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醇,北宋绘画史论家。宋大梁(今河南开封)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知画理,精鉴识。约在嘉祐二年(1057)著《圣朝名画评》,四年(1059)著《五代名画补遗》。在《圣朝名画评》中,刘道醇提出了品第绘画的“六要”与“六长”之说,对谢赫的“六法”之说有所发展。
李廌(zhì)(1059-1109)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华州(今陕西华县)人,一说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少孤贫,勤奋力学。元丰中,以文谒苏轼于黄州求教,受苏轼赞赏,誉为有“万人敌”之才。遂为“苏门六君子”之一。苏轼与范祖禹谋荐之于朝,未果。后应举落第,即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在今河南长葛县东)。为人豪迈英杰,才气横溢。工诗词,尤善属文。其文喜论古今治乱,条畅曲折,辩而中理,苏轼誉为“笔墨澜翻,有飞砂走石之势”。元祐中曾上《忠谏书》、《忠厚论》、《兵鉴》二万言于朝,议论奇伟。其诗以七古七绝最为出色,诗风雄健奇丽。其词淡远清疏,亦时有佳作。《虞美人》(“玉阑干外
刘蒙,字子明 ,渤海 (今山东惠民) 人。举茂才异等第一,知湖阳县。召诸县令议免役法,蒙以为不便,不肯与议,并条上其害,被夺官,归隐乡里,聚徒讲学,从游甚多。门人及朋友称“正思先生”。元丰二年,卒,才年四十。元祐初,赐其家帛五十匹。
陆树声(1509年-1605年),字与吉,别号平泉,朱家角人,最初冒姓林,居林家角(今沈巷林家村),家世业农,从小种田,暇时苦读,嘉靖二十年(1541年)会试第一,得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因父亲病重回乡,服丧三年。其后数次辞官,又被起用为太常卿,掌南京祭酒事(国子监主管)。陆树声管理严格,亲拟学规条教十二章,训励诸生,为朝廷所看重,提升他为吏部右侍郎,树声以有病推辞。穆宗即位后,再次相召,仍不就任。奇特的是,他淡泊名利,屡次辞官,却使他的名声愈来愈响亮,人们更想请他入朝任职。神宗嗣位后,派使者到家拜陆树声为礼部尚书,以示礼遇,陆树声力辞不得,始赴任。 陆树声狷介耿直,在位时尽心
罗廪(1537—1620),字高君,慈溪人。生平不详。儿时性喜茶, 曾周游各名茶产区, 且曾亲自栽植茶树, 采制茶叶, 对茶叶生产技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撰有《茶解》一卷。罗廪在《茶解总论》中自述:“余自儿时,性喜茶。顾名品不易得,得亦不常有,乃周游产茶之地,采其法制,参互考订,深有所会。遂于中隐山阳,栽植培灌,兹且十年。春夏之交,手为摘制,聊足供斋头烹啜,论其品格,当雁行虎丘。”《茶解》搜集总结明代茶叶采制经验,自有独到见解。罗廪认为,唐宋间制作的研膏蜡面,系挺龙团,把握纤微,弥足珍贵,但茶的制作“碾造愈工,茶性愈失”,不若今人止精于炒焙,不损本真。故屠本畯称“罗高君性嗜茶,于茶理有悬解”
陆羽(733—804),又名疾,字鸿渐、季疵,自称桑苎翁,号东冈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3岁父母双亡,沦为孤儿,为龙盖寺智积禅师收养。及长,因不肯削发为僧,被罚作苦役。12岁逃出寺院,随一戏班外出,学习唱戏。唐天宝五年(746),在一次官宴献艺时,为竟陵太守李齐物赏识,亲授诗集,介绍去火门山邹夫子别业读书。性诙谐,闭门著书,不愿为官。 “安史之乱”后,陆羽浪迹江南,在湖州隐居30余年。在湖州期间,与女诗人李季兰、僧皎然和张志和、皇甫冉、皇甫曾、刘长卿、孟郊等过往甚密。大历八年(773),颜真卿任湖州太守,又备受器重,曾参加颜真卿主持的《韵海镜源》编纂工作。大历九年春,应长城(今
陆友,元代诗文家、文物鉴赏家。字友仁,号砚北生。吴郡(江苏苏州)人。父亲是商人,他曾因刻苦读书受到邻居的讥笑。他学问广博,精于古器物鉴定,凡上古以来的钟鼎铭刻、书法绘画,一经他过目,真伪便可分辨。只要有他的品题,价值倍增。元文宗至顺年间,他北游京师,并到过上都。奎章阁鉴书博士柯九思、侍书学士虞集佩服其学识,曾荐于元文宗,但不久他们2人便离职了,所以陆友未被留用。至顺二年(1332),他和柯九思一同回归乡里。他把自己所居斗室题为“志雅斋”,一心著述。死时年仅48岁。 他的诗文集《杞菊轩稿》未见传世,《草堂雅集》收有他的诗14首,《元诗选》三集主要据《草堂雅集》收入他的诗15首,也题作《
郎瑛(1487—1566)明笔记作家。字仁宝,号藻泉、草桥先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诸生。博综艺文,肆意探讨。素有疾,淡于进取。有爱之者曰:“如后时何?”瑛曰:“吾已委身载籍矣,尚复与少年竞笔札耶!”督学潮阳盛公惜其才学,欲推挽之,卒谢不出。其先为古董商人,但本人自幼即好读嗜学,家富藏书,因得以博览群籍。入庠后即无意于功名,淡薄仕进,潜心于读书著述,乃得竟终身之力撰成《七修类稿》、《续稿》洋洋数十卷笔记。明陈善《七修续稿序》说他直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已八旬,“犹日综群籍,参互考订”。惜其缺乏名家指点,“积学待问而不遇”(陈仕贤《七修类稿序》),书中不免有一些记忆和考订失实之误,
李时珍(1518—1593)明杰出医药学家。字东璧,晚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蕲春)人。世业医,父言闻,有医名。幼习儒,三次应乡试不中。师事顾日岩,读书十年。受家庭熏陶,兼好医书,遂精医药。千里就医于门,立活不取值。楚王闻之,聘为奉祠,掌良医所事。世子暴厥,治之即甦。经推荐,赴京师太医院供职一年,或云尝授太医院院判之职。晚年因子建中为官,遂进封文林郎、四川省蓬溪知县。念本草一书历代注解者谬误亦多,遂考古证今,辨疑订误,广采博收群书,奋发编修。自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历时二十七载,三易其稿,著成《本草纲目》五十二卷,初刊于金陵。子建中、建元、建木及诸孙皆参与绘制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