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陈徽言

陈徽言(?—1857),字炯斋,白族,生活于清道光、咸丰年间,云南省剑川县人。父宗鲁、伯父师鲁皆进士出身,长期官居京楚两地,伯兄又官广东,自幼随父兄游居在外,奔走京楚、粤之间。及长,足迹已半天下。以国子监典籍,举于直隶,稍后以军功保荐通判。早殁。自幼颖敏,强记博闻,交游较广,留心地方风物掌故,善诗文,文笔清丽,但佚散较多,仅存《南粤游记》、《武昌纪事》二书。经邑人赵藩收入《云南丛书》刊行存世,诗集《海潮》多失散,吴昌言就其所忆附《武昌纪事》、《新纂云南通志》有传。陈徽言是清代后期白族重要文人,他的《南粤游记》仿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体,对岭南地方风物掌故记述尤详,为后学者所重。

  • 别名:字炯斋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云南省剑川县人
  • 出生日期:?

仇远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号近村,又号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钱塘(今属浙江)人。宋咸淳中即有诗名,与白珽并称吴下,人谓之“仇白”,当时名士张雨、张翥、莫维贤等都与之结交。宋亡后,曾以逸民自居,与周密、张炎和方凤等常相唱和。元至元中被迫出任溧阳州儒学教授,转宝庆路教授,不赴,改将仕郎、杭州路总管府知事。晚年退隐后,喜与方士游名山佛寺,足迹所到,常有题咏,是元初南方诗坛一位有影响的诗人。他曾赠诗方回,有“老尚留樊素,贫休比范丹”之句,对方回极尽嘲讽,为此几乎被方回所构陷。其论诗主张与戴表元相一致,近体主唐,古体主《选》(见方凤《仇仁近诗序》)。其友人释弘道赠诗说:“吾爱

  • 别名:字仁近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钱塘(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1247年

曹仁伯

曹仁伯(1767~1834),清代医学家。名存心,号乐山,江苏常熟人。钻研《内经》、《伤寒论》等古典医著,对金、元、明、清医家注述,亦有心得,行医于常熟、苏州一带,有弟子数十人。撰有《琉球百问》(1824年),为回答其琉球弟子占风仪所提问题的记录,整理而成,论述临床立法处方,旁及针灸、本草等,对拟方用药,医理阐述,均有发挥。《继志堂医案》(约撰于十九世纪中叶),为其临证心得和经验的记录,其治内科杂症,善于剖析病情,推论病源,对湿热夹阴虚等复杂病症尤有经验,每能据病程之火暂,辨邪正盛衰,随机立法,对脾胃说,颇有体会,并善于化裁古方。清代柳宝诒评论曹氏医案,称其“审证的确,用药精当,有以匙勘钥

  • 别名:名存心,号乐山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常熟人
  • 出生日期:1767

传灯

传灯(1553—1627),俗姓叶,号无尽,别号有门,太末(今龙游)人。自幼慧悟,少年时接受儒学,参加过科举考试,随即摒弃仕途。19岁从进贤映庵禅师削发出家,又拜百松法师学法华、楞严经,百松以金云紫缕袈裟付之。一生修法华、大悲、光明、弥陀、楞严等经义,精进不怠,自此讲声远播。后定居幽溪高明寺,讲经说法40余年,成为佛教天台宗第十九世传人,被尊为“天台宗中兴之祖”。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应守庵禅师邀请在新昌大佛前登座讲经。每次修行四次“三昧”,身先示范。每注经卷,必披戒衲。前后应讲席70余期,听者如云。晚年回家乡,讲经于东安寺,名

  • 俗姓:叶,号无尽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太末(今龙游)人
  • 出生日期:1553

迦才

迦才,唐代僧。生卒年不详。贞观年间,住于长安弘法寺,勤修净业,弘扬净土法门。受道绰之影响,着手整理净土诸论著,而撰有净土论三卷,主张念佛以观想为主。据续高僧传卷二十之静琳传所载,弘法寺乃唐高祖武德三年(620)正平公李安远所造,静琳始住之。静琳者,系摄论之宏扬者,故于净土依凭经论章疏目录中,遂推定师为摄论宗僧。余事迹不详。

  • 性别:
  • 朝代:唐代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淳熙二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摄郡事,皆有治绩。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官,改淮南西路参议官。自以沉沦州县,无补于世,置之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著有《江湖长翁文集》,陆游为其文集序,称能居今笃古,一洗纤巧摘裂为文、卑陋俚俗为诗之病。明李之藻序亦称其“学赡而笔劲”,“诗则宋诗,文则涉汉轶

  • 别名:字唐卿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高邮(今属江苏)人
  • 出生日期:1133年

陈仲子

陈仲子,又称田仲、陈仲、仲子、於陵仲子。战国时齐国人。出身贵族。其兄“禄万钟”,他“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避兄离母,处于於陵”(《孟子·滕文公下》)。主张“不恃仰人而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被匡章视为“廉士”(《孟子·滕文公下》)。孟子一方面认为“齐国之士”必以“仲子为巨擘”,另一方面又认为“若仲子者,蚓而后充其操者也”(同上)。全祖望《经史答问》云:“仲子若生春秋之世,便是长沮、桀溺、荷蒉、荷蓧、楚狂、晨门一流。然诸人遇孔子,则孔子欲化之,仲子遇孟子,则孟子力诋之: 便是圣贤分际不同。……孟子责之过深矣。”《荀子·非十二子》认为其“忍情性,綦溪利

  • 别名:田仲、陈仲、仲子
  • 性别:
  • 朝代:先秦
  • 出生地:战国时齐国人

陈师

陈师,字思贞,钱塘(今杭州)人。少时即浸淫书籍。明嘉靖(1522—1566)间会试副榜,官至永昌(今甘肃境内)知府。著有《览古评语》、《禅寄笔谈》等,并有茶事专著《茶考》。该书末尾有卫承芳万历二十一年(1593)题跋,云:“永昌太守钱唐陈思贞……口诵耳闻,目睹足履,有会心慨志处,胪列手存,久而成卷。”由此可知,《茶考》系陈师晚年之作。《茶考》论茶随笔。成书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仅见《茶书全集》本。约一千字,共五则,分别考证唐代释皎然所撰 《茶诀》,辨别蒙顶之茶,明析“旗枪”之义,比较诸茶品第高下,介绍烹煎之法。均为略有所见,随笔记下,未作系统全面考证。后有万历癸巳年 (1593)

  • 别名:字思贞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杭州

蔡和森

蔡和森(1895年3月30日—1931年8月4日),字润寰,号泽膺,湖南省湘乡县人,1895年3月30日生于上海。1899年,蔡和森随家回永丰定居,13岁时入其堂兄开的蔡广祥店做学徒。1911年,他入永丰国民初等小学读书,一学期后跳级考入双峰高等小学。辛亥革命后,蔡和森从老师那里了解到一些革命党人的活动,萌发了救国救民思想,开始追求革命真理。1913年初,蔡和森考入长沙湖南铁路专门学校,同年秋转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在这里,他结实了毛泽东,成为志同道合的挚友。他们共同研究历史、哲学,深切关注社会问题。1915年,他转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同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后,蔡和森认真阅读钻研《新青年》杂志,在民

  • 别名:字润寰,号泽膺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895年3月30日

楚圆

楚圆(986~1039)宋代禅僧。全州清湘(广西桂林)人,俗姓李。少为儒生,潜心举业。二十二岁回心向道,于湘山隐静寺得度。未久游襄沔之门,与守芝谷泉结伴入洛阳。闻善昭之道望为天下第一,遂赴汾州,依止二年仍未许入室。每见必诟骂,或毁诋诸方,所训亦皆流俗之鄙事。师一夕诉之,语未竟,昭熟视而骂曰(大五一·四八二上):‘是恶知识,敢裨贩我!’举杖逐之。师欲伸解,昭更掩其口。师忽大悟,曰:‘是知临济道出常情。’遂服役约十二年(一说七年),尽领其旨。后至并州,访唐明智嵩,更与当世名士杨大年、李遵勖时聚论道。后欲归乡省母,过筠州(四川),于洞山见晓聪,依止三年,又游仰山。时杨大年寄书宜春太守黄宗且,请师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全州清湘(广西桂林)人
  • 出生日期:986
  • 逝世日期:1039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