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吕惠卿

吕惠卿(1032年—1111年),北宋政治改革家、学者。字吉甫,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先后受到欧阳修、曾公亮等赏识,常与王安石讨论经义,意见多契合,获荐入朝。历任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判司农寺、判军器监等职,积极参与王安石变法,有“国政刷新岂畏难”的气概。他协助王安石制定青苗、助役、均输、农田水利等新法条例,是变法的中坚,“事无大小,安石必与惠卿谋之”。他主管军器监时,裁定中外所献枪刀的样式,规定枪刀质量标准,主编《弓式》一书,供制造弓弩参考,使宋军兵械精良,增强了抵御能力。熙宁二年(1069),吕惠卿与司马光展开了“萧(何)曹(参)划一”的辩论,以丰富

  • 别名:字吉甫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
  • 出生日期:1032年

乐朋龟

乐朋龟,唐朝末年单州成武(今属山东)人,字兆吉。《综合索引》和《人名索引》载有其相关史料。朋龟约于懿宗咸通末登进士第。僖宗中和初,为右拾遗,从僖宗奔蜀。时行在缺人草制,朋龟因谒宦官田令孜而拜翰林学士。后加承旨,累迁兵部尚书。昭宗时,以太子少保致仕。其藏书之事,《北梦琐言》卷五《张濬、乐朋龟与田军容中外事》条载:“乐公举进士,初陈启事,谒李昭侍郎自媒云:‘别于九经、书史及《老》、《庄》洎八都赋外,著八百卷书,请垂比试。’诚有学问也。”朋龟仅自著书即有八百卷之多,撰写这些著作,需有参考书籍,由是推之,其或有藏书,故录而考之。卒葬单州成武县,一说即为其地人。 有学问,自称有著作八百卷。掌制诰数年

  • 别名:字兆吉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单州成武(今属山东)人

林献堂

林献堂(1881年10月22日-1956年9月8日),台湾诗人。名大椿,字献堂,号灌园。男。台湾台中县人,祖籍福建龙溪县。台湾民族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最重要领导人之一,温和派领袖。青少年时代以前在家塾接受传统文化教育。1902年与林痴仙、蔡惠如等人共创具有浓厚反日色彩的汉诗社“栎社”。曾任雾峰区区长、台湾制麻株式会社董事长。1907年游历日本时遇梁启超,受梁改良主义政治思想影响。1914年发起捐资创办第一所台湾人办的新式中学台中中学(今台中一中),专收本省子弟。1920年1月11日新民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林被公推为会长。1921年10月17日台湾文化协会在台北成立,林又被选为总理。新民会和台湾

  • 别名:名大椿,字献堂,号灌园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台湾台中县人
  • 出生日期:1881年10月22日

龙榆生

龙榆生(1902-1966年),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家、词人。名龙沐勋,又名龙七、元亮;别号忍寒居士。江西万载人。14岁前曾就读于私塾及小学。1921年到武汉跟随黄侃学习声韵、文字、辞章学等。1923年起执教于厦门集美学校,讲授国文,并学诗于近代著名同光体诗人陈衍。1928年至1945年,先后在上海暨南大学、上海国立音乐院、广州中山大学、苏州章氏国学讲习所、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暨南大学附中、光华大学、复旦大学、太炎文学院、南京中央大学等院校任教,曾兼任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文科研究所语言文学部主任,太炎文学院国学专修科主任、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等职。1948年至194

  • 别名:龙沐勋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西万载人
  • 出生日期:1902

刘安上

刘安上(1069—1128),字元礼,永嘉(今属浙江)人。少以文行知名,与从兄刘安节同为乡里所推重,时称“二刘”。绍圣四年进士,调杭州钱塘尉,升缙云县令。除登州州学教授,迁太学博士。大观元年,提举两浙路学事,留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侍御史。三年,为谏议大夫。政和初,擢中书舍人,除给事中。请外,以徽猷阁待制知寿州。五年,除知婺州,徙邢州。宣和三年,知寿春府,移舒州。靖康元年致仕。建炎二年卒,年六十。安上早从二程学,深得《中庸》、《大学》旨归,为文典重有法,尤工五言诗,晚年诗律趋于平淡,浑然天成,无斧斤之迹(《行状》)。《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酝酿未深,而格意在中晚唐间,颇见风致。文笔亦修

  • 别名:字元礼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永嘉(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1069

良贲

良贲(717—777)唐代僧人。河中虞乡(山西虞乡)人,俗姓郭。识鉴渊旷,风表峻越,学通内外。天宝八年(749)登坛受戒,未久,住持长安青龙寺。永泰元年(765),不空译仁王般若经时,师当笔受兼润文之职,并奉敕于大明宫南桃园撰新译仁王经疏三卷,以所住寺之寺名,故题为青龙疏。翌年,并同陀罗尼念诵仪轨、承明殿讲密严经对御记一卷进上。师尝为代宗授菩萨戒,后移安国寺,大张讲筵,官供不匮,学者如林。大历十二年三月示寂于符阳,享年六十一。赞宁在《宋高僧传》卷5中记载,良贲“于六年徙居集州,教授传经,不遑宁处。至十二年三月十日,无疾枕肱,终于符阳。春秋六十一,夏腊二十九。宕渠嘉川之人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河中虞乡(山西虞乡)人
  • 出生日期:717
  • 逝世日期:777

廖刚

廖刚(1070-1143),字用中,号高峰先生(谢如圭《高峰先生文集序》),南剑州顺昌(今属福建)人。尝从陈瓘、杨时学。崇宁五年进士,历县主簿、州判官、录事参军、教授。宣和元年自漳州司录召为国子录,擢监察御史。论奏无所避忌,出知兴化军。靖康初,召为右正言,未赴。绍兴元年,除福建路提点刑狱,召为吏部员外郎,迁起居舍人,权吏部侍郎兼侍讲。四年,除给事中,权户部侍郎。五年,迁刑部侍郎。六年,出知漳州。八年,拜御史中丞。以论事为秦桧所恶,改工部尚书,提举毫州明道宫。十三年卒,年七十三。廖刚为文通于事务,谢如圭谓其文醇正,“自方寸中流出,非务夸多而斗靡,非务逞奇而尚怪,盎然得中和之气,无所施而不可”

  • 别名:字用中,号高峰先生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南剑州顺昌(今属福建)人
  • 出生日期:1070

梁遇春

梁遇春(1906-1932),别名驭聪,又名秋心。福建福州人。1922年进北京大学预科,1928年毕业后,在北京大学和上海暨南大学任教,1932年病逝。在他短短的一生中,主要从事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散文写作。他那饱含博识和睿智,以诗情的笔调写成的随笔体散文,多数为议论性杂文,收进《春醪集》(1930年)和《泪与笑》(1934年)中。他英年夭逝后,文艺界的朋友痛悼他是一位早逝的“天才”,风格特出的“文体家”。梁遇春憎恶社会现实的黑暗,鄙弃醉生梦死的寄生生活,痛恨弥漫于知识界的灰色平庸。他热爱生活,渴求光明,认为一个人在生活中应该敢哭(《泪与笑》),敢笑(《一笑》),敢说(《“还我头来”及其他

  • 别名:驭聪,又名秋心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福建福州人
  • 出生日期:1906

李冠仙

李冠仙,晚清医家。字文荣,别号如眉老人。江苏丹徒人。生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卒于清咸丰年间。因受喻昌所著《寓意草》一书启发,将自己临证医案于1825年整理成《仿寓意草》一书 (1887刊行)。晚年于1849年撰 《知医必辨》一书 (1918刊行)。认为张仲景之方不偏不倚,而后世自王叔和以下无不有偏。 至金、元四家愈甚。 至于明张景岳则更偏。李氏有一定见解,也反映出尊古倾向。据李氏医著自述,李氏之初,亦有志儒业,后教授乡里,课徒之余,尤其喜欢研读医书,上及《黄帝内经》,汉精仲景,晋通叔和,以至金元刘、张、朱、李四大医家,前明王、薛、张、冯(冯兆张)四大医家,皆用心研读,积久会意日深

  • 别名:字文荣,别号如眉老人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丹徒人

卢襄

卢襄(1076—1145),原名天骥,字骏元,徽宗时改今名,字赞元,三衢(今浙江衢州)人。大观元年进士。政和六年,以朝散郎出为浙东提刑。宣和七年,为江南东路提刑(《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三八)。靖康时拜吏部侍郎。金军攻破东京,参预推册张邦昌为皇帝事。建炎初夺职,安置衡州。卢襄诗作甚多,陈岩肖称尝得其诗数十篇,均清拔可喜,如《赠鼓琴者》诗之“试将钟子山水意,一洗退之冰炭肠”(《庚溪诗话》卷下)。其馀诗如“我来亭上天欲春,溪声野色争赴人”(《题圆超寺挟溪亭》),“菱浸水步深藏艇,柳暗人家半掩门”(《过定林寺》),无不清逸闲适,情景俱佳。著有《西征记》一卷,今存嘉靖顾氏大石山房刊《顾氏明朝四十家小

  • 原名:天骥,字骏元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三衢(今浙江衢州)人
  • 出生日期:1076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