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模,字中行,泉州永春 (今属福建) 人。生卒年月不详,庆元二年(1196)中进士。嘉泰二年 (1202),任秘书省正字。嘉泰三年 (1203),兼国史院编修。开禧三年 (1207),又兼实录院检讨官。嘉定二年 (1209),任校书郎,兼检讨官。
曹端(1376—1434年)明理学家。字正夫,号月川,渑池(今河南渑池)人。永乐举人。任霍州学正,莆州学正。生于明太祖洪武九年,卒于宣宗宣德九年。举永乐间乡试,授山西霍州学正,转蒲州学正。曾师事马子才、彭宗古。后弃科举之途,潜心理学。其学“不由师传”而多自得,宗程、朱,清人谓“明代醇儒,以端及胡居仁、薛瑄为最,而端又开二人之先”,推为明初理学之冠。伦理思想提出“性”为万物之本,“天下无性外之物,而性无不在焉。性即理也”。认为“太极”是“理”之别名,反对以“太极”为“气”之说。以为“事事都于心上做工夫是入孔门底大路”,以为四书虽是“载道之器”,“终当弃之以寻真,不可徒诵说焉”。从维护儒学正统
程大昌(公元1123年─公元1195年),南宋大臣、经学家。字泰之,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绍兴二十一年进士,任吴县主簿。著《十论》献于朝,宰相汤思退奇之,擢太平州学教授。二十七年,召为太学正,迁秘书省正字。孝宗即位,进著作佐郎,兼恭王府赞读、兵部郎官。隆兴元年,兼庆王府直讲。乾道二年,为国子司业,兼权礼部侍郎。五年,直学士院,除浙东提点刑狱,为江东转运副使,徙江西。淳熙二年,召为秘书少监,兼权中书舍人。三年,权刑部侍郎,升侍讲,兼国子祭酒。五年,权吏部尚书,兼同修国史。出知泉州,奉祠,起知建宁府、明州。绍熙五年,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庆元元年卒,年七十三,谥文简。博雅赅洽,长于经术,周必大称
曹学佺(1574-1646)明代官员、学者、诗人、藏书家,字能始,号石仓、雁泽、西峰居士,侯官(福建福州)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授户部主事,调南大理寺正,迁南户部郎中。 在南京期间,参加金陵诗社,“笔墨横飞,篇帙腾涌”。后出为四川右参政、按察使。天启二年(1622)迁广西参议,历陕西副使,天启二年官广西右参议。万历四十三年(1615)时神宗宠郑贵妃,欲立妃之子福王为太子。时宫人张差持梃(木棒)闯入福王所居慈庆宫,打伤守门太监强行入宫。后张差被抓,供认系郑妃手下太监刘成、庞保指使其所为,但时人怀疑此事乃郑贵妃欲谋害太子。神宗不愿深究,令杀张差、刘成、庞保了案,史称 “梃击案”(
陈邦瞻(1557年——1623年)明代诗文作家,史学家。字德远。高安(今属江西)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授南京大理寺评事,历南京吏部郎中。出为浙江参政,进福建按察使,迁右布政使。后改补河南,分理彰德诸府,开水田千顷,建滏阳书院,集诸生讲习。光宗嗣位,擢为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寻兼户、工二部侍郎,专理军需。卒于官。他的诗作以律诗稍优,五律开爽圆润,如《久雨》:“久雨墙苔积,浓阴苑树遮。席门寒下雀,蒿径曲藏蛇。浦水连街门,江潮带阁斜。谁怜都会地,卑湿似长沙。”七律绵邈丽密,如《岁暮书怀》:“岁暮萧条滞故丘,飞鸿落木总生愁。自缘将母羞微禄,敢谓为郎叹倦游。病后心情随发短,穷来身世傍
陈笏庵,清妇科医家。生卒年月不详,乾隆(1736—1795)年间名医。撰《胎产秘书》(又作《胎产金针》)三卷,叙胎前、临产、产后诸症,以及难产救治调护各法。并附保婴要诀,记述初生儿护理。后由弟子何荣(字杏园)刊行。
程端学(1278—1334)字时叔,号积斋。庆元路鄞县人。登泰定元年进士第。程端礼之弟。中第不久即为国子助教,与史孙有交往,热衷钻研《春秋》,自称有《春秋》之癖好。后至元时为筠州幕长,为政廉静、明达,为当地官吏所信任、称赞,可惜卒于任上,年仅五十七。 程端学著《春秋本义》、《三传辨疑》、《春秋或问》、《积斋集》。《春秋本义》等书在元代即颇为统治者看重,将之付梓、颁布,均收于《四库全书》。《积斋集》,《四库全书》本是四库馆臣重新辑录。 元欧阳玄《圭斋文集补编》卷十四《积斋程君端学墓志铭》:“程君时叔既卒之二十年,子徐来请其墓铭。君,端学其讳,时叔其字,号积斋。程氏系出广平,唐以来
崔寔[shí](约103年—约170年)东汉政论家、思想家。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今属河北)人。生年不详,卒于汉灵帝建宁三年。少沉静,好典籍。桓帝初,举至孝独行,除为郎。后召拜议郎,迁大将军梁冀司马,著书东观。出为五原太守,教民织绩,整厉士马以备边。复拜议郎,与诸儒博士共杂定五经。出为辽东太守,官至尚书。 明于政体,著作《政论》“论当世便事数十条,“指切时要,言辩而确”(《后汉书·崔駰列传》附传卷五十二)。对东汉末期腐败、动乱的形势作了深刻揭露,“政令垢翫,上下怠懈,风俗彫敝,人庶巧伪,百姓嚣然,咸复思中兴之救矣”(《全后汉文·政论》)。反对俗儒言必称尧舜,提出“济时拯世
崔敦礼(?—1181年)字仲由,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绍兴三十年,与弟敦诗同举进士,父邦哲以累举奏名,父子三人同日解褐,乡人以为荣。历高邮军主簿、江宁尉、平江府教授、江东安抚司干官、诸王宫大小学教授。晚年定居溧阳(今属江苏常州)。以爱溧阳山水,买田卜居。历江宁尉、平江府教授、江东安抚司干办公事。史浩荐其“学问该通,辞藻华赡”(《陛辞荐薛叔似等札子》),仕至诸王宫大小学教授。淳熙八年卒。著有《崔宫教集》二十卷(《内阁藏书目录》卷三),已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为十二卷,有清乾隆翰林院抄本、《四库全书》本、《螺树山房丛书》本。又有《刍言》三卷,上卷言政,中卷言行,下卷言学,造文规摹
蔡东藩(1877年7月23日—1945年3月5日),名郕,字椿寿,号东藩,萧山临浦镇人。著名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自幼聪颖好学,儿时阅读《资治通鉴》等史书,时人称为“神童”。光绪十七年(1891)14岁中秀才,宣统元年(1909)中省优贡生。1910年朝考以优入选,翌年春赴福建以知县候补。因不满官场恶习,月余托病回乡。辛亥革命后,应好友之邀,到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任编辑,修撰《高等小学论说文范》、《中等新论说文范》、《清史概论》等书。从1916年至1926年的十年间,蔡东藩写成历朝通俗通义,有:《前汉通俗演义》、《后汉通俗演义》、《两晋通俗演义》、《南北史通俗演义》、《唐史通俗演义》、《五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