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黄石公

黄石公,传说中的仙人。知兵法,有《太公兵法》传世,汉张良得之,辅助刘邦以成帝业。《续文献通考》:“黄石公,下邳人,遭秦乱,自避姓名,人莫知者。”黄石公的事迹,见于《史记·留侯世家》,说张良年轻时,尝居下邳,有日到桥上散步,上坐一老头,见张良,便将脚上鞋子弄掉桥下,要张良取。张良气愤,然念其老,强忍为之取鞋,老头很满意,说孺子可教,让张良五日后平明到桥上见他。张良五日后如约往桥上,却迟到了,老头要他再五日来,凡三往,老头见张良心诚,于是授之一书,乃太公兵法。且说自己是黄石公,十三年后可在济北谷城山下再逢。张良得书,发愤苦读,凭此随汉高祖南征北战。十三年后,从高祖过济北,并未见到黄石公,只见谷

  • 性别:
  • 朝代:汉代

桓谭

桓谭(?—公元56年)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淮北相山)人,是两汉之际承先启后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天文学家和音乐家,代表作为《新论》。其父于汉成帝时为大乐令。桓谭17岁时以父任为奉车郎中。“好音律,善鼓琴”,一生“性嗜倡乐,简易不修威仪,而喜诽毁俗儒”,故在仕途中多受诋毁和排挤。哀帝、平帝在位期间始终为郎中。时外戚董贤专政,闻其名,欲与交往,桓氏抢先上书董贤,对以辅国保身之术,董氏不能行,遂不与交。王莽在位时,天下之士多求媚,桓氏独自守,默然无言,为掌乐大夫。淮阳王刘玄时召拜为太中大夫。刘秀即位后,上书言事失旨,不为用,后被荐为议郎给事中。又上疏言治国之道,言辞颇激。又抨击光武帝的谶讳之议

  • 别名:字君山
  • 性别:
  • 朝代:汉代
  • 出生地:沛国相(今安徽淮北相山)人
  • 出生日期:

河上公

河上公,又号河上丈人,道教仙人。传为西汉初年道家人物,精通《老子》的学者。嵇康《圣贤高士传》说:“河上公不知何许人也,谓之‘丈人’。隐德无言,无德而称焉。安丘先生等从之,修其黄老业。”葛洪《神仙传》卷三《河上公》说: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汉文帝时,结草为庵于河之滨。文帝好《老子》之言,有所不解数事,闻河上公解《老子》经义旨,先派使者前往询问不果,于是亲自向他求教。公乃授《素书》二卷与文帝,告之以熟研此书,则所疑自解。文帝跪受经,言毕,失公所在。所授《素书》即后世广为流传的《老子河上公章句》,又称《老子河上公注》。从魏晋到唐代,《河上公注》在道教徒中传诵,据唐《传授经戒仪注诀》所载,为道士必

桓宽

桓宽,西汉文学家。字冶公,生卒年不详。汝南人。约汉昭帝(前86—前74)、汉宣帝(前73—前49)在世。博通善属文。治《公羊春秋》,举为郎,至庐江太守。汉昭帝始元(约前83年)中,丞相御史与诸贤良文学,议论盐铁事,预相诘难。至汉宣帝时,宽乃衍其议论之文,增广条目,极其论难,著数万言,名曰《盐铁论》。其美学思想,认为诗书要在安国利民,不苟繁文众辞。审美共鸣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心于善恶同,故善有所合,诚有所应。“好音生于郑、卫,而人皆乐之于耳,声同也。”“故曾子倚山而吟,山鸟下翔;师旷鼓琴,百兽率舞。未有善而不合,诚而不应者也。”又强调言为知者道,辞为知者陈。指出“夫为不知音者言,若语于喑聋,何

韩非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法家杰出的代表人物。出生于韩国贵族家庭,与李斯同出荀子门下。曾多次建议韩王变法图强,均未被采纳。他因口吃而不善言谈,于是发愤著书立说,以明心志。秦王读其著作后十分钦佩,急派兵攻韩而求韩非。韩非入秦后,未被重用,反而遭受李斯、姚贾的陷害而入狱。当年受冤被迫服毒而死。但他的政治学说和治国方法,都为秦王所采纳,成为后来一统天下建立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武器。 韩非是先秦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总结了早期法家、名家的思想,又吸收了老子的道家学说、荀子的儒家学说以及墨家思想,形成了一整套以“法”为主,法、术、势相结合的刑名法术之

  • 性别:
  • 朝代:春秋
  •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280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233年

韩婴

韩婴(约前200年-约前130年),又称韩生、韩太傅。汉代经学家,思想家。燕人。汉孝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官至常山太傅。汉初,讲授《诗经》者有鲁、齐、韩三家,后均被列为学官,韩诗一派的创立者即韩婴。韩氏亦以《易》授人,但传于外的只是《诗》。武帝时,韩氏曾与董仲舒在帝前论争,“其人精悍,处事分明,仲舒不能难也”。韩氏生卒年不详,大抵与董仲舒为同时代人。韩氏的人学思想主要是强调人事的作用。至于人本身,则认为人无礼则不生,“在人者莫明乎礼义”。因此,他虽以为人之性善,以为天之生人皆有仁义礼智顺善之心,但如得不到圣人扶携,内部充实以道,就不会成为君子,韩氏的人学思想,深受荀子和孟子思想的影响。《韩诗

  • 别名:又称韩生、韩太傅
  • 性别:
  • 朝代:汉代
  • 出生日期:约前200年
  • 逝世日期:约前130年

何休

何休(129年--182年),东汉今文经学家。字邵公,任城樊(今山东曲阜)人。生于汉顺帝永建四年,卒于汉灵帝元和五年。师从羊弼受学《公羊春秋》,为董仲舒四传弟子。初以列卿子诏拜郎中,称病去官。不仕州郡,进退以礼。后应太傅陈蕃召请,与参政事。党锢事起,遭废锢。党禁解,辟司徒府,拜议郎,迁谏议大夫。 为人质朴多智,精研六经,长于天文曆算,三坟五典,阴阳算术,河洛谶纬,莫不成诵,世儒无及者,京师称为“学海”,乃继董仲舒之后今文经学的集大成者。推崇《春秋》与《孝经》,认为“此二学者,圣人之极致,治世之要务也”(《十三经注疏·春秋公羊传注疏序》)。批评当时《春秋》经学者太过烦琐,“讲诵师言,至

  • 别名:字邵公
  • 性别:
  • 朝代:东汉
  • 出生地:任城樊(今山东曲阜)人
  • 出生日期:129年

扈蒙

扈蒙(915―986年),宋初史学家。北宋大臣,内园使扈曾的儿子。字日用,幽州安次(今属河北)人。少时即能为文,后晋天福中举进士,为汉鄠县主簿。后周广顺中,为归德军掌书记,召入朝,为右拾遗、直史馆、知制诰。与从弟扈载并掌内外制,时称“二扈”。宋初,由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坐请托事贬官为太子左赞善大夫,迁左补阙。乾德六年,复知制诰,充史馆修撰。开宝中,与李穆等同修《五代史》,详定《古今本草》。五年,知贡举。九年正月,太祖御乾元殿受降王朝觐,扈蒙上《圣功颂》,称述太祖平一天下之功,其词富丽,有诏褒奖。为卢多逊所恶,出知江陵府。太宗即位,召拜中书舍人,复翰林学士,与李昉同修《太祖实录》。太平兴国四

  • 别名:字日用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幽州安次(今属河北)人
  • 出生日期:915

邗上蒙人

邗上蒙人,清代人。撰有《风月梦》。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