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绍壬(1792-?),清代诗文家。字应来,号晋竹。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学者梁履绳孙。道光元年(1821)举人,官内阁中书、广东盐大使。风流自赏,然屡试进士不第,抑郁不得志。曾随父宦游粤东。道光十三年报罢归里,闻父丧,冒暑夜奔,困顿万状。又以公事羁留年余,终客死于粤东。与同里赵庆熺友善,均喜填词,汪适孙颇称道之,都嶟序其集,谓其诗能“以散珠横锦之才,写凤泊鸾飘之怨”(潘衍桐《两浙轩续录》引)。所著《两般秋雨庵随笔》,记文士佚事,品题诗文,“征奇考异,抒藻撷芬,久为艺林所珍弆”,“风行海内”(许之琎《书后》)。另著有《两般秋雨庵诗》、《两般秋雨庵词》、《两般秋雨庵曲谈》等。生平事迹见《国朝杭
李安宅 (1900年3月31日-1985年3月4日),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宗教学家。1900年3月31日生。河北省迁西县人。现任四川师范学院教授、副教务长和外语系系主任,四川省政协委员,北京西藏佛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顾问,中国民族研究学会理事、顾问,中国人类学会顾问,四川民族研究学会副理事长等职。1929年于燕京大学毕业,取得学士学位。1934年赴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人类学研究院读书。曾到美国中部祖尼母系社会作调查,写出《Zuni:SomeObservationsandQueries》(1937年,美国人类学杂志出版)。翌年,进耶鲁大学研究院人类学系读书。同年夏,赴墨西哥考察少数民族区
让·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1621年7月7日-1695年4月13日),法国17世纪诗人。生于香槟地区湖泊森林管理员之家。幼年在农村度过。1646年到巴律研习法律,获最高法院律师职称。1652年开始继任父职。1652-1671年间他从巴黎定期回乡处理公务,踪迹遍及故乡的树林。他经常狩猎、钓鱼,同时进行思考、写作。他是同时期诗人中惟一长期受乡间生活影响的诗人,这对他创作寓言——动物喜剧的成功有决定性影响,并且史家们都指出了这一点。1659年,经妻子的叔父介绍,他认识了财政总监富凯,并得到了富凯的资助,
兰溪道隆(1213~1278)南宋临济宗杨岐派僧。日本临济宗大觉派之祖。西蜀涪江(四川涪陵)人,俗姓冉。字兰溪。年十三,于成都大慈寺出家,遍游讲席。后赴浙江,谒见无准师范、痴绝道冲、北磵居简等,问禅不契。未久,礼谒阳山之无明慧性,大有所悟,于是寄寓天童山。时日本佛教虽盛,然未闻禅法,师乃立志渡海弘扬禅旨。淳祐六年(1246)至日本九州,初寓筑前圆觉寺,后移居上洛泉涌寺来迎院,既而挂锡镰仓寿福寺大歇了心之席下。北条时赖闻其道誉,延居常乐寺,军务之暇,问道归仰。建长五年(1253),北条氏创建建长兴国禅寺,请师为开山第一世。居止十三年,法道大兴。不久奉敕迁至京都建仁寺,嵯峨上皇屡召入宫问禅要。
刘海蟾。全真派道教北五祖之一。中国民间信奉的准财神,也是九路财神之一。又名刘海,传说中的神仙。民间以夏历六月十日为刘海蟾生日。旧时汉族民间普遍信仰的神柢。也为道教信仰对象。旧时针业所崇拜的行业神祗。原为五代宋初道士,名刘玄英,号海蟾子。本名刘操,字宗成。燕山人(今北京宛平人)。一说名为刘哲,字铉英,后梁广陵(今河南息县)人。曾于辽朝及第进士,后事燕王刘守光为丞相。喜谈玄论道,好黄老之学。公元911年,刘守光僭称燕帝,其屡谏不听,遂弃官遁隐华山、终南山间。民间相传其曾得吕洞宾、钟离权传授秘法,故而成道仙,民间曾将其列入八仙之列,因而,又有“刘仙翁”、“刘海蟾仙”之称。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时,
林兆恩(1517年2月4日-1598年2月19日),明学者,三一教创始人。字懋勋,号龙江,又号子谷子,晚年门徒称为夏午尼氏、三教先生、三一教主,福建莆田人。出身于世宦之家,早年习儒学,有文名,但屡试未第,此后放弃科考,以求经访道为务。在与三教九流进行广泛的接触后,开始对儒、释、道三教产生怀疑。认为三教本出同源、本为一体,由于后人蒙昧,乃各持一端,以致三教均背离了本来的宗旨,走至极端。林兆恩创建三一教,并从事三一教理论的阐述与传播。在以福建为中心的江南诸省,吸收了成千上万的门徒。早期时,三一教主要吸收读书人入教,以讲经论道、读书作文为主,因而此时的三一教只是一个学术团体。随着入教人数的增加,
罗家伦(1897年12月21日—1969年12月25日),字志希,笔名毅,浙江绍兴人。生于1897年12月21日(清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其父罗传珍长期在江西做官,曾任进贤等县知县,同情新军中的革命党人。罗家伦幼时受父母的启蒙教育,稍长入塾读书。1914年进上海复旦公学肄业。1917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主修外国文学。与同学傅斯年、段锡朋是莫逆之交。罗家伦入北大时,正值新文化运动逐步高涨之际,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罗能言善辩,是出名的活跃人物。1919年1月,他与傅斯年、徐彦之发起成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得到当时北大文科学长陈独秀和文科教授胡适的
威廉·罗雪尔(Wilhelm Georg Friedrich Roscher,1817.10.21—1894.6.4) ,德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旧历史学派的奠基人。他出生于汉诺威的高级法官家庭,曾在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历史学和政治学。1840年任哥廷根大学历史学及国家科学讲师。1841年担任政治经济学讲座兼授政治理论史。1843年出版了《历史方法的国家经济学大纲》,该书被称为历史学派的纲领,次年升为教授。1848年转莱比锡大学任教。他的主要著作还有:《国民经济学体系》、《十六、十七世纪英国经济学说史论》、《德国经济学说史》等。 罗雪尔主张用历史方法研究国民经济的发展,强调经济
李仲卿,隋唐道士,生卒不详。曾居嵩山、华山,有名望。唐高祖时居清虚观,与刘进喜同为当时参与佛道论争的道教代表人物,常与佛教辩难。著《十异九迷论》指出道教老君与佛教释迦有十异,佛教教义有九迷。又将刘进喜造作的《本际经》五卷续成十卷。
提图斯·卢克莱修·卡鲁斯(Titus Lucretius Carus,约前99年~约前55年),古罗马共和国末期诗人和唯物主义哲学家,是古罗马时期伊壁鸠鲁主义代表。生平事迹不详。主要著作有《物性论》。 卢克莱修在《物性论》中,对古代原子论作了系统的论述。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由神的意志从无中产生出来,也不会消失为无。物质是永恒的。组成一切物体的原初物体亘古就存在,它和虚空共同组成全部自然。物体以不同的方向在虚空中运动着,运动是原初物体的本性。原初物体的运动包括由于自身重量而产生的垂直下落运动和脱离垂直下降轨道而发生的轻微的偏斜运动。卢克莱修非常注重偏斜运动,把它看作是自然界一切物体形成的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