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缪尔·达希尔·哈米特(Dashiell Hammett,1894年5月27日-1961年1月10日),美国侦探小说家。生于马里兰州圣玛丽斯。他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曾在旧金山平克尔顿侦探事务所当私人侦探,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哈米特创造的英雄人物萨姆·斯佩德和瘦子是举世闻名的,连辛克莱·刘易斯等人对他的才华也很佩服。他的文字简洁,能充分写出美国人的强悍性格,即“硬汉子”性格,描绘出了一种新型的美国民间英雄人物,跟海明威的人物很相近。早期的长篇小说有《戴恩的诅咒》(1929)和《大丰收》(1929),后者被认为是一部佳作。《马耳他猎鹰》(1930)中出现了萨姆·斯佩德,对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年4月15日—1916年2月28日),小说家。生于纽约市一个有教养的家庭,父亲亨利和哥哥威廉都是哲学家,威廉还是实用主义创始人。父亲希望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世界公民”,1855年携眷去欧洲居住。1862年,詹姆斯进哈佛法学院攻读。他感到美国的环境束缚人的创造性才能的发挥,没有足够的题材可写,于是返回欧洲,在巴黎跟一些名作家结识,来往甚密。他于1876年定居伦敦,1911年获哈佛大学荣誉学位,1912年获牛津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称号。1915年,他因对美国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满而愤然加入英国国籍。191
拉德克利夫·霍尔(1880-1944),英国现代著名女诗人、作家。其父亲为英国人,是莎士比亚女儿一族的后裔,母亲为美国人,是十六至十七世纪著名的印第安公司玛托阿卡的后裔。霍尔生于英格兰,早年以诗闻名,其中有些被谱成歌曲,广为流传。她一生共出版诗集五部、长篇小说六部,并多次获得各种奖项,但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描写同性恋的长篇小说《寂寞之井》。因为其本人就是一位具有男性心理、意向和行为的同性恋者,所以这部作品也可称为作者一生传奇经历和不平等遭遇的真实再现。
幻有正传(1549~1614),明代临济宗僧。应天(江苏)溧阳人,俗姓李。字幻有。号一心。年二十二于荆溪(江苏)静乐院剃发出家,后至燕都(河北)观音庵参礼笑岩德宝,并嗣其法。万历元年(1573),住于荆溪龙池山禹门禅院,十二年,入清凉山秘魔岩寺,后住燕山(河北)普昭寺。万历四十二年示寂,世寿六十六,法腊四十四。[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四、续灯存稿卷十、五灯严统卷二十四、五灯全书卷六十四]
佐拉·尼尔·赫斯顿(Zora Neale Hurston,1891.1.7-1960.1.28),生于亚拉巴马州诺塔萨尔加的一个黑人家庭,卒于佛罗里达州皮尔斯堡。3岁时随家人迁至佛罗里达州伊顿维尔。这是美国第一个完全由黑人自治的城镇,赫斯顿的父亲曾任镇长。赫斯顿在此度过了愉快的童年。1904年母亲因病去世,1905年父亲再婚,与继母不和的赫斯顿被迫转到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的一家浸位于纽约的赫斯顿故居位于纽约的赫斯顿故居礼会寄宿学校,但不久因父母停止支付学费被学校驱逐,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1919年就读于华盛顿的霍华德大学,1920年获大专学位。1925年迁居纽约市,成为正值顶峰时期的哈莱姆文
憨休如乾(约公元一七二九年前后在世),俗姓不详,字憨休,四川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世宗雍正中前后在世。尝主陕西兴善炖煌寺。如乾著有《敲空遗响》十二卷,凡杂文八卷,诗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憨璞性聪(1610~1666),明末临济宗僧。延平府(福建南平)人,俗姓连。清世祖赐号明觉,字憨璞,世称明觉性聪或憨璞性聪。十五岁于天王寺出家,先后参访支提山本辉、普陀岩大云、武林山默渊、永觉元贤、东山尔密、温州鱼潭,得法于杭州太平寺百痴行元。历住杭州观音寺、余杭法喜寺、钱塘广福院、顺天海会寺及延寿寺、邵武安国寺、顺天愍忠禅寺等。遗有明觉聪禅师语录十六卷。康熙五年示寂,世寿五十七。法嗣二十余人。
韩湘子,八仙之一,本名韩湘,字清夫,是唐代大文学家、刑部侍郎韩愈的侄孙。据《唐书·宰相世系表》,韩湘乃韩愈侄老成之子,为韩愈侄孙,登长庆三年(823年)进士,官大理函。落魄不羁,遇纯阳子吕洞宾,因从游。登桃树堕下而尸解,来见韩愈,韩愈令他作诗见意。诗曰:“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韩愈认为违背自然规律,不信,而开酿酒坛子,果成佳酿;又聚土点种,不一会,开出两朵碧色花,几乎有牡丹大,花间拥出金字一联,云:“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不解其意,湘曰:“他日自验。”后来,韩愈因上表谏迎佛骨,被贬潮州,途中遇雪,韩湘子冒雪前来送行,地即今陕西兰田县的蓝关。湘曰:“公能忆花间句乎?”公嗟
黄景昉(1596-1662),字太穉,号东厓,福建晋江人。天启五年(1625)乙丑科第二甲第十八名进士,同中的第一甲3名:余煌、其芳、吴孔嘉。明时殿试分三甲出榜,三甲皆称进士。一甲3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接着,他被选为庶吉士,此官明初设置,永乐后属翰林院,翰林院设庶常馆,选新进士优于文学书法者,入馆学习,称
亚历山大·伊凡诺维奇·赫尔岑(АлександрИванович Γерцен,1812—1870),杰出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十二月党人革命思想的直接继承者、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思想家、著名的政论家和作家。他毕生献身于俄国的革命运动,被列宁誉为举起伟大的斗争旗帜来反对沙皇的“第一人”。1812年4月6日,赫尔岑出生在莫斯科一个贵族地主家庭。他虽出身名门望族,养尊处优,但在具有进步思想倾向的家庭教师的启蒙教育下,受到普希金、雷列耶夫等人的作品的薰陶,少年时代便向往自由,憎恨专制制度。1812年反拿破仑战争的胜利,激发了俄国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