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鼎臣(1009-1086), 字辅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景祐元年进士及第,为平阴县主簿。调孟州司法参军、泰宁军节度掌书记,知莱芜、濛阳、安丘县,擢知渠州。召还,编校史馆书籍,擢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兼管勾国子监,判登闻检院。拜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英宗即位,改集贤殿修撰、知应天府,徙江宁。召还,判太常寺兼礼仪事。神宗即位,判吏部流内铨。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兖州,留守南京。拜谏议大夫、京东东路安抚使、知青州。哲宗元祐元年,以正议大夫致仕。是年十一月卒,年七十七。著述甚富,有《东原集》五十卷、《谏草》三卷、《周易补注》六卷、《中说注》十卷、《编年》一卷、《官制图》一卷(刘挚《龚
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名汤生,以字行,别号汉滨读易者,晚年自称“东西南北老人”。1857年(清咸丰七年)出生于马来亚的槟榔屿,是第四代侨生,祖籍福建厦门。曾祖辜礼欢曾任槟榔屿华人“甲必丹”,父亲辜紫云任英人勃朗(F.Scott Brown)橡胶种植园经理。辜鸿铭小时聪明伶俐,被勃朗收为养子,十岁时即被送往英国的苏格兰,与勃朗家族一同生活,并入学读书。1877年以优异成绩获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接着赴德国莱比锡大学读工科,获土木工程科文凭,然后留居巴黎。辜精通英、法、德及拉丁、希腊等语。 1880年,辜鸿铭返回马来亚,在新加坡英殖民地政府任职。这一年,
郭翼(1305-1364)字羲仲,号东郭生,又号野翁,昆山(今江苏太仓)人。早年师从卫培,习《易经》,不屑为举子业,专一于古文,诗尤精炼。借东郭先生故事,题居室为“雪履斋”。元末社会动乱,以豪杰之士自负,尝献策于张士诚,但“言颇切”,反而得罪,几乎为其所杀,只好归耕娄上。晚年出任训导官,却又不合时宜而无所作为。享年六十。时人题其墓云“迁善先生”。诗集《林外野言》二卷,今存。与顾瑛交往相当密切,《草堂雅集》卷九收有其诗一百四十七首,《元诗选·二集》选入其诗一百四十四首。杨维桢为其诗集作序,对他相当推重,并指出:郭翼早年失怙,中年丧子,家境清贫,理应在诗中大号疾呼,为自己鸣不平,但诗“皆悠然有
耿定向(1524.11.5~约1596),明理学家。字在伦,号楚侗,学者称天台先生,湖北黄安县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授行人、历任御史、大理寺右丞、右副都御史、刑部左侍郎、南京右都御使等职。赠太子少保,谥号恭简。致仕后归居天台山。为政时颇为爱惜人才,注重奖拔善类。曾构筑崇正书院,广延四方嗜学之士。其学出自泰州学派王艮,初与李贽交好,后因观点不合而交恶。他作为阳明心学的传人,深感其学已为世人所曲解,以致各执己见,陷溺愈深而不自拔。自己有责任匡救时弊,将阳明心学重新引入正道,发扬光大。因而主张“以不容己为宗”,倡“三关”之说。认为“吾孔、孟之教,惟以此不容己之仁根为宗耳。圣人之寻常日
顾璘(1476年—1545年),明代诗文家。字华玉,号东桥居士。先世吴县(今属江苏)人,徙上元(江苏南京)。弘治九年(1496)进士,授广平知县,擢南京吏部主事,晋郎中。正德四年(1509)出为开封知府。正德八年,以得罪中官,被逮问,谪官广西全州。秩满,迁台州知府。历浙江左布政使,山西、湖广巡抚,右副都御史,所至有声。迁吏部右侍郎,改工部,董理显陵工毕,迁南京刑部尚书。罢归。他虚己好士,在浙时,慕孙一元,于湖上结交;抚湖广时,爱王廷陈才,侦其狎游,疾掩之,遂定交。既归,构息园,大治馆舍居客,客常满。他与陈沂、王韦称“金陵三俊”。著作甚丰,有《浮湘集》、《山中集》、《凭几集》、《息园诗文稿》
郭勋(1475年-1542年),明初开国勋臣武定侯郭英六世孙,于正德三年(1508年)承袭武定侯爵位,进封翊国公。善书尤工篆书,温仁和撰崇寿寺碑为其篆额。 郭勋历任提督三千营、两广总督、京师左军都督掌团营,主管四郊兴建之事,被授予太保兼太子太傅之衔,并经常代表嘉靖帝行祭祀天地、祖宗之事。 至嘉靖十八年,由于他编撰《英烈传》为其先祖郭英射死陈友谅之功造势,影响了嘉靖帝,争得了使郭英与徐达、常遇春等六王并列配享朱元璋太庙的殊荣,他自己亦被“进翊国公加太师”。 郭氏家族,从郭英起,子孙三代与皇室联姻,本是权势显赫的勋臣国戚。至郭勋进国公、加太师时,地位和权势达到了顶峰,成为权倾
高廷瑶,字青书,又字雪庐,生卒年不详,贵州贵筑洪边里北衙(今贵阳市乌当区新添寨北衙)人。乾隆丙午五十一年(1786年)举人。嘉庆五年(1800年),因“抚”平马场苗民反(一说广顺青苗),恩尝六品顶戴。嘉庆六年(1801年)大挑一等,奉旨加一等,以通判用。嘉庆七年,选授安徽庐州,后历官安徽庐州凤阳通判,摺凤阳同知、平乐知府。调广东肇庆、广州府,署肇罗道。广东巡抚董教增、按察司明山以其为官谨慎,判案公正,联名向两广总督力荐,破格提拔他为广州知府。道光七年(1827年)致仕。 在清代中后期,高廷瑶曾以“漱狱详慎,多所平反”而“政声颇著”,被誉为“嘉、道间循吏冠”,其宦迹曾载入《贵州通志》。 高廷
龚鼎孳(1616年1月5日—1673年10月12日),清代文学家。字孝升,号芝麓。江南合肥(今属安徽)人。明崇祯七年(1634)进士,官兵科给事中。李自成起义军攻入京城,授直指使,巡视北城。清兵至,迎降,授吏科给事中,升太常寺少卿、左都御史。康熙时,官至礼部尚书。由于龚鼎孳身居高位,而且惜才爱士,对困厄贫寒的名士常倾力相助,又由于他富有才气,诗、词、文无所不善,因此,他在文人中声望很高,时人把他与同是江南人的钱谦益、吴伟业并称为“江左三大家”。实际上,他的文学成就与钱、吴远不相称。 龚鼎孳写诗,纯恃才气,遣词缛丽,用典富赡,可是往往剪裁不够,再加上他的诗歌多为宴饮酬酢之作,结果显得“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