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逸(1039-1115),宋朝宣和年间(1009--1126)女道士,能诗能文,有女才子之名。本名希蕴,后宋徽宗赐名道冲,又先后赐号清虚文逸大师、道真仁静先生、希元观妙先生。《汴京遗迹志》对曹氏的生平做了详细的记载:“先生姓曹氏,讳道冲,全赵宁晋人,赐中书令尚书令保贵之来孙,襄悼魏国公利用之族孙也。父宗喆,故承务郎、钦州灵山县主簿;母石氏,五代晋之后。二十一岁,隐于少室山玉华峰,栖神导气者凡十余年,唯恐一物累己。齐人张公谏议知其异,度为女冠,因遥指青州远游观张几真为师。”据尹志华道长的考证,《灵源大道歌》经文收录于明《正统道藏》,题为《文逸曹仙姑大道歌》及清《道藏辑要》,题为《至真歌》
曹廷杰(1850—1926),近代东北民族史地学家。字彝卿。湖北枝江人。汉族。清同治十三年(1874),由廪贡生考入北京国史馆,任汉誊录。光绪九年(1883),投吉林将军,被派往三姓靖边军后路营中,办理边务文案。在任期间,曾于十一年五月,奉命往黑龙江中下游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了解沙俄的侵略准备活动,历时129天,行程16000余里。十五年至二十年,先后任山西和顺、宁武知县等职。二十一年奉调返东北,历任吉林边务文案总理、呼兰木税总局总理、吉林知府、吉林劝业道道员、代理蒙务处协理等。民国八年(1919),由吉林迁居奉天(今沈阳市),后返归原籍。1926年夏,再返东北途经上海病故,时年77。一生历
陈匪石(1883—1959),原名世宜,字小树,号倦鹤。江苏江宁(今南京)人,近现代著名词学家。肄业于尊经书院。曾随山长张次珊学词,后转向经史考证。1901年南京创办新学,就任幼幼学堂国文教席。1906年赴日本留学,修习法律,加入同盟会。1908年回国,任苏州江苏法政学堂教员、教务,参加南社。辛亥革命时参与江苏光复活动。1912年去马来西亚,任《光华日报》记者。翌年回国,主编过《七襄》、《民权报》、《国民日报》,在上海中国公学、持志大学、北京中国大学兼课。1923年任农商部秘书,兼华北大学教授。1927年南下,历任江苏建设厅秘书、工商部和实业部参事、商标局局长。1947年任国立中央大学中文
陈培桂,字香根,广东高要人。生卒年月不详,道光举人,官淡水厅同知。陈培桂于1869年(同治8年)接替富乐贺,于台湾担任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又称淡水同知,为台湾清治时期的重要地方官员,官职品等为正五品,专司负责北台湾内政,为驻守於淡水厅的地方父母官。因为当时淡水厅管辖区域约今台湾基隆至新竹,因此实为北台湾的统治者。
陈继儒(1558年12月14日-1639年10月16日),明代诗文作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一号麋公。华亭(上海松江)人。少为高材生,与董其昌、王衡齐名。21岁补诸生,28岁弃去,取儒衣冠焚弃之。他重然诺,饶智略,退隐于小昆山,但结交十分广泛。对于达官贵人,不显清高,乐与往还。对于穷困儒生,也不嫌弃,尽心资助。人称他为“山中宰相”,影响极大,他编著甚丰,著有《晚香堂小品》24卷。《白石樵真稿》24卷、重订的《陈眉公全集》60卷、《眉公杂著》48卷、《古今诗话》8卷、散曲集《清明曲》1卷。编有《宝颜堂秘笈》457卷、《古文品外录》34卷、《秦汉文脍》5卷、《古逸民传》22卷、《古论大观》
陈沂(公元1469年-1538年)字宗鲁,改字鲁南,号石亭,亦号小坡,原籍浙江鄞县,以太医院籍居南都,遂为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幼颖异。五岁能属对,八岁能摹古人画,十岁能诗,总角著《孔墨辨》、《赤宝山赋》,传诵人口。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除编修,参预修《武宗实录》。世宗嘉靖二年(1523),礼部聘为同考官,嘉靖四年,《实录》成,进侍讲。嘉靖六年,出为江西布政司参议。嘉靖八年,量移山东左参政,多惠政,如发官帑市牛,给民垦植,并宽其赋税,又为捐除种马、薪木、运布诸征,使民获息。因不附权臣张璁、桂萼,改山西行太仆寺卿。上疏致仕,归筑遂初斋,杜门著述,绝意世务。鲁南初与
陈厚耀(1648—1722),中国清代数学家,天文历算学家,字洒源,泰州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因李光地的推荐而受到康熙召见,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奉诏入京,问以数学,均能回答,故得康熙帝赏识。陈厚耀因母年事已高,返回故里,担任苏州府教授(1710)。康熙五十一年(1712)复招入南书房,与梅瑴成等人同值内廷。五十二年(1713)康熙开蒙养斋,令皇三子允祉领其事。蒙养斋不仅是教学部门,也是科研部门。其中最重要的科研成果,就是编纂大型科技丛书——《律历渊源》。梅瑴成、陈厚耀等人均参与其中,康熙赐《算法原本》、《算法纂要》、《同文算指》、《嘉量算指》、《几何原本》、《周易折中》等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