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正揆(公元1604—1673年),初名正葵,字端伯,号鞠陵,又号青溪道人,湖北孝感人。主要创作活动是在南京进行的。他的曾祖父曾任重庆知府,父亲曾任南京光禄寺署正,迁户部主事管凤阳仓。程正揆幼受薰陶,儿时即能“下笔千言”。二十一岁中举,得第三名。二十八岁中进士,也是名列前茅。不久被授为翰林院编修职衔。因与给皇帝讲解经书的官员发生争执,而被调外任。程正揆于公元一六三五年,迁居南京,安家在秦淮河的青溪之上,自号为“青溪主人”。这一时期,他曾到苏州、嘉兴、湖州一带游历。公元一六四二年被召回北京,升为尚宝司卿,负责掌管皇帝的宝玺符牌印章。吴三
崔遵度(954~1020),北宋官员、古琴家。字坚白,祖籍江陵(今属湖北),后徙居淄川(今山东淄博)。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及第,为和川主簿,改临汾。端拱初,命试中书,擢著作佐郎。淳化中,迁殿中丞,出知忠州。李顺之乱,坐失城池,贬崇阳令,移鹿邑。咸平初,复为太子中允。景德间,召试舍人院,改太常丞、直史馆,为《两朝国史》编修官。大中祥符元年,同修起居注。真宗东封泰山,进博士,为左司谏。仁宗封郡王,开府,命为户部员外郎,辅佐仁宗,府中文翰皆出其手。天禧元年,拜吏部员外郎,改礼部郎中。出使契丹,判司农寺。四年卒,年六十七。仁宗即位,诏特赠工部侍郎。遵度为人淳澹清素,善鼓琴,深谙琴趣,著有《琴笺》一卷,
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征,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咸通中尝游湖南、广州等地。乾符二、三年间,曾南依建州刺史李频。李频卒后,遂流落江湖,曾避乱栖居于洪州西山。光化四年,松于礼部侍郎杜德祥下,与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同登进士第。五人年皆老大,时号“五老榜”,特敕授校书郎。未几卒。松性疏野方直,不谙俗事,故拙于仕宦。与方干、喻坦之、许棠、陈陶、胡汾等所交尤厚。其诗学贾岛,辛文房谓其“苦极于诗,然别有一种风味,不沦乎怪也”。又云:“为诗深入幽境,然无枯淡之癖。”(《唐才子传》)其《己亥岁》“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诗最为脍炙人口。而“白
从谂[shěn](778~897),唐代禅僧。南泉普愿弟子。据《宋高僧传》卷一一、《景德传灯录》卷一○等载,俗姓郝。曹州(今山东曹县西北)人。青州龙兴院出家,后于嵩山琉璃坛受具足戒。闻池州南泉普愿道名,乃前往拜谒,前后奉侍二十年。受普愿密付之心印。离开普愿后,历参黄檗、宝寿、盐官、夹山、五台等禅师。八十岁时,受僧众之请,住赵州(今河北赵县)城东观音院,四十年间,弘扬南宗禅法。故世称“赵州”或“赵州从谂”。嗣法弟子有三十人。卒后,昭宗敕谥“真际大师”。禅法思想得自南岳一系真传,主张自性佛性,心性本来解脱,反对各种分别和执著。说:“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菩提涅槃,真如
陈西滢(1896年—1970年),现代作家。原名陈源,字通伯,笔名西滢。江苏无锡人。15岁到英国留学,先读中学,后在爱丁堡大学和伦敦大学专攻文学及政治科学。1922年获博士学位后,受蔡元培之聘,回国任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1924年与王世杰、唐有壬、高一涵、周鲠生、杨瑞六、陈翰笙、皮宗石、胡适等人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文艺部主编,在该刊开辟“闲话”专栏。为现代评论派的主要成员。1927年与凌叔华结婚,是年夏,夫妇二人同往日本作短期旅行。1929年离京赴武汉大学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抗日战争爆发次年夏,武汉沦陷,随武汉大学迁往四川乐山。1943年到伦敦,在中英文化协会工作。1946年受国民党政
陈元晋,宋代文学家。字明父,崇仁(今属江西)人。嘉定四年进士(《弘治抚州府志》卷八),初授雩都尉,后授学乡里。嘉定末,为广州增城县丞。宝庆二年,知奉化县兼兵马监押。通判衡州,历知福、融、南安诸州军。迁广东经略使,累官邕管安抚使。历官所至,俱著政绩。尝建渔墅书院,因以名诗文集。元晋嗜学,为人伉直,其论赋役之弊、防江之策,指陈痛切,深中时病。诗有“君不见前年三百青铜米一斗,又不见去年蕨根掘尽不充口”(《田家谣》)之语,可见其对国计民瘼之关注。著有《渔墅类稿》,已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为八卷,有《四库全书》本、清乾隆翰林院抄本。《全宋诗》卷三○二三至三○二四录其诗二卷。《全宋文》卷七四
陈廷儒,清医学家。字匊[jū]生。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世业医,早年随父应诊,讲求医理,得其传。临证用药颇为精当,同治十三年至光绪十九年(1874—1893)间,多次赴京应试,往来于北京、天津、济南、江阴、上海等地,救治危难症甚多。因择取生平诊验予以阐析,编成《诊余举隅录》三卷(1897年),用以教授门生王攸芋(号祖佑)、侄晋蕃(号秋坪)。此书曾由裘吉生校订,收入《珍本医书集成》。又撰《医学可观》,未刊行。
陈基(1314-1370),元代文学家、诗人。字敬初,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早年时受业于黄溍,随溍至京师,授经筵检讨。尝为人起草谏章,力陈顺帝并后之失,几乎获罪,因而避归,奉母入吴,教授诸生。南方义军纷起后,起行枢密院都事,转浙江行省郎中,以本职参张士信军事,自杭来吴,参张士诚太尉府军事,张士诚称王,他独自劝阻,几乎被杀。不久,超授内史,迁学士院学士,张氏军旅书檄多出其手,为张重要文士之一。张氏覆灭,他亦被俘,明太祖命他预修《元史》,书成,赐金而还。洪武三年(1370)卒于常熟寓所。其文章有法度,不失师传,继承宋文传统,平实流畅,景、理结合,因而深受戴良推重,认为即使片言半简,也可贵重(
曹于汴(1554—1630),明诗文家、学者。字自梁,号贞予。安邑(今山西运城)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以推官征授吏科给事中,明熹宗立,迁左佥都御史。崇祯初拜左都御史,致仕卒。遇事敢言,非沾沾以文章名家,诗文亦在理学、举业之间,或似语录,或似八股。著有《仰节堂集》、《共发编》等。生平事迹见《明史》卷二五四、《明儒学案》卷五九。
程本立(?-1402年),明代诗文作家。字原道,号巽隐。崇德(今属浙江)人。洪武九年(1376)以明经荐为秦府引礼舍人,以母忧去官。服除,补为周府礼官,后进长史。坐累,谪为云南马龙他郎长官司吏目。建文元年(1399),征入翰林,迁右佥都御史,坐事免官,仍留纂修。旋授江西按察副使,未行。朱棣兵入京城,自经于应天府学。著有《巽隐集》4卷。其诗作格浑气遒,如《出洛阳城》颇能体现这种风格:“挽舟上天津,伊阙当我前。连峰左右起,奔走相后先。古来五岳内,嵩高极中天。仪刑正四表,襟带流三川。河山固王室,岂直金城坚。汉业此中业,周都竟东迁。壮游快一览,遗迹悲千年。颓垣旧谁筑,野蔓栖朝烟。”读来较有气势。在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