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善之(1880年11月29日—1942年4月12日),名庆余,以字行,安徽省歙县人;早年补博士弟子员;后加入同盟会和南社;1911年,任《中华民报》编辑;1913年参与讨袁之役,任孙中山秘书;后回扬州从事教育,“五·四运动”时,倡导成立扬州学生会进行声援;1928年创办《新江苏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聘为国难会参议员; 幼年家教甚严,非经史不能寓目。故“笔墨古茂雅洁,足与琴南翁抗手”(郑逸梅《程善之传》),且工韵语。“后应试寄宿业师家,始得私窥《红楼梦》、《花月痕》等书,颇涉遐想,便私效为稗官家言”(郑逸梅《南社丛谈》)。终于以小说家名世。南社中诗文家多,小说家少,程
常杰淼(1875—1929年),男,民国时期著名评书大家、武术家,与许杰泉、张杰鑫合称“评书三杰”。自编《雍正剑侠图》风行一时,后由其弟子蒋轸庭整理口授,记录成文,连载于《新天津晚报》,后汇集出版单行本。与许杰泉、张杰鑫被誉为“评书三杰” 常杰淼(1875—1929年),男,祖籍为山东省,1875年出生于北平。他是民国时期最为知名的评书大家,同时也是一名武术家。师承天津名宿王致玖,与两位师兄弟张杰鑫、许杰泉被后人誉为“评书三杰”。 1875年,常杰淼出生在北京,祖籍山东。 1900年,“庚子事变”后,由京至津,经朋友许杰泉介绍,在天津拜王致玖为师,说评书于茶馆,名满津门。
程瞻庐(1879年-1943),生于1879年,卒于1943年,名文梭,字观钦,号瞻庐,又号南园,室名望云居、松竹庐,江苏苏州人,章回小说作家。清末至民国年间在世。幼读于本邑紫阳校士馆。弱冠应童子试,中秀才。每应院试,名皆前列。年二十四,考入江苏省高等学校,以成绩优异故,毕业后留校任中文学长。此后即以教书为业,同时在数校兼课,在苏州景海女校任中文教务长时间最长。教学之余,从事写作。后辞去教职,成为职业作家。1922年至1923年,先后加入青社和星社。当时作家以编辑报刊为风尚,独程瞻庐不务此道,专心著述。其创作以小说为主,其次为弹词。以幽默滑稽见长,所写人物,特别是下层人物,大多维妙维肖,跃
陈莲痕,生卒年均不详,原名陈燕方。笔名旧燕。鹿城人。星社社员。曾主持《新鲁日报》、《新鲁月刊》笔政。以后去天津组织通讯社。继到上海写作,为广益书局撰写长篇小说《顺治演义》、《康熙演义》、《董小宛演义》等。此外,著有长篇小说《乾隆休妻》(1928年)、《同治嫖院》( 1937年),中篇小说《顺治出家》(1933年),短篇小说集《京华春梦录》,以及论著《经学浅说》等。
蔡元放,清代小说评点家。名奡,字元放,号野云主人,七都梦夫,江宁(今江苏南京)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是雍正乾隆年间人。明嘉靖、隆庆时余邵鱼撰写了历史演义《列国志传》,明末冯梦龙根据史书将其改编为《新列国志》。清乾隆年间前后,蔡元放对此又进行文字加工,并且加入大量评语,改名为《东周列国志》,蔡元放的改本成为至今二百年来流行的本子。其理论主张多表现在《东周列国志序》、《东周列国志读法》中,另外还有《水浒后传叙》及《水浒后传读法》等文章。蔡元放把书分为经、史两大类,认为经载道、史纪事,同时两者又互有渗透。科举制的兴盛使经学、史学衰落,而小说作为史书的支流正可救其弊。历史小说一方面要忠于史实,另一方
陈球(约公元1808年前后在世),字蕴斋,浙江秀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仁宗嘉庆中前后在世。 家贫,为诸生,以卖画自给。工骈俪,喜传奇,尝取明码梦桢《窦生传》为骨干,加以敷衍,演成四六文三万一千余言,名曰《燕山外史》,凡八卷,约成书于嘉庆十五年(1810年),全书皆四六偶句。是中国文学中惟一用骈文写的长篇小说。《中国小说史略》光绪初,(公元一八七九年)永嘉傅声谷为之注释。光绪《嘉兴府志》介绍说:"陈球,字蕴斋,诸生,家贫,以鬻画自给,工骈俪,喜传奇。"《燕山外史》是其"工骈俪"的最好注解。故事本身亦无甚可观,仍为才子佳人之老俗套。其事迹原本《窦生传》,叙述明永乐时窦生绳祖与绣州女子爱
储仁逊(1874—1928),字拙庵,号卧月子,又号醉梦草庐主人梦梅叟,祖籍章武,世居天津带河门外,生于清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二月,卒于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十二月。学识渊博,犹精医卜堪舆之术。着有《闻见録》十五卷。《嚣嚣琐言》等。持身狷介,毕生布衣布履。精医卜堪舆之术,设馆沽上,课毕,尝卖卜于金华桥畔,所得卦金,悉以周恤亲故,不使有余。储仁逊抄本小说,清代白话长篇小说合集。十五种,计《蜜蜂计》十回、《毛公案》六回、《于公案》(之一)六回、《于公案》(之二)十回、《双龙传》五回、《青龙传》四回、《守宫砂》两卷一百二十回、《阴阳斗》十六回、《双灯记》十回、《满汉斗》八回、《蝴蝶杯》十回、《
陈端生(1751—1796),清著名女弹词小说家、诗人。字云贞,女,清钱塘(今杭州)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仕宦世家。祖父陈兆崙为乾隆时太仆寺卿,文学家。父亲陈玉效举人出身,官至山东登州知府。母亲汪氏是云南大理知府汪起岩的女儿,能诗善文。端生自幼受家学熏陶,长于诗文。嫁淮南范秋塘后,与丈夫以诗唱和。后范秋塘为继母控告忤逆,被遣戍新疆伊犁边塞。陈端生在家奉侍继母,备受斥责之苦。为抒发对丈夫的思念,她撰写弹词《再生缘》,托名元代女子孟丽君,家为奸臣所害,男装出逃,应试状元及第,官至宰相,与夫同朝而不相认,塑造了一个年轻有为、机智勇敢的女子形象。她说:丈夫不归来,这书也没有完成的时候!范秋塘回家时,
曹绣君,安徽绩溪人,为萍社之中坚,在孙玉声《海上文虎沿革史》和陆律西《含犀霏玉轩谈虎》都提到过他。曹绣君在萍社集合于新世界后加入,并按月值社,后又移师至大世界。郑逸梅在其《郑逸梅选集·上海游戏场报》一文中描述道:“又上海有一个灯谜集团,名萍社,初设于文明雅集(茶馆名),孙玉声和天台山农都是萍社中人,不久即移至大世界张灯悬谜。当时的王均卿、况蕙风、施济群、步林屋、曹绣君、姚涤源、汪闲闲、徐行素、谢不敏、王毓生、朱染尘(别署七子山人)等,都是射谜能手,纷纷到大世界来,报上且辟《文虎台》一栏,写稿阵容越发坚强,销数由场内而及场外了。”而孙玉声的小说《海上繁华梦 附续梦》更是把这一场景写入其中:“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