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弁(biàn)(1085年—1144年)字少章,自号观如居士,婺源(今属江西)人。为朱熹族祖。少时颖悟,既冠,入太学,晁说之奇其诗,妻以兄女。进士及第。靖康战乱,家破南归。建炎初,议遣使问安两宫,奋身自效,补修武郎,借吉州团练使,为通问副使。被拘于金十九年,拒受金国官爵,守节不屈。绍兴三十年(1143)与洪皓、张邵南归,易宣教郎、直秘阁。秦桧恶其言敌情,不被重用,仅转奉议郎。十四年卒,年六十。朱弁为文仰慕陆贽,援据精博,曲尽事理,诗歌学李商隐,词气雍容,不蹈险怪奇涩之弊。胡应麟谓其五言律诗多整峭,忠义之气溢于篇章,并举其“已负秦庭哭,终期汉节回”(《客怀》),“霜清获稻日,风急授衣天”(
郑方坤,字则厚,号荔乡。福建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生卒年不详。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进士,授直隶邯郸知县,考绩卓异,擢知景州,调河间同知,迁山东登州知府,后调武定、兖州等地。所历皆有善政,于饥荒之岁,发帑银、截留漕米以放赈,并释贫民因饥夺富室谷而被诬为盗者,后以足病自免其官。方坤博学强记,论诗力攻严羽“诗不关学”之说。有九女,皆工吟咏,其中七人有集传世。官兖州时,退食馀暇,日有诗课,拈毫分韵,相互酬唱,有《垂露斋联吟集》。方坤与其兄方城齐名,互相唱酬,有《却埽斋倡和集》。其诗学韩愈,好逞才炫学,用僻典险韵奇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其诗下笔不休,有凌厉一切之意”,“于涩字险韵,恒数
曾季貍( lí ),字裘父,自号艇斋,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生卒年不详,约于宋高宗绍兴中在世。曾巩弟曾宰之曾孙。大理司直曾晦之子。师事韩驹、吕本中,又从朱熹、张栻游。张孝祥、刘珙荐于朝,皆不起。两举进士不第,隐居终身。绍兴末,识陆游于临安。淳熙十五年前卒,年五十九。李壁谓其“学成行质,协于众议”,私谥曰文安。嘉定元年,陆游为序《艇斋小集》,称其“及与建炎过江诸贤游,尤见赏于东湖徐公”,“所养愈深,而诗亦加工”。朱熹称其“诗胜他文,近体又胜古风”(《答刘平甫书》),又称其“文字涩,说不去”,不及其父(《朱子语类》卷一三九)。有《论语训解》,不传。《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著录其《艇斋杂著》一卷,
张表臣,宋代诗论家。字正民。单父(山东单县)人。生卒年不详。师从陈师道,绍兴十二年(1142),以右迪功郎为敕令所删定官,右承务郎。绍兴十三年至十五年间,通判常州。又为司农丞。北宋末,曾与晁说之诸人交游。入南宋,又与秦桧之子秦熺友善。用杜诗“文采珊瑚钩”句之意,作《珊瑚钩诗话》3卷,多记杂闻、琐事,论诗间有可取。今有传本。《全宋词》录词2首,其〔蓦山溪〕 (楼横北固)1首,有“长安不见,烽起夕阳间,魂欲断,酒初醒,独下危梯去”之句,可略见其感叹国家沦亡之心。《宋诗纪事》辑其诗4首。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又号寥香老人,二妙老人,宣城(今属安徽)人。家居陵阳山南。绍兴中登第,历官枢密院编修、右司员外郎、知兴国军。绍兴十二年,年已六十一,始以廷对第三赐同学究出身,监礼兵部架阁(周紫芝《闷题》诗自注)。历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十七年,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兼实录院检讨(周紫芝《实录院种木》诗)。二十一年,出知兴国军。秩满,奉祠居庐山。绍兴二十五年卒,年七十四。曾献诗为秦桧祝寿,颇为后人所讥。周紫芝尝与张耒、李之仪、吕本中等人游,受苏门作家影响,在诗文评论及创作上均有较大成就。他论诗推崇梅尧臣、苏轼,主张作诗讲究法度,先严格律然后及句法(方回《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号省斋居士,晚号平园老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二十一年进士,授徽州司户参军。二十四年,差监行在太平和济局门。二十七年,中博学宏词科,充建康府府学教授。三十年,为太学录。三十二年,除监察御史。孝宗即位,除起居郎,兼权中书舍人,又权给事中。隆兴元年,以曾觌、龙大渊知门,不书黄,请祠去。乾道六年,除秘书少监,兼权直学士院。八年,兼权中书舍人。九年,除知建宁府,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淳熙元年,除右文殿修撰。二年,除侍讲,兼直学士院,擢兵部侍郎。三年,兼侍读,除吏部侍郎、翰林学士。五年,除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七年,迁吏
张戒,生卒年不详细,字定夫(《南宋馆阁录》卷七),或作定复(《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八三),正平(今山西新绛)人。宣和六年进士。绍兴初,累官左迪功郎、夔州路关寨干办官。五年,以赵鼎举荐召对,除左承事郎、国子监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七),改秘书郎。七年,提举福建路茶事。八年,召为监察御史,徙殿中侍御史,除司农少卿。坐乞留赵鼎,出知泉州。不满四月罢,往依岳飞于江夏(《中兴小纪》卷三○)。十二年,右谏议大夫罗汝楫劾其为赵鼎、岳飞之党,力诋和议,勒停。二十七年,复左宣教郎,主管台州崇道观,后卒于南昌。著有《岁寒堂诗话》,为宋代重要论诗之作。论诗以言志为本,强调含蓄蕴藉,所谓“其词婉,其意微,不迫
张为,唐诗人、诗论家。江南人,《唐才子传》谓其闽中(福建)人。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曾游长沙,落魄数载,作有五言排律《谢别毛仙翁(即于鸿渐)》。后入山访道而去(据杜光庭《毛仙翁传》)。工诗,与周朴齐名。《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诗集一卷,已佚,《全唐诗》录其《秋醉歌》、《渔阳将军》等诗三首。曾撰写《诗人主客图》一卷,以诗作风格为标准,将中晚唐诗人分为六派,分别以白居易、孟云卿、李益、孟郊、饱溶、武元衡六人为六派主,即,立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孟云卿为古奥逸主,李益为清奇雅正主,孟郊为清奇僻古主,饱溶为博解宏拔主,武元衡为瑰奇美丽主,是为“六主”。将张籍、刘禹锡、元稹、贾岛、李贺、杜牧等七十
钟嵘(约468年—约518年)南朝诗歌美学家。字仲伟。颖川长社(河南长葛县)人。齐永明(483—494)中肖赜诏立国学,他为国子生,研读《周易》,“好学有思理”。建武(494)初年任南康王萧子琳侍郎,后迁抚军行参军。任过安国县令。由齐入梁后于天监初年(502)上书梁武帝,抨击时政。后出任临川王萧宏参军。卒于晋安王萧纲的纪室任上。所作《诗品》是继《文心雕龙》之后的重要美学著作,集中阐述了他的诗歌美学理论。他用“气动物感”说阐释诗歌的本质和源泉,《诗品序》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这是元气论在美学上的运用。指出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平和哀怨是激发创作的源泉:“嘉会寄诗以亲,
张孟兼(1338年—1377年),本名丁,以字行。浦江(今属浙江)人。以古文名世。刘基曾为明太祖言:“今天下文章,宋濂第一,其次即臣基,又次即孟兼。”太祖洪武三年(1370),与修《元史》,书成,授国子学录,历礼部主事、太常司丞。孟兼性傲,尝被谪为输作,后复官,未几出为山西按察司副使,以廉劲疾恶、施政严猛,为奸猾所惧,声闻朝廷,擢为山东按察副使。山东布政使吴印,原为僧,为太祖所宠眷,孟兼负气凌之,数与之争。吴先上言,太祖怒曰:“竖儒与我抗邪。”逮至京,捶楚至死。孟兼死后,诗文零落,传世很少。其诗温雅清丽,多可诵之篇。如“访古来钟阜,寻僧问草堂。千年猿鹤静,一径石苔荒。泉落春冰细,梅留腊雪香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