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志隆,明代官员。字鸣治,海宁(今属浙江)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历官保定知府、山东按察副使、山东布政司参议等。万历十四年(1586)官山东转运盐使司同知。任内躬身历涉,广集资料,与长芦巡盐御史谭耀、山东按察司副使詹仰庇撰成《山东盐法志》。查志隆任山东转运盐使司同知时,山东监察御史谭耀“有感于前志之浸废”谭耀《岱史·序》。“前志”,指明《泰山志》。嘱其重加编订。查志隆广泛收集资料,“躬自历涉”,“或仍旧志,或采碑匾,或采诸家集”,进行编录整理,著成《岱史》《岱史·凡例》。全书18卷,内容丰富,流传很广,是继明《泰山志》之后的又一部大型泰山志书。清顺治十年(1653年),山东盐司傅
潮音通旭(1647~1698),名通旭。俗姓俞,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祖籍四川梁平。 清初临济宗高僧,天童密云四世法裔。 童年由父母送至普陀旃檀庵剃发,受具足戒于白龙慧镜禅师。后遍参海内名衲,随侍啸堂、寒泉二长老,悉入堂奥。受天台万年寺无碍彻嘱咐,开法于慈溪寿峰寺。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七月回普陀省祖,适逢朝廷赐金,派蓝理调镇定海,督造复建殿宇。蓝理见荆榛满地,叹无主席人才。合山缁素皆举荐潮音,蓝理甚喜,即请住持普陀,交付钦赐修寺帑金千两。 潮音秉性恬淡,视众如己,同学辈皆善与交而敬之。主持山寺后,持戒严明,重振禅门和观音道场;虽体弱,而负米伐薪,补漏
陈邦彦(1678~1752),清海宁(今浙江海宁)人。字世南,号春晖,又号匏庐。康熙癸未(1703年)进士,由翰林历官至礼部侍郎。书法酷似董文敏。性耽群籍,收藏颇富,康熙四十六年(1707)尝奉敕编《历朝题画诗类》一百二十卷。著有《宋史补遗》、《谥法考》、《春晖堂书目》、《读书志》、《乌衣香牒》四卷、《春驹小谱》二卷、《墨庐小稿》一卷、《春晖堂集》、《海神庙上梁词》等、室名“春晖堂”。藏印有“世南”“朝朝染翰”、“诹随近鈢”等。
陈渊(1067~1145年),原名陈渐,字知默,又字几叟,世称默堂先生,南剑州沙县(今属福建)人,陈瓘侄孙。早年从二程学,后师事杨时,杨时以女妻之。绍兴五年,以廖刚等举荐,充枢密院编修官。李纲为江南西路制置大使,辟为制置司机宜文字。七年,召对,赐进士出身。九年,除监察御史,寻迁右正言。以论秦桧亲党郑亿年从贼事,为秦桧所恶,去位,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五年卒。陈渊立朝刚明果毅,发为文章,杨万里谓“其词质而达,其意坦而远,其气畅而幽”(《默堂先生文集序》)。《上殿札子》论王氏新学、宗室添差、商税诸事;《议宰执不和奏状》、《论时事十一》、《杂说十三》往往涉及国事,多所建白,“明白剀切,足以见其气节”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北宋徽宗时尚书左丞、尚书右仆射、尚书左仆射、太师。字元长,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熙宁三年(1070),登进士第,调钱塘(今属浙江)尉,历舒州(今属安徽)推官,累迁起居郎。使辽还,拜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今属河南)。司马光秉政,复差役法,限期五天,独其如期完成。后为台谏劾,出知成德军(今属河北)等地。绍圣元年(1094),入权户部尚书,助章惇重行新法,除翰林学士兼侍读、修国史。徽宗即位,罢知太原(今属山西),又为言官所劾,夺职居杭州(今属浙江)。时童贯以供奉官至南方访求书画奇巧,乃乘机勾结童贯,以图起用,起知定州(今属河北)
曹义,明代大臣。字子宜。句容人。少颖敏好读,昼则闭户,夜则帏灯卧读,虽隆冬盛暑不稍懈。永乐九年(1411)以《书经》中应天乡试,卒业太学,选入翰林,读书益勤。十三年(1415)中进士,改庶吉士,十六年(1418)授翰林院编修。后历官礼部仪制司主事、吏部文选司员外郎、郎中、吏部右侍郎等职。尚书王直以其精选人才有方,凡有任免一以托之。景泰初,升南京吏部尚书。天顺元年(1457)因年迈辞官。为人宽厚周慎,素与少师杨士奇友善。归里后,日与好友饮酒赋诗。卒年76岁。著有《默庵集》。
程珌(1164~1242),宋诗文家。字怀古,休宁(今属安徽)人。以先世居洺州(今河北永年东南),因自号洺水遗民。少颖悟,卓荦有大志,十岁赋冰,有“莫言此物浑无用,曾向滹沱渡汉兵”之句。绍熙四年进士,赵汝愚见其文,曰:“天下奇才也。”授昌化主簿。嘉泰元年,调建康府教授。开禧二年,为江淮宣抚司准备差遣,升干办公事。嘉定二年,改知富阳县。七年,除主管官诰院。八年,除宗正寺簿,迁枢密院编修官。九年,兼权右司郎官,除秘书丞。十年四月,出为江东运判。十二年,除浙西提举。十三年,召为秘书丞兼权右司郎官。十四年正月,除秘书省著作郎,六月,除军器少监,八月,除国子司业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兼权直舍
陈则,明诗人。元末明初昆山人。字文度。家贫力学。元末 租屋授徒称名师。徙居苏州北郭,与高启、徐贲等结社号 北郭十友,亦称十才子。入明任昆山教谕,举秀才,授应天 府治中。洪武四年(1371 年)擢户部左侍郎,议选士法颇 可采。因大同守将坏法,有司不能禁缉,六年出为大同府 同知,阅实户口。八年将大同县学改建为府学,九年将大 同县治改建为府治,升知府。文词清丽有诗名,曾赋紫菊 诗得警句,时号“陈紫菊”。著有《紫菊翁集》。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