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圣德太子

圣德太子(574—622),日本古代杰出的政治家,593年任推古天皇(女帝,592—628年在位)的摄政后,推行新政,为以后的大化革新奠定了基础。圣德太子生于敏达天皇三年(574),父为钦明天皇之子用明天皇,母为钦明天皇与苏我稻目之女小柿君所生的穴穗部间人皇后。据传,他是在马厩前出生的,故名“厩户皇子”;又传说他能同时听取8个人的申述而作出判断,亦称“丰聪(八)耳皇子”;因其所居宫室为上宫,又名“上宫太子”;还有圣王、(大)法王、法皇等称号。“圣德”之名,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圣

  • 性别:
  • 国籍:日本
  • 出生日期:574
  • 逝世日期:622

撒路斯提乌斯

撒路斯提乌斯(Gaius Sallust Crispus, 约公元前86~前35)公元前1世纪罗马史学家。罗马拉丁史学及道德论的早期奠基人之一。全名盖约·撒路斯提乌斯·克里斯普斯。生于罗马东北约90千米的阿米特尔努姆镇(位于意大利大岩璧下),是萨宾聚居区。骑士等级出身。少年师从罗马名师。 前52年,出任保民官。前50年,被元老院开除。在罗马内部政治斗争中追随凯撒。在凯撒统一罗马后,撒路斯提乌斯再度出任财务官,并进入元老院。前46年,因在阿非利加战争中立功,担任了新阿非利加行省首任总督。数次因私生活道德问题遭到政敌攻击。凯撒死后,退出政治舞台,从事著述。 传世作品有《喀提林阴谋》(发表于前4

  • 性别:
  • 国籍:罗马
  • 出生地:罗马
  •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86
  • 逝世日期:前35

苏维托尼乌斯

盖乌斯·苏维托尼乌斯·特兰克维鲁斯(Gaius Suetonius Tranquillus 公元69-122年),出身骑士家庭,父亲苏埃托尼乌斯·拉图斯曾担任第13军团指挥官,参加贝特里亚库姆战役。在图拉真统治后期与哈德良在位期间,苏埃托尼乌斯曾担任若干行政要职。121年,被解职退休,从事写作。作为一位受过良好教育和具备史料批判意识的史家,继承了拉丁史学与希腊传记文学中的优秀元素。曾著有《名人传》,但如今仅存残篇。《罗马十二帝王传》,是其唯一一部基本保存完整的传世传记作品。它是一部从凯撒到图密善的历任元首传记汇编,构成了关于罗马元首制时期上层政治最重要的基本史料之一;书中刻画了一系列有血有肉、

  • 出生日期:公元69
  • 逝世日期:122年

斯宾诺莎

巴鲁赫·德·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1632年11月24日—1677年2月21日),荷兰哲学家,西方近代唯物论和唯理论代表之一。早年接受犹太教神学教育,同时学习欧洲各国语言、数学和笛卡儿的哲学。因无神论思想于1656年被永远开除教籍。靠磨光学镜片为生。1673年以有碍思想的完全自由为理由,拒绝担任德国海德尔堡大学哲学教授。1676年曾接受莱布尼茨的拜访。由于贫病交加,45岁死于肺病。在哲学上,肯定构成万物存在和统一基础的实体即自然界,或“上帝”。具有泛神论性质。认为实体是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实体只有一个,是自因的、无限的、永恒的。属性是实体的本质特征。

  • 性别:
  • 国籍:荷兰
  • 出生日期:1632年11月24日
  • 逝世日期:1677年2月21日

孙念劬

孙念劬(1742—1812), 初名烈。清武进(今常州市区)人,字述甫,号洁斋。县学生。生平严于财色,颜其居为“洁斋”,人即以此称之。屡试不第,诗不事藻饰,独抒情愫,以遭际困顿,多哀怨之音。暇则究心内典,颇有发明。性至孝。集古今道德立身格言,为《全人矩矱》,又搜辑各家注说,采其精要,成《孝经汇纂》,另著有《洁斋诗草》、《志学阶梯》等。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清武进(今常州市区)人
  • 出生日期:1742
  • 逝世日期:1812

施特劳斯

大卫·施特劳斯(D.F.Strauss,1808-1874年),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之一。以对基督教的批判而著名。生于路德维希堡(Ludwigsburg,)。杜宾根大学毕业后,至柏林专事研究黑格尔哲学。1832年在杜宾根神学院任助教,传播黑格尔学说。黑格尔在其宗教哲学中已指出《圣经》中关于耶稣的一些故事只是神话。施特劳斯发挥了黑格尔的说教,认为耶稣不是神,而是历史上的人物。《福音》书中关于耶稣的一些故事,只是早期基督教团体不自觉地将犹太民族早已有的关于 “弥赛亚” (即救世主)的种种迷信和预言,附会在耶稣身上而形成的神话。他认为,神话并不是事实,只是想象出来的一些表现与符号

  • 性别:
  • 国籍:德国
  • 出生地:路德维希堡
  • 出生日期:1808
  • 逝世日期:1874年

商羯罗

商羯罗(Sankara,约700—约750),印度中世纪哲学家,吠檀多派代表之一。曾在印度创设四个大修道院,以大乘佛教理论解释吠檀多不二论,成为婆罗门教的复兴者,其理论形成为新婆罗门教或印度教。哲学上,以“空”、“幻”和“真谛”、“俗谛”的区别解释吠檀多派的梵我不二论,认为看世界有真谛与俗谛的区别:真谛看到世界的本质、看到梵的真实情境、认识到世界没有属性,这是上智,或无德之见(无属性的见解),而俗谛则是由世俗的经验方法看世界,它产生许多迷妄虚幻的见解,把属性加之于梵的本质,这是下智,或有德之见(有属性的见解)。从这两种见解出发看梵,则梵也有上梵与下梵之别,上梵即无德之梵,是从真谛所见之梵,

  • 性别:
  • 国籍:印度
  • 出生日期:约700
  • 逝世日期:约750

守遂

守遂,生平不详。俗姓章,遂宁 (今四川遂宁县)人。曾师事大洪报恩禅师。后继席大洪,成为禅宗青原派曹洞宗第十三世祖师。他博通内外,儒雅能文。生平著述颇多,其中 《四十二章经注》最为世所乐读。《四十二章经》系最早的汉译佛经。为迦叶摩腾所译(亦作竺法兰译)。因本经传译的记载与汉明帝求法传说有密切关系,故比较有名。全经大意说出家、在家弟子应精进离欲,由修行布施、持戒、禅定而生智慧,即得证四沙门果。文中包含了佛教基本修道的纲领。但由于本经的内容多见于其他佛经,故有不少人认为它是一部由中国人撰述的作品。本经有多种异本,现存主要的有5种: 1. 《丽藏》本,2. 唐 《宝林传》本,3. 宋真宗注本,4.

  • 俗姓: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遂宁 (今四川遂宁县)

萨特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年6月21日-1980年4月15日),法国当代最著名哲学家,剧作家。小说家,文艺评论家,社会活动家,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以其善于表现战后人们的绝望情绪。并力图用其自由选择的哲学来把人们从虚无的存在中解脱出来而著称。 中产阶级出身,两岁丧父,先后在拉罗歇儿中学、巴黎路易大帝公主中学读书。1924年,进巴黎高师学习; 1929年结识西蒙娜·德·波伏瓦,后结为终身伴侣。1931年—1933年,任哲学教师; 1933—1934年,在柏林就教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门下,接受了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 1934年—1939年,在

  • 全名:让-保罗·萨特
  • 性别:
  • 国籍:法国
  • 出生日期:1905年6月21日
  • 逝世日期:1980年4月15日

三昧寂光

三昧寂光(1580~1645)明代律宗千华派之祖。广陵(江苏江都)人,俗姓钱。字三昧。二十一岁出家,从雪浪洪恩习贤首之教观,彻其宗乘后,遍寻名宿,受紫柏真可、云栖袾宏等人所器重。同时从慧云如馨受具足戒,精研毗尼。后历衡山,登庐山,为江州之众所延请而住东林寺。时池中白莲不种自生,符合慧远再来之谶,复自塔龛中得晋太尉陶侃所奉之文殊金像。师留锡衡山雉潭时,驯伏潭下之怪龙,于五台山建龙华大会讲戒,兴维扬(扬州)石塔寺。于金陵报恩寺说戒之际,该寺塔放光二十余夜。又受都人之请,兴宝华山隆昌寺,开千华大社,学侣云集。弘光元年(1645),设坛于金陵,帝特赐紫衣、白金,文武百官迎谒于寺,敬称国师。同年六月

  • 俗姓: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广陵(江苏江都)人
  • 出生日期:1580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