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田法薰,号石田,赐号佛海,眉山(今属四川)彭氏子。年十六,从丹稜石龙山法宝院智明出家。年二十二受戒,南游湖湘,访诸祖遗迹。见柏庭文、怀衲裢,又至天童见无用全,至峰见秀岩瑞、空叟印。复依吴门穹窿破庵禅师,侍行至凤山资福,为知藏。资福散席,历谒灵隐松源岳、净慈肯堂充、华藏遯庵演,至霅川道场,为分座。嘉定七年,初住平江府高峰寺。八年,住枫桥普明府。十六年,住建康府太平兴国寺。宝庆元年,适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寺。端平二年,住景德灵隐寺。淳祐五年卒,年七十五。著《五会录》二卷,门人辑有《石田法薰禅师语录》四卷,收入《续藏经》。《全宋诗》卷二八六○至二八六二录其诗三卷。《全宋文》卷六九七二至六九七四
石屋清珙(1272—1352),元代高僧,临济宗第十九世禅师。江苏常熟人。俗姓温,字石屋。生于南宋咸淳八年(1272 年),卒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 年),年寿81。湖州道场寺及庵信禅师之法嗣。幼依本州(苏州)兴教崇福寺之惟永法师出家。20岁落发后,23岁受具足戒。首参天目高峰原妙禅师,经三年。后嗣法于高峰和尚之法眷及庵信禅师,经六年。为及庵信禅师所器重,曾被誉为“法海中透网金鳞”。 元顺宗至正年间,诏赐金襕袈裟。后频出入吴越,弘扬禅风,广结善缘。曾应请住当湖(今浙江平湖东门外)福源寺,后退居霅溪(浙江湖州别称)之西天湖,前后共四十余年。
上村松园(日语:上村松園/うえむら しょうえん ,1875年4月23日-1949年8月27日)原名上村津祢(上村津禰/うえむら つね ),出生并成长于明治时期京都下京区,她是明治、大正、昭和时期十分活跃的女画家,她以日本画的传统手法为基础描绘出格调高的美女画,她画的美人为妙为肖、出神入化,受到人们的好评。12岁小学毕业后进入日本刚刚成立不久的绘画学校。后相继师事铃木松年、幸野梅岭、竹内栖凤等大师。15岁时以作品《四季美人图》参展第三次内国劝业博览会,获得一等褒奖,被传为京都天才少女。其后次第展现其绘画才能,发表大量优秀作品.1941年成为日本帝国艺术院会员。1948年她获得日本文化勋章,这也是
石溪心月(?—1256),南宋临济僧,径山寺第三十六代十方住持。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四川眉山人,家世业儒,临济宗松源派掩室善开法嗣。为临济宗十七世。赐号佛海禅师。 于建康府(今南京) 报恩禅寺出家,后住建康府能仁禅寺。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 ,住持建康府太平兴国禅寺,后迁平江府(今苏州) 云岩禅寺。淳祐六年(1246) 住持临安府(今杭州) 灵隐寺。 淳祐十年(1250)奉召住持临安府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其间受敕赐“佛海禅师”封号以及宋理宗所书“传衣石溪”四字。宝祐四年(1256) 圆寂于径山。 留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石溪心月禅师杂录》一卷。
山晓本皙,山晓皙禅师,师讳本皙,号啸堂,蜀长寿魏氏子。母梦梵僧授如意而生。髫年有出尘之志,出家于本邑定慧寺,研究《法华》、《楞严》旨义。年十九,出蜀,至金陵听讲。适天童密云和尚至长干,往礼,不会所问,遂弃教参禅。得报恩大觉指示疑情,辗转发愤,顿觉。遂渡钱塘,参山翁禅师于云门,得契,随司职广润。深自晦藏,结茅东海郁州山中七载,杜绝人事,愈深操履。后移西泠法华山,以“啸堂”名其庐。及山翁再主天童,招充首座,即以衣鉢传,随侍山翁,应诏入都。洎山翁还山,世祖章皇帝留师陛见,赐紫僧伽黎,开法隆安寺。驾临方丈,屡相问证。上复举“浮山初参叶县公案”,谆谕众僧,亲近办道。一日,驾又幸隆安,称师法席森严、道
W·奥拉夫·斯塔普雷顿(1886—1950),英国科幻小说大师、哲学家,以创作宏大、奇异的幻想文学作品而著称,2014年入选“科幻奇幻名人堂”。主要作品包括《最后与最初的人》(1930)、《奇怪的约翰》(1936)、《造星主》(1937)和《天狼星》(1944)等。作为现代幻想小说的先驱和杰出代表,斯塔普雷顿不仅深刻影响了阿瑟·克拉克、斯坦尼斯拉夫·莱姆等科幻小说大师的创作,也受到博尔赫斯、多丽丝·莱辛等文学大师的一致推崇。
松本文三郎(1869~1944),日本研究印度哲学、佛教学学者。金泽市人。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科毕业后,曾执教于早稻田大学、哲学馆(后之东洋大学)、国学馆、立教大学、东京帝国大学等。明治三十九年(1906)四月任京都帝国大学文科大学设置委员;七月,文科大学开设之后,任哲学哲学史第二讲座教授,讲授印度哲学、佛教学。明治四十一年十月至大正五年五月(1908~1916),任文科大学校长,昭和四年(1929)五月退休,成为名誉教授。其后,于龙谷、大谷、高野山等大学讲学,并从事日本大藏经之编纂。后历游欧洲、印度、中国,专事佛陀遗迹之调查工作。十三年四月任东方文化研究所所长。十九年十二月十八日逝世。
善权达位(1618~1684),明代临济宗僧。楚北人,俗姓瞿。字善权。十三岁丧父母,从安顺府(贵州)观音硐之太虚出家,数年后,参礼含光和尚,受具足戒。后受月幢彻了之印可,历住安南万寿寺、普安松岿寺等。康熙二十三年八月示寂,世寿六十七,法腊四十五。萧登崇为撰塔铭。遗有善权位禅师语录二卷,为弟子太阐等所编,刊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黔南会灯录卷六]
舒位(1765~1816),清代诗人。祖籍直隶大兴(今属北京),生长于吴县(今江苏苏州)。14岁随父任居广西永福县,官舍后有铁云山,因而自号铁云山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恩科举人,以后九上春官都名落孙山。一生坎坷,家境贫寒,多以馆幕为生,四处漂泊,寄人篱下。事母至孝,嘉庆二十年(1815)十月,母殁,因悲痛过度成疾,同年除夕去世。 舒位论诗推崇袁枚,由之上法陆游、白居易。但他又与袁枚性灵诗学有异,主张学问与性情并重,自汉魏至近人诗,鲜不读者,尤浸淫于三李二杜。对性灵诗派中的恶俗诗极为不满,提倡“情景在诗中,怀抱在诗外。诗外苟无诗,情与景皆累”的“诗外诗”(《答孟楷论诗》)。他读书
沈心(约1729年前后在世),初名廷機,字房仲,號松阜,一作松皋。浙江仁和(治今杭州)人。生卒年均不详。雍正時諸生。性落拓。早年受學於查慎行,得查氏法。工詩、精篆刻。山水宗黄公望,幽深古雅。著有《孤石山房诗集》六卷。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論印絶句》。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