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与时(1174-1231年11月)字行之,又字德行,寓临江(今江西樟树西南),生于宋淳熙元年(1174年),卒于宋理宗绍定四年(1231年)。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幼敏悟,尝从杨简学。弱冠应举不第,宁宗即位,补官右选,历婺、泰、衢三州管库,又监御前军器所,司行在草料场。逾三十年,累举不第,至宝庆二年始及第,调丽水丞。绍定四年十一月卒,年五十七。 著有《甲午存稿》,已佚。又著有《宾退录》十卷行世,陈宗礼称其“主以义理之精微,百铸辞以发之。古律清润闲远,不作时世妆。长短句亦不效《花间》靡丽之光”(《宾退录序》),不免为过誉之辞。《四库全书总目》谓其不解声律,《宾退录》中所论多迂谬,而辨
子华子,战国时杨朱学派思想家,魏国人。有人说子华子即程子,名本,字子华。。其学说宗旨在于合理调节欲望,保全自然天性。他提出:“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吕氏春秋·贵生》)全生指对欲望的适度满足,视为人生理想状态。其学发挥杨朱的“为我”思想,主“重己”、“贵生”。《庄子·让王》载他与昭僖侯问答之语,提出“两臂重于天下也,身亦重于两臂”。《吕氏春秋·审为》所载与《庄子·让王》大致相同,语作“两臂重于天下也,身又重于两臂”。他还提出“全生”理论,说:“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故所谓尊生者,全生之谓。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所谓亏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所谓死
郑樵(1104年—1162年)字渔仲,号溪西遗民,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他不应科举,反对写科举文章,曾三次被推举为“孝廉”,两次被举为“遗逸”,皆不就。居夹漈山,谢绝人事,刻苦力学三十年,故学者又称夹漈先生。郑樵的志向是“欲读古人之书,欲通百家之学,欲讨六艺之文而为羽翼,如此一生则无遗恨”。游历名山大川,搜奇访古,遇藏书家,必读尽乃去。访学十年,喜游名山大川,搜奇访古,对礼乐、文字、天文、地理、虫鱼、草木,均有研究。好著书,自负不下刘向、扬雄。绍兴十九年,献书朝廷,诏藏于秘阁。绍兴二十八年,授右迪功郎、礼兵二部架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九)。改监潭州南岳庙。给札归抄所著《通志》。
祖冲之(429年—500年)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字文远,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人,后为避战火举家南迁。祖父祖昌曾任南宋大匠卿。祖冲之青年时代以博学而闻名,入华林学省。大明五年(461),出任南徐州(今江苏镇江一带)从事吏及公府参军等职。热心于科学研究和发明,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35岁时(464),任娄县(今江苏昆山县东北)县令。刘宋末年,回京担任谒者仆射,后一直在京任职。在此期间,在机械制造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南齐永元二年(500)去世,享年72岁。 祖冲之的一生,着重贡献于科学事业上。在天文历法方面,编制了《大明历》,第一次正式将“岁差”引入历法,并对闰法作了
甄鸾(535-566),北朝北周数学家。字叔遵。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精于步算。官至司隶校尉、汉中郡守。著有 《甄鸾算术》 一卷、《海岛算经》 一卷、《五经算术》 一卷,还注释过《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张丘建算经》、《夏侯阳算经》、《周髀算经》、《三等数》、《数术纪遗》等多种算经。周武帝天和四年(569)曾在御前详度佛道二教深浅、真伪。次年上《笑道论》三卷,斥责道教的“方术以升仙为神,因而诳惑”,“以之匡政,政多邪僻,以之导民,民多诡惑”(见《辩惑篇》)。被周武帝殿庭前焚毁。后人将《笑道论》收入《广弘明集》。周武帝时,制定 《天和历》还发明经史,尤有功于考证之学。甄
张丘建,亦称张邱建。中国南北朝数学家。清河人。其生平、事迹皆不可详考,但有《张丘建算经》流传至今,清修《四库全书》避孔丘讳,改称《张邱建算经》。清阮元《畴人传》将其列入晋代。近人钱宝琮据卷中有题目设问“依贫富欲以九等出之”与北朝魏献文帝天安元年(466)的“因民贫富为祖输三等九品之制”相合,断定成书于466-485年之间。《隋书·经籍志》称2卷《唐书·经籍志》称1卷,有甄鸾注《唐书·艺文志》称3卷,有李淳风注《宋史·艺文志》亦称3卷。现代传本中最早的是南宋刻本,约刻于1213年前后,藏于上海图书馆。《张丘建算经》大约成书于466—485年间,书中载92问,涉及测量、纺织、交换、纳税、冶炼、
朱景玄(约760-?),中国唐绘画理论家。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因避宋讳而题为景真。其主要活动时代,约在唐宪宗李纯元和到武宗李炎会昌年间(806~846)。曾任咨议参军,历翰林学士,官至太子谕德。著有《唐朝名画录》及诗集各一卷。 《唐朝名画录》的题名,诸本颇为紊乱,《直斋书录解题》作《唐朝画断》,《崇文总目》及《唐书·艺文志》作《唐画断》,《宋史·艺文志》作《唐贤名画录》,《文献通考》作《画断》,《四库提要》以该书《自序》实称《画录》,应以之为是。 《唐朝名画录》论画分神、妙、能、逸四品,在品藻等第上开了新途。从庾肩吾、谢赫以来,品书画者多依班固《古今人表
赵构(1107—1187),字德基,宋徽宗第九子。涿州(今河北涿县)人。靖康元年(1126)正月,金兵围汴京,邀亲王宰臣议和军中,钦宗命其出使。后为河北兵马大元帅,有士卒万人。次年,汴京城破,徽钦二帝被俘北去,皇室男女老幼尽被虏走,北宋王朝灭亡。构在外组织勤王兵马,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是为高宗。改元建炎,史称南宋。同年十月迁都扬州。于绍兴二年(1132年)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他主张苟安求和,重用投降派秦桧,虽迫于形势,曾一度任用岳飞、韩世忠等抗金,但不久又利用其战绩,向金军求和,并削夺了他们的兵权,于绍兴十一年十一月(1141年),与金签订“绍兴和议”,接受割地、纳贡、称臣等
庄肃,元代书画理论家、藏书家、医家。字幼恭,一作恭叔,号蓼塘。松江青龙镇(今上海青浦)人。仕宋为秘书小吏。入元,弃官浪迹海上,隐居不仕。专心收藏图书,藏书至8万卷,且手抄经史、子、集、下自稗官小说、诸子百家,均有收藏。至正年间曾奉命献书500卷,以修宋、辽、金史之作、撰有《庄氏藏书目》,其分类于经、史、子、集外,另有山经、地志、医卜、方技、小说6目。加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以区别。惜已佚。 其性嗜书画,于1298年(元大德二年)撰成《画继补遗》2卷。上卷记缙绅、僧道、士庶画家,下卷记画院众工。辑录了从1131年(南宋绍兴元年)至1275年(德祐元年)间画家84人的小传
张履祥(1611—1674),明清之际理学家。字考夫,又字渊甫,号念芝。世居桐乡县炉头镇杨园村,学者称为杨园先生。9岁丧父。母沈孺人教导说:“孔孟亦两家无父儿,只因有志,便做到圣贤。”益自勉自爱,刻苦攻读。 明天启元年(1621),至钱店渡外祖父家就读,次年,从陆时雍学《易》,后又师事诸明叔。15岁应童子试,成秀才。与同里颜统、钱寅、海盐吴蕃昌友善,常以文行相砥砺。崇祯三年(1630),祖父去世,翌年,母亡故,家道中落,与兄相亲相助,勤俭持家。崇祯六年,至颜统家任塾师。时东南文人结社之风甚盛,皆各立门户,著书讲学,甚或评议朝政。张溥、张采等集文士数千人立复社于苏州虎丘,盛况空前。张履祥与颜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