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昇(1645年—1704年),清代戏曲家、诗人。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名门世家, 少时聪慧好学, 涉笔即能成文, 先后拜毛先舒、陆繁弨、沈谦等人为师, 在这些人的影响下, 成了一个具有多方面才能的青年作家。24岁时为求取功名,赴北京国子监肆业, 因未得官职, 失望而归, 为了衣食而到处奔波。后因 “家难”被迫离家别居, 贫至断炊。康熙十二年(1673)冬, 再度到北京谋生,直到康熙二十八年为止。这16年间,生活异常艰苦, 常靠别人接济为活, 对现实极为不满。在京期间, 曾受业于王士禛, 并与朱彝尊等结交, 因而文思大长, 创作日渐成熟
霍韬(1487年-1540年),字渭先,号兀崖,广东广州府南海县石头乡(现属广东省佛山市石湾区澜石镇)霍族人。 霍韬平生勤奋上进,广博多学,文人学士多称他为渭崖先生。“大礼朝议”斗争之时,他援引古礼,揆之事体,主张嘉靖帝(明世宗),应尊生父“兴献王”为皇考,不同意群臣同议以兴献王为皇叔考之名称,义正词严,力排众议,并使得嘉靖帝最后他的主张。事后升官,他也因避嫌媚上取宠,三次坚辞不受。嘉靖十五年(1536年)才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少保。嘉靖十九年(1540年),霍韬在京暴病逝世,享年54岁。明帝追封为太师太保。谥文敏,运葬于广东省增城县境风箱冈对面山上,并在乡内建祠祀奉(祠现存),后人对
郝大通(公元1149--1212)名璘,字太古,号恬然子,又号广宁子,自称太古道人,法名大通。宁海(今山东牟平)人。自幼通读《老子》、《庄子》、《列子》,犹喜《易经》,洞晓阴阳、律历、卜筮之术。不慕荣仕,禀性颖异,厌纷华而慕淡雅,渐隐以卜筮自晦。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一说大定八年,公元1168)皈依全真教,大定十五年于沃州行乞时突有所悟,于桥下苦修六年,人称“不语先生”。九转功成后,往北传教。 姓郝名升字太古,号广宁。又名璘。金代宁海(今山东牟平)人。生于金熙宗天眷(1138—1141年)三年(1140年)正月初三日。家世为宦族,故富饶。少孤,事母甚孝。自幼通读《老子》、《庄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明代诗文作家。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今属河南)人。幼聪慧,弘治十一年(1498)举于乡,年才16岁。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与李梦阳等人交游,倡言复古。正德初,刘瑾窃权,他上书吏部尚书许进,劝其秉政毋挠。逾年罢归。瑾诛,因李东阳推荐,直内阁制敕房。正德九年(1514),上奏《应诏陈言治安疏》,针对各种弊端,提出“义子不当畜,边军不当留,番僧不当宠,宦官不当任”的意见。后进吏部员外郎。他为人伉直,不结交权贵。寻擢陕西提学副使,敢于摧折豪强。正德十六年病卒,年仅39岁。 何景明的文学主张,同李梦阳一样,强调以标举高格为学
胡应麟(1551年-1602年)明代文学家。字元瑞,更字明瑞,号石羊生,又号少室山人,浙江兰溪人。胡幼而能诗,曾携诗拜见当时的文坛领袖王世贞,得到王世贞的称赏,与当时的诗人李维桢、屠龙、魏允中、赵用贤被称为末五子。胡应麟著述繁富,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等,文学批评著作有《诗薮》20卷。 万历举人。后久试进士不第,便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手自编次,多所著述。著有《少室山房笔丛》、《少室山房类稿》等。其中《少室山房笔丛》中的《史书咕毕》,共六卷,专对史书、史家及史事作评论,间或对某些史实作出考订。他认为,史家具备才、学、识三长还不够,还必须加上“公正”和“直笔”,五者兼备
贺贻孙(1606~1689),字子翼,永新人。先祖贺祈年,“侠而好文,富而好义”;祖父贺嘉迁,业儒,殚精易义,为人师有声誉;父亲贺康载,号青园,万历朝举人,曾任浙江西安县令,有政声;贻孙九岁能文,称为神童。时江右社事方盛,他与陈宏绪、徐世溥等结社豫章。明亡后,隐居不出。顺治七年,督学使樊缵慕其名,特列贡榜,不就。康熙时,巡按御史笪重光以“博学鸿儒”荐,书至,愀然曰:“吾逃世而不能逃名,名之累人实甚。吾将从此逝矣!”乃剪发衣缁,逃入深山。其晚年,家益落,布衣蔬食,无愠色,惟日以著作自娱。生平事迹见《清史列传》、清同治《永新县志·人物志·列传》等。 著述主要有《易经触义》《诗经触义》《骚
黄汝成(1799—1837),清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字庸玉,号潜夫。道光间诸生。少受业于钱大昕,二十多岁时补廪膳生,初为议叙,后得通判入赀为县学官,选为安徽泗州训导,未赴任。生平博学,对天文、地理、律历、训诂、水利、赋税、盐铁、钱币,皆能精心探赜。著有《日知录集释》三十二卷附《刊误》四卷、《岁实考校补》一卷、《岁朔考校补》一卷,均传于世。另著《春秋外传正义》,未成。(事迹见《国朝耆献类征》卷四百三十二,《续碑传集》卷七十七。)
贺长龄(1785-1848)清朝贵州巡抚、云贵总督。字耦耕,晚年号耐庵。湖南善化(今长沙)人。系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后人,世居浙江,传二十五世至贺宏声,任湖南按察司司狱,始定居长沙。与其弟熙龄,以学问相砥砺,皆以义理悦心。长龄交游甚广,与友陶澍、唐鉴关系最密。嘉庆十二年(1807)举人,嘉庆十三年(1808)中进士,,改庶吉士,入翰林院授编修。历官江西南昌知府、山东兖沂曹济道、广西按察使、江苏布政使等职。道光十六年(1836)任贵州巡抚。任职9年,整顿吏治,禁种、禁吸鸦片,劝民种棉、养蚕、织绸。先后在贵阳、铜仁、安顺、石阡等府创 办书院,普定、八寨(丹寨)、郎岱(六枝)、松桃等厅县举 办义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