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朗,生卒年不详,约1776年前后在世,清代小说家,字苍明,号晓山,晚年又号镜湖逸叟,里居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清高宗乾隆中前后在世。著有《雪月梅》。他为本书所作自序写于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则书亦即成于此时。序中说他其时已“年过杖乡”,可知他盖生于康熙五十四、五年之前,此书乃是他六十岁前后才完成的作品。
蔡召华,近代诗人兼小说家。字守白,别署冷道人。系广东东莞鸣珂巷人。为清末附贡生。生卒年不详,约咸丰至光绪间在世。“性磊呵不羁,……生平固穷,自守不求人知,惟以吟咏自适”。“工为诗,不区区规古人,而动与古会”(宣统三年刊《东莞县志·人物略》)。著有诗集《缀玉集》4卷、《爱吾庐诗钞》6卷、《细字吟》6卷、《草草草堂草》4卷。又尝宦游云南30年,以其所见所闻,撰成小说《笏山记》(又名《笏山王》)6卷69回。另有小说《驻云亭》10卷。近代诗人兼学者陈澧(兰甫)为其《缀玉集》作序曰:“东莞陈君友珊,言其乡蔡君守白,用《玉台新咏》诗,题集《玉台新咏》句,为五律二百余首,工妙不减黄石牧《香屑集》。……
陈耀文(1524-1605年)字晦伯,号笔山,河南确山县人。明后期著名文献学家。据《本朝分省人物考》等记载,幼聪敏好学,有神童之称。陈耀文曾登嘉靖二十九年(庚戌年,1550年)进士。考《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登科录》记载:贯河南汝宁府确山县,军籍,国子生。治《易经》。字晦伯,行一,年二十七,正月初六日生。曾祖仁(岁贡生)、祖万言(卫经历)、父惟精、母张氏。重庆下。弟耀武、耀勋、耀儒、耀德。娶李氏。河南乡试第十五名。授中书舍人,选工科给事中。建言与权臣相抵牾,谪为魏县丞。历淮安推官、宁波苏州二府同知、南京户部郎中,官至陕西太仆寺卿。辞官归里,肆力著述。学识宏博,工于考证,又喜词曲。官有余闲,得博极群书
陈元靓,南宋学者。元靓不知其里贯,自署曰广寒仙裔。而刘纯作後序,称为隐君子。其始末亦未详言,莫之考也。书前又有知无为军巢县事朱鉴序一篇,鉴乃朱子之孙,即尝辑《诗传遗说》者,後仕至湖广总领。元靓与之相识,则理宗时人矣。 代表作品《事林广记》,除《事林广记》外,还编有《岁时广记》、《博闻录》等书。
陈景沂,生卒年不详,名陈詠,以字行,号肥遁子,黄岩(今属浙江)人。理宗时,上书论恢复,不报,遂专意著述。撰《全芳备祖》前集二十七卷、后集三十一卷,记花果草木,分事实祖、赋咏祖二门,仿《艺文类聚》,于两宋书籍采录尤详,为宋代所编重要类书。今存词三首,皆咏物之作,《壶中天》借梅喻己,云“最是近晓霜浓,初弦月挂,傅粉金鸾侧。冷淡生涯忧乐忘,不管冰檐雪壁”,似嫌直露。其诗也以咏物为主,与词同病,格力不高。咏芍药云“海棠已入老娼籍,芍药初登童子科”,粗浅质直;咏柳花云“赋质太轻难作主,飘踪无著易粘人”,稍微可观。《全宋词》第四册收其词三首。《全宋诗》卷三三九四录其诗二十六首。《全宋文》卷七九三○收有
陈禹谟(1548—1618年),明常熟人。字锡玄。陈瓒长子。万历十九年(1591年)举人。授河南获嘉教谕,官兵部司务,累升兵部郎中,迁四川佥事,备兵川南。平长珙乱,谕降凉山彝民石波等,募壮士搏战杀田虎、熊林。四十五年迁贵州右参议兼佥事,监军都清道,平定下卫苗族起事。次年病卒于芜湖,赠贵州右参政,祀乡贤。与赵用贤友。博识通经史,尤好捃摭四部中俪事骈语。纂辑《骈志》《经言枝指》《广滑稽志》《补北堂书钞》等。另著有《左氏兵略》《经籍异同》《谈经苑》《汉诂纂》《名物考》《说储》等。
陈蝶仙(1879年7月22日-1940年3月24日),原名寿同,字昆叔,后改名栩,字栩园,号蝶仙,别署天虚我生、太常仙蝶、惜红生、国货之隐者等。浙江钱塘人,生于1879年7月22日(清光绪五年六月初四)。他的父亲陈福元,以行医和相命为业,并擅长音律[1]。蝶仙为庶出,7岁丧母。其嫡母喜爱说部弹词,常让他为之诵读。加之塾师也经常教作五七言诗,因此少年时对小说诗词以及音律等非常爱好。十余岁时已能吟咏,曾将自己的习作刊印,题名《惜红精舍诗》。后又将所著辑为《粟园丛书》。他原来也想以科举进身,曾得优附贡生。后放弃科举,悉心著述,以惜红生笔名写一些诗词,在上海《同文沪报》副刊《消闲录》上发表。189
陈元龙(1652—1736),字广陵,号乾斋,海宁盐官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一甲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南书房。次年充日讲起居注官。后被劾结党营私、招纳贿赂,罢官回籍。三十年,复任,迁侍讲转侍读。三十六年迁右庶子。曾随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并巡幸塞北、江南。三十八年,任陕西乡试主考官,后迁侍讲学士转侍读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教习庶吉士、经筵讲官、吏部侍郎。五十年,出任广西巡抚,赈济灾民,兴修水利,广建谷仓。五十七年,升工部尚书,后转礼部尚书。雍正七年(1729),授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因在广西巡抚任内亏空遭劾,经核实,共亏银212000多两,责令5年赔清。不久,雍正帝恩免
陈森(约1797~约1870),字少逸,别署采玉山人。江苏常州人。因仕途失意,流寓京师,在某尚书家教馆,以某尚书性好戏曲,于道光三年(1823)撰成《梅花梦传奇》,备受某尚书赞许。继又撰狭邪小说《品花宝鉴》三十回,书未完,而有广西之游。后返京,将该书续写至六十回。作者曾携其手稿,并“持京师大老介绍书,遍游江、浙诸大吏间,每至一处,作十日留,阅毕,更之他处。每至一处,至少赠以二十金,因此获资无算”(《那罗延室笔记》)。至咸丰二年(1852),该书出版行世。因其人物“大抵实有,就其姓名性行,推之可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备受时人及后世文学史家称许。邱菽园《菽园赘谈》谓:“《品花宝鉴》追纪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