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远(公元334-416年),东晋名僧,佛教理论家。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原平崞阳镇东)人。出身仕宦之家。少随其舅游学洛阳等地。“博综《六经》,尤善《庄》、《老》”。21岁时与其弟慧持同往太行恒山听道安讲《般若经》,认为“儒道九流,皆糠粃耳”。遂与弟同出家为僧。24岁开始讲经。“引《庄子》义为连类”,收效很好。东晋孝武帝太元四年(379)别道安南下。至庐山,定居东林寺传法。弟子甚众,渐成庐山僧团。慧远著述大都佚散。今存主要有《沙门不敬王者论》、《明报应论》、《三报论》及《大智论钞序》等,收载在《出三藏记集》、《弘明集》和
胡也频(1903年5月4日-1931年2月7日),曾改名胡崇轩,祖籍江西,出生于福建福州,现代著名小说作家,早年念过私塾,辍学后被送到一个金铺里当学徒。由于“五四”运动浪潮的影响,他不甘于受老板的奴役,只身逃到上海,考进浦东中学。后来,家人又送他到天津大沽口海军学校学习机器制造,第二年,海军学校停办,他去北京考大学,未被录取,便留在北京过了三、四年穷困的流浪生活。这期间他对新文学发生了兴趣。1924年开始写诗和小说,同年在北京与项拙合编《民众文艺周刊》。1927年出版短篇集《圣徒》(新月书店初版)。1928年到上海从事杂志编辑出版工作,主编《红与黑》杂志,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出版了短篇小说
胡奎(约1309—1381),明初诗人。字虚白。海宁(今属浙江)人。洪武中,曾以儒学征,授宁府教授。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记载:“尝归自江西,泊舟番君之望湖亭,见亭上石刻东坡‘黑云推雨未遮山’一绝,次韵和之,书之于壁。忽见一叟来诵其诗,曰:‘子非斗南老人耶?’乃为长揖,举首不知所之。因以斗南老人自号。”也用来名其集。他曾从贡师泰学诗,贡师泰教以三经三纬法,因而他对诗学有一定研究。其诸体诗作中,乐府、七绝较优,如乐府《长歌引》:“短歌歌不足,长歌断复续。六龙之车海上来,千秋万古无停毂。碾雪推霜入镜中,坐见绿发如飞蓬,满堂窈窕春花红。长歌一曲歌未终,西陵陇树生秋风。”颇能引人联想。其七绝《紫薇
侯寘[zhì],生卒年不详。字彦周,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晁谦之甥。南渡后居长沙。曾在耒阳为官,其间作有《凤凰台上忆吹箫·耒阳至节戏呈同官》。绍兴十六年(1146)前后在建康,作有《朝中措·建康大雪戏呈母舅晁留守》,晁留守,即晁谦之。谦之绍兴十五年至十八年(1145—1148)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绍兴三十二年壬午(1162)作有《踏莎行·壬午元宵戏呈元功参议》。孝宗乾道初尚在世,并有词作。其《踏莎行·元夕上潭帅刘共甫舍人》,即作于乾道初。刘共甫,即刘珙(1122—1178),刘珙于乾道元年(1165)至二年,为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南宋制抚年表》卷下),故称其为“潭帅”;刘珙绍兴三十一年(
李寿民(1902年2月28日——1961年2月21日),现代小说家。原名善基,更名寿民,50年代以后改名红,笔名还珠楼主。四川长寿人。其父李元甫,清光绪年间官至苏州知府,因不满官场黑暗而弃官回乡,以私塾教读为业。其母也出身于世宦之家,知书通文。由于父母教子严厉,李寿民又天生颖悟,3岁即开始读书习字,5岁便会吟诗作文,7岁能写丈许对联,9岁可写5千字长文,以致获长寿县衙所送“神童”之匾。12岁丧父,家道中落,李寿民同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随母至苏州投奔亲戚,曾在苏州中学读书。22岁只身赴天津,初任傅作义中文秘书、但不惯军旅生活,遂转而入天津邮政局任职。又因俸薄难以养家,兼做大中银行孙董事长家的家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建炎二年进士,授抚州军事判官。金兵南下,募乡丁助官军捍御,擢权吉州军事判官,转承直郎。绍兴五年,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试,除枢密院编修官。八年,秦桧主和,铨上疏力斥和议,乞斩秦桧、孙近、王伦三人头,声振中外,贬监广州盐仓。次年,改签书威武军判官。十二年,除名编管新州。十八年,责吉阳军。二十六年,秦桧卒,量移衡州。三十一年,许自便。孝宗即位,起知饶州。召对,除吏部郎中、秘书少监,兼侍讲及国史院编修官,移国子祭酒。宰相汤思退主和议,罢张浚兵柄,与力争之,提举宫观。乾道初,起知漳州、徙泉州,留为工部侍郎。复奉祠,淳熙六年,召归经
胡士行,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代经学家。官临江军学教授。著有《尚书详解》十三卷(一作《尚书集解》,或作《初学尚书尚解》)。解经以孔传为主,而存异说于后,或引杨时、林之奇等诸说以补之,诸说不及者,乃以己说补之。
胡助(1278—1355),字古愚,一字履兴,又作履信,自号纯白道人,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举茂才,为教官,授建康路儒学学录。秩满赴京师,与袁桷、虞集等唱和交游,因荐改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升修撰,参修辽金元三史。后迁太常博士,至正五年(1345)致仕,至正八年(1348)尚存。胡助好读书,蔚有文采,与名流巨公多有来往,故声名甚重。吴澄过金陵读其诗文后,大为赞赏,称其诗“如春兰茁芽,夏竹含萚,露滋雨洗之馀,馥馥幽媚,娟娟净好”。尝作《京华杂兴》二十首、《上京纪行诗》,颇有影响,一时题跋者不绝。所著有《纯白斋类稿》三十卷,今存有明正德年间本二十卷,附录二卷。《元诗选·三集》录其诗二十七首。生平
胡行简,字居敬,新喻(今江西新余)人。至正二年(1342)进士,授国子监助教。历任翰林修撰,除江南道御史,迁江西肃政廉访司经历。元末社会动乱,辞官还,以教授乡里子弟为生。明洪武二年(1369)召至京师同修礼书,并准备委以官职,以年老有病为由辞归。有《樗隐集》,已不见原本。王祎为胡行简撰《樗隐记》,据此可知“樗隐”是胡行简居室之名,胡行简曾自言:“樗隐者,吾之托以志也。樗,不材木也,无所可用,是以能终其天年也。”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樗隐集》六卷,其中诗一卷、文五卷。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又据《永乐大典》残帙补辑胡行简诗文三篇。胡行简与梁寅同乡,相交较深,两人诗
黄希,南宋文学家。字梦得,号师心,宜黄(今属江西)人。心胸豁达,博学,邹非熊为其高弟。乾道二年进士,终知永新县,作春风堂于县南,杨万里为作记。晚年作诗慕杜甫,尝补注杜诗,搜剔微隐,多所发明,未成而卒。子鹤续成之,重定年谱,名为《黄氏补注杜诗》。《全宋诗》卷二五二○录其诗一首。文收入《全宋文》卷四九五七。事迹见《万姓统谱》卷四七、《弘治抚州府志》卷一八、《宋诗纪事》卷五三。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