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 (1082—1135),即宋徽宗,北宋书画家,神宗赵顼第十一子。即位前,独好研修丹青,图史射御。同王诜、赵令穰、黄庭坚、吴元瑜等交往。元丰八年(1085)封遂宁郡王。绍圣三年(1096)封端王。元符三年(1100),哲宗死,无嗣,佶以弟继位。初号建中靖国,调和熙宁、元丰与元祐间的党争。不久即改元崇宁,任蔡京为相,以绍述神宗为名,立元祐党人碑,变乱新法,国政日非。宣和二年(1120),遣使约金攻辽,成为导致北宋灭亡的祸因。宣和七年(1125),金灭辽后乘势南下,进逼汴京。赵佶传位赵桓,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北宋沦亡后,赵佶、赵桓俱被掳北迁。绍兴五年(1135),赵佶卒于五国城
朱权(1378年5月27日-1448年),明初文学家、曲学专家。字臞仙,号涵虚子、丹丘先生,自号大明奇士。明宗室,明太祖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封为宁王。二十六年就藩大宁(今内蒙古宁城西)建文元年(1399),被削护卫。“靖难”兵起,为燕王朱棣所执,遂从。永乐元年(1403),改封南昌。朱权有材略,多智数,好文学、医学,尤善北曲。日与文学之士相往还,留心史籍,诸子百家、释老卜筮家诸作均有涉猎。卒谥献,人称宁献王。 著有杂剧12种,今仅存《大罗天》、《私奔相如》等二种。其所著《太和正音谱》不仅保留了许多戏曲史料和曲谱,也是我国第一部戏曲理论专著。撰有《琴阮启蒙》、《臞仙神隐
张源,生卒年月不详,明吴县(今江苏苏州)洞庭西山人。字伯渊,号樵海山人。性恬淡,爱幽栖,号称隐君子。博览诸子百家,嗜茶研茶理,历三十年精究采制、贮藏、泡饮之道,时誉茶中董狐,为陈继儒、顾大典礼重。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后卒。著有《茶录》,分采茶、造茶、辨茶、藏茶、火候、汤辨、泡法、投茶、饮茶、品泉等二十三则。内容简约,有文献价值。“隐于山谷间,无所事事,日习诵子百家言。每博览之暇,汲泉煮茗,以自愉快。无间暑,历三十年疲精殚思,不究茶之指归不已。”(顾大典《茶录.且引》)作序者,顾大典,字道行,号衡寓。为降庆进士,官至福建提学副使,工书画、音律,诗宗唐人。其“引”中云:“余乞紧十载,夙有
朱肱(1050—1125年)北宋名医,字翼中,别号无求子,大隐翁等,世称“朱奉议”。北宋吴兴归安(今浙江省归安县)人。出身儒门世家。元祐三年(1088)中进士,历任雄州(今属河北)防御推官、知邓州录事、奉议郎等职。宋徽宗崇宁初年(1102),日蚀,他上书讲灾异抨击朝政,罢官,侨居杭州大隐坊,自号大隐翁。肱素喜论医,尤深于伤寒。潜心于《伤寒论》二十年(1089~1108),撰《伤寒百问》六卷,类聚伤寒条文,设问答百题。政和元年(1111年)重加校证,增补至二十卷,张蒇作序,更名《南阳活人书》,进表此书于朝。时值宋廷大兴医学,求深于此道者为官师,乃起肱为医学博士。次年,因直言时事与书写苏轼诗句
章学诚(公元1738—1801年),清史学家、思想家。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年少即好读史,能列举其中利弊得失,曾寓居北京,依内阁学士朱筠。筠多藏书,好宾客,戴震、邵晋涵、洪亮吉等皆居门下。因得遍览群书,结交名流,学亦大进。从此知名。乾隆四十一年(1776),举顺天府乡试。次年成进士。历主保定莲池书院等讲席。纂修《和州志》、《永清县志》、《亳州志》等地方志。53岁时,往依湖广总督毕沅,助编《续资治通鉴》,又主修《湖北通志》并成《常德府志》,及纂修《史籍考》,因晚年目盲,终未成书。其所著书,于道光十二年(1832)由其次子华绂初刻于开封,计有《文史通义》八卷、《校雠通义》三
宗懔(502~565年)南朝梁官员,学者。字元懔。祖籍河阳涅阳(今河南邓县东北),世居江陵。少年好学,昼夜不倦,善引典故,乡里称之为“童子学士”。540年(大同六年),举秀才。中大同二年(547),湘东王萧绎镇荆州,宗懔经长史刘之遴推举往见,一夜写就《龙山庙碑》,深得萧绎赞赏。历任刑狱参军兼掌书记、临汝令、建成令、广晋令、荆州别驾、江陵令。萧绎在江陵即帝位,擢为尚书郎,封信安县侯,食邑千户。后又累迁吏部郎中、吏部尚书。西魏陷荆州后,宗懔被掳,往北土。北周代魏,孝闵帝对宗懔甚为器重,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世宗即位,又与王褒等在麟趾殿刊定群书。保定五年(565年)卒,年六十四。遗著甚多,辑为
周达观(1266年—1346年),字达可,晚年自署草庭逸民,温州永嘉(今属浙江)人。元代旅行家。元初在占城(今越南归仁)置省,曾“遣一虎符,一金牌同往真腊(今柬埔寨),为所拘执”。1295年(元成宗元贞元年)6月中央政府遣使前往真腊招谕,周达观以钦使随员的身份出使,次年二月二十日,由温州港乘海船出发,经福州、泉州、广州、琼州等海口外洋和七洲洋、交趾洋,三月十五日,抵达占城(占城国新州港),再循占城海岸南下,约半月到达真腊边境真蒲(今巴(Baria)地或头顿一带),又向西南航行,找到湄公河入口,然后溯河北上,经金边、查南,因以下河流水浅,在查南换上小舟,过丰湖村、佛村、横过淡河(今洞里萨湖)
朱辅,宋代作家。字季公。桐乡(今属浙江)人。生平事迹未详。能诗,其《虎丘》诗云:“未陪靖节远公社,且与景常元慧游。”著有笔记《溪蛮丛笑》1卷。溪蛮,即《后汉书》所说的五溪蛮。旧称武陵有五溪,朱辅可能在其地作过官,此书乃据其见闻写成,记少数民族风土物产很完备,且词语雅净,工于叙述。曾收入《四库全书》。
张礼,北宋学者。字茂中。浙江人,生平不详。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三月与其友楚人陈明微同游长安城南,访唐代都邑旧址,撰成《游城南记》一卷,并自为之注。此书实际上是宋人对长安城南唐代遗址的实地调查记录,《四库提要》称:“凡门坊、寺观、园囿、村墟及前贤遗迹见于载籍者叙录甚备。”
周密(1232年-1298年)宋元间文学家。字公谨,一作公堇;号草窗,别号薠洲,又号四水潜夫,晚号弁阳老人。祖籍济南(今属山东),曾祖周秘随高宗南渡后居于吴兴(今属浙江)。其父周晋,字明叔,号啸斋,工词,绍定四年(1231)出宰富春。次年,周密出生于县斋。家富藏书,兼收金石,为周密学习诗词书画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周密青少年时期,侍父于闽浙任所。20岁前后,或肄业太学。30岁左右,以大父泽调为建康府都钱库,又先后任临安府、两浙转运司幕僚,监和济药局,充奉礼部。度宗咸淳十年(1274)春,任丰储仓检察。约于端宗景炎元年(1276),为义乌令。景炎二年,弁阳家宅破于兵火,遂离寓居杭州。杨琏真伽发宋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