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吉,名裳,字元吉,一说号元吉,江西丰城人,生平事迹近于神奇传说。他清朝时曾在四川富顺乐育堂传授内丹诀法,由门下弟子笔录并编纂成《道德经讲义》、《乐育堂语录》、《道门语要》三书留传于世。据传尚有《玄宗口诀》、《醒心经注》、《求心经注》等书,外界已难于搜求,门内尚且珍藏有《玄宗口诀》等秘本。 道家传统丹道向来有两大主干,一是钟离权吕洞宾一脉,称为少阳派,后开全真派发扬光大,;另外一大主流是陈抟张三丰一脉,陈抟与吕洞宾互为师友,吕洞宾尊称陈抟为“先生”。这派称为隐仙派。陈抟传火龙真人,火龙真人传黄元吉和张三丰,其中黄元吉开创乐育堂法脉,将隐仙派发扬光大。 黄元吉真人于清末道光、咸
何京,生卒年月不详,清医家。字惠川。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辑《文堂集验方》四卷,素精医理,医名颇著。主张医在明理,不贵执方。晚年检方书数十种,从中辑录常用成方及验方,力求精简,论证于前,列方于后,分门别类,缕析条分,于乾隆四十年(1775)编撰成书,约九万二千字。专为僻壤穷乡济急而备。群方或采诸古本,或传自良师。按症类方,先论症因,次列捷法。如治伤寒,所列皆简验单方或外治法,不取《伤寒论》六经症论及其成方。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幼名嗣糜,行名洪骍,字适之,号冬友。铁花子。安徽绩溪人。1904年赴上海,先后入梅溪学堂、澄衷学堂、中国公学读书。加入“竞业学会”,任《竞业旬报》编辑。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留美官费生,入康乃尔大学读农科,次年改习文科。1914年毕业,获文学士学位,留校研究哲学。次年9月入哥伦比亚大学,受业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1916年与陈独秀等以书函讨论“文学革命”,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反对文言,提倡白话,主张文学革命。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参加编辑《新青年》,力倡新文学运动。次年6月接替陈独秀主编《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
黄宫绣(1720-1817)清医药学家。字锦芳。江西宜黄人。父为谔,著医书《理解体要》两卷。初业儒,为太学监生。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以所著《医学求真录》十六卷、《本草求真》十二卷呈《四库全书》书局采择。别抄《医学求真录总论》五卷(1750年),以标明其宗旨。《四库全书提要》评其书曰:“议论亦明白易解,然不无臆说。如论风土不齐,而云西北人不可温补,则未免胶柱而鼓瑟矣。”《本草求真》中收药五百二十味,按药性功能分类,以便查索。书中论药性尤详,每从实处追求。末为《脉理求真》一卷,掇取诸脉学之精华,强调“持脉之道,贵乎活泼”,于脉理颇多阐发。又有《锦芳太史医案求真初编》(即《锦芳医案》,1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又名旉,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我国汉末医学家。华佗从年轻时开始,就立志行医,为民治病。多次拒绝做官。一生刻苦钻研医学,精通内、外、妇、儿、针灸等各种医术,尤其擅长外科手术,被后世称为“外科鼻祖”。华佗是我国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最早施行开腹手术的医生。他还制成了一种名叫“麻沸散”的麻醉药剂,运用于临床麻醉,并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这是我国医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比西方使用麻醉剂要早1600多年。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名颇著,后因不服从曹操的征召而被杀害。所著医书已失,现存《中藏经》是后人托名华佗所作。华佗不仅精通医术,还懂得锻炼身体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
胡舜申,生卒年月不详,宋绩溪(今属安徽)人,徙居吴县(今江苏苏州)葑门。字汝嘉。胡伟父。绍兴(1131—1162)中以荫任严州府录事参军,知萧山,通判舒州,主管台州崇道观致仕。博学高才,尤精地理学,通风水阴阳之术,创制新法。作《吴门忠告》,力主重开苏州胥门、蛇门。卒年八十五以上。著有《地理新书》《阴阳备用》《己酉避乱录》《乙巳泗州录》等。
洪遵(1120年—1174年)宋学者、文学家。字景严,号小隐,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洪皓次子。绍兴十二年,以右承务郎监南京中岳庙,与兄洪适同试博学宏词科,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其父洪皓以忤秦桧去国,遵亦出通判常州,移婺州、绍兴府。十五年,召为正字,擢御史。二十八年,迁起居舍人,兼权枢密都承旨。明年,除中书舍人。三十年,权礼部侍郎,迁吏部侍郎,兼权吏部尚书。三十一年,为翰林学士,出知平江府。孝宗即位,召还翰苑,进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读。隆兴元年,拜同知枢密院事,以端明殿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乾道六年,起知信州,徙太平州、建康府,兼本道安抚司行宫留守。淳熙元年,卒于里第,年五十五,谥文安。洪遵
黄机,生卒年月不详,字几仲,一字几叔,号竹斋,东阳(今属浙江)人。尝官于永兴,游迹多在吴楚之间,与岳珂、辛弃疾有唱酬。其词风格接近辛弃疾(《蒿庵论词》)。词中有“寄辛弃疾”者一首,“次岳总干韵”者六首。“岳总干”即岳飞之孙岳珂,时为淮东总领兼制置使。《四库全书总目》评其《沁园春·次岳总干韵》词云:“岳氏为忠义之门,故机所赠词亦皆沉郁苍凉,不复作草媚花香之语。”又如《六州歌头》云:“膏肓危病,宁有药,针匕具,献无门。”又云:“试上金山望,中原路,平于掌,百年事,心未语,泪先倾。”义愤填膺,出语沉痛。其他如《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霜天晓角·金山吞海亭》,《虞美人》(十年不作湖湘客)等词,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一,授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秩满,除秘书省正字。以与赵鼎过从款密,秦桧党人诬其欲著私史诽谤时政,罢职奉祠。十九年,通判肇庆府。秦桧死,召对,除尚书考功员外郎。二十六年八月卒,年四十八。公度工文学,其诗文平易浅显而无俗韵,在南宋之初虽未能高自标置,也不失为一家之作(《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八)。如《悲秋》诗“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为时人所极赏(洪迈《知稼翁集序》)。其词大多为赠别、怀人之作,往往曲折传情,寄意幽微,词风恬静轩爽,后人对其词评价甚高,陈廷焯谓“气格高远,语意浑
洪咨夔[ kuí ](1176~1236)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人。父钺,号谷隐,有诗名。嘉泰二年进士,授如皋主簿。寻试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为楼钥所赏识。授南外宗学教授,以言去。复应博学宏词科,崔与之辟置淮东幕府。与之帅成都,除籍田令、通判成都府,寻知龙州,有惠政,如毁邓艾祠,更祠诸葛武侯,告其民曰:“毋事仇雠而忘父母。”尤为当时称叹。出蜀时,得书数千卷,藏之萧寺,父子考论讽诵,学益宏肆。嘉定十七年,召为秘书郎。宝庆元年,迁金部员外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读书故山,达七年。绍定六年,弥远死,召为礼部员外郎,即乞进君子退小人,拜监察御史,劾去枢密使薛极等,朝纲大振。端平元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