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儒(生卒年未详),宋代文学家。字道辅。建安 (今福建建瓯)人。神宗熙宁年间进士。博学能文,不幸早亡。平生爱茶,精于茶的审评。嘉祐二年(1057)前后著有《品茶要录》,对茶叶采制与烹试以及鉴别审评茶的品质提出十说,为中国早期系统论述茶叶审评之作。
胡愔[yīn],唐女道士,医家。道号见素子。生卒年月不详,太白山(在今陕西太白县)人。深究脏腑理论,从道教摄生出发,把吐纳导引、却谷长生合于一起,认为原有脏腑理论过于奥秘,乃广搜博采,按据诸经,别为图式,先明脏腑,次说修行,并引病源、吐纳、除疾、药治、察色寻证、月食禁忌等,撰成《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并序》一卷(848年),今存《道藏》中。另撰有《黄庭内景五脏六腑图》、《黄庭内景图》、《黄庭外景图》各一卷、《胡愔方》两卷、《补泻内景方》一卷,均佚。
慧立,俗姓赵,新平(今陕西彬县)人。生卒年月不详,隋起居舍人、司隶从事赵毅第三子。贞观三年年十五,出家于豳州昭仁寺。永徽元年,奉敕至长安大慈恩寺,助玄奘译经。六年五月,致书左仆射于志宁,驳吕才《因明注解立破义图》之说。显庆三年,与道士入内殿辩论。次补西明寺都维那,又授太原寺主,终住京兆魏国寺。玄奘卒后,录其西域取经事迹,撰《慈恩三藏行传》五卷,虑有遗缺,遂藏于地穴,秘不示人。临终时方交其弟子。后由彦悰重作整理,补撰后五卷,合为一○卷,改题为《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此书记载玄奘一生行事,于往印度取经及归国后译经事始末尤详,向为研究唐代佛教、中西交通、中亚及印度历史文化学者所重视。全书叙事层次
滑寿(1304—1386),元代著名医学家。字伯仁,一字伯本,号撄宁生。原籍河南襄城,先迁仪真(今江苏仪征),后迁居余姚。学儒于韩说,善文能诗。学医初从王居中攻《素问》、《难经》,订正《素问》,按脏象、经络、脉候、病能、摄生、论治、色脉、针刺、阴阳、标本、运气、荟萃12项类聚经文,集为《读素问钞》。订误、疏义《难经》,撰《难经本义》。复取诸家所长,医术锐进。后从高洞阳学针灸,确定人体647个穴位,能用针砭法治疗难产等多种病症。精于诊而审于方,针灸、药剂并用,尤长妇科。尝谓“医莫先于脉”,撰《诊家枢要》,类列29脉,颇有发挥。又采《素问》、《灵枢》等经穴专论,著《十四经发挥》,后为针灸取穴依
杭世骏(1695—1773),乾隆年间的文学家、史学家。字大宗,号堇浦,又号秦亭老民,清仁和(今杭州)人。雍正二年(1724)举人。乾隆元年(1736),诏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编修,校勘武英殿《十三经》、《二十四史》,纂修《三礼义疏》。后乾隆设科招征敢于直言又通达治体之士,世骏撰书上陈,提出朝廷用人要消除满汉有别、重满轻汉的观点,措词强烈,引起乾隆不满,掷其书于地,罢其官。世骏才思敏捷,能诗善文,与同里名士,交友结好,酬唱问答,抒怀言志,议论时政。他的诗风格遒上,深得时人称道,自刻有《岭南集》。晚年主讲扬州、粤东书院。他虽以诗名,但实精于史,曾建道古堂、补史亭,著述多达几百卷,其中有《诸史
黄虞稷(1629-1691)明金陵(今江苏南京)人。字俞邰,一字楮园,号不缁道人。本籍晋江(今福建泉州),以父居中官南京国子监监丞,甲申闻变不食死,遂家上元(即南京)。藏书千顷斋中,约六万余卷。虞稷又裒聚而附益之,不下数千卷。虞稷七岁能诗,号神童。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遭母丧不与试。昆山左都御史徐元文领修《明史》,疏荐召入翰林院,食七品俸,分纂列传及艺文志,辈下士夫率就之借书。二十三年(1684),徐乾学领修《一统志》,又荐充纂修,分纂福建全省。前后在馆十年,以劳卒。著《千顷堂书目》三十二卷。又曾与周在浚合编刻《征刻唐宋秘本书目》三卷。著有《楮园杂志》、《我贵轩集》、《朝爽阁集
黄叔璥(1680年-1758年)清学者。字玉圃,晚号笃斋。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生于清康熙五年,卒于清乾隆七年。宦海沉浮中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御史等。其学以立诚爲本,以笃敬爲功,尤究心于宋五子书及元、明诸儒之说。认爲“道学即正学也。亲正人,闻正言,行正事,斯爲实学。不然,空言性命何爲乎?”(《清儒学案》卷六二,《健馀学案》)提倡敦行践履。著有《近思录集注》、《慎终约编》,大旨阐发理学之旨。又著有《中州金石考》,博考商、周至元、明中州金石的分佈、类目及存亡。另著有《台海使槎录》、《南征纪程》、《国朝御史题名录》、《广字义》、《既倦录》
黄衷,明诗文家。生卒年月不详,字子和,号矩洲。自号铁桥病叟,明成化至嘉靖年问人,南海(今广东广州)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历仕湖州、福建、广西、云南、湖广。官终兵部侍郎。有诗名,其诗以描写南方景物著称。著有《矩洲集》。另著有《海语》,述海中荒忽奇谲之状,颇为详备。生平事迹见《国朝献征录》卷四○。 所著《海语》一书,记述了明代广州与暹罗(今泰国)、满刺加(今马来亚)之间的交通往来,记载了这两个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物产等,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黄衷作为较早关注东南亚的历史文化名人, 《海语》作为明代中叶的一部中外交通著作,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何宇度,字仁仲。明代,官夔州通判。著有《益部谈资》。生卒年月不详,生平事迹不详。 《安陆县志》:何宇度,字仁仲,少司寇迁子也。补詹事主簿,转夔州别驾。风流尔雅,有王谢诸人之致,与海内名公巨卿互相酬答。宅左有甘露园,郭外有三洲,有碧霞台、广心堂。交游啸咏,殆无虚日。所著载艺文。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