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深,元代诗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惠宗至元中前后在世。字子渊,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主要活动于元顺帝至元、至正年间。早孤,自幼明敏好学,以事母至孝闻名乡里。与郑奕夫为童稚之交。一生未仕,曾漫游江南,与杨维桢、廼贤、乌斯道兄弟、夏庭芝、张可久、张雨、韩性等人都有唱和酬答,与廼贤交谊尤深。诗受时人推重,《四库全书总目》认为他“古诗冲淡,颇具陶韦风格,律诗虽颇涉江湖末派,格意未高,”五、七言警句“亦皆楚楚有致,其见重于当时名辈,亦有以也”。著有《子渊诗集》,最初结集于后至元五年(1339),至正十二年(1352)又托廼贤携诗稿到京师请危素作序,但原本久已亡佚,清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从《永乐大
张嵲[niè](1096—1148年),字巨山,襄阳(今属湖北)人。宣和三年上舍及第,调唐州方城县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绍兴五年,召试,除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校书郎兼史馆校勘,再迁著作郎。坐何抡刊改《神宗实录》受牵连,出为福建路转运判官。九年,除司勋员外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十年,擢中书舍人,升实录院同修撰。罢去,复起知衢州,奉祠。十八年卒,年五十三。张嵲为南宋初著名诗人,虽代秦桧奏稿为后人所讥,然少时曾从陈与义受学,故其诗格律颇似黄庭坚、陈与义,陆游称其诗“汪洋闳肆,间出新意,愈奇而愈浑淳,一时学者宗焉”(《宋百家诗存》卷六引)。四库馆臣亦谓其古诗“语意高简,意味深远”
章甫(约1182年前后在世),宋代文学家。字冠之,号转庵居士,又号易足居士,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居仪真(今江苏仪征)。少从张孝祥游,豪放不羁。工诗,善隶古。曾举秀才,以诗游士大夫间,与当世名流陆游、韩元吉、吕祖谦均有唱和。乾道二年,与陆游同访黄鹤楼(《入蜀记》)。淳熙间,与张用晦、张进卿并称淮上三士。吕祖谦《寄章冠之》称:“章侯平生一诗囊,酬风酢月遍四方。”又称:“白袍纷纷渠自忙,飘然邂逅非所望。自言久厌世锁韁,合眼已梦庐山苍。君才甚硕气方刚,身虽欲隐文则彰。”怀才不遇,布衣终身。所著《杂说》三篇,援儒入墨,以禅家机锋论道德仁义,亦其不得志于时之言。其诗格律近江湖一派,有锤炼功,骨力苍秀
宗泽(1060年1月20日—1128年7月29日),字汝霖,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元六年(公元1091年),参加廷试,极陈时弊,考官恶其直,置于末科,名为“同进士出身”。八年(公元1093年),为大名府馆陶尉。适朝廷大开御河,时正隆冬,役夫僵仆于道,中使督之急。宗泽奉命巡视河堤,见此情景,即上书曰:“时方凝寒,徒苦民而功未易集,少需之,至初春可不扰而办。”哲宗从之。继调衢州龙游令。龙游(今金华县)民不知学,泽乃建学校,讲论经术。自此龙游风俗为之一变,好学成风,登第者相继。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知莱州掖县。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中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后改吏部员外郎。性格耿直,不附权贵。曾作文祭奠忠良杨继盛而得罪严嵩,遭排斥,被贬为福建布政使司左参议。因率众击退倭寇有功,又被提拔为福建提学副使。他是“后七子”之一,与李攀龙等人齐名。奉行“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创作理论。他能文能诗,散文较为出色,《报刘一丈书》揭露和抨击了当时官场的丑恶和腐败,细节刻画达到入木三分、维妙维肖的地步。《西门记》、《西征记》是描写抗倭斗争的较好作品,生动真实,痛快淋漓。他的诗歌最初学习李白,歌行跌宕而自得,追求超脱飘忽,但缺乏李诗内在的
张继宗(1667年-1715年),字善述,号碧城,正一派第五十四代天师。张洪任长子,出生八个月,父卒。乃由叔父洪偕摄掌教事。据《补天师世家》载,康熙二十年(1681年)袭爵入觐,上命祷雨,灵验,赐御书碧城额以为号。康熙三十三年(1691年)奉诏进香五岳,在汴京等地,以铁符镇水。三十五年上赐乾坤玉剑。四十二年诰授光禄大夫。四十六年赐第京师,五十二年赐帑银重修龙虎山殿宇。五十四年入觐京师,行至扬州琼花观而卒,享年四十八。
周巽,元代诗人。字巽亨,号巽泉。吉安(今属江西)人。生于元季,曾从征道州、贺州的少数民族,因功被授予永明县主簿。受知于刘诜、虞集。入明后事迹不详,仅知于洪武九年(1376)写有《拟古乐府》154首,编为2卷。所著有诗集《性情集》,但原书久已亡佚,仅《文渊阁书目》载有周巽泉《性情集》1部1册。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自《永乐大典》中辑出周巽诗,并重编为《性情集》6卷。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又据《永乐大典》残帙补辑出周巽诗1首。《元诗选》未列入周巽,仅《元诗选癸集》在戊集下之中辑入周巽诗8首(《螺川八景》)。《四库全书总目》说:周巽“诗格不高,颇乏沉郁顿挫之致,然其抒怀写景,亦颇近自然,
赵弼(约公元一四四五年前后在世),明小说家。字辅之,号雪航。南平(今四川巴县)人。约活动于永乐、宣德时期。永乐初以明经授翰林院儒学教谕,宣德初任汉阳教谕。其家自成都迁京遂又移居汉阳。著有《效颦集》,系仿瞿祐《剪灯新话》之作,今存。晚年著《雪航肤见》,《四库全书总目·存目》入史部史评类,评价不高。生平事迹见《千顷堂书目》卷五《雪航肤见》叙录。
张岳(1492-1553),明代大臣。字维乔,号净峰。泉州惠安人。正德十一年(1516)进士,累官兵部左侍郎兼右都御史,总督湖广川贵军务,有政绩。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年轻时曾与陈琛、林希元寓居佛寺,闭户讲《易》,时人称之为“泉州三狂士”。任政期间,常与当地士民“相师友”而“读书于堂上”。明代倭患猖獗,张岳主张利用滨海之民谙熟水性特点,招募志愿者参加抗倭,兵民联防御寇。在廉州,督民垦荒,教民以桔槔运水,发展农业生产,使地处偏僻、贫穷落后的边疆地区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廉州人善养贝珠,张岳在廉州为政四年,从未私取一珠。廉洁刚正,不阿权贵。对于严嵩父子擅权结党营私,极为厌恶,并历数其罪,因而屡遭压
朱诚泳(1458年-1498年),明代藩王,诗文家。号宾竹道人。朱元璋子秦王朱樉玄孙。第六代秦王公锡之子。弘治元年(1488年)九月由镇安王继承秦王位,为第七代秦王。自十岁起,就由母亲陈妃教以唐诗,嗣位后日赋诗一篇,三十年不间断。恭敬谨慎, “尝铭冠服以自警”。在灾荒之年,能蠲免佃户租税。长安原有鲁斋书院荒废,故址大半为民居,他另择地建立正学书院。又在书院旁建立小学,招收军校子弟,“亲临课试”。王府护卫子弟入学,从他创小学开始。弘治十一年(1498年),卒。谥曰简。其诗风骨刻削,往往有晚唐格意,与其时馆阁诸子之作有别。著有《宾竹小鸣稿》。生平事迹见《明史》卷一一六、《国朝献征录》卷一。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