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屿樵客,清医家。姓名不详。生活于十八九世纪间。受业于华阳山人,承师意撰《儿科醒》十二卷(1813年)。于儿科诸证,分阴阳、寒热、表里、虚实八纲以论治,颇为精细,尤详于辨惊风。力驳幼儿“有病宜饿”之说。且与博爱堂诸人施行种痘,于痘疮证治颇有心得。
张时彻(1500—1577),明诗文家、学者、医士。字维静,号东沙,又号九一,鄞县布政张家潭村(今属古林镇)人。少时师事张邦奇。明正德十五年(1520)中举,嘉靖二年(1523)成进士。历官南曹郎,以按察副使督江西学政,简汰甚严。适圣庙火灾,嫉者乘机劾他虐诸生所致,被罢职。十二年复出,历任临清兵备副使、福建右参政、云南按察使、山东右布政使、四川巡抚。二十六年,因镇压少数民族起义,升任兵部右侍郎。时四川饥荒,赈济有加。旋遭忌,解职返家。两年后复任江西巡抚、南京刑部侍郎等职,旋因北边告警,调任兵部侍郎。曾聚官伏阙为前都御史商大节讼冤,触怒世宗,被连降两级。三十三年,倭寇犯东南,出任南京兵部尚书
张秉成,清医学家。生卒年月不详,字兆嘉。江苏武进人。业医四十余年,因虑本草著作有披检之繁或记诵之难,乃集数十家本草书,朝夕研究,自光绪十三年至二十四年(1887—1898),将五百八十余药物之性味、主治编成歌诀,汇为《本草便读》两卷。于各类药之前附李时珍《本草纲目》数语,逢药有义未尽者则另增小注。又编《成方便读》四卷(1904年),分二十一门,汇古今成方二百余首(附方五十首),各撰歌诀,方下加注,使读者易知病之所来,方之所归。此两书深为初学者喜爱,流传甚广。
张从正(公元1156年—公元1228年)金著名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攻下派”代表人物。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睢县、兰考)人。久居陈州宛丘(今河南淮阳)。好读书赋诗。先世尝授以医方,后游学于刘从益之门。精医术,名擅中州。兴定(1217—1221)年间召入太医院,不久即告去,日与麻知几、常仲明游水之上,讲明奥义,辨析玄理。耽嗜医经五十余年。学宗刘完素,用药偏寒凉,然起疾救死多取效。其时医生好用温补,张氏则力矫时弊,谓外邪伤正,以热证、实证为多,“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主张祛邪以扶正,邪去则正自安。分疾病为风、寒、暑、湿、燥、火六门,治之以汗、吐、下三法(即“三法六门”)。运
钟毓龙(1880-1970),字郁云,号庸翁。杭县人。清末举人。工诗善书,所作铁线篆,洵是铁画银钩,不须鸟丝栏,直行横格,绝不逾规。曾在浙江高等学堂、杭州府中学堂、省立一中、宗文中学等校任教国文、历史、地理、修身等科,后任宗文中学校长,终身为教师。专长钟鼎文,善诗词书法,曾任浙江通志馆副总编等职。著有《说杭州》、《浙江地理考》、《美术年鉴·姜丹书稿》、《上古神话演义》等。
左思(约250年—305年),西晋文学家。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属山东)人。他家世业儒学。少时曾学书法鼓琴,皆不成,后来由于父亲的激励,乃发愤勤学。左思貌丑口讷,不好交游,但辞藻壮丽,曾用一年时间写成《齐都赋》。泰始八年(272)前后,因其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曾任秘书郎。元康年间,左思参与当时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并为贾谧讲《汉书》。元康末年,贾谧被诛,左思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后齐王冏召为记室督,他辞疾不就。太安二年(303),河间王颙部将张方纵暴洛阳,左思移居冀州,数年后病逝。 左思是太康时期最杰出的作家,诗赋都很有名。他的诗以《咏史》8首为代表,风格在当时独树一帜。
赵希弁,字君锡,袁州(今江西宜春)人。生卒年月不详,南宋史学家,博学好古。按《宋史·宗室世系表》推算,为宋太祖九世孙。曾祖赵子孟,字醇父,号清愿先生,官右从政郎。祖伯荃。 赵希弁为江西漕贡进士,曾任秘书省校勘书籍。他博学好古,家中累三世藏书,典籍甚富。淳祐九年(1249),宜春郡守黎安朝重刊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嘱赵希弁代为校正。赵氏以所藏书勘对晁氏书目,将晁氏未载者,或详略不同者分类著录,仿晁氏体例,撰为《读书附志》1卷。合《郡斋读书志》4卷一并刊刻,世称“袁本”。同年,游钧在衢州(今浙江衢县)重刊《郡斋读书志》20卷本,是为“衢本”。希弁取衢本多于袁本的内容,编成《读书后志》2卷
郑还古,号谷神子。,生卒年月不详,郡望荥阳(今属河南)。家于青、齐(今山东益都、济南一带)间。李师道据淄青叛,郑还古徙家洛阳(今属河南)。登元和进士第。曾为河北从事,遭同院诽谤,贬吉州掾。会昌二年与李全质宦游至济阴(《太平广记》卷三四八《李全质》)。与将军柳当友善,并与柳家歌妓相爱。后入京求官,选为国子博士,柳当即遣歌妓从嫁。妓行至嘉祥驿而郑还古病卒。还古少有俊才,好奇嗜学,为人刚躁善持论。长于诗。所作《赠柳氏妓》颇传诵。《全唐诗》卷四九一录其诗三首。《全唐文》录其《博异记序》一篇。《博异记》(《郡斋读书志》及《直斋书录解题》均作《博异志》)一卷,题谷神子纂。胡应麟《二酉缀遗》以为谷神子即
赵鼎(1085年-1147年)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崇宁五年进士,累官河南洛阳令、开封士曹参军。高宗即位,除司勋郎官,迁右司谏、殿中侍御史。金兵至江上,陈战、守、避三策,扈从高宗至明州,拜御史中丞。建炎四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四),未几,罢职奉祠。绍兴二年,除知平江府,改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三年,移江西安抚大使,知洪州。四年三月,除参知政事,力荐岳飞收复襄阳。半年后,拜尚书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五年,为左仆射,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监修国史。六年,以与张浚论事不合,出知绍兴府。七年,张浚以淮西兵变引咎去位,鼎复入相。举荐胡寅、吕本中等
朱淑真,宋代著名女诗人、女词人。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一说海宁(今浙江省)人。自号幽栖居士。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有争议。对她生活的时代,历来有南宋、北宋两说。南宋说的主要依据是传本《断肠集》所附的明田艺蘅的《纪略》,它称朱淑真为朱熹的侄女。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从朱氏谱系查无旁证。北宋说的主要依据是相传她与曾布妻魏夫人为词友,而曾布死于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朱淑真生于仕宦家庭,有才艺,善绘画,工诗词,通音律。她主要生活在杭州,后迫于父母之命嫁与一热衷功名的市侩。出嫁后随夫游宦异乡,从现存诗词中可看出,她曾到过淮南,也曾远渡潇湘。因所嫁非偶,婚姻很不美满,郁郁寡欢,饮怨抱恨而终。她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