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张鷟

张鷟[zhuó] (约660—740),唐代文学家。字文成,自号浮休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儿时曾梦鸑鷟降于庭,祖父因以“鷟”名之。高宗上元二年登进士第,授岐王府参军。又八次应制举,皆登甲科。历襄乐尉、洛阳尉、长安尉等职,迁鸿胪丞。四参选,判策为铨府之最。员半千称其文“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故时号“青钱学士”。曾任襄乐、长安等县尉,迁鸿胪丞。性浮躁,生活放荡,不持士行。开元初,为御史李全交所劾,贬岭南,旋追敕移于近处。开元中,入为司门员外郎,卒。(一说卒于龚州长史。) 张鷟自述他曾做过三个梦。一梦五彩大鸟落庭前,因而取名为鷟,二梦祥云覆身,得以高中,三梦穿红色官服,得授五品鸿胪

  • 别名:字文成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
  • 出生日期:约660

朱彧

朱彧[yù],宋代作家。一作朱或,字无惑。乌程(浙江湖州)人。朱服之子,曾寓居黄州,自号萍洲老圃。有《萍洲可谈》3卷,成书于宣和元年(1119),是比较重要的宋人笔记之一。朱服元丰中以直龙图阁历知莱、润等州,绍圣中又奉命使辽,后又为广州帅。朱彧著《萍洲可谈》大多是记述他父亲的所见所闻。其中对于广州蕃坊市舶等记述特别详尽。朱服曾因与苏轼交游而贬官,但并不是元祐之党,并与苏轼之弟苏辙有隙,而依附于舒亶、吕惠卿。故朱或作此书对于二苏颇有微词,而对舒亶、吕惠卿往往曲为解释。个人的偏见造成不公之论。此书自宋后逐渐散佚,《四库全书》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3卷。

  • 别名:字无惑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乌程(浙江湖州)人

赵令畴

赵令畴(约1110年前后在世),宋文学家。初字景贶,苏轼为其改字德麟,自号聊复翁。涿郡(今河北涿县)人,太祖次子燕王德昭玄孙。元祐六年(1091)签书颍州公事,时苏轼知颍州,赏识其才,为之改字,力荐于朝。党祸起,苏轼被贬,坐与轼交通,罚金,名入元祐党籍,废置十年。绍圣初,官至右监门卫大将军,历荣州防御使、洪州观察使。宣和中内侍谭稹宣抚燕山,辟置其幕府,为士论所非议。绍兴初,袭封安定郡王,迁宁远军承宣使,同知行在大宗正事。卒,赠开府仪同三司。传世有笔记《侯鲭录》八卷,采录故事诗话颇精赡,内载所作鼓子词《商调蝶恋花》十二首,咏元稹《会真记》事,对后世《西厢记》诸宫调及杂剧的创作有较大影响。有王

  • 别名:初字景贶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涿郡(今河北涿县)人

庄绰

庄绰,字季裕,宋文学家、医家。清源(今山西清徐)人。其父元祐中与苏轼、黄庭坚等游。曾仕宦于襄阳、临泾、颍昌、洪州、澧州、筠州、鄂州、南雄州等地。尝摄襄阳尉,知筠州。曾官于顺昌、沣州等地,高宗建炎中 (1127~1130),为朝奉郎前南道都总管。因患病得陈了翁为灸膏肓穴而愈,遂以此法灸治他人宿疴。后精针灸术。绍兴初,官朝奉郎,通判建昌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三)。见闻甚广,学有渊源,著述甚富,有《杜集援证》、《筮法新仪》、《明堂炙经》、《本草节要》、《庄氏家传》,均佚。建炎二年(1128年)考医经同异,参诸家之说及所亲试,撰《膏肓灸法》(或名《膏肓腧穴灸法》),今所存者唯《鸡肋编》、《膏

  • 别名:字季裕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清源(今山西清徐)人

赵璘

赵璘,唐代文学家。字泽章,祖籍邓州穰县(今河南邓县东南),后迁居平原(今山东平原县)。昭应尉赵伉子。约生于贞元末年。长庆间始冠,修进士业,至大和八年(834)始登进士第。开成三年(838),再举拔萃科。大中七年(853年),为左补阙,上疏请罢来年元会,权御宣政殿,为宣宗所嘉赏。十年,任祠部员外郎。后历任水部员外郎、度支、金部郎中。咸通三年,任衢州刺史。又转汉州刺史。九年,为山南东道节度使裴坦从事。约卒于其后不久。赵璘出身世家,多识前言往行及朝廷典制,又工于著述。所著《因话录》六卷,记唐代朝野遗事及典章制度,并多及当时文人轶事,内容翔实,有较高史料价值。版本较多,以古典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七年排

  • 别名:字泽章
  • 性别:
  • 祖籍:邓州穰县(今河南邓县东南)
  • 朝代:唐代

赵珙

赵珙,宋人。宁宗时,贾涉任淮东制置使,他为都统司计议官。嘉定十三年(1220),以朝命谕京东,招降原金长清令严实,实遂以魏、博、恩、德、怀、卫、开、相等州降宋。次年,又被贾涉遣往河北蒙古军前议事。近人王国维据《齐东野语》载《士子上葛司成书》称珙为“异类”。以他屡使山东、河北,似熟悉北方情况,故疑珙为金人降宋者。《蒙鞑备录》旧题孟珙撰,误,实系赵珙所著。

  • 性别:
  • 朝代:宋代

张光祖

张光祖,生平事迹不详。惟有此书卷首大德癸卯 (1303)陈普序,称其字绍先,襄国 (今河北邢台西南)人。大德五年 (1301)为泉州推官。又有大德甲辰 (1305)熊禾序,称张光祖质美嗜学,有天下来世之志。

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清末湘军首领,也是洋务派的首领。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出身地主家庭。道光十七年(1838)进士,道光末年官至礼部侍郎,后署吏部左侍郎、兵部侍郎。1852—1853年因母丧回籍守制。后奉咸丰皇帝命去长沙帮同湖南巡抚办团练,并利用团练大臣的职权扩充实力创办新军。他以湘乡秀才罗泽南、王鑫所统领的湘勇为基础,扩编组成了一支标榜“忠义之气”的地主武装——湘军。建立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支军阀军队。至1854年2月湘军练成。发布了《讨粤匪檄》文。诬蔑太平天国革命是“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以致使“中国数千年礼义仁伦”,“扫地荡尽”

  • 初名:子城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湖南湘乡人
  • 出生日期:1811年11月26日

赵希鹄

赵希鹄,(生卒年未详)南宋文学家。宋皇朝宗室,家居袁州(今江西宜春)。河南开封人,南渡后家居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南宋宗室,赠太师淄王世雄之五世孙。活动在南宋孝宗、宁宗、理宗之际。博学好古,遍历湘、赣、浙诸地广泛访求。喜书画,精鉴赏,居家以鉴藏古器物及古书画为乐。著有《洞天清禄集》,考证确凿,为赏鉴家之指南。于1240年前后著《调燮类编》,为最早系统记述花茶所用香花和窨花方法的学者。提出“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橘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关于窨花方法,赵氏认为,“如莲花茶,于日未出时,将半含莲拨开,放细茶一撮,纳满蕊中,以麻皮略扎,令其经宿,次早倾出,用建纸包茶焙干”即成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袁州(今江西宜春)

赵升

赵升(生卒年不详),字向辰,文昌(今属广东)人。赵升仕履事迹不详,据《朝野类要·序》称,自幼入京都观朝仪、刑政、名理诸事,吏牍之文,及闻缙绅间互相称谓等沿习之语,皆蒙然无所知识,遂搜求诸书,不是记载简略,就是没有记载,只好求教于诸师友及老先生指诲。岁月寝久,虽曰强记终不如弱文,遂寄之毫楮,于南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探微索隐,整理成书。

  • 别名:字向辰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文昌(今属广东)人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