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省吾(1856-1933),名绳格,以字行,号无闷山人,又号养石叟、待晓庐,镶黄旗汉军人,在清朝时曾任二等侍卫。著有《燕市货声》《燕市商标录》《北京礼俗小志》《燕城花木志》《北京岁时志》《燕城胜迹志》等书。
程云鹏,明末清初医家。字凤雏,号香梦书生。歙县(今属安徽)人,寄籍江夏(今湖北武昌)。少攻举子业,因母以疟亡,妻和儿女相继病死,伤痛之余,乃尽发家藏自轩岐以下书凡一千七百九十余卷,昼夜诵读,遂通医术。行医二十余年,著述甚富,有《灵素微言》、《脉覆》、《伤寒答问》、《医贯别裁》、《医人传》、《慈幼筏》、《种嗣玄机》七种。唯《慈幼筏》十二卷(1644年)得门人成聘梓行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别名《慈幼秘书》、《慈幼新书》。此书主采翟良《类编释意》及《吴氏痘科秘本》,并集其祖藏秘方,凡胎产痘疹、惊癎寒热,兼及耳目喉齿以及疮疖疥癣,广博精微,靡不涉猎,使后世之习儿医者,获益颇多,后有方彦者,
成廷珪(1289~约1362),元末著名诗人。字原常,一字原章,又字礼执,扬州(今属江苏)人。好学而不求仕进,早年奉母居扬州时,于庭院植竹,有山林意趣,自题住所为“居竹轩”。晚年遭世乱,避于吴中,后卒于华亭,年七十馀。他的朋友郜肃在《居竹轩诗集》序中说,他与张翥为忘年友,王逢有《近故二首》,末注云:“成廷珪寓维杨,卒于至正末年。”成死后,郜肃、刘钦搜集他的遗稿,编辑刊行,张翥为集作序。他自谓“仕宦无天分,田园无先业,学艺无他能,惟习气在篇什,朝哦夕讽,聊以自娱而已”,作诗十分认真,与人谈论,而心中却“注思揣练,有得则跃跃以喜,一字或聱,必贴乃已”(张翥序)。其诗在音律、体制等方面,往往得益
陈岩(1240~1299),字民瞻,号清隐,池州青阳(今属安徽)人。生于宋末,博极群书,负用世大志,屡举进士不第。淳祐中尝辑杜甫诗句为《凤髓集》,已不传。元初,世祖征求遗逸,遂汗漫江湖,以逃其名。后归老九华山,读书自适,自号九华山人。大德三年(1299)卒,葬云鹤山。陈岩隐于九华山时,啸歌自放,遍游九华之胜,至一处则作一七言绝句,以纪其胜。清四库馆臣评其诗集曰:“九华山自唐以李白得名,诗家多有题咏,而取泉石洞壑之胜,遍加品目,实莫备于是编。其诗亦俱潇洒出尘,绝去畦经,有高人逸士风格,不仅足供山志采择而已。”(《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五)著有《九华诗集》一卷。生平事迹见《大明一统志》卷一六、《
陈起(生卒年未详),宋代诗人,书商。字宗之,号陈道人。钱塘(浙江杭州)人。宋宁宗时乡贡第一,时称陈解元。事母至孝。开书肆于睦亲坊,以刻书、售书为业。《四库全书总目》说:“今所传宋本诸书,称临安陈道人家开雕者,皆所刻也。”曾辑刻南渡后江湖诗人的诗集为《江湖集》、《江湖前集》、《江湖后集》、《江湖续集》、《中兴江湖集》等(均载于《永乐大典》),以此知名于时,凡南宋江湖诗人,皆与之友善。亦工诗,诗属江湖派,今存诗集《芸居乙稿》、《芸居遗诗》各1卷。陈起生当南宋宁宗、理宗时期,权相史弥远当政。据周密《齐东野语》、方回《瀛奎律髓》等书记载:宝庆初,史弥远废立之际,陈起赋诗有云:“秋雨梧桐皇子府,春风
陈之遴(1605—1666),字彦升,号素庵,浙江海宁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海宁陈氏是浙东的名门望族。陈之遴的父亲陈祖苞年青时致力于科举,一心想光宗耀祖。他对儿子自幼便寄予了厚望。万历四十一年(1613),陈祖苞考中了进士。而陈之遴在科举道路上较其父亲更胜一筹。崇祯十年(1637),陈之遴经会试、殿试,高中榜眼(一甲第二名进士),得授翰林院编修。陈之遴出仕之际,明王朝已似日薄黄昏,国势不振。崇祯十一年(1638)冬,清军闯入关内掠扰,连陷河北衡水、武邑、枣强、高阳等地,继而南下山东境内。第二年春,清军押解着虏掠的大批人口、牲畜、金银宝物,顺利出关东归。崇祯皇帝对此大为震怒,决心查
程文囿(1761~1833),字观泉, 号杏轩。清代医家。安徽歙县人。生活于乾隆、嘉庆年间。少业儒, 长习方书, 遂精于医学。以医书浩繁, 学者苦难遍阅, 乃积数十年之力, 上自《灵枢》《素问》, 下至历代名家, 采书三百余种, 综贯众说, 去芜存菁, 分类汇编而成《医述》十六卷, 包括《医学溯源》《伤寒提钩》《伤寒析疑》《杂证汇参》《女科原旨》《幼科集要》《痘疹精华》《方药备考》。尚有《程杏轩医案》三集, 录所治疑难病证之验案, 对真寒假热、实证类虚、阴极似阳等证, 辨析尤为精当。治学能融贯诸家之长, 遣药立方灵活多变。
程门雪(1902—1972),又名振辉,字九如,号壶公等。1902年出生于江西婺源的一个富裕人家。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宿儒。幼时,父亲延聘饱学之士来教他四书五经、诗词赋曲,使程门雪从小就打下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底,为他日后在中医学术上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程门雪15岁开始学医,启蒙老师是当时在上海行医的汪莲石。汪莲石学宗《伤寒论》服膺于舒驰远《新增伤寒集注》,临证善用经方,用药偏于辛燥,汪莲石悬壶沪上,声誉隆盛,当时许多名医如恽铁樵、丁甘仁等都曾就教于其门下。程门雪初入医门,以他聪慧颖悟的秉性,得到老师的青睐和心传,尤其对伤寒证治有深刻体验,从而形成了他行医初期用药迅猛慓悍、大刀阔斧的风格。当
陈诚(1365年—1458年),明代官员。又名朴斋,字子鲁,号竹山。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七年(1394)进士。初任行人司行人,曾南逾岭海、北抵幽并、东至闽越、西自关陕至于秦陇河湟,处理明朝同周边各地关系。后历任翰林院检讨、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永乐四年(1412),入内府文渊阁预修《永乐大典》。永庆十年(1418),任吏部验封清吏司员外郎。翌年,统治中亚的蒙古帖木儿王朝遣使至明朝供奉方物。诚受命同中官李达、户部主事李暹等人护送该使臣归国,并赉敕及礼品赏赐西域诸地。永庆十一年(1419)离京西行,次年十月抵达目的地哈烈城(今阿富汗赫拉特),永庆十三年(1421)年底返京,历时3年。此行增进了中
巢元方,隋代医家,籍贯未详。隋大业间(605—617) 任太医博士、太医令。巢氏医疗经验丰富,大业五年 (609),主持运河工程的大总管麻叔谋,患风逆,关节疼痛,不能起坐。炀帝命巢元方前往宁陵 (今河南宁陵县) 诊治。元方诊为: “风入腠理,病在胸臆。” 处方用药末与羔羊蒸而食之,病即痊愈。又令以杏酪五味佐以羊肉,日食数枚,是疾逐不复发。巢氏对医学理论有很深造诣,奉诏与众名医共同研究病因,病理和证候,于大业六年(610) 撰成《诸病源候论》50卷,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病因,证候的巨著。对传染病、过敏性疾病、运动病、寄生虫病、各科杂病及外科手术等,都有许多值得称道的认识与描述。如认为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