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梦桂 (1229—1303),字岩叟,初名应祈,字申甫,别号潜斋,淳安(今属浙江)人。咸淳元年进士,授台州军事判官,改太学录,迁博士,通判吉州。召为太常博士。德祐元年,除监察御史,抗疏言守避之计,迁军器监。端宗登极,迁太府卿,又迁大理寺卿,知时事不可为,引疾去。元至元初,陈大海荐授江西儒学提举,不赴,累征不起。筑室小酉源,著书自娱,不与世接。所为文章典雅,援证百家,洒然快意。诗学白居易体,但殊不擅长,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至讥为“酸腐庸下”(《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五)。而宋长白则称赏其《感遇》诗“江山有恨留青史,天地无情送白头”(《柳亭诗话》卷一九);《庶斋老学丛谈》载其送留梦炎一诗,也情
黄曾樾(1898~1966),字荫亭,号慈竹居主人,福建永安人。史学家、诗人,“永安七才子”之一。1912年,黄曾樾就读于福州马尾船政学堂。1920年,赴法国留学。1925年,获法国里昂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学成后归国,致力于交通建设、文化教育和公益事业。新中国成立后,在福建师范学院任中文系教授,曾任福州市政协第一、二、三、四届委员。1957年1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文革期间,因受不公正迫害含冤去世,时年68岁,期间著作亦多散失。1978年,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先生著述甚多,有《老子、孔子、墨子哲学的比较》、《慈竹居诗抄》、《博马舍研究》、《埃及钩沉》、《陈右遗先生谈艺录》、《陈左海先生书
继起弘储(1605~1672),明末清初临济宗僧。江南通州(江苏南通)人,俗姓李。字继起,号退翁。幼遭家难,育于祖母。明天启年中入乡校,然绝意功名,潜心佛法,好禅道,参究有得。年二十五,依汉月法藏(1573~1635)出家,苦修有年,终得其法。其后,开法于常州夫椒山祥符寺,又历迁苏州之灵岩山崇报寺、尧峰山宝云寺、虎丘山云岩寺、秀州(浙江嘉兴)之金粟广慧寺等诸名刹。师通内外百家之学,能诗书,器度恢宏,威仪凛然,见者莫不倾服。满清入主后,师每寄怀故国,思谋匡复,吴、越间义师屡兴,师实左右之。曾被逮捕,自忖必死,后以义士力救得免。每年值国难日,必素服挥泪礼拜,二十八年如一日,人谓以忠孝作佛事者指
海宁,清朝官员。满洲正黄旗人,籍贯奉天长白(今属吉林)。乾隆四十八年(1783)任科布多(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吉尔格朗图)参赞大臣,专管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等厄鲁特蒙古以及乌梁海游牧事务。奏科布多所属昌吉斯卡座收容俄罗斯投来之男妇59人,请即安插科布多城南。逾年,奏报瑚图斯山(青河南)民人私掘金矿,差人前往缉拿情形。乾隆五十三年(1788)任山西巡抚。
曹山慧霞,抚州曹山慧霞了悟禅师,僧问:「佛未出世时如何?」师曰:「曹山不如。」曰:「出世后如何?」师曰:「不如曹山。」问:「四山相逼时如何?」师曰:「曹山在里许。」曰:「还求出也无?」师曰:「在里许,即求出。」僧侍立,师曰:「道者可煞热。」曰:「是。」师曰:「只如热向甚处回避?」曰:「向镬汤炉炭里回避。」师曰:「只如镬汤炉炭,又作么生回避?」曰:「众苦不能到。」【摘自:五灯会元】
洪适[kuò](1117年—1184年),初名洪造,字温伯,一字景温,后改今名,字景伯,号盘洲,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洪皓子。幼颖异,日诵书三千言。洪皓出使金,其时方十三岁,率兄弟奉祖母、母亲避乱归饶州。以父出使恩,补修职郎,监南岳庙,调严州录事参军、浙江提举常平司干办公事。绍兴十二年,与弟洪遵同中博学宏词科,除敕令所删定官,改秘书省正字。其父忤秦桧斥归乡,又责英州安置,适亦出为台州通判,继免官往英州奉父。秦桧死,起知荆门军,历知徽州,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盐兼提点刑狱,总领淮东军马钱粮。隆兴元年,迁司农少卿。二年,召为太常少卿,兼权直学士院,又兼权礼部侍郎,除中书舍人。乾道元年,除翰林学士,签
马丁·海德格尔(德语:Martin Heidegger,公元1889年9月26日—公元1976年5月26日),德国哲学家,存在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于德国默斯基尔希。在弗赖堡读完中学,此时已对存在问题发生兴趣。1909年入弗赖堡大学,起初学神学,后转学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1913年获博士学位。1915年通过考试取得讲师资格。随胡塞尔在弗赖堡大学执教。1923年到马堡大学任哲学教授。1927年他的最重要著作《存在与时间》首次发表在胡塞尔主编的《哲学和现象学研究年鉴》第8期上,被认为开辟了现象学的新方向,即开创了存在主义。1928年胡塞尔退休,他回弗赖堡大学继任哲学教授。19
韩维(1017~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第五子,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进士奏名礼部,不肯试大廷,后以荫补官。召试学士院,不就。富弼辟为河东幕府,欧阳修荐为史馆检讨、知太常礼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泾州。神宗时,为淮阳郡王、颍王,维为王府记室参军。擢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即位,除龙图阁直学士,出知汝州。数月后,召兼侍讲、判太常寺。熙宁二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兼侍读学士,充群牧使。出知襄州,改许州。七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出知河阳,复知许州,提举嵩山崇福宫。哲宗立,召拜门下侍郎。出知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入元祐党籍,贬左朝散大夫,均州安置。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