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兆,生卒年不详,清印石鉴赏家。字云客,号固斋。侯官(治今福建福州)人。工文翰,善小楷、行书。为人旷达,人许为闽中名士。曾出游金陵,周亮工、朱彝尊等皆与之交善。性爱石,尤爱端溪砚石和寿山印石。康熙二十七年(1688)前与吴江潘耒,同客肇庆,适逢开矿,每得佳石,二人品评为乐,因著《端溪砚石考》,潘耒为之撰跋。又著《观石録》,成书在康熙七年(1668),述友人及自藏寿山石精品,详记石质品相及杨璇制钮等,开论印石之先河。所叙凡百馀石,并録卞二济《寿山石记》附于后,足资研究印石者参考。
郭豫亨,自号梅岩野人,元初人,里贯不详。见古今诗人梅花杰作,必随手抄录而歌咏之,暇日集其句为七律百篇,目为《梅花字字香》,集名源于宋晏殊词“唱得红梅字字香”句。六朝以来,渐有咏梅之作,但视梅与诸花并无不同,自北宋林逋诸人以后,梅渐为诗家所重,别立品题。南宋以来,以咏梅为诗家一大公案,江湖诗人无论爱梅与否,无不借梅以自重。豫亨性爱梅花,至大中距南宋末未远,故亦染山人积习,在咏梅诗作中,辟一新境。所集句分前后二集,前集诗五十首,后集诗四十八首,作者序言百首是举其成数,《四库全书总目》作二百首。他在每首下依次注明作者。虽为集句,但亦显工巧,如作者自序所说:“其间句锻意炼,璧合珠联,亦有天然之功者
高棅(1350—1423),明代诗文作家。字彦秋,号漫士,一名廷礼。长乐(今属福建)人。博学能文,尤雄于诗。永乐初,自布衣召为翰林待诏。永乐九年(1411),升典籍。永乐二十一年卒于官。 其诗作,五言古诗较为出色,善于描写景观的声与色,以烘染人的性情,如《赋得罗浮霜月怀二逸人》:“海国梅始白,飞霜动鸣钟。寒空一片月,挂在罗浮峰。夜色不映水,清光与之同。百里皆瑶华,千林閟幽风。萧条岩际叶,嘹唳云边鸿。远客起遥念,沧波思千里。梦回明镜没,寂历闻幽蛩。”如此环境中生活的人定然是“逸人”,这正是其诗的神髓所在。这种闲逸的艺术情趣,贯穿在不少诗篇之中。又如《衡江夕露》:“大江白露下,秋气横沧浪
宫本百合子(1899-1951),日本小说家、评论家。东京人,本姓中条。1916年入日本女子大学英文系预科, 同年发表短篇《贫穷的人们》引起文坛的注意,并从大学退学,从事写作。先后发表《宫田神官》(1917)等小说。1918年随父去美国,曾在哥伦比亚大学旁听,翌年与该校古伊朗语研究者荒木茂结婚,同年回国。1924年夫妻不和离婚。此间写作以妇女争取个性解放为主题的长篇小说《伸子》(1924~1925)、短篇小说《帆》(1927)、《一枝花》(1927)等。1927年与汤浅芳子同行赴苏联,曾会见高尔基,并出访维也纳、柏林、伦敦、巴黎等地。1930年回国,正值无产阶级文学运动进入高潮时期,当即加
顾德华,清女医家。字鬘云。吴县(今属江苏)人。长于内、妇科,尤以妇科著名。道光、咸丰(1821—1861)年间多为士大夫所延请。其治妇科,以养心脾、疏肝郁、调奇脉为主;其治内科,精细审慎,多本《内经》、《难经》、张仲景,故有良效。著《花韵楼医案》一卷,以妇科、内科杂病为主,记录颇详,且多为连续就诊,足以反映其辨证用药之层次与思路。1921年经张玉田录校,由三三医社刊入《珍本医书集成》。
顾靖远,清初医家。字松园,号花洲。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康熙(1662—1720)年间就职太医院。尝选录《内经》、《伤寒论》及历代中医著作中之精华,并结合其学术经验予以阐述注解,辑成《顾氏医镜》(一名《顾松园医镜》)十六卷(1718年),包括《素灵摘要》、《内景图解》、《脉法删繁》、《格言汇要》、《本草必备》、《症方发明》等。其于专症专论之后,又列举病例,详述该症之误治、正治经过情况,皆为临床证治之实际经验。然其《内景图解》部分之插图,与生理解剖之实际情况有相左处。另有《医要》若干卷,未见刊行。
管庭芬(1797-1880),清海宁(今浙江海宁)人。字培兰,号芷湘,晚号芷翁。诸生。工书善画,精鉴赏,尤长于钞书。喜搜辑乡邦旧闻,纂辑成书。太平天国军兴期间,避地嘉兴乡间,闭户不出,钞书不辍,而于目录之学尤为专门,撰《海昌经籍著录考》,刻入钱泰吉所修《海昌备志》。其所钞《花近楼丛书》、《待清书屋杂钞》,今藏天津图书馆。尝见马寒中、查初白收藏之本,皆有庭芬跋尾。编有《销夏录旧》、《茗斋集》、《破铁网》、《丱兮笔记》、《别下斋书画录》、《渟溪老屋自娱集》等。室名有“花近楼”、“待清书屋”、“渟溪老屋”等。
谷崎润一郎(たにざきじゅんいちろう,Tanizaki Junichiro,1886年7月24日~1965年7月30日),日本小说家,东京人。出身于富商家庭,后渐没落。青少年时期曾接受汉学教育,写作散文。 高中时期开始写作小说。1908年入东京帝国大学国文系,后中途退学。在校期间与小山内薰等人复刊杂志《新思潮》(第二届),先后发表《文身》、《麒麟》(1910)、《帮闲》、《飙风》《秘密》(1911)等小说,以追求官能刺激和享受的唯美主义特色而进入文坛。有“恶魔主义”之称。早期虽然曾在《鬼面》(1916)和《小小王国》(1918)里,描绘了穷苦的教员和学生的遭遇,但这种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为主题的
龚信,生卒不详,明医家。字瑞芝。金溪(今属江西)人。精岐黄术,隶职太医院,纂辑有《古今医鉴》十六卷(原作八卷),由其子廷贤续编而成,刊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此书收集古今医学名论,间亦附以己意,参考互订,惟以明验者取之。首论脉诀、病机、药性、运气,后述各科病证证治,治疗方剂搜罗颇广,并收有不少民间验方和外治、针灸疗法。
伊凡·亚历山大罗维奇·冈察洛夫(俄语:Ива́н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Гончаро́в,儒略历1812年6月6日-1891年9月15日,格里历1812年6月18日-1891年9月27日),俄国作家。生于辛比尔斯克一商人家庭。自幼丧父,喜读文学作品。1834年莫斯科大学毕业。1847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平凡的故事》,抨击地主庄园生活的传统习气。1852—1854年跟随海军中将普提雅廷(Ефим Васильевич Путятин,1803—1883)乘“巴拉达”号作远洋航行。四年后,出版二卷本长篇游记《战舰巴拉达号》,记述了欧亚的一些风土人情。1856—1860年任沙皇政府书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