树人剌史刊入高唐州志。在皖江,重梓张杨园农书二卷,及元人蚕桑辑要八卷。其居丹徒镇,见横闸金门改向,不能蓄水济漕,且挑河岁费甚钜,乃作横闸改建议,贺耦耕制府刊入皇朝经世文编。卒于家,年五十八。咸丰十年,入祀山东名宦祠。著有尊朴斋诗草。

子四:长庆、以耕、长生、堃。

(丹徒县志录陆献家传节略)

杨棨  柳宗荣  张崇兰

杨棨,字羡门。道光乙酉拔贡。天资敏悟,博贯古今,善谈名理。尤善征考,凡文献之遗佚者,必搜录之。为诗文词赋,清雅拔俗。咸丰癸丑,避兵如皋,侨居中犹拥书数十箧,披诵不置。年七十五,卒。著有京口山水志十八卷,蜨庵赋钞二卷,诗钞四卷,俱梓行。

同时有柳宗荣,字翼南,邑诸生,读书目十行下,著有说文经字汇同考十二卷。张崇兰,字猗谷,岁贡生,襁褓知书,长务根柢之学,著有古文尚书私议六卷,悔庐文钞六卷。

狄子奇

狄子奇,字惺庵。家世业儒。弱冠,补弟子员,以监生肄业成均。究心经籍,不屑屑章句。尝读毛西河论语稽求、四书剩言诸书,爱其博淹,而病其攻驳朱子,思补朱子之未备,著四书质疑四十卷,四书释地辨疑、乡党图考辨疑各一卷。时程恩泽主讲钟山书院,耳其名,属纂战国策地名考二十卷,因荐之林则徐,声誉益重。道光十五年举于乡。主安徽宿州、河南覃怀书院,诲人一以敦行植学为务。后以风疾,卒于讲舍,士论惜之。

(溧阳县续志)

唐培英  唐庸

唐培英,字菊坪。尝困场屋,屡荐不遇,而独以诗名家,每为时流引重。句如松声连雨响,雁影逼秋来;古寺鹤无梦,寒山客咏诗;清晖澄大野,寒色入高秋。王述庵司寇以为得王、孟风味。法梧门学士谓:酒味近花浓,春风一磬闻;春光溪自媚,灯昏听雁声:工夫多得力于选诗。石远梅论诗,以空翠落怀酒,瞑色敛窗花;薄云微有雨,疏柳不生烟;山馆酒阑花似雪,江楼春尽雨如烟等句,为中唐人得意之构。黄心盒爱其细草绿过岸,远山青接天;波光全没岸,湖气远闻钟;水底乱青山,天边没归鸟,谓得唐人三昧。赵伟堂学博称李醉石、洪渔友、徐一亭、张伯山、唐菊坪,为江上五子。

家素丰,凡恤嫠、养老、施棺、掩骼诸善举,靡不勇为。又尝刊郡中忠孝节烈遗行为典型录,以励后进。好交游,过江名士留斋中,北郭南郊,交燕无虚日。以致家中落。虽极困,乡里借贷以酬之,自若也。又尝选郡中布衣诗得百人,与江都豫合梓之。著有观我斋诗集。以上舍终。

子庸,亦上舍,工诗。薄游三楚。著倦游草二卷,寄屐草三卷。

(丹徒县志)

徐维城

徐维城,字韵生,号纲伯。寄籍顺天通州。父勋,道光戊子举人。

维城生有异禀,承父学,以词赋世其家。甫弱冠,举道光甲午京兆试,名噪都下,遍交当世名流。晚任贵州贵筑县知县。其诗导源汉、魏,包孕唐苑。咸、同间,流离兵革,眷怀君国,凡感时抚事以及身世之慨,一发于诗,浑灏沈痛,不让杜陵诸将、北征诸什。瑞安孙衣言叹为才气之大,一时无两。桂林朱琦谓其性肫挚,忠爱油然,而才笔雄大,极绝伦逸群之致。徐沟乔松年赠句云:诗如老杜堪称史。皆深知维城之诗者。光绪十六年,卒。著有天韵堂诗存八卷,赋钞一卷。

(丹徒县志摭余)

赵彦偁  赵征禾

赵彦偁,字君举,号声庵。道、咸间,屡科房荐,未售。文名籍甚,为一时贤士大夫所推许。以诸生历充学幕十余年,所取多绩学知名士。生平重品谊,非礼者不与苟同,且怒目相加,不稍宽假,此尤为士林所争道者。著述甚富,经兵乱散失过半,仅存积微精舍遗著五种,曰学小辩斋笔记,曰辛庵语,曰丹徒碎语,曰三愿堂古文仅存,三愿堂古近体诗。与邑人柳兴恩、张崇兰、杨荣、法芝瑞辈,日以明经提倡后进。曾国藩尝称其诗文得力于经学者多。

子征禾、勋禾。征禾字聘山,光绪戊子举人。同知衔,注册本班先知县。敦品好义,一秉大公。岁壬辰,王仁堪谆属整育婴、恤嫠两善堂事,征禾力辞充董。不得已,定约暂理一年,不领薪水。凡一切章程,悉以规定。创刊征信录,昭示来兹,乡人敬焉。初就南京将军魁幕,嗣襄校江阴南菁书院课卷。经学甚深,克继父志。著思位轩,共四种。征禾子申伯,候补中书科中书。勋禾子鸿谦。

(丹徒县志摭余)

谢庭兰

谢庭兰,字湘谷。诸生。少嗜学。经兵乱,奔走大江南北,颠沛流离中,犹读书不辍。学宗宋五子,笃信义理,终身不改,日孳孳以训弟子。尝曰:孟子云: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理义餍饫,便能担道义,自为完人。时崇尚汉学,多博通经名,或讥其不识时务,庭兰曰:韩子有言,虽灭死,万万无恨,我之谓也。顾自以穿凿言训诂,经义几汨,庭兰起经渐明。

乱定,即绝志进取,专治六经。尤精尚书。所著古文,悉本义理。家贫,饭疏饮水,乐在其中。邑人韩弼元、李慎儒佥云:吾邑儒者,道、咸中有张崇兰,今庭兰足继之。金坛段载锡亦曰:庭兰纯乎儒者,文与方苞为近。

幼时与魁玉师事李洵。同治初,江南底定,玉以江宁将军驻京口,时洵已殁,子孙死于兵,二孀媳仅存,贫无以活。庭兰言于玉优恤之,并为洵置产立后,邑中高其义。玉益重庭兰,屡聘入幕。辄辞。

著古文尚书辨读,尚书偶见,经说丛钞,韵考略,呓语摘钞,湘谷初稿、续稿、吟稿,赋钞,课徒草。

年七十七,卒。弟子私谥曰贞诚。

(丹徒县志摭余)

韩弼元

韩弼元,字叔起。咸丰壬子进士,官刑部主事。持正不阿,以折狱未当,争之不得,叹曰:吾不能杀人以媚人!挂冠去。

性孝友。咸丰丙辰,奉父避地金坛五叶村,会贼大至,父病不能兴,弼元誓以死卫。贼骑至,马惊,疑有伏,舍去。事兄尤恭谨。兄兆元病笃,医束手,弼元祷于神益以己寿,果愈。

居京师时,与桂林先、韩楚北、帅逸斋为性命交,砥砺名节,讲求经济。既去官,淡于荣进。曾文正公驻节祁门,延入幕,未就,侨寓金陵,大府待以宾师。与临川李联琇、全椒薛时雨同为后进所归,望如山斗。晚年主讲梅花书院,诱掖后学,以通经植品为主。尝谓治经以阐明圣学,若争论于一字一句,于经何补 ?生平服习宋五子,讲理学。与邑人谢庭兰为益友,咸以经师、人师目之。壬辰邑大荒,王太守仁堪延主赈务,持平守正,存活者多。光绪癸卯,重宴鹿鸣,加员外郎衔。卒,年八十四。著文述、诗述若干卷,翠岩室诗文钞四卷。

(续丹徒县志)

强汝询

强汝询,字荛叔,一字赓廷。道光己酉以萃科贡成均,咸丰己未恩科中顺天榜。汝询少而迈异,好学出于天性,博通经史,旁及方技医卜百家述作,靡不讨究。为文操纸笔立就,深博无涯涣。然不欲以词章记览声海内。潜研性道,宗尚洛、闽诸贤之所至,不阻于俗,不疑于心。尝谓圣门之教,博约而已。博不欲杂,约不欲陋。舍六经之大义,抉剔隐微,张皇幽碎,杂而非博也;究心性之精奥,屏置群籍,并六经亦不措意,陋而非约也。博而不杂,约而不陋,舍程、朱其谁与归?

又以时尚考证,托经学、小学以轻笮宋贤,尤深疾之。其言曰:有宋诸儒,表章六经,扶植名教,使大义复明于世,厥功甚伟矣。今之为汉学者,以宋儒中正廉洁之行,不便于其私,务欲攻而去之,以存理遏欲为异端,以主敬存诚为伪学,甚至谓古人不以事二姓为嫌,忠臣不死节,名教纲常之际,亦敢反其说以求胜。学术乖则人材坏,士习畔则民俗漓,论者徒叹息于末流,而不知其弊之原于此也。

又曰:古小学之教,三德、三行、六艺、六仪。周官师氏、保氏之职,尚可考见。孔子言弟子入孝、出弟、谨信、爱众、亲仁,犹师氏之教也。余力学文,犹保氏之教也。德行为本,文艺为末,此古之小学也。若六书,特六艺之一端耳。刘歆、班固叙书,遂专以六书为小学,蒙养之道,由是尽废。朱子编小学,以德行为教,始得周、孔之意,万世学者所当遵守。近儒专宗汉艺文志,以六书概小学,反讥朱子为非古。甚至左六经而右说文,不独以六书概小学,且并以概大学。毁齿钻研,头童而不息,仅古童子之学之末之一端,且未必尽通。劳而鲜功,乃至于此,不亦颠乎 ?其于学术之辨严且详如此。

家世儒素,中更乱离,辟地兴化,杜门督子弟诵习,不事干谒。同治甲子冬,李鸿章自上海进兵苏州,方延揽当时之士,同邑陈鼐荐汝询才,鸿章以总牙厘处之。时汝询屡空,几无以存活,苟应之,则富贵可立至也,卒辞不就。乙丑,礼闱报罢。佐山西按察使陈浞戎幕,笺檄皆出汝询手,礼遇甚厚。当是时,晋中沿承平积习,饷绌兵窳,镇将又负贵骄恣,莫不肯相下。

浞提湘勇三千专河防,捻趋陕北山晋之西河。自河保至蒲解,戍逻相望,吉州以上二百余里,冬结冰桥,厚二十许丈,车骑往来,若践孔道,无为塞。汝询为条晋防议,陈遴将练兵之策甚备。谓须缘吉州以上山障,增筑碉堡,募三干人守之,不然,晋祸必自吉州始。湜上其议,格不行。丁卯冬。捻果由绥德南返宜川,逾山至壶口,乘冰渡河。湜坐是得罪。

汝询归,馆江南书局,寻馆苏州书局。铨赣榆县教谕,亦未到官。自是,覃思著述,不复言用世,而齿发固已衰矣。

性方严,治家整齐有法式,子姓服习教训,秩然就范,见者不问而知为强氏子也。友于昆弟,老而愈笃。所交落落数人,皆当世之选。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事理乃已,不为妄随而苟止。善自晦藏,不求人知,然辟名而名益远。身在畎亩,常若有天下之忧。盖冥然直造乎儒先广大之域,时贤殆不逮也。

已,光绪二十年卒,年七十一。著大学衍义续七十卷,春秋测义三十五卷,诗集六卷,并锓版行世。文集八卷,读书记五卷,随笔二卷,汉州郡县吏制考一卷,金坛见闻记二卷,女学内、外篇二卷,垛积衍术四卷,稿藏于家。

(溧阳县续志)

张宗海

张宗海,字子春,邑诸生。敏笃勤学,于书无所不读,经史而外,精贯百家。年五十,著述甚富。咸丰间,江乡警烽燧,乃本司马法孙子、吴子三书,证以五代史欧、薛异同,参以杂史,采其兵略,件系条析,合为一书。其纲八,其目二百七十,自古兵家莫是过也。其他经传注解等身。馆江西兴国县张慰租幕中最久。

(丹徒县志)

张长龄

张长龄,字孟庚。专心经史数十年。著有史述略六卷,读史余论四卷,读经疑说二卷。年八十,以诸生终。

弟鹤龄。

(丹徒县志)

张鹤龄

张鹤龄,字警之。岁贡生。资性敏妙,博学好古,下逮曲艺,无所不能。精于古地志,能剪纸作小方,于案上罗列之,自周、秦至今,凡列国更变及郡县沿革,以至名山大川,靡不了如指掌。喜读庄子,于内、外篇细加诠释,数易其稿。诗法昌黎,为长篇,一韵直达,古劲无偶。书法褚,几二王。画法文,而苍秀过之。年既老,犹握笔不辍。八十时,写辋川图十六幅以自寿。是年为光绪丙子,至十月卒。著有诗集及各书注释,未梓。

子汝阳,同治庚午副榜。

(丹徒县志)

丁立中

丁立中,字礼民。同治甲子举人。性孝友。年十九,居母丧,哀毁骨立。光绪庚辰冬,父疾剧,立中吁天剜肉和药以进。奈不愈,立中毁瘠形销,亲族见者几不复识。有妹适赵,早卒,遗二女,立中携归拊育,及长,为遣嫁。其一嫁后又不能自给,复并其夫及所生子女养之于家。

同治庚午,铨靖江教谕。任十年,进横舍诸生训以植品励学。丁父丧,开缺。光绪丙戌,选江都学教谕,兼书院监院。曩,诸生膏火,任事者多侵牟,立中曰:是乌乎可 ?承领付给,一遵规制。甲午,擢江宁学教授。

生平自奉俭约而好施,一承先志,戚族苟有急难,必竭力做助。靖江任解后,贫至不能为炊,而月助戚党之需如故。任江宁时,训导黄来琛病故上海,委立中兼理,凡训导所应有者异之。又为请于后任,助其丧归。

好读书,于易通郑氏爻辰至变之义。于书精禹贡,尝考订胡黜,明禹贡锥指之误。而算学尤精,贯通中西,恒领南菁书院算学席。工弈,为海内第二手。步天占验卜筮星命诸书,亦无不博览。著滇游日记,怡云山馆诗文稿八卷,慕虔斋算学四卷,慕虔斋弈谱二卷。年七十八,卒。

子传靖,诸生,光绪丁酉副榜。

(丹徒县志摭余)

赵曾望

赵曾望,字绍庭,晚号姜汀。同治庚午优贡生,朝考改内阁中书。性耿介,不喜制艺,而小学经史诸家杂说,靡不研究。群非之,曾望不顾,著述益力,虽祁寒暑雨旅馆病榻不或辍。任中书数年,不乐仕进,归隐江南。历主讲嫔浦、回澜学社,鱼湾、文正书院,江乡、海门文社。著十三经独断,二十一史类聚,身章稿草,心声稿草,字学举隅,右史新编,楹联丛话,窕言,耐 簃简谅,菑论文,节足题画,养拙斋印存,麃秋馆杂著,耐簃剩稿。卒,年六十六。

子宗抃,光绪癸卯举人。

(丹徒县志摭余)

庄忠棫

庄忠棫,字希祖,号中白。性玄穆,好深湛之思。少治易,通张惠官、焦循之学。又好读纬,以为微言大义,非纬不能通经。世业盐笑,鹾纲改,家中落。及忠 棫好读书,益尽废生产,贫甚。走京师应京兆试,数被斥。偶以文学见知乔侍郎,荐为府同知,雅弗愿。兵间有所自试,卒无成。

乱定,校书淮南,往来扬州、江宁,传食大府,学以大就。著书数十万言,尝寓书仁和谭廷献曰:仆所著不下十数万,皆可散弃,唯所著周易通义八十一篇,为生平心力所注,以待后世子云者。又寓书仪征刘寿曾曰:忠械治经,于声音训诂无所通晓,所服膺者在董子公羊春秋之学,以为孔子微言寄焉。忠械此书,合易、春秋为一,放繁露而作也。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人道之大耑,爰托始于此。而终于易不言禹,悲哉悲哉 !事未可一、二为外人言也。非通经而能最言之得失者,不能序其书,以属子矣!又著蒿庵词二卷,穷源竟委,根柢盘深,与谭廷献齐名。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有曰:蒿庵词匪独一代之冠,实能超越三唐两宋,与风、骚、汉乐府相表里。自有词人以来,罕见其匹。而究其得力处,则发源于国风、小雅,胎息于淮海大成,而寝馈于碧山也。

光绪四年,年未五十,卒。女夫许承家为刊蒿庵遗集十二卷;其易荀氏九家九卷、易纬通义八卷,未刊。

(丹徒县志摭余)

朱绍颐

朱绍颐,字子期,一字养和,寄居江宁。嗜古积学,工诗文。太平军至,与妻甘氏赴水,遇救独免。遂矢志守义,赋孤鸿篇以见意,由是鳏处终其身。性笃孝。父常患脾泄,绍颐同处一室,每夜数起,衣履或沾余秽,必亲涤拭之,不令父知也。及居父丧,宿苫次,盛夏不悬帐,蚊蚋肤,辄以尘尾麾之。

先是,绍颐以诸生援例为教职,历署邳、海二州学正,悉以俸余为季弟营婚,而宦囊不名一钱。至是,将为析箸计,绍颐自顾无家室累,固让遗产不受。光绪丙子,与仲弟绍亭同举于乡。著有挹翠楼诗文集。生子三月而殇,以仲弟长子嗣。

(溧水县志)

丁立钧  丁立瀛

丁立钧,字叔衡,号恒斋。光绪庚辰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己丑充顺天乡试同考官,辛卯典试湖南,所得皆知名士。甲午以前,立钧知东衅将开,撰边史进呈,上极褒许之。未几,果役起。复邀同辈上公疏,严劾庸臣悍师,不遗余力。乙未,和议将成,又力争和款。疏三上,不报。

丙申,简山东沂州府知府。沂故盗薮,历任守令多庸懦不敢捕。立钧捐廉治马队,购线勇,获剧盗十数人,飞禀大府,批回立处决。幕僚谓此日天赦,刑人不利本官,立钧曰:吾为民除害,刻不容缓。时日小数,何足避忌 !遂行刑。积年巨盗,一时骈首,境内大安。东抚李秉衡奏保通省吏治第一,传旨嘉奖。已而,胶州事起,适疾作,属幕中禀截上忙为缮备。咸骇然。乃扶病自缮文。大府允所请,且曰:卧治足矣。以疾辞。又持平判结教案,教士、百姓悦服。

适会典馆议叙道员,乃开缺归。出境日,父老塞途,咸曰:愿病速愈,仍来山东。返里,主南菁书院讲席。庚子变起,李秉衡奉命入援,过立钧处,立钧念旧日相知,力言新招卒伍不足恃,洋兵不可轻敌。李韪之,然无及,后卒溃。

工书画。右腕因病废,均以左腕为之,弥苍劲悠远。著边史、大礼议等集。年四十九,卒于家。

兄立瀛,字丽生,同治辛未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转福建、山西道监察御史,擢工科、吏科给事中,洊顺天府丞,引疾归。亦主江阴南菁书院讲席。年五十一,卒。

(丹徒县志摭余)

延  清

延清,字子澄,京口蒙古驻防。光绪庚辰进士。以主事分工部,历升至都水司掌印郎中,转左春坊左中允,迁翰林院侍讲学士。清笃实廉慎,性耽风雅,诗才敏捷,下笔千言。尝奉使至车臣汗奠祭,征辂所历,各纪以诗,益工雅恣放。所著有锦官堂集十卷,纪程诗一卷。别有蝶仙小史四卷,盖纪太常仙蝶事,凡其灵迹及名流歌咏,咸著录焉。

冯  煦

冯煦,字梦华,金坛人。光绪十二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叠上疏代奏,请图自强,敦大本,行实政,德宗嘉纳。典湖南乡试,称得士。二十一年,以京察一等,授安徽凤阳知府。凤属连年水涝,煦单骑按部,逐一履勘,以被灾之重轻,定给振之多寡,人沾实惠。并屡平反疑狱。总督刘坤一以心存利济、政切先劳,疏保两摄凤颍六泗道。二十七年,迁山西按察使,调四川。广安州有聚众谋毁学堂者,获四人,拟照土匪例正法。煦白大府,请安而后诛,以去就争,至免冠抵几,不得请不止。旋署布政使。复调安徽,兼署提学使。三十三年,擢巡抚。

时国是日非,海内外党人昌言革命,巡抚恩铭被刺,众情惶惑。煦继任,处以镇静,治其狱不株连一人,主散胁从示宽大,人心始安。复疏言:今者党祸已亟,民生不聊,中外大臣,不思引咎自责,合力图强,乃粉饰因循,苟安旦夕,贻误将来,大局阽危,日甚一日。挽救之方,唯以核名实、明赏罚为第一义,而其要则民为邦本一言。有尊主庇民之臣,用之勿疑;有误国殃民之臣,刑之毋赦。政府能使天下自治,则天下莫能乱;政府能使天下举安,则天下莫能危。根本大计,实系于此。疏入,大臣权幸多忌嫉之。明年,遂罢。

宣统二年,江、皖大水,复起为查振大臣。出入灾区,规定办法,及未一年,凡振三十九州县,放款至三百余万。后复立义振会。连年水旱,兼有兵灾,远而推至京、直、鲁、豫、湘、浙,无岁不灾,无灾不振。盖自莅官讫致仕,逮于耄老,与荒政相终始,众称善人。闻国变,痛哭失声。越十有五年卒,年八十五。

煦居官廉而好施。平素讲学,以有耻为的,重躬行实践。文章尔雅。晚年至鬻文自给云。

陈庆年

陈庆年,字善余,丹徒人。为学大旨不分汉、宋门户,尤精三礼、春秋,兼复旁搜远绍,补漏匡幽。蚤岁所著,有古香研经室笔记,尔雅汉注辑述,祀灶书述故。

中年肄业江阴南菁书院,著有知忘录,司马法校注,辑司马法逸文,汉律佚文疏证,补三国志儒林传。厥后,淹贯史乘掌故,又著有宗圣志,润故述,西石城风俗志,石城乡人丛记,横山乡人丛钞,京口掌故丛编,风俗史料,通鉴纪事本未要略,五代史略,明史详节,辽史讲义,陶隐居、苏魏公、沈梦溪、杨文襄诸年谱。淳蓄演迤,腾踔百家闲作,单辞短简,亦务合于大谊。江南北诸名宿,敛手推服。长沙王先谦、定海黄元同皆惊赏曰:吾门得一汪容甫矣。

庆年尝谓士不通经不足致用,然非致用亦不可谓通经。故于食货、财用、兵陈策略,与夫山川厄塞诸要端,靡不殚精竭思,究其源流。尝主修两淮盐法志,别为撰要。其关于农事、商政者,有丹徒农事述、物价研究史料。关于地利者,有法显行程图、玄奘旅行图、元代疆域图、舆地新资料。关于兵事者,有京口兵事通纪、兵法史证、兵法史料、口义柏举战史、吴越战史、万历蜀徼征播史、兵事丛钞等。

张之洞勘查京山唐心口堤工,以庆年精地学,偕行。佗人方饮酒赋诗,而庆年独步荒郊,挈测器,实地勘验,并访野老详询疾苦状。之洞深倚之。又著外交史料、列国政要,与鄂省诸学子讲明中外形势,了如指掌。盖是时庆年方佐之洞幕府,管摄两湖学务云。

其创办江南图书馆也,江督端方实委任之。先购杭州丁氏藏书数十万卷,又采取他省局书二十万卷。尝一拒日人岛田彦桢,再拒木村恒雄等购书之请。盖非此则江南之书,势将不胫而走。又佐方与日商西泽争回东沙岛,盖援雍正间陈伦炯海国闻见录沿海形势图以为据,海内播绅交口称颂。

庆年孝行纯笃,事亲视于无形,听于无声。赴江阴时,父送至江干,于岸上灯光中望见须发苍然,不觉泪盈于睫。过焦山,凄然西望,犹感泣不已。母病,侍奉数十昼夜。及殁,号哭不绝声。父疾革,伏其侧,谓之曰:汝盍重呼我 ?我将载汝声以去也!庆年肝肠寸断,几不知己之有生矣。

庆年光绪戊子科优贡生。尝选授江浦县教谕,征经济特科,皆辞不就。癸卯,鄂抚端方奏保内阁中书衔。其平生著书校籍,都凡千余卷,至不可胜纪。今著录者,十之四、五而已。

以同治元年十二月十五日生,民国十八年六月三日卒,寿六十有八。

(行状)

刘  鹗

刘鹗,字铁云。候选道。生平学术渊深,通晓洋务。光绪庚寅,经鲁抚张曜奏调,办理河工。熟谙机器、船械、水学、力学、电学、算学、测量等艺。著有勾股天元草、弧角三术、历代黄河变迁图考、铁云藏龟、铁云藏陶多种。

(丹徒县志摭余)

马建忠

马建忠,字眉叔,丹徒人。少好学,通经史。愤外患日深,乃专究西学,派赴西洋各国使馆,学习洋务。历上书言借款造路、创设海军、通商、开矿、兴学、储材,北洋大臣李鸿章颇称赏之,所议多采行。累保道员。

光绪七年,鸿章遣建忠赴南洋,专英人议鸦片专售事。建忠以鸦片流毒中外腾谤,当寓禁于征,不可专重税收。时英人持正议者,亦以强开烟禁责其政府,引以为耻。闻建忠言,虽未能遽许,皆称其公。八年,朝鲜始与美国议约,鸿章奏派建忠往莅盟。约成,英、法先后遣使至,建忠介之,皆如美例成约。

日本驻朝公使屡调结约事,建忠秘不使预闻,日人滋不悦。建忠归而朝鲜乱作,庶昌以闻。时鸿章以忧去,张树声权北洋大臣,令建忠偕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兵舰东渡观变。建忠抵仁川,日本海军已先至,建忠设辞缓之,而亟请速济师代定乱。朝命提督吴长庆率三千人东援。建忠先定诱执首乱之策,偕长庆、汝昌往候大院君李星应,减驺从,示坦率。及星应来报谒,建忠遂执之,强纳诸舆,交长庆夜达兵轮,而汝昌护送至天津。复擒乱党,援朝鲜国王复其位。日使有言,而乱已定,亦无如何,皆建忠谋也。于是长庆统军留驻,其随员袁世凯始来佐营务。及建忠归,而维新党之乱又作。日军先入,交涉屡失机,其后卒致全败。建忠愤后继失人,初谋画毁,撰东行录以记其事。

建忠博学,善古文辞。尤精欧文,自英、法现行文字,以至希腊、拉丁古文,无不兼通。以泰西各国皆有学文程式之书,中文经籍虽皆有规矩隐寓其中,特无有为之比儗而揭示之,遂使学者论文困于句解,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乃发愤创为文通一书,因西文已有之规矩,于经籍中求其所同、所不同者,曲证繁引,以确知中文义例之所在。务令学者明所区别,而后施之于文,各得其当。不唯执笔学为古文词有左宜右有之妙,即学泰西古今一切文学,亦不难精求而会通焉。书出,学者皆称其精,推为古今特创之作。又著有适可斋记言、记行等书。

(清史稿)

崇  朴

崇朴,字质堂,京口蒙古驻防。光绪甲午举人,与弟崇藻同中式。兄弟皆颖迈过人,兼习文史射骑。寻丁父艰,藻以忧毁卒。朴耻坐食旗饷,授徒自赡,为同辈所嫉,蔑如也。遂客江宁,居钟山书院,每试辄冠军。江督刘忠诚、张文襄知其名,聘为编译局分纂、两江师范学校教员。

朴初治周、秦诸子,十九能暗诵,习许氏说文,通小学家法,为文环杰渊栗,俯视唐、宋。至是益揅掣诸经,旁涉名理质数,以新学昭古谊。居校九年,馆谷所入,养亲事兄有余,则购古书及金石文字。假日辄徘徊冷摊,间有所得,归而把玩,纵横满室,杂然无纪。以锐志为乡人兴学,几被祸,撰述燔焉。后携家避上海,偃蹇以卒。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