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灯(1553—1627),俗姓叶,号无尽,别号有门,太末(今龙游)人。自幼慧悟,少年时接受儒学,参加过科举考试,随即摒弃仕途。19岁从进贤映庵禅师削发出家,又拜百松法师学法华、楞严经,百松以金云紫缕袈裟付之。一生修法华、大悲、光明、弥陀、楞严等经义,精进不怠,自此讲声远播。后定居幽溪高明寺,讲经说法40余年,成为佛教天台宗第十九世传人,被尊为“天台宗中兴之祖”。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应守庵禅师邀请在新昌大佛前登座讲经。每次修行四次“三昧”,身先示范。每注经卷,必披戒衲。前后应讲席70余期,听者如云。晚年回家乡,讲经于东安寺,名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淳熙二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摄郡事,皆有治绩。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官,改淮南西路参议官。自以沉沦州县,无补于世,置之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著有《江湖长翁文集》,陆游为其文集序,称能居今笃古,一洗纤巧摘裂为文、卑陋俚俗为诗之病。明李之藻序亦称其“学赡而笔劲”,“诗则宋诗,文则涉汉轶
陈仲子,又称田仲、陈仲、仲子、於陵仲子。战国时齐国人。出身贵族。其兄“禄万钟”,他“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避兄离母,处于於陵”(《孟子·滕文公下》)。主张“不恃仰人而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被匡章视为“廉士”(《孟子·滕文公下》)。孟子一方面认为“齐国之士”必以“仲子为巨擘”,另一方面又认为“若仲子者,蚓而后充其操者也”(同上)。全祖望《经史答问》云:“仲子若生春秋之世,便是长沮、桀溺、荷蒉、荷蓧、楚狂、晨门一流。然诸人遇孔子,则孔子欲化之,仲子遇孟子,则孟子力诋之: 便是圣贤分际不同。……孟子责之过深矣。”《荀子·非十二子》认为其“忍情性,綦溪利
陈师,字思贞,钱塘(今杭州)人。少时即浸淫书籍。明嘉靖(1522—1566)间会试副榜,官至永昌(今甘肃境内)知府。著有《览古评语》、《禅寄笔谈》等,并有茶事专著《茶考》。该书末尾有卫承芳万历二十一年(1593)题跋,云:“永昌太守钱唐陈思贞……口诵耳闻,目睹足履,有会心慨志处,胪列手存,久而成卷。”由此可知,《茶考》系陈师晚年之作。《茶考》论茶随笔。成书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仅见《茶书全集》本。约一千字,共五则,分别考证唐代释皎然所撰 《茶诀》,辨别蒙顶之茶,明析“旗枪”之义,比较诸茶品第高下,介绍烹煎之法。均为略有所见,随笔记下,未作系统全面考证。后有万历癸巳年 (1593)
蔡和森(1895年3月30日—1931年8月4日),字润寰,号泽膺,湖南省湘乡县人,1895年3月30日生于上海。1899年,蔡和森随家回永丰定居,13岁时入其堂兄开的蔡广祥店做学徒。1911年,他入永丰国民初等小学读书,一学期后跳级考入双峰高等小学。辛亥革命后,蔡和森从老师那里了解到一些革命党人的活动,萌发了救国救民思想,开始追求革命真理。1913年初,蔡和森考入长沙湖南铁路专门学校,同年秋转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在这里,他结实了毛泽东,成为志同道合的挚友。他们共同研究历史、哲学,深切关注社会问题。1915年,他转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同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后,蔡和森认真阅读钻研《新青年》杂志,在民
楚圆(986~1039)宋代禅僧。全州清湘(广西桂林)人,俗姓李。少为儒生,潜心举业。二十二岁回心向道,于湘山隐静寺得度。未久游襄沔之门,与守芝谷泉结伴入洛阳。闻善昭之道望为天下第一,遂赴汾州,依止二年仍未许入室。每见必诟骂,或毁诋诸方,所训亦皆流俗之鄙事。师一夕诉之,语未竟,昭熟视而骂曰(大五一·四八二上):‘是恶知识,敢裨贩我!’举杖逐之。师欲伸解,昭更掩其口。师忽大悟,曰:‘是知临济道出常情。’遂服役约十二年(一说七年),尽领其旨。后至并州,访唐明智嵩,更与当世名士杨大年、李遵勖时聚论道。后欲归乡省母,过筠州(四川),于洞山见晓聪,依止三年,又游仰山。时杨大年寄书宜春太守黄宗且,请师
程远(?—1617年后), 明人。字彦明,江苏无锡人。善刻印,其印汰去俗体,止存雅制。由隶入篆,驱今为古,神法并合,巧力具到。与寿承(文彭)、长卿(何震)鼎立为三。明万历三十年(1602) 辑自摹刻印为《古今印则》 四册, 谱末附治印论著 《印旨》 一卷, 苏宣、梁为之校订, 王稚登、朱志蕃、董其昌、陈继儒等为之序。
陈鍊[liàn](1730—1778),清印学家。字在专,号西庵,又号鍊玉道人。福建同安人,后流寓于华亭。书法怀素,学刻印,悟杜甫“书贵瘦硬通神”的美学观点,又得朱修能印谱,进而穷搜博采,篆法刀法,直造于古,而不拘一格。其篆刻美学思想,认为“篆刻一技,亦可以怡养性情”,如果“专求精工,未免耗损精神,亦乏天趣。”强调逸品为篆刻的最高审美标准,认为“轻重得法中之法,屈伸得神外之神,笔未到而意到,形未存而神存”,是神品的境界。“婉转得情趣,稀密无拘束,增减合六义,挪让有依顾,不加雕琢”,是妙品的境界。“长短大小,中规矩方圆之制,繁简去存,无懒散局促之失,清雅平正”,是能品的境界。“少士人气,亦非
陈士铎,清医学家。约生于明代天启年间,卒于清康熙末年。字敬之,号远公,别号朱华子、大雅堂主人。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习儒。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客居燕市(今北京),得高人传授医理,归而撰《石室秘录》六卷,列治法一百二十八种。其中“霸治法”治大渴、大吐、大泻,“吸治法”治产后胎盘不下,均具特点。所列方多不经见,然议论皆托称神授,为人所诟病。又纂《辨证录》十四卷,后附《脉诀阐微》(一名《鬼真君脉诀》),详于辨脉识证,尤重辨证。此书多经后人编次,有《辨证冰鉴》、《辨证玉函》、《百病辨证录》等异名。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再游燕市,见疮疡患者多用刀针,不喜方药,乃纂《洞天奥旨》(又名《外科
三洞群仙录》二十卷。此书约成于南宋初年。原题 “正一道士陈神仙传汇集,采录起自盘古,迄于北宋一千多人得道成仙的故事,汇辑而成。书中每条先以四字俪语为题,后叙所引书名及事迹,内容颇为简略。如其第一条题 “盘古物祖,述异记》、《王松年 《仙苑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