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晃,生卒年不详,宋代绍兴间进士,文字音韵学家、地理学家。字明权,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精通文字、音韵,考订详慎,为海内所重。闭门著书,砚为之穿,学者称为铁砚先生。因官韵《礼部韵略》收字太狭,遂搜采典籍,依韵增附,增加了2655字,并辨正形、音、义之误,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撰成《增修互注礼部韵略》。此书由增订《礼部韵略》而成,故名。毛对原书进行了增字、增圈(标记异体、异音)、正字、校改、注释等工作。增字二千六百五十五字,增圈一千六百九十一字,订正四百八十五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其辨证训诂,考正点画,颇有资于小学。” 另著有 《禹贡指南》等。
马建忠(1845年2月9日—1900年8月14日),清末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字眉叔,江苏丹徒(今镇江)人。少年时代,正当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席卷大江南北之际,他随家一再迁徙,后定居于上海。因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刺激,为探求中外“得失之故”(马建忠:《适可斋记言·自记》),决心放弃科举,专门研究西学。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被派赴法国留学,兼任驻法公使郭嵩焘的翻译。1879年得博士学位后回国,为李鸿章办洋务,曾去印度、朝鲜处理外交事务,并任轮船招商局会办、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他精通英语、法语及希腊文、拉丁文。主要著作有《适可斋记言记行》和《马氏文通》等。 马建忠的法律思想主要
梅鷟[zhuó],生卒年不详,明旌德(今安徽省旌德县)人。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举人,官南京国子监助教、盐课司提举。曾根据宋代吴棫、朱熹和宋元间吴澄对《尚书》的阐释,著《尚书考异》和《尚书谱》各五卷,对孔壁古文和伪《古文尚书》表示怀疑,以为是孔安国和皇甫谧伪作,人称精审。另有《古易考原》三卷。所著书均传于世。
马国翰(1794—1857),清代著名学者和古籍编纂家。字词溪,号竹吾,原籍山东章丘县,其曾祖父时迁居历城县南权府庄(今南全福庄)。清乾隆、嘉庆年间,其父马名锦在山西省任汾州府经历。马自幼随父在山西省读书,阅读了大量经史等文化典籍。19岁中秀才。3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被清朝政府分发陕西省任知县。道光二十四年,升任陕西陇州(今陇县)知州。马早年因痛惜珍贵古籍的散失,遂致力于辑佚工作。道光二十四年,《玉函山房辑佚书》巨著已基本完成。全书分为经、史、诸子3编,700多卷,共辑佚书594种,并作序录冠于每种之首。此书搜罗丰富,卷帙浩繁,为辑书史上的空前成就。道光二十九年,马又写成考订经义的读
毛奇龄(1623—1716),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齐于,号西河,学者称其西河先生,清萧山城厢镇人。他4岁识字,由其母口授《大学》,即能琅琅成诵。少时聪颖过人,以诗名扬乡里,10多岁就中秀才。明亡,清兵南下,他与沈禹锡、蔡仲光、包秉德避兵于县之南乡深山,筑土室读书。毛奇龄生性倔强而恃才傲物,曾谓:“元明以来无学人,学人之绝于斯三百年矣。”评判言词过激,得罪人多,因此仇家罗织罪名,遭几度诬陷。后辗转江淮,遍历河南、湖北、江西等地。赖友人集资向国子监捐得廪监生。清康熙十八年(1679),毛奇龄中博学鸿儒科,被授翰林院检讨、国史馆纂修等职。其间以《古今通韵》1卷进呈,得到赞赏,诏付史馆。
孟定恭,字镜双,达斡尔族,生卒年不详,正白旗莫尔登氏,族名索米子宏,原籍西布特哈(今内蒙古自治区莫力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大莫尔登屯。清末,镜双毕业于齐齐哈尔城的黑龙江省满蒙师范学堂。历任西布特哈笔帖式、验骑校、佐领、旗务科长、布西设治局教育局局长等职。由于他勤奋读书、刻苦钻研,除满文之外,对汉文也有很深的造诣,是西布特哈有名的“双杰”之一。任内,他破封建之常规,步出衙署深入民间,“周咨博访,竭力网罗,精心参稽”,搜集了大量地有关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族等民族的历史沿革、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部落姓氏、人物、古迹、民间传说等资料。经过精心研究和考证,“取法前人编辑郡邑、掌故、文
马钰(公元1123—1182年),金代道士,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原名从义,字宜甫,后改名为钰,字玄宝,号为丹阳子。山东宁海 (今山东牟平)人。其家世业儒,但其并苛求功名。金大定七年(公元1169年),王重阳到宁海等地布道,马丹阳四十六岁时受王重阳分梨十化等方法的教化,抛弃名缰利锁,割舍世俗情缘,出家皈依全真道,被授名为钰、字玄宝、号丹阳子,与其妻孙不二执弟子礼,入道。由于其苦心修炼,在王重阳去世之前,亲将全真秘侠传授给他。此后,往来传道于各地,广收门徒,宣扬全真道家宗旨,将王重阳所创的全真道进一步发扬光大,并发展为“遇仙派”,成为“遇仙派”始祖。后人评价他为“启迪全真,发挥玄教者也。”元
马愈,明代书画家。生卒年月不详,字抑之,号华发仙人,人号马清痴,嘉定(今属上海市)人。其父马轼曾以星占服务于军中,又是著名的院体画家。马愈于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年)中甲申科进士,后来官至刑部主事。马愈能诗,善书,工山水,登逸品。清代钱谦益《列朝诗集》云“抑之能诗善书,纵佚不羁,人号‘马清痴’。”以诗文书画与江南士有广泛交游,著有《马氏日抄》一卷。
茅坤(1512—1601),明文学家,唐宋派代表之一。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湖州)花林人。明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历任青阳、丹徒知县。因救灾有功,升礼部主事,又改任吏部稽勋司,后贬为广平通判。又屡迁广西兵备佥事。 茅坤喜谈兵,善计谋,熟悉军事,曾协助总督应槚镇压徭民起义,连破十七寨,功升大名兵备副使。总督杨博赞赏其才,特荐于朝,而茅坤被忌者中伤,免官归家,家居50余年。嘉靖末,倭寇屡犯两浙,茅坤应胡宗宪请为幕僚,共商兵机。后将胡宗宪诱杀寇首徐海经历编述为《徐海本末》1卷。因家人横行乡里,为巡抚庞尚鹏所劾,削籍归家,专事著述。卒年九十,葬武康(今德清县武康镇)鸡笼山。 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