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模(1188~1246),字仲觉,学者称觉轩先生,建阳(今属福建)人,沈长子。隐居笃学。嘉熙二年,王埜创建安书院,延为山长。淳祐六年,以荐补迪功郎,添差建宁府教授,命下而卒,年五十九。著有《易传集解》、《大学衍说》、《河洛探颐》等,已佚。今存《孟子集疏》、《感兴诗注》及所辑《近思续录》。《蔡氏九儒书》录其诗文为《觉轩公集》一卷。《全宋诗》卷三○八八录其诗一首。文收入《全宋文》卷七四七四。事迹见《觉轩公集》附翁合《蔡觉轩先生墓志》、《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二五。
蔡节,生卒年不详,永嘉人(今浙江温州)人。南宋淳祐六年曾任朝散郎,集英殿修撰,后知婺州、庆元等地,堪称“出典辅藩、入登朝列”的地方要员,然其却能做到廉政寡求,奉公守正。蔡氏代表作《论语集说》。是书编撰体例清晰,采用各家之说,均于其后注明。其引证博而约,释文简赅,颇有裨于后学,足以说明此书价值之所在。南宋淳祐六年,文学掾姜文龙向蔡节请求刊于湖州頖宫。
陈天祥(1230-1316)元集贤大学士。字吉甫,洛阳(今属河南)人。至元十一年(1274)起,曾任军职,有战功。至元二十一年(1284),拜监察御史。时右丞卢世荣执政,权倾一时,御史中丞崔彧言“世荣不可为相”,被罢官,左司郎中周戭议事微有可否,世荣诬以“沮法”,奏令杖一百,然后斩之,于是臣仍震慑,无敢言者。至元二十二年二月,乃上疏,极言世荣奸恶,其略曰:“世荣始为江西榷茶转运使,屡犯赃罪,动数万计。今竟不悛,狂悖尤甚,虽居臣辖,实专大政,恣行苛刻,大肆苛求,欲以一岁之期,致十年之积。考其行事,不副所言。始言能令钞法如旧,钞今愈虚,始言能令百物自贱,物今愈贵,始言不取于民,能令课程增300
程大中,清代学者、诗人。字拳时。应城(今属湖北)人。生卒年不详。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官蕲州学正、清溪知县。他精通经史,曾采辑诸书之文,与《四书》相互发明,凡朱熹《集注》所引有误的,或《集注》未发而义可参订的,都一一勾稽注明,成《四书逸笺》6卷,受到时人的好评。他的诗题材虽不外写景、送别、酬唱等,但感情深挚,无忸怩作态之笔。他的写景诗,也大都真切自然,如《长湖舟中》:“扁舟东下月清微,野水空濛独鹜飞。一片寒光摇不定,黄梅村路客初归。”以寒光摇曳为背景,写野鹜孤飞,行客初归,画面鲜明而诗意朦胧,有含蓄蕴藉之美。著有《在山堂全集》。
程若庸,生卒年不详,南宋学者。字逢原,休宁(今属安徽)人,学者称徽庵先生。师事饶鲁、沉贵珤。理宗淳祐间,聘爲湖州安定书院山长,后又应聘爲抚州临汝书院山长。度宗咸淳间及进士第,授武夷书院山长,累主师席,从其游者最盛。学宗朱熹,称二程之后,“由龟山 (杨时)、豫章(罗从彦)而延平(李侗),逮吾朱子,大成集焉,推其说以教天下后世,至明且备”(《斛峰书院讲义》)。发挥杨时“古之学者以圣人为师”的思想,认为:“夫学者,学圣贤之所为也。欲为圣贤之所为,须是学圣贤所得之道。若祇要博古通今为文章,作忠信愿慤不为非义之士而已,则古来如此等人不少,然以为闻道则不可”(同上)。进而指出:“学乎圣贤所知之道无他,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江都县)人。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考,在建安七子中年事稍长,约与孔融相当。最初,陈琳为何进主簿。中平六年(189),汉灵帝死,何太后临朝,掌握朝政的何进想除掉宦官之害,太后不听。何进便召集四方猛将进京,以此恐吓太后,迫使她杀掉宦官。陈琳曾加劝阻,认为这是“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祗为乱阶。”何进不采纳他的意见。果然如陈琳所料,宦官们先下手把何进杀掉。 何进死后,陈琳逃避到冀州(今河北中南部),在袁绍手下主办文书。他为袁绍作了一篇讨伐曹操的《为袁绍檄豫州》的檄文,骂曹操是“赘阉遗丑,本无懿德,犭票狡锋协,好乱乐祸。”又说曹操“卑
程颢[hào](1032年2月28日—1085年7月9日),北宋理学家、教育家。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大程子。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嘉祐进士。早年,与弟颐师事周敦颐,得其太极理气学说。累官晋城令,调节供求,平稳物价,编组伍保,兴办学校。熙宁初,以吕公著荐,权监察御史里行,极陈治道,建议制止土地兼并,改革兵役制度,促进农业生产。认为熙宁新政有一定社会原因,改革弊端百出的旧法也很有必要,但在改革的具体内容与方法上,与王安石有根本分歧。出为提点京西刑狱,后罢归。哲宗初,劝司马光于新法条款具体分析,勿一概废除;于新法人物,可用者仍量才录用。所言不纳。擢为宗正寺丞,未至任而卒。 哲学思想 程颢
程端蒙(1143—1191),南宋学者、教育家。字正思,号蒙斋。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人。生于南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光宗绍熙二年。孝宗淳熙七年(1180),乡贡补太学生,对策不合,罢归。初师事江介,为其高足,后又赴婺源,受业于朱熹,领悟得理学要旨。为理学之忠实实践者,能严守理学教义修身律己、教育后学。当其卒,朱熹尝书《程君正思墓表》,评其“以求道修身为己任,讨论探索功力兼人,虽其精微或未究极,而其固守力行之功则已过人远矣。”所著《性理字训》,类似辞典,据《四书》及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从中提炼出“命、性、心、情、才、志、仁、义、礼、智、道、德、诚、信、忠、恕、中、和、敬、一、孝、悌、天理、
陈墨峰,近代民主革命者。名渊,字墨峰。别号白萍生、光复子。毕业于福建武备学堂,卒于1907年。1898年于福建武备学堂肄业,回绍兴后进入大通学堂学习,深受徐锡麟器重。1905年冬,东渡日本留学,谋学陆军未成,改学巡警。1906年应秋瑾电召回国,在上海佐秋瑾创刊《中国女报》并习剑击技术、赋诗填词.7月由秋瑾介绍,到中国公学任教习。后与秋瑾在上海秘密研制炸药,在一次试验受伤,回绍兴治愈后再赴日本攻药物化学。归国后,曾想药物暗杀清朝大臣铁良,为徐锡麟劝。同年11月,在上海主编《中国女报》。1907年参与徐锡麟安庆起义,刺杀安徽巡抚学堂恩铭,率巡警学生攻占军械局,在战斗中牺牲。
陈墨涛(1883~?),原名师良,又名简,改名湛,字墨涛,号耕石,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平水人。父嘉禄。弟渊,一名伯平,字墨峰,为徐锡麟、秋瑾亲密战友,1907年7月6日协助徐锡麟发动安庆起义,战死于安庆军械局。墨涛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为邑庠生,与陈去病熟识。伯平殉难后,他曾请陈去病为之立传,并将次子宏过继给伯平为嗣。海上魂《绪言》中有「行将看太平洋上,于二十世纪开绝大之舞台,演非常之绝剧」等语,推知此书可能即作于1906年陈伯平殉难之后。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