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世,生卒年不详。字玉孟,号述之,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少有盛名。元祐初游太学,筑堂讲业,名曰“抱瓮”。精画墨竹,能诗,常于画上题诗寄意,并称“二绝”。《钦定四库全书·画继》卷三记载:“刘延世公是,先生之犹子也。少有盛名,元祐初,游太学,不得志,筑堂讲业,名曰抱瓮。尝作墨竹题诗云:酷爱此君心,常将墨点真。毫端虽在手,难写淡精神。”《宋诗纪事》《图绘宝鉴》亦有记载。曾录所闻孙升之语著成《孙公谈圃》。
陆容(1436—1497)明昆山太仓人。榜姓徐,字文量,号式斋。陆伸父。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授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历兵部职方司主事、武库司员外郎,迁职方司郎中。十六年谏止征讨安南之议,翌年谏止遣大臣西迎撒马儿罕进献狮子。起补兵部武选司郎中,弘治元年(1488年)奏请定武职升转之法,照例荐举,不许营求。又言储养台辅、爱惜人才、久任巡抚、教导勋戚、经理京卫、选练禁兵、均平钞法、慎重会议等八事,沮大太监李良无功乞升,忤权贵,出为浙江右参政。条列浙中便宜十事悉见施行,又疏陈漕渠利病,六年被诬劾罢归,疏议割昆山、常熟、嘉定三县地建太仓州。于太仓明德坊建菽园,卒葬于太仓陈门塘先茔。与张泰、陆釴
李濬,无锡(今属江苏)人。会昌间宰相李绅子,《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漏收。乾符四年,自秘书省校书郎入直史馆。六年春乞假归无锡,撰《慧山寺家山记》。编次李绅所为制诏章表等文章,为上下二卷。又撰《松窗杂录》一卷,录唐代逸闻佚事,为其早年闻于公卿间。其中所记李白作《清平调》三首以咏杨贵妃一则,颇为后世所传称。此书一署韦叡撰,疑误。《全唐文》卷八一六收文一篇,《唐文拾遗》卷二七另补一篇,但误以为另一人。事迹据《全唐文》所收《慧山寺家山记》考知。参《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
刘肃,唐代文学家。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唐宪宗在位时期前后。元和二年任浔阳主簿。后又曾官江都主簿。肃撰有《大唐新语》,自称“起自国初,迄于大历。事关政教,言涉文词”(《大唐新语序》)。其书多取材于《朝野佥载》、《隋唐嘉话》等书,仿《世说新语》分为三十门。其中虽有“繁芜猥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处,然仍有史料价值,尤其“文章”一门,录唐初至开元时诗歌多首,并记本事及时人评语,颇有资于唐诗研究。《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大唐新语》一三卷,今存。《全唐文》卷六九五存其文二篇。事迹见其《大唐新语序》、《新唐书·艺文志二》。
罗含(292~372年)东晋学者。桂阳耒阳(今湖南耒阳)人,字君章。初为含州主簿,历任江夏从事、主簿,后为郡功曹、江夏从事、征西参军、征西户曹参军等职,又官宜都太守,累迁散骑常侍、侍中,转廷尉,长沙相。含才茂德盛,桓温赞之为“江左之秀”。曾著《更生论》,提出更生论,认为“更生”是世界继续发展的条件,宇宙万物的生灭变化乃是在浑然不觉中回复到旧有形态往复循环的过程。借此宣扬佛教的三世轮回和因果报应思想,提出形神相合,神可独存的思想。认为人的生死是形体和精神的离合聚散。其思想最终以“齐死生”、“死生为寤寐”为归宿。所著《更生论》,现存之于《弘明集》卷五中及《全晋文》卷131。
李冶(1192年—1279年)金、元之际数学家。字仁卿,号敬斋。真定栾城(今河北栾城县)人。1192年生于大兴城,1230年(金哀宗正大七年)中进士,任钧州(今河南禹县)知事。1232年,蒙古军陷钧州,他弃职北走,流落在忻、崞间(今山西忻县、原平一带),以研究学问为主。后到元氏封龙山隐居讲学,与张德辉、元欲友善,号称“龙山三老”。1259年,忽必烈在大举进攻南宋前,曾在上都(内蒙多伦附近)召见并请教治天下之法,他主张立法度、正纪纲。忽必烈于1261年登位后,曾以高官厚禄聘他为官,其以老病为名,婉言拒绝。1265年(至元二年),被召为翰林学士,就职数月辞去,继续隐居讲学,从学者甚众。他从12
罗大经,南宋笔记作家。字景纶。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约宋宁宗嘉定末(1224)前后在世。少年时曾就读太学,宋宁宗嘉定十五年(1222)乡试中举。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进士及第。作过容州法曹掾,淳祐十一年,为抚州军事推官。博极群书,于先秦、两汉、六朝、唐宋文多有品评。后因事去官,隐居林下,专心著述。曾将平生所撰杂记、议论等文字编为18卷,名为《鹤林玉露》,分甲、乙、丙三编,每编各六卷。原著已散佚,另有十六卷的版本为后人重编,《四库总目》有收录,但不全。该书以议论为主,杂记读书所得,兼有杂闻琐事和诗话文评,作者常借题发挥,抒发己见,自序说:闲居无事,与门客清谈于鹤林(寺观名),又,杜甫
李上交,(约公元一o五一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赞皇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仁宗皇佑中前后在世。生平事迹不详。尝退寓钟陵,搜寻唐武德初至周显德杂事,著近事会元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史书无传,其他著作皆不传世,主要活动于北宋前期,曾入仕,嘉祐年已无官职。
刘徽(约225年—约295年)魏晋时代人,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数学教育家,是中国古代数学理论的奠基者。生平事迹不见于史籍记载。他掌握的数学理论很完整,在他于263年所著《九章算术注》中,不仅对《九章算术》的全部公式和定理,而且对更一般的计算法则,给出了有关数学概念的严格定义,及这些公式与定理的合乎逻辑的证明。在其中,不仅提出了许多创见,还创立了如“齐同术”、“今有术”等许多新的方法。在中国,他最徽早完整地给数学概念以定义,给数学命题以证明,从而改变了以往我国注重计算忽视演绎推理的传统倾向。为了补充《九章算术》在测量方面的不足,他写出了《重差》[chongcha],即《海岛算经》(7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