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迈内克(Friedrich Meinecke,又译梅尼克。 1862年10月20日-1954年02月06日)德国历史学家。生于萨茨威德尔。早年曾在柏林大学和波恩大学学习历史学。1887—1901年在普鲁士档案文献馆工作。1901—1906年任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1906—1914年任弗赖堡大学教授。1914年转任柏林大学终身教授。1896—1934年任《历史杂志》主编。所著第一部理论性著作《世界公民国度和民族国家》于1908年问世,在德国史学界影响较大。1924年完成《近代史中国家理性的观念》一书。在纳粹统治下,因坚持反法西斯观点受到迫害。1932年辞去柏林大学教授职务,193
毛坤(1890~1960),字良坤,号体六,又自号铁炉。四川宜宾人。1927年毕业于私立武昌华中大学文华图书科,193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任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教授、校刊总编辑、教务长,中华图书馆协会理事等职。1940年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创办档案管理专科时,兼任主任,并讲授档案经营法、档案行政学、档案编目法等课程。1947年受聘于四川大学,任教授兼图书馆馆长,1949年后当选为该校校务委员会委员。在档案学方面的著述有《档案序言》、《档案处理中之重要问题》、《档案经营法》等。 民国11年,毛考入北京大学文科预科,民国13年入北大哲学系。三年级时转入武昌文华大学图书专科学
尼可罗·马基亚维利(意大利语:Niccolò Machiavelli,1469年5月3日—1527年6月21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政治思想家。1469年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出身律师家庭。曾担任佛罗伦萨共和国十人委员会秘书,参与外交、军事工作,后退隐郊外农庄,潜心著述。主要著作有《君主论》、《佛罗伦萨史》、《战争的艺术》等。 马基雅维里是近代政治理论思想奠基人之一。他认为政治的目的在于夺取王国和保有王国。他把国家利益视为政治伦理行为的准则。把政治行为的功利作为权衡道德价值的标准。他反对政治受神学理论的束缚和道德的规范。主张手段从属于目的,目的说明手段的正当,善的目的可采取恶的手段,
约瑟夫·马西(1700—1784),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当时经济文献搜集家著称。曾写作经济和社会问题小册子,主要著作是《论决定自然利息率的原因》。这一著作以匿名的方式于1750年出版,比休谟的《论利息》早两年问世。休谟就是从马西这部著作中得出其利息理论的。马克思认为马西匿名出版的这本著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在书中,马西比休谟更坚决地宣称,利息只不过是利润的一部分。马西的利息学说包括利息的性质、决定利率的因素、利率决定于平均利润率、不存在自然利率、利率有下降的趋势等内容。马西对利息性质的分析不是从贷出者有所失因而应当有所得来认识问题,而是从利息的来源认识问题,也就
弗朗索瓦·奥古斯特·马里·米涅(Francois Auguste Marie Mignet,1796年5月8日-1884年3月24日),法国历史学家。1815年进入埃克斯大学研习法律,1818年获律师资格。1821年赴巴黎办报,任《法兰西邮报》编辑。1839—1848年任外交部档案局局长。1832年后任伦理学和政治学会常务理事。1836年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旋任该院秘书长达35年之久。代表作为《法国革命史》,另写有《查理五世传》、《苏格兰女王玛丽传》、《富兰克林传》等,都是享有声誉与脍炙人口的佳作。米涅属于法国复避时期用阶级斗争的观点阐明历史的新学派史家之一。他毕生致力于法国大革命史的
马茂元(1918年10月13日-1989年12月12日),文学史家,古典文艺理论家,教授。1918年10月13日生。安徽省桐城县人。祖父马其昶,是桐城派最后一位著名的古文家。在家庭教育和影响下,自幼爱好文学。早年就读于桐城中学。1938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曾在家乡一些中学执教,担任过安徽省中小学教材编审会编审。解放前,写过不少揭露黑暗现实、表现爱国思想的旧体诗文,如《山居杂忆》一百首等。其中部分散见于《国专月刊》、《学术世界》、《新学风》、《皖报》、《安徽日报》等报刊。解放后,在桐城师范、南京市立师范、上海同济中学、华东速成实验学校、上海师专、上海第一师院任教员、副教授、教研室主任。
蒙文通(1894年10月16日—1968年8月1日),本名尔达,字文通,以字行。四川盐亭人。著名经学家、历史学家。少治文字、目录之学,兼习清儒经解。1911年入成都存古学堂,受业于著名经学大师廖平、刘师培。后又游学南京,从著名佛学大师欧阳竞无习佛法。还问故于章太炎先生。转益多师,终成大家,邃于经学,精研子史,沉潜释老,而归本于儒学(特别是宋明理学)和上古史研究。从20世纪20年代起,即掌教职,历教成都大学、成都师范大学、成都国学院、中央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大学、河北女子师范学院。40年代任四川省图书馆馆长兼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兼任中国科学
牟宗三(1909年6月12日—1995年4月12日)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字离中,山东栖霞人。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7至1941年间曾任《再生》杂志主编,云南大理民族文化书院讲师等职。1942年秋任教于华西大学哲学系。1945年秋转赴重庆中央大学任哲学系教授。1946年春随中央大学自重庆迁回南京,创办《历史与文化》月刊。1947年秋离开中央大学,先后在金陵大学、江南大学、浙江大学等校任教。1949年去台湾。1950年始任教于台湾师范学院(后改为台湾师范大学),并先后主持人文学社和人文友会的讲座。1956年秋转东海大学任人文学科主任。1960年10月赴香港,应香港大学之聘主授中
马克·布洛赫(Marc Bloch,1886-1944),法国20世纪最有影响的史学家,法国史学中年鉴学派的创始人。生于法国里昂,就学于巴黎高师、德国莱比锡大学和柏林大学。1919年任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1929年与费弗尔共同创办《经济社会史年鉴》(后易名为《经济、社会、文明年鉴》)。1936年应聘到索邦大学任经济史教授,并以研究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著称。1942年在里昂参加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帮助出版报刊,成为该地区抵抗组织的领导人。1944年6月被德国占领军枪杀。布洛赫主要著作是《法国农村史的基本特征》(1931年)和巨著《封建社会》。此外,还著有《奇怪的失败》(1946年)、《为历史辩护
约翰·弥尔顿(英文:John Milton,1608年12月9日—1674年11月8日),英国诗人。1608年12月9日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清教徒家庭。父亲是一位公证人。1620年前后,他进入圣保罗学校。1625年入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学习,并开始写诗。1629年,写出了他的第一首诗歌《圣诞节晨星》。此后不久,又发表了《快乐的人》 (1632)和《幽思的人》(1632)两首诗歌。前者描写一个活泼快乐的青年想体验一切生活的欢乐;后者写一个沉思的青年,排遣肤浅的快乐,而作一个“神圣的忧郁”所支配的人。这两首诗反映了诗人思想上已经形成的二重性格。1634年,他写了假面诗剧《考玛斯》。1637年写了挽诗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