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龟年(1142—1206),字子寿,号止堂,清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性颖悟,读程氏《易传》,至忘寝食。乾道五年进士,授袁州宜春尉,调吉州安福丞。请祠养亲,淳熙十二年,主管建昌军仙都观,以“毋自欺”名斋,请益于张栻、朱熹,义理益精。丁内艰,执丧尽礼,编类《五致录》。光宗即位,召为太学博士。绍熙二年,兼魏王府教授,除国子监丞,为御史台主簿。三年,纂集《朝参须知》。林大中辟充御史台主簿。四年正月,除司农寺丞,三月,除秘书郎,十二月,除起居舍人。五年,奏进《内治圣鉴》,屡请光宗朝重华宫。宁宗即位,擢中书舍人,除侍讲,九月,除吏部侍郎。借吏部尚书,充金国吊祭接送伴使。朱熹见绌,请与并斥。累疏论韩
潘希曾(1476-1532),明官吏、水利家、诗文家。字仲鲁,号竹涧。金华(今属浙江)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嘉靖中任太常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迁工部侍郎。宦官刘谨专权时,他拒不给刘谨送礼,以致遭受挺仗并被除名。刘谨被杀后,他重新被起用。嘉靖六年(1527年)黄河在江苏徐州,山东曹县、单县、成武等地多处决口。次年,潘希曾自曹县娘娘庙至江苏沛县筑长堤140里,以防黄河北溃。官终兵部左侍郎。其时虽不以文章著称,而所作直抒胸臆,沛然有余。嘉靖十一年(1532)五月初四日卒于官,年五十七。赠兵部尚书。著有《竹涧集》。生平事迹见《竹涧集》所附传记、明湛若水《泉翁大全集》卷五
蒲寿宬[chéng],宋末元初诗人。回族。号心泉,泉州(今属福建)人。其先西域人,以互市归宋。咸淳初,为右领卫将军,与刘克庄多有交往(《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二四载《回蒲领卫》二启,一作于咸淳元年,一作于四年)。八年前后,知梅州,为官俭约。《八闽通志》卷八六载,晚年,著黄冠居泉之法石山,益、广二王至泉,指使其弟寿庚闭城不纳,而纳款于元,得居甲第。能诗,尝以“诗百三十、古赋三”求跋于刘克庄,刘称其“卷中时有三数句似四灵,古体如《九日》、《蛩菊》、《送杜生归田》、《闺意》、《投所知》、《师岩见大阅》、《蚊叹》诸篇,皆冥搜若思,变现光怪,脱换骚雅”。古赋在诗之下,皆用《楚辞》体。《四库全书总目》称
平步青(1832年~1896年),一名庸,字景荪,号栋山、栋山樵、侣霞、霞外,别署三壶佚史。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早岁曾执教于某藏书家家馆,得以博览群书。同治元年(1862)中进士。六年,授江西粮道。七年,署布政使。十一年,署按察使。后以疾归隐,从事著述,校辑群书。其人见闻渊博,精于掌故校勘之学,兼擅词曲。所撰戏曲谨守元人矩矱。著有《读经拾渖》、《读史拾渖》、《群书斠识》、《霞外捃屑》、《樵隐昔寱》等,合辑为《香雪崦丛书》。又有《募园丛书》、《安越堂外集》,均传于世。制有戏曲《杨华媾》、《退红衫》、《雨雪梅》、《扫花游》、《花蹇修》等共计五十九种,总题曰《蚬斗乐府》,均未刊行,亦未见稿本
破庵祖先(1136~1211),南宋临济宗杨岐派僧。四川广安人,俗姓王。号破庵。初师事罗汉院之德祥,不久参访昭觉,更出峡,随澧州之德山涓落发受具足戒。后游方至苏州万寿寺,雪夜独坐,闻钟声,仰头见昭堂二字,疑情顿解。既而于双林见水庵一,抵乌巨参谒密庵杰,随事五年,尽得旨要。后归乡,尚书杨公卧龙请居,未久即辞,遍游诸方。历住常州荐福寺、真州灵岩寺、吴中之秀峰、穹窿、福州资福寺等。嘉定四年六月留偈而寂,世寿七十六,法腊四十九。有语录一卷行世。[五灯严统卷二十一、明高僧传卷八]
蒲道源(1260~1336),字得之,号顺斋,兴元南郑(今属陕西)人。博学强记,究心濂洛诸儒之学。初为郡学政,罢归,绝口不谈仕进。晚年以遗逸征入翰林,改国子博士,仅一年多即因病引退。起提举陕西儒学,不就,有诗说:“仕及引年何况病,官虽闲局亦当辞”(《辞陕西儒学提举闲居言志》),过着优游林泉的生活。病不肯延医服药,饮酒赋诗而逝。他一生淡于仕宦,闲居之日为多,所以其子编辑他的文集题《闲居丛稿》。他在《偶书》诗中说:“平生爱冲淡”,这既是他的性格特征,也是他的诗文特点,其诗文不假锻炼雕琢,不事华藻,写得平实显易。黄溍在《闲居丛稿》序中说:”公以性理之学施于台阁之文,譬如良金美玉,不俟锻炼雕琢而光
潘阆[làng](?—1009),宋代诗人。字逍遥,自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或云广陵(今江苏扬州)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卖药于京师,又尝居钱塘。至道元年,以宦者王继恩荐召对,赐进士及第,授国子四门助教。未几,因举止狂妄而追还诏书(《宋史》四六六《王继恩传》),或云坐卢多逊党,追捕急,变姓名,改着僧服,藏匿于中条山寺院(沈括《梦溪笔谈》卷二五“潘阆”条)。至其平生仕宦,有云尝为秦王记室参军者(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甲集“潘阆不与先贤祠”条),有云曾移太平州散参军者(《能改斋漫录》卷一一),有云咸平间返京师,府尹收系之,真宗释其罪,以为滁州参军者(《咸淳临
潘天成(1654—1727),字锡畴,江南溧阳人。年十三,遇家难,父母挈子女出避仇。天成行后,几为仇所毙。既得免,乃行求父母。经青阳白沙庙,宿废庙,闻虎声,为诗述悲。往来徽州、宁国所属州县,迹父母所在,至则又他徙。天成行经村聚,辄播{兆鼓}作乡语大呼。至江西界,母金自巷出,就问之,始相识。乃得父及其弟、妹,皆无恙。时天成年十五,欲归苦无赀,出行贷。又六年,使其弟从父归,天成奉母挈妹以行。遇风雪,负母行数里,还抱妹,往复跣行,足流血,入雪尽殷。既归,出行贩以养,暇则读书。荆溪汤之锜出高攀龙门,治性理之学,贤天成,天成从受业焉。同县许国昌遇天成尤厚,使为童子师。邻家儿詈母,天成召其乡老人呼儿共
潘名熊(1807年-1886年),清医家。字兰坪。广东番禺人。能诗善琴,为医邃于叶天士之学,辑叶氏医案精要以四言歌括编成《叶案括要》八卷(1873年)。其子侄求学于羊城(今广州),因虑青少年起居饮食不慎,罹患时症,乃选三十三种时症验方,辑成《评琴书屋医略》三卷(1865年),内容简明赅备,立方平稳,于感冒分四时,论治春温不从叶法,尤有心得。 潘氏以儒通医,少年于读书之暇,喜涉猎时天士著作,常用以疗己身疾病,并为亲友诊治,屡见良效。于是专志攻医,自张仲景以及各家,广泛研读,而最后归诸叶天士。他认为叶氏《临证指南医案 》一书“诚学医者暗室明灯,患病者孽河宝筏”。潘氏生平遵照叶大士方法治疗
彭希涑(1761—1793),清代佛教居士。字乐园,号兰台,苏州元和廪生,二林居士之从子。年26岁,举于乡。少喜蔬食,成童后即长斋5年。后得咯血症,因而发心归佛,诵《华严经》、日课西方佛名,求生净土。虽舟车南北,未尝废忘。尝作《回向诗》10首,愿生极乐。时二林居士以《云栖往生集》事词太略,欲重加采辑,并续以近今之事。甫创其凡例,希涑居士欣然任之。与妻顾氏,篝灯抄写,成书9卷,名曰《净土圣贤录》,刻行于世。又尝手书《法华经》一周,累年始竣。乾隆五十三年十月三日,病疟且痢,自房中出,就母寝,绝口不及家事,日唯劝母念佛曰:“他日西方好相见也。”先没前3日,请澄谷和尚至床前,设几案,受三皈五戒,忏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