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一驹,清印学家。生卒年不详。字昂千,号一斋,又号凤凰山樵。江苏江阴人。其篆刻美学思想,注重秦、汉等古印章的审美特征和艺术技法。认为秦印切玉,或如“断钉截铁”,碾玉或如“圆转遒紧,硬中带软,起止皆方”,铜印或其文劲直如铁针,起止俱方,亦有起止俱尖者,亦有起方而止尖者,其方粗细不一。有铸有刻,布置巧妙。汉官印,“其篆法有端方兼流动者,有流动兼端方者”。其刀法,有“起止俱方,竖画齐粗,转折方直,势如断铁”,有“头方而破碎,状如月钟,转折亦方,其势古峭生动”,又有“起止皆方,转折圆软”,或“头带破碎,起止转肩亦方,硬如画铁,有圆头圆肩,文粗,硬中带软”,或“文粗细相兼,虽系错落纵横,妙在不离规矩
徐整,字文操,豫章(今江西南昌)人。是三国时东吴的太常卿,据《隋书》记载撰有《毛诗谱》,注有《孝经默注》,另著有中国上古传说的《三五历记》及《五运历年纪》,为目前所知记载盘古开天传说的最早著作。二书均已佚。今《盘古开天地》见《太平御览》卷二所引。
徐宗干(1796~1866),字伯桢, 又字树人。江苏南通人。1820年(明万历四十八年)中进士,次年,任山东曲阜知县,后升至汀漳龙道。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分巡台湾道。在台湾任职期间,注重育才,发展文化教育。又整肃军纪,保境安民。为御外侮,提出了清内奸,加强联防的主张。曾奏请总督,接受水沙连六社番(在今台湾南投县境)的内附请求,得准。1853年(清咸丰三年),派兵镇压凤山林恭起义。次年升福建按察使,后又襄办豫皖军务。1862年(清同治元年)升福建巡抚。时值戴潮春在台湾起事,遂派部将前去镇压。1864年又同闽浙总督左宗棠击败李世贤、汪海洋率领的太平军。1866年病死。著有《斯未信斋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Juan Ramón Jiménez,1881年11月23日–1958年5月29日),西班牙诗人。生在安达卢西亚地区的一个富裕家庭。在塞维利亚大学攻读法学。1896年开始发表诗作,被认为是西班牙现代主义的首领。一生写有诗集、散文集和评论集40余种。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后流亡国外,先后住在古巴、美国和波多黎各。前期创作(1914年以前。诗集:《紫罗兰色的灵魂》,1900。《睡莲》,1901。《悲哀的咏叹调》,1903。《遥远的花园》,1904。《春天的谣曲》,1910。《牧歌》,1911等)基本内容是大自然、爱情和死亡,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和哀伤的情调,在受现代主义影
阿道夫·希特勒(德语: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纳粹德国元首,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头号战犯,法西斯头子。生于奥地利,其父当过鞋匠、海关税吏,在林茨和希尔太读中学,后在维也纳自学绘画和建筑。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是德国陆军的一名士兵。1918年中毒后,一度双目失明。1919年加入德国工人党取得领导权,次年将党改名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又称纳粹党,自任主席,提出“所有日耳曼人在一个大德意志国家内统一起来”,“废除凡尔塞和约”等25点蛊惑人心的政纲。1921年10月把一批退伍军人组成冲锋队,并设计了纳粹党的党旗和党徽,确定“服从领袖为原则”为纳粹党党纪
亨利克·显克维奇(Henryk Sienkiewicz,1846年5月5日-1916年11月15日)又译显克微支。波兰小说家。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考入华沙高等学校医学系学习,一年后转入他所喜爱的文学系学习。1871年沙俄政府将华沙高等学校改名为华沙帝国大学,显克维奇没有考完毕业考试便愤然离校。作为《波兰报》特派记者,1876—1878年他曾到美国游历,途经意大利、法国,返回波兰后,发表了不少大获成功的短篇小说,如《音乐迷扬科》、《灯塔看守人》、《胜利者巴尔泰克》等。1882—1887年为《言论报》撰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波兰的独立事业效力,组织援助波兰的战争罹难者。1882
许葭村(生卒年不详),字思湄,浙江山阴(今绍兴)县人,生活在道光、咸丰年间。名不经传,事迹已难查考。其作品仅得《秋水轩尺牍》流传至今。《秋水轩尺牍》 历来被认为是清代三大尺牍经典之一,与袁枚《小仓山房尺牍》、龚未斋 《雪鸿轩尺牍》 并列,尤为民国雅士所推重,以为文辞简洁雅丽,雍容有致,尽显文言书信特质。 许葭村出身贫寒,屡次试科举,但始终无法及第。为了糊口,他“弃书读律”,务刑名之学。到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他加入成为河北的幕僚,任职达四十多年。从此游食于幕府之间,“为人作嫁”“仰人鼻息”。“内而顾家,外而应世”,“砚田所入,难补漏卮”,常常“一囊秋水,顾影生寒”,“探我行囊,
夏目漱石(なつめそうせき,1867年2月9日~1916年12月9日),日本小说家。青少年时期先后学习汉诗文和英语,1890年入东京帝大英语系,成绩优秀,得免费学习待遇。26岁大学毕业入大学院学习,同时担任东京高师英语讲师。1895年辞高师职,去松山中学任英语教师,翌年去熊本,任五高教授。1900年得官费留学英国机会。在英国两年多的时间里,阅读了大量的英国文学作品,不仅在英国文学方面获得了高深的造诣,而且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文明有较深刻的认识。1903年回国后任东京帝大讲师和一高教授。1905年起发表长篇《我是猫》(1905~1906),对日本社会丑恶和黑暗作了辛辣的嘲讽和尖锐的批判,博得社会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Михаил А Шолохов 1905年5月24日-1984年2月21日),俄罗斯作家。生于顿河边维申斯卡亚镇。1920年顿河建立革命政权后,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亲身参加过剿匪战斗。斗争生活使他迅速成熟,也为他后来的创作积累了素材。1922年到莫斯科。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并开始创作活动。同年加入莫斯科共青团作家和诗人的文学团体“青年近卫军”。1924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胎记》,年底加入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拉普”),成为专业作家。1925年返回故乡,潜心写作。翌年出版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浅蓝的原野》。小说以顿河地区的国内战争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为素
薛景石,金元间机械制造师,字叔矩。万泉 (今山西万荣县)人。祖父、父亲都是制造木织机的能手。景石得家传手艺,智巧好思,为改变当时织机“各有法式”、“尺寸有异”的状况,使制造者有范本可循,他运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取各家之长,编写了《梓人遗制》一书。《梓人遗制》是中国第一部关于制造立式织机、提花织机、罗织机等纺织机械的专著。此书被选辑在《永乐大典》卷一八二四五《匠字诸书第十四》。段成己在序中对该书之成就与特色作了概括:“有景石者,夙习是业,而有智思,其所制作不失古法而兼有新意,砻断余暇,求器图之所自起,参以时制而为之图。” 该书主要叙述华机子 (提花机)、立机子 (立式织机)、布卧机子(织造一般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