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凤祚[zuò](1599-1680) ,清代历算学、经学家。字仪甫,益都金岭镇(今淄博)人。其父近洙,明朝万历年间进士,授中书舍人。值魏忠贤乱政,辞官归,遂隐居不出,以孝行介节为乡里所重。凤祚是明诸生,孝友,承其家学。曾师事鹿忠节及孙奇峰,著《圣学心传》,发明“认理寻乐”之旨,《四书说》宗孙奇峰《四书近指》之旨。又“病世之宗姚江者,内心性而外学问,无致用之实”(《清儒学案·夏峰学案》)学问无所不究,而尤长于天文历算。初学于魏文魁,主持旧法。顺治中,学西学,在江宁见到波兰人穆尼阁,尽学其知,译其《天步真原》中《论交食》一卷。梅文鼎为之订正,独行于世。其历法专推日月交食,绘有弧三角图三,其一
许伯政 (1700—1784),清代学者。字惠棠,一字石云。岳阳县人。38岁中举,42岁进士及第,任四川彭县知县。52岁时擢为礼部祠祭司主事,又迁员外郎,后转任山东道监察御史。许伯政从小喜爱天文学和史学、哲学,常常深夜露宿,仰观天象,演算数学。60岁辞官归家后,足不履城,手不停笔,心不离算,专门著述,著有《易深》8卷,《诗深》26卷,《春秋》19卷,《全史日至源流》32卷,皆收入《四库全书》。还有《事三堂文稿》。在他众多的著述中,以天文学著作《全史日至源流》最有科学价值。这部书是参考清康熙年间的《历象考试》(前编)写成的,它“溯稽经史传注所载,至朔气闰,质其合否,纠其谬误”,分代纪年,上自
邢云路,生卒年不详,明代天文学家。字士登,安肃(今河北省徐水县)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十三年(1595)任河南佥事时,发现《大统历》与天象实测不合,因而奏请改历。他的奏疏受到钦天官员的攻击。礼部侍郎范谦推举他主持改历,也无结果。万历三十六年戊申,他在兰州时曾立6丈高表以测日影,算得这一年立春时刻与钦天监所推不同,写成《戊申立春考证》一卷。书中提出一回归年长度为365.242190日,同现代理论计算只差2.3秒,万历四十四年献《七政真数》,叙述推算历法的方法。天启元年(1621),以古今交食数例,指出《授时历》的不足。著《古今律历考》七二卷,指陈历代历法得失。他曾参加两次改历运动(1595和
徐元太,《明史》作“元泰”,字汝贤,号华阳、华阳子、华阳山人、华阳主人等,宣城人。字汝贤,号华阳。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知江山县。丁内艰归乡,服阕补魏县,政绩卓异,擢吏部主事。分校闱试,所拔皆知名士。以取沈懋学之嫌,左迁山东参政。改陕西按察使。以功累进兵部右侍郎。历任刑部左侍郎。转户部,总督仓场乞归。家居数十年,于书无所不读,尤晓畅军事。著有《史鉴吟》等。元太在兄弟八人中排行第七,与兄元气(官至南京右通政使)俱有名于明末政坛。字汝贤,号华阳。嘉靖进士,知魏县,擢吏部主事,迁顺天府尹。巡抚四川,镇压少数民族起义。万历间累官南京刑部尚书。有《喻林》 。
徐枕亚(1889-1937),名觉,以字行,别署徐徐、眉子、泣珠生、东海三郎等。江苏常熟人。早年就读于常熟虞南师范学校,与同邑吴双热为同学。在校期间已积诗八百余首,并写短篇小说和小品文。毕业后即在本地任教。与其胞兄徐天啸皆以才气横溢饮誉乡里,有“海虞二徐”之称。1912年初,与同学吴双热及胞兄徐天啸同赴上海,受《民权报》经理周浩之聘,同任该报编辑,与该报主编戴季陶及编辑何海鸣、李定夷、蒋箸超等结识。徐枕亚撰哀情小说《玉梨魂》,刊于该报副刊,一鸣惊人。旋即以单行本行世,前后翻印三四十次,总计数十万册,为当时书籍印数之冠,远销至南洋各地,并被搬上银幕,成为鸳鸯蝴蝶派影响最大的代表作品。1913
徐三重,生卒年不详。字伯同,号鸿州,又号崇晦老人,徐祯稷(字叔开,号厚源)之父,徐寿之孙,明松江府华亭 (今上海松江)人居七宝镇。万历五年 (1577)进士,官刑部主事,引疾归。自幼嗜学,专宗朱熹。践履敦笃,以考亭为宗。回到七宝后,徐三重捐资主持重修了七宝教寺大殿、兴圣桥和关帝庙,以及祖父创办的徐氏义塾。他享年78岁,一生潜心著述。家居著述四十余年。学宗朱熹,践履笃实。先后有《徐氏家则》、《兰芳录》、《采芹录》、《牖景录》、《鸿州杂著》、《陷阱篇》、《山斋幽事》、《天真斋草》、《史记通表》、《读史余言》、《言古余论》、《历代甲子》、《野志》、《政要》、《易义》等二十多部重要著作问世,并分别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