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花生(1778-1842),随笔家、戏曲家。生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卒于道光廿二年(1842年),享年六十三岁。原名车持谦,字子尊,号秋。南京上元县人。曾为嘉庆诸生,精于诗词。家有读书楼曰“捧花楼”,故所出版之词集题名曰:《捧花楼词》,为《全清词钞》所收录。生平与戏曲、曲艺艺人交游甚多,所知秦淮曲艺艺人生平情况亦甚详,故著有《秦淮画舫录》卷二、《画舫余谭》卷一。其中所谈大抵皆秦淮唱家、艺人之艺术生涯琐闻。对研究清代南京的曲艺活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是江苏曲艺发展史不可多得而又诚可宝贵的史料。
庞垲(1639—1707),清代诗人。字霁公,号雪崖,晚号牧翁。任丘(今属河北)人。康熙十四年(1675)举人,十八年召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参加纂修《明史》。康熙二十四年大考降内阁中书,不久迁工部主事,又升为户部郎中,改福建建宁知府,任内颇有政绩,不久告归。曾与彭孙遹、冯勋、邱象随、李垲等相互唱和。庞垲论其诗认为“性情礼义,诗之体也;始终杂理,诗之用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吐纳英华,莫非性情”(《清史列传·文苑传》)。其诗多借景抒情,有感而发,追求平正冲淡的诗味,如《山寺》描写山寺的宁静,老僧的安逸;《西阁晚眺》写登阁的所见所感,都写得语淡而味醇。晚年致仕后,作《和陶诗》1卷、
彭汝砺(1040——1094),字器资,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治平二年进士第一,授保信军节度推官、武安军节度掌书记。熙宁间,为国子直讲,改大理寺丞。九年,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元丰初,以馆阁校勘出为江西转运判官,改提点京西刑狱。元祐二年,擢起居舍人。三年,迁中书舍人。以论蔡确事落职,出知徐州。召还,权兵部侍郎,历礼部、刑部侍郎。出使辽,权吏部尚书。绍圣元年,出知江州。二年卒,年五十四。汝砺读书问学,立朝有节,王安石称其“文章浩渺足波澜,行义迢迢有归处”(《赠彭汝励》),为文章“词命雅正,有古人风,而诗笔亦谐婉可讽”(《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三)。但其现存诗多为唱酬和韵之作,无甚深意,
彭韶(1430年-1495年),明代诗文作家。字凤仪。莆田(今属福建)人。天顺元年(1457)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成化二年(1466)上书忤旨,诏下狱,给事中毛弘等救之,不听,卒输赎。寻迁郎中,又因事复下狱,言官争力救,得释。当是时,他与何乔新齐名,并有重名,一时称何彭。后擢为副都御史,巡抚应天。弘治中,官至刑部尚书。事关大体,他皆能抗疏极论,贵戚近幸深疾之。其志不能尽行,连章乞休。卒年66岁,谥惠安。他是一位有正义感的官吏,在他兼理盐法期间,比较同情盐户的痛苦,曾绘八图上进,并各系以诗。如《煎盐图》:“鹾液泛清冷,牢盆戒修洁。分番忽后时,及此旺煎月。一勺尽倾泻,万灶俱焚爇。沉沉红
潘良贵(约1086—1142),字子贱,一字义荣(《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号默成居士,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政和五年上舍登第,释褐为辟雍博士。次年,丁母忧。宣和元年,服除,权国录。二年,除太学博士。四年,迁秘书郎。拒交蔡京父子。六年,除主客郎中,改秘书省著作郎。七年,提举淮南东路常平。靖康元年,召对,极言何㮚等不可用,被指为狂率,黜监信州汭口排岸司。建炎元年,召为左司谏,论恢复忤当政者,左迁工部员外郎,去职奉祠。四年,除提点荆湖南路刑狱,不赴。绍兴元年,起为考功员外郎,兼权秘省少监。二年,转左司员外郎。又与宰相吕颐浩不合,出知严州。到官两月,请祠,主管亳州明道宫。五年,转秘书少监,除起
皮埃尔·布尔(Pierre Boulle,1912年02月20日–1994年01月30日),旧译皮埃尔·布勒,已故法国著名作家。 皮埃尔·布尔1912年2月生于法国阿维尼翁,青年时期在巴黎高等电力学校学习,获工程师文凭。1936年至1939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附近经营橡胶种植园,后定居印度支那。皮埃尔·布尔曾经是工程师、反法西斯战斗英雄和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两部代表作,一部是《人猿星球》,另外一部更早期的作品名叫《桂河大桥》,这部根据他个人经历改编的小说被拍成电影并获得了1957年的七项奥斯卡奖项。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皮埃尔·布尔加入在印度支那的法国军队。随着法国本土
裴孝源,唐画史家。生卒年不详。曾任中书舍人、吏部员外郎。活动于唐贞观(627—649年)年间。其绘画美学思想,强调绘画应反映其社会现实的事迹,起到维护伦理道德的审美作用。认为“有形可明之事,前贤成建之迹”,均可“追而写之”。“有体物之作,盖以照远显幽,侔列群象”。“其于忠臣孝子,贤愚美恶,莫不图之屋壁,以训将来。”又说:“或想功烈于千年,聆英威于百代,乃心存懿迹,默匠仪形。其馀风化幽微,感而遂至,飞游腾窜,验之目前,皆可图画。”注重绘画对于事物的力求真实周到的描绘,重视画家的才能和主观审美构思,在评王元昌时指出:“天植其材,心专物表。含运覃思,六法俱全;随物成形,万类无失。”又充分肯定初唐
潘之淙,字无声,号达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撰《书法离钩》十卷,是书荟萃旧说,各以类从。大旨谓书家笔笔有法,必深於法而后可与离法,又必超於法而后可与进法。俗学株守规绳,高明尽灭纪律,俱非作者。书中知道从性诸篇,皆言不法而法,法而不法之意。其名离钩者,取禅家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语也。其中考论六书,如籀文与古文、大篆皆小异,故说文序云,新莽谓之奇字。徐浩云,史籀造籀文,李斯作篆,江式、唐元度则谓史籀著大篆十五篇。又如隶书在八分之前,行书在草书之后,故蔡琬云,吾父割隶字八分而取二分。萧子良云,灵帝时王次仲饰隶为八分。《说文》,汉兴有草书,张怀瓘则谓八分小篆之捷,隶亦八分之捷。郭忠恕则谓小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