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尚先(1806~1886年),清代医学家。字师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道光十四年考中举人(1834年),后随父迁居扬州,弃儒业医,对儒学与医学都有很深造诣。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战争时期,药物缺乏,治疗困难,吴尚先有见于因缺药或误治丧生的很多,认为古书大多用内服药,而很少用外治法,他说:“治得其道,而所包者广,术取其显,而所失者轻”,这就是他当时提倡外治的理由,遂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设存济堂药店于扬州,多用膏药治病。他不但用外治法治疗外部疾病,对内科热病,小儿疾病等很多内部疾病也应用外治,获得良好效果。吴尚先在外治法原有基础上创造改进,总结出敷、熨、熏、浸、洗、罨、擦、坐、嚏
汪绮石,明末医家。人称“绮石先生”。医道高玄,尤长于虚劳一门。悯世人之病虚劳者难愈,乃校前贤之书几千百家,得其要领,参以己验,集成《理虚元鉴》两卷。书中提出治虚劳有“三本”,即本于肺、脾、肾三脏;“二统”,即分为阳虚和阴虚。其治阴虚主清金,取“肺为五脏之天”义;治阳虚主健中,乃“脾为百骸之母”意。对虚劳之辨证、审脉、立法处方均有独到之处,用方甚简,药味无多,精纯邃密,于后世深有启发。清雍正(1723—1735)年间柯怀祖(心斋)得其书,1771年校刊传世。汪氏子伯儒、东庵,侄济明及门人沈宾等均继其术。
吴恭亨(1857年10月10日-1937),近代土家族诗人、文学家。字岩村,笔名悔晦,晚年自号弹赦老人。近代古文家、诗人,南社社员。湖南慈利人。幼极聪慧,过目不忘,善诗文。曾主编过《慈利县志》,著有《对联话》,已刊;尚有未刊的《扫叶山房诗集》、《四杂》等多部,惜皆散佚。而吉光片羽,偶有流传民间者,如赠同乡田金楠诗有句道:“夜雨窗前寻旧梦,夕阳江上问来船。”其情意悠悠,颇耐寻味。善作对联,常和友人田金楠对床夜联,颇多佳制,且富历史风情。他在湖南慈利、石门一带文名很高。
魏初(1232—1292),元代诗文家。字太初,号青崖,弘州顺圣(今属河北)人。好读书,尤长于《春秋》,为文简而有法。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辟为中书省掾吏,兼掌书记,不久,以祖母老辞归,隐居教授。后授国史院编修官,寻拜监察御史,出佥陕西、四川按察司事,历陕西、河东按察副使,入为治书侍御史,又以侍御史行御史台事于扬州,擢江西按察使,寻征拜侍御史,行台移健康,改任中丞,至元二十九年(1292)卒,年六十一,追谥忠肃,《(民国)阳原县志》则称卒年六十五。他遇事敢言,于元化开国规模,多所裨益。自称“与姜或同辱遗山先生教诲”,“先生入燕,初朝夕奉杖履”,则其学本出元好问,具有渊源,故所作皆格律坚
王璲(1349—1415),明代诗文作家。字汝玉,后以字行。长洲(江苏苏州)人。少而颖异,落笔数千言,文不加点。洪武中,举浙江乡试,以荐摄府学教授。建文元年(1398),改为应天训导而侨居南京。永乐初,擢翰林五经博士,迁右赞善,参与修纂《文献大成》(即《永乐大典》)。永乐七年(1409),因修纂礼书不合旨意,被黜,还里。永乐十一年(1413),以牵连解缙案而被逮送北京。永乐十三年(1415),死于狱中。作品有《青城山人集》8卷。其诗歌力学唐人之调:“萤栖衰苇寒,月敛疏萝瞑。羁怀悄无欢,卧背风灯影。露冷叶声翻,更深人语定。欲取孤桐弹,惆怅谁能听!”(《秋夜怀沈秀才》)《四库全书》馆臣认为:“
文珦,宋代诗僧。字叔向,自号潜山老叟,於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于杭州,历游浙、闽、淮甸,复归于杭,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诗。后被谗人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馀。好吟咏,尝与褚师秀、周密、周璞、仇远等人唱和。有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为《潜山集》十二卷。集中独吟之作居多,倡和之作较少,《过似道葛岭旧居》、《纪事》等诗痛斥贾似道,所与唱和者又皆一时高人文士,足证非江湖干谒之流。其诗多山林闲适之作,比兴未深,而即事讽谕,义存劝戒,持论率能中理。《裒集诗稿》诗云:“吾学本经论,由之契无为。书生习未忘,有时或吟诗。兴到即有言,长短信所施。尽忘工与拙,往往不
韦骧(公元1033年一1105年),宋代文学家。原名韦让,字子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年十七,以所著文谒王安石,安石见其《借箸赋》称奇。皇祐五年进士及第,调寿昌县尉,以母忧未赴。后为兴国军司理参军,知武义县,历知萍乡、海门县,通判滁、楚二州。迁尚书屯田员外郎,改朝奉郎,为少府监主簿。哲宗元祐初,以大臣举荐,为利州路转运判官,改福建路。召为尚书主客郎中,出提点夔州路刑狱,知明州,提举杭州洞霄宫。崇宁四年卒,年七十三。韦骧少时即以诗歌辞赋知名,文辞藻丽,《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歌“大抵不屑屑于规模唐人,而密咏恬吟,颇有自然之趣”(卷一五三),如“夕阳千嶂外,秋色一江匀”(《八月泛江送客》),“
王昌龄(698年—757年),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万年县(陕西西安)人。王昌龄自称早年“久于贫贱,是以多知危苦之事”(《上李侍郎书》),曾干谒当权者,希冀得到援引;又曾离家远行,漫游四方。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通过吏部考试后,授河南汜水尉,从此踏上坎坷仕途。开元十九年中博学宏词试,转授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六年前后获罪,被远谪岭南。几年后得到“量移近处”的机会,调赴江宁。在江宁县丞任上又因“不护细行,贬龙标尉”(《新唐书·文艺传》),为此,李白写下感人至深的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为其送行。“安史之乱”发生后,唐肃宗即位,大赦天下,王昌龄得以自贬所北返。路经
汪国垣(1887年—1967年3月12日),文学家、学者。字辟疆,一字笠云,号方湖,又号展庵。江西彭泽人。1912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1922年任江西心远大学教授。1928年改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后改为中央大学,又改为南京大学)教授。直至病逝。学识渊博,尤精于诗学,《近代诗派与地域》诸文论近代诗家多有创见,并保存不少资料。对陈衍所选《近代诗钞》颇有批评。早年为诗受陈三立影响,效法黄庭坚、陈师道,而后转益多师,上溯杜甫、李商隐、韩愈,旁及梅尧臣、王安石、苏轼、陈与义,合唐人情韵、宋人意境为一,风格苍秀明润,并颇有反映国事之作。为文取法晋宋,骈散兼行,语言凝炼。原有诗集20余卷,存诗1400余
恕中无愠[yùn](1309~1386),明初临济宗僧。浙江临海人,俗姓陈。字恕中,号空室。壮年登径山,投元叟行端剃发,未久于昭庆律寺受具足戒。后历参净慈寺之灵石如芝、资福寺之一元灵。复至四明(浙江)天童山,侍奉平石如砥,司掌藏钥,参究十年。后与同学木庵聪、大宗兴等共至台州紫箨山参礼竺元妙道,一日欲问‘狗子无佛性’之语,拟开口,妙道乃一喝。师直下大悟,遂呈一偈,受印可。先后弘化于灵岩广福寺、瑞岩净土寺,江湖俊彦来参者颇多,师乃设三问以接禅客,不契则逐,世称瑞岩三关。后隐居于松岩之顶。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日本遣国使欲请师弘化,师以老病而固辞。十七年弟子于鄞州翠岩山结草堂,迎师养老。十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